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李楠 王秀繁 主编 西1导论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439865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李楠 王秀繁 主编 西1导论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西方经济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李楠 王秀繁 主编 西1导论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西方经济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李楠 王秀繁 主编 西1导论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西方经济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李楠 王秀繁 主编 西1导论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西方经济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李楠 王秀繁 主编 西1导论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李楠 王秀繁 主编 西1导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李楠 王秀繁 主编 西1导论(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Economics 西方经济学,2,西方经济学课程的重要性,这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好其它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课程的前提。 你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形成正确的对经济现象进行深入分析的能力。 它给予你的不是技艺,是能力,它会提高你驾驭经济活动的素质,它是你理解和揭示现实社会经济规律的钥匙。,3,学习中的困难,本课程具有逻辑体系十分严密的特点,前后连贯性很强。 你需要一开始学习就要从理解知识入手,不能轻易缺课,否则难以衔接。 在正确的思维和推理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数学基础。,4,Introduction 第一章 绪论,5,Scarcity and Economics 1.1稀缺性与经济学,6,1

2、.资源的稀缺性:我们的欲望超过了可用来满足欲望的资源。 资源:土地(可广义地理解为是自然资源);劳动,二类又可合称为初级生产要素;资本、企业家才能 没有稀缺就不存在任何经济学问题 稀缺是经济学对客观存在的基本概括,是一个最高的抽象。稀缺的存在性只能列举而无法证明。,一、资源的稀缺性,7,个人期望得到许多商品和追求许多目标,对每个人来说,至少有些商品是稀缺的。在一个社会里,每个个人都不可能满足自己的全部需要。因此,社会中的稀缺是普遍存在的。,2、稀缺法则,8,(1)选择 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在不同可供选择的事件中进行挑选的活动。 (2)机会成本 如果作出一项选择而不能不放弃另一项选择,那么,这

3、另一项选择在实际上可能的最高代价,称之为该项选择的机会成本。,3、稀缺、选择和机会成本,9,1、假设 A、资源量已定,而且在讨论期不变; B、生产技术已定,而且在讨论期不变; C、只生产两种产品,比如,黄油与大炮;,二、生产可能性边界,10,2、生产可能性组合:在所假设的条件下,两种产品生产组合的所有的可能性也就已经确定,如下表:,11,按上述表,给出几何的表达,就形成生产可能性边界。,12,现实的生产,只能在AF曲线上选择一个点。选择了B,就意味着必须放弃作出A、C、D、E的选择。其它也然。 AF曲线把第一象限分成二个部分。 比AF曲线更远离原点的空间中的点所表示的组合,在已定的条件下是不可

4、能实现的,W点。,3、选择,13,三、经济学,1、经济人Economic Man 具有对稀缺作出适应性反映能力的人,称之为经济人。 这种人的行为,也就称之为对稀缺的适应性行为,或简称为适应性行为。 “最大”:投入同样的代价,取得尽可能大的收效。 “最小”:取得同样的成效,力求投入最小。,14,消费者 同样的支付实现效用的最大化,或享用同样的效用力求支付最小化,是消费者行为的基本目标。 生产者 同样的成本支付时力求收益最大化,或力求在同样的收益水平时,实现成本最小化,是生产者行为的目标。,15,2、经济学的定义 广义地说,经济学是行为科学,是研究人们在稀缺条件下的行为选择。 狭义地说,经济学研究

5、如何选择最有效率的资源配置方式,以及如何分配社会产品。 更狭义地说,经济学是研究生产、交换与消费中的效率问题。而分配问题就不仅是效率问题,而且更是公平问题。,16,3、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1、生产什么? 如何使稀缺的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2、如何生产? 以最有效的方式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产品 3、什么时候生产?什么地方生产? 在最适当的时间和地点生产 4、为谁生产? 谁来消费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17,4、经济学分类,理论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主要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 应用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主要有产业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等。,18,1.2 西方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9,一、重商主义:1

