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 XP+Office 2003)-电子教案、素材和习题答案-王向慧 电子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431822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PPT 页数:446 大小:15.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 XP+Office 2003)-电子教案、素材和习题答案-王向慧 电子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 _第1页
第1页 / 共446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 XP+Office 2003)-电子教案、素材和习题答案-王向慧 电子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 _第2页
第2页 / 共446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 XP+Office 2003)-电子教案、素材和习题答案-王向慧 电子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 _第3页
第3页 / 共446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 XP+Office 2003)-电子教案、素材和习题答案-王向慧 电子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 _第4页
第4页 / 共446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 XP+Office 2003)-电子教案、素材和习题答案-王向慧 电子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 _第5页
第5页 / 共4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 XP+Office 2003)-电子教案、素材和习题答案-王向慧 电子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 XP+Office 2003)-电子教案、素材和习题答案-王向慧 电子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 (4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算机应用基础,目录,术,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认识计算机 1.2 计算机中数和字符的表示 1.3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1.4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配置,1.1 认识计算机,1.1.1 计算机的发展 1.1.2 计算机的特点 1.1.3 计算机的应用 1.1.4 计算机的分类,1.1.1 计算机的发展,18800多个电子管 1500多个继电器 占地面积170平方米 重约30余吨 耗电150千瓦 每秒运算速度相当于手工计算的20万倍,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1计算机的诞生,冯诺依曼提出了“存储程序”的思想,1.1.1 计算机的发展,第一代计算机(1946年1957年)

2、主要逻辑元件采用电子管 第二代计算机(1958年1964年) 主要逻辑元件采用晶体管 第三代计算机(1965年1970年) 主要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技术 第四代计算机(1971年今) 主要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2计算机的发展过程,1.1.1 计算机的发展,巨型化 微型化 网络化 智能化,3计算机的发展趋势,1.1.1 计算机的发展,4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微型计算机发展的六个阶段,1.1.2 计算机的特点,运算速度快 计算精度高 存储容量大 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工作自动化,1.1.3 计算机的应用,科学计算 数据处理 计算机辅助 过程控制 人工智能 网络通信 嵌入式系统,

3、1.1.4 计算机的分类,1按照所处理的数据类型分类 模拟计算机 数字计算机,2按照用途分类 专用计算机 通用计算机,1.1.4 计算机的分类,3按照性能分类 巨型机,“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1.1.4 计算机的分类,3按照性能分类 巨型机 大型机,大型机,1.1.4 计算机的分类,3按照性能分类 巨型机 大型机 小型机,1.1.4 计算机的分类,3按照性能分类 巨型机 大型机 小型机 工作站,1.1.4 计算机的分类,3按照性能分类 巨型机 大型机 小型机 工作站 微型机,掌上电脑,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一体电脑,台式电脑,1.2 计算机中数和字符的表,1.2.1 进位计数制 1.2.2 不

4、同进制之间的相互转换 1.2.3 二进制数的运算规则 1.2.4 数据的表示单位 1.2.5 数值信息的表示 1.2.6 文字信息的表示,1.2.1 进位计数制,计算机中常用的几种计数制,1.2.2 不同进制之间的相互转换,1.二进制向十进制的转换 “按位权展开求和”法:计算该二进制数各个位上的有效数码与相应位的权乘积之和。,例: 1011.0101B = 123+121+120+12-2+12-4 = 23+21+20+2-2+2-4 =11.3125 D,1.2.2 不同进制之间的相互转换,2.十六进制向十进制的转换 “按位权展开求和”法。,例: 70B.A8H = 7162+B160+A

5、16-1+816-2 =1803.65625D,1.2.2 不同进制之间的相互转换,3.十进制向二进制的转换 整数部分的转换采用“除2取余”法 小数部分的转换采用“乘2取整”法,例: 11.3125D =1011.0101B,1.2.2 不同进制之间的相互转换,4.十进制向十六进制的转换 整数部分的转换采用“除16取余”法 小数部分的转换采用“乘16取整”法,例: 1803. 65625D =70B.A8H,1.2.2 不同进制之间的相互转换,5.二进制与十六进制的相互转换,计算机中常用进制的对应关系,1.2.2 不同进制之间的相互转换,5.二进制与十六进制的相互转换,27D.6H = 100

