湖北2019届高考历史冲刺试卷(五)带答案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9447447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2019届高考历史冲刺试卷(五)带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湖北2019届高考历史冲刺试卷(五)带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湖北2019届高考历史冲刺试卷(五)带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湖北2019届高考历史冲刺试卷(五)带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湖北2019届高考历史冲刺试卷(五)带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2019届高考历史冲刺试卷(五)带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2019届高考历史冲刺试卷(五)带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级高三五月文综冲刺卷(五)命题人:王翠娥 王诗颖 闫哲锋选择题 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A B C D 24韶乐与武乐是流行于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宫廷雅乐。韶乐是虞舜太平之乐,侧重于安泰祥和、礼仪教化;武乐是武王伐纣一统天下之乐,侧重于大乱大治、述功正名。孔子认为 “武乐尽美而不尽善,韶乐则尽善尽美”。此后各代,皆将韶乐定为国家大典音乐,无出其右。这反映的古代政治理念是 A注重等级 B礼法并施 C崇尚和谐 D凸显皇权25汉武帝设刺史,职权为“奉诏六条察州”。西汉中期后,京房(人名

2、)曾经向皇帝奏报新的对官吏考核的方法,皇帝“召见诸刺史,令房晓以课事(考核官吏政绩的事宜),刺史复以为不可”。由此可见,在汉代中后期A刺史制度渐趋完善 B刺史地位显著提高C刺史监察范围扩大 D刺史职权有所异化26唐安史之乱至唐末,“天下户口,流亡过半”。宋太祖下令,“察民有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其罪死”。“召集逃散,令着旧业”成为北宋初期地方政府的主要政务。宋初这一政策A旨在压制工商业发展 B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C意在强化理学价值观 D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27图6为清代国子监(太学)大门外的下马石,石刻汉、满两种文字“官民人等至此下马”。此处文物古迹A缺少史料印证无法判断内涵 B体现了满清政府的

3、民族传统C用以严明宫禁之地出入秩序 D彰显了儒学文化的特殊地位28删书衙是太平天国建都南京后下设的一个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删改论语、孟子、中庸、诗经、礼记、春秋左传等古籍中与太平天国教义不一致的内容,但依旧保留三纲五常等儒家伦理观念。其主要目的是A反对清王朝统治的思想基础 B构建与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C消除民众对儒学的盲目崇拜 D扩大基督教义在中国的影响力29古之四民,士农工商,士为首,商为末。清末新政时期,大量士子从事其他行业,“弃儒就贾成为一个普遍性的社会运动”。导致当时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读书人价值观的改变 B个人创业的障碍消除C制度变革的进程加快 D实业救国思潮的出现30图7为人民英雄

4、纪念碑八块浮雕之一。浮雕采用了立体层次构图背景为天安门、华表、五色旗。该浮雕所纪念的历史事件A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B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高潮C推动国共两党走向联合D宣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311984年,我国提出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各类商品实行计划内与计划外两种价格,即价格双轨制。80年代中期,国民经济先后出现两轮通货膨胀。这表明当时A经济体制改革亟待深化 B传统经济体制仍具优势C国有企业制度根深蒂固 D市场经济体制弊端显现32图8为古希腊城邦制度下公民大会的会场遗址。公民大会召开时,各区公民位于四周的圆形看台上,城邦官员位于会场居下的场地中央。该会场的设计反映出古希腊A民众向往中央集权体制

5、B崇尚圆满和谐的政治生活C平民紧密拥护政治领袖D集体参政议政的民主意识 33“雇佣劳动完全是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竞争之上的。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共产党宣言中这段话A说明雇佣劳动是工业化的产物 B肯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迸步性C揭示了无产阶级斗争的新特点 D批判了工人阶级的分散落后性34193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估计,自1929年以来新增的借书人大约在200万到300万之间,总的图书流通增长了将近50%;每20个成年人当中大约有19个人是报纸的读者。这一现象反映出美国当时A民众精神世界渴望慰藉 B文化产业拉动了经济

6、增长C国民素质得到大幅提升 D科技革命推动出版业发展35不结盟运动自成立以来以支持各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为任务;进入2 1世纪,则着重强调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推行平等、互不侵犯、多边主义等原则,并为来自不发达地区的成员国在国际谈判中争取权益。这一变化表明当今世界A霸权主义威胁已解除 B发展中国家影响力增强C政治一体化进程加快 D经济全球化是发展趋势非选择题 共12题(含选考题),共160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3题-第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一)必考题:共135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

7、求。(25分)材料一 棉花种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5-4千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在棉花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一般认为棉花是从南北两路向中原传布的。南路最早出现棉花的地区是海南和澜沧江流域,之后传到闽、粤、川等地区;北路始于西北地区。宋元之际,棉花从南北两路传布到长江和黄河流域广大地区。到13世纪,北路棉花已传到陕西渭水流域。唐宋以后,人们越来越看出棉花作为絮衬和纺织原料的优越性。农书说棉花是“比之桑蚕,无采养之劳,有必收之效。免绩缉之功,得御寒之益,可谓不麻而布,不茧而絮”,“又兼代毡毯之用,以补衣褐之费”。元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极力征收棉花棉布,出版植棉技