6、5世纪17世纪中期,基本观点:金银形态的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一国财富的来源是对外贸易。是对流通领域的研究。经济学处于萌芽阶段。主要代表人物:英国的约翰海尔斯、威廉斯塔夫德、托马斯曼等。代表作是托马斯曼的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20,二、古典经济学:17世纪中期19世纪70年代止 研究的中心从流通领域转向了生产领域,研究国民财富的增长问题,经济学成为独立的一门科学。基本主张是实行自由放任主义,让价格机制和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经济。代表人物,亚当斯密,代表作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21,三、新古典经济学:19世纪70年代20世纪30年代 用边际分析方

7、法研究自由放任主义思想,将消费、需求分析与生产供给结合起来建立了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和内容。这一体系是以完全竞争为前提的。后来英、美经济学家提出了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资源配置问题对这一体系进行了补充,使当代微观经济学得以完成。代表人物奥地利的门格尔、英国的杰文斯、马歇尔等,马歇尔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成为集大成者。,22,四、当代经济学: 1、凯恩斯革命 1936年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其理论核心是有效需求。在理论上,从总需求和总供给两个方面来说明产量水平(国民收入)的决定,并从总需求的角度说明总需求不足是失业存在的原因。在分析方法上,提出了系统的、宏观的或总量的分析方法。在政策上

8、提出实行国家干预和调节私人经济为基调的政策主张。,23,2、凯恩斯主义发展时期(50年代末60年代末)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为代表,将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与新古典的微观经济学综合在一起,形成了新古典综合派。另一派以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为代表的凯恩斯主义者,主张把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经济学的联系进一步切断,以分配理论为中心完成凯恩斯革命。,24,3、现代货币主义革命(60年代70年代) 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提倡恢复自由竞争,反对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 4、理性预期革命(70年代以后) 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卢卡斯、萨金特、巴罗等。 5、供给经济学革命(70年代以后) 代表人物是美国经

9、济学家费尔德斯坦、拉弗等。,25,Microeconomics and Macroeconomics 1.3 微观、宏观经济学,26,一、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 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1、研究单位是单个经济单位 2、试图解决资源配置问题 3、以价格理论为中心 4、采用个量分析方法,27,二、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如何才能充分利用资源的问题。 1、研究对象是

10、整个经济 2、要解决的是资源的利用问题 3、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中心 4、以总量分析基本的研究方法,28,The Methodology of Economics 1.4 微、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29,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1、实证分析: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来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回答了“是什么”的问题。 2、规范分析:以一定的价值判断,提出某些处理分析经济问题的标准,并以此为政策制定的依据。回答了“应该是什么的问题”,30,二、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 1、均衡:在经济分析中的一种状态,就是各个决策者所做出的决策正好相容,并且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个人都 不愿意再调

11、整自己的决策,从而不再改变其经济行为。 2、均衡分析方法:就是假定外界诸多因素是已知的和固定不变的,然后再研究因变量达到均衡时就具备的条件。,31,3、局部均衡分析 是分析某个时期,某一市场的某种商品的价格或供求所达到的均衡。它是以其它情况不变,在既定的条件下的假设为基础的。 4、一般均衡分析 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即所有市场的价格和产量均衡的一种分析方法。研究整个经济体系中各个市场、各种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的状态。,32,三、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 1、静态分析:在均衡分析中,一般假定自变量是已知的和既定的,来考察因变量达到均衡状态的条件和在均衡状态下的情况。 2、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如果自变量中的一部分和全部发生了变化,那么,重新考虑同一问题时,先对变化之后的自变量再做一次静态分析,分析自变量变化后因变量达到均衡的情况,然后对变化前后两种自变量和各自相应的因变量的值进行比较,但不考察从原均衡状态到新均衡状态的变化过程,叫比较静态分析。考察两个均衡状态之间的变化过程,叫动态分析。,33,本书框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