8、术书籍,劝民植棉。到了明代,棉花已超过丝、麻、毛,成为主要的纺织原料,“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 摘编自于峻极棉花加工工业发展历史等材料二 鸦片战争前,中国的棉花和棉布不仅自给,还输出到欧洲、美洲、日本和东南亚地区。美国商人到中国来贩运货物,以土布为主,不仅销到美国,还转销到中、南美洲乃至西欧。19世纪初30年间,从广州运出的土布平均每年在100万匹以上最多的一年(1819年)曾经达到330多万匹。英国也曾经大量销用中国土布。而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口洋布每年约1500万匹,值银3000万两,岁进口之纱,至值银1350万两”。18711873年洋纱进口3.7万公担,到1909191

9、1年增长到132万公担。从1894年至1913年的20年中,土布生产中使用洋纱的比重已经高达73%(包括国内生产的机纱)。“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 据方显廷中国之棉纺织业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棉花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棉纺织业的变化。(12分)(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古代到近代棉花利用的共同价值。(5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如果说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人文主义者们开创了一种趋势的话,

10、那么启蒙思想便是这种趋势的最高峰。启蒙思想家们力图运用理性来分析自然界、政府、宗教、法律、经济和教育,而不愿借鉴任何基督教教义,彻底摒弃了宗教界拥有圣贤的论说。他们强调个人的潜在价值,将好的现世生活视为生命的真正目的,坚信个人能够通过理性之光完善自身和社会。代表人物洛克、孟德斯鸠、卢梭等人提出了建立在全新的国家与个人关系概念之上的政治哲学,认为国家的存在不应只是聚敛权力,也应该增加人类的幸福。基于这一观点,毫无建树的君主制甚至寡头政治,都越来越显得难以适应。在孟德斯鸠看来,只有划分国家的权力,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才能避免暴君政体的出现。在卢梭看来,人民彼此都以平等身份共同签订契约,毫无保留地把

11、自己和自己的一切权力都转让给整个集体而非任何个人。故“人民作为整体来说就是主权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摘编自马文?佩里西方文明史上述材料隐含了许多历史概念,从中提取一个相关概念,并结合世界史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提取的历史概念与材料所述内容相关,并能从概念内涵及其形成发展和影响等方面阐述。)(二)选作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43(10分)【旅游地理】影视作品通过唯美画面,扣人心弦的情节将旅游目的地的形象真实、生动地展现给旅游者,并且凭借其自身强大的宣传及娱乐功能在传播文化的同时间接地向旅游者介绍拍摄地的自然环

12、境和人文景观。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新桥镇因热播剧琅琊榜的拍摄而声名鹊起,当地借势通过全媒体宣传、跨界营销等方式,推出“琅琊榜之旅”,游客接待量显著增加。简述影视作品对新桥镇旅游资源开发的促进作用。44(10分)【环境保护】锂电池的梯次利用是指使用过的锂电池在达到设计寿命后,继续提供给对电池性能要求较低的设备利用。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锂电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我国是重要的锂电池生产国,锂资源的供给紧张,对外依存度超85%。为解决锂电产业面临的原料问题和环境问题,在政府的推动下,某公司与汽车生产企业合作,集中回收车用动力锂电池,对锂电池进行梯次利用,并确保对报废锂电池进行无害化处置。分析对锂电池

13、进行集中回收、梯次利用产生的环境效益。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各项建设事业掀开了崭新一页。共同纲领发出号召:“人民政府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旧的教育制度。”1951年10月1日,政务院命令颁布了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主要内容包括:幼儿教育,幼儿园招收37岁的幼儿;初等教育,包括儿童和成人的初等教育,儿童初等教育7岁入学,年限5年,施以全面的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包括中学、业余工农速成中学、业余学校、中等专业学校;高等教育,包括大学、专门学院、专科学校、各种政治学校和政治训练班。新学制明确规定工农速成教育和各级各类业余教育与其他各种教育占同样重要的地位

14、。同时,还规定设立各级各类补习学校和函授学校,设立聋、哑、盲等特种学校;各种为培养国家建设人才所必需的技术学校被列入了正规的教育系统,并建立了必要的制度;各种学校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都能够互相衔接,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形成了人民教育的一条康庄大道。新学制从1952年起,在全国各地按照具体情况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行。 摘编自李建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学制改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学制改革昀主要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学制改革的重要意义。(7分)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1939年4月至8月,苏联就三国保障中欧和东欧国家的安全、缔结三国相互援助的具体协议向英法提出一些建议,但谈判无果,英、法同意了德国在东欧和中南欧自由行动。5月到8月间,希特勒一再通过外长向苏联表示德国无意侵略苏联,并希望改善彼此关系。1939年5月,日本在远东地区挑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