6、1111101.011B,例: 1101011.001B =6B.2H,1.2.3 二进制数的运算规则,1算术运算规则,1.2.3 二进制数的运算规则,1算术运算规则 例:,1.2.3 二进制数的运算规则,2逻辑运算规则,例:,1.2.4 数据的表示单位,1.位(bit) 计算机中数据存储的最小单位,简写为“b” 2.字节(Byte) 计算机中数据存储的基本单位,简写为“B” 1B=8bit 1KB = 1024B= 210B 1MB = 1024KB = 220B 1GB = 1024MB = 230B 1TB = 1024GB = 240B 3.字(word) CPU通过数据总线一次存取、

7、加工和传输的数据称为字,是计算机内部信息交换和处理的基本单位。 一个字通常由一个或多个字节组成。,1.2.5 数值信息的表示,1无符号二进制数 2有符号二进制数 最高位作为符号位,0表示正数,1表示负数 常用编码: 原码 反码 补码,1.2.6 文字信息的表示,1ASCII码 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是计算机中最常用的字符编码,由7位二进制编码组成,共计128(27)个。,1.2.6 文字信息的表示,2汉字编码,1.2.6 文字信息的表示,2汉字编码,1.3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1.3.1

8、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3.2 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 1.3.3 软件系统的基本组成 1.3.4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1.3.5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1.3.1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1.3.2 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计算机的基本结构,1.3.2 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1运算器 2控制器 3存储器 外存储器 内存储器 4输入/输出设备 5总线 数据总线 地址总线 控制总线,1.3.3 软件系统的基本组成,1系统软件 操作系统 程序设计语言及语言处理程序 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 翻译程序(汇编、编译、解释) 数据库管理系统 系统服务程序,2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包 用户程序,1.3.4 计算机系统的

9、层次结构,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1.3.5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1指令和程序,每条指令由操作码和操作数两部分构成,例如:,MOV,AL , 2,每条指令由操作码和操作数组成,其中操作码指出执行什么操作,操作数指出参与操作的数据或数据所在的地址。 程序就是按一定规则排列的一系列指令的集合,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就是执行程序的过程。,1.3.5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2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执行一条指令的3个步骤: 1)取指令 2)分析指令 3)执行指令 一台计算机所能执行的所有指令称为计算机指令系统。,1.4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配置,1.4.1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1.4.2 主板 1.4

10、.3 CPU 1.4.4 内存条 1.4.5 外存储器 1.4.6 输入设备 1.4.7 输出设备,1.4.1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台式机的外观,1.4.1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1字长 运算器一次性直接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最多位数。 如:8位、16位、32位、64位 字长越大,表示的数据精度就越高,数据处理的速度也越快。,1.4.1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1字长 2主频 CPU内核电路的运行频率 如:600MHz、2.6GHz 主频越高,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指令数也越多,CPU的运算速度也就越快,1.4.1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1字长 2主频 3内存容量 计算机

11、内存储器(CPU可直接访问的存储空间)总字节数。 表示单位:B、KB、MB、GB、TB等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1TB=1024GB 如:2GB、4GB、8GB、16GB,1.4.1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1字长 2主频 3内存容量 4存取周期 CPU从内存储器存取一个数据所需要的时间,反映了内存的读/写速度。,1.4.1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1字长 2主频 3内存容量 4存取周期 5运算速度 计算机每秒所能执行的指令数目,一般以MIPS(百万条指令/秒)为单位。受主频、字长、内存的容量和速度等因素影响。 在很大程度上,计算机系统的性

12、能体现在它的运算速度上。,1.4.1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1字长 2主频 3内存容量 4存取周期 5运算速度 6外部设备的配置 7软件配置,1.4.2 主板,1.4.3 CPU,微型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又称微处理器 将运算器、控制器及相关部件集成在一块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上 负责各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并控制各部件自动、协调地工作 是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核心,1.4.4 内存条,微型计算机的内存储器以内存条的形式出现 在一块长方形的电路板上并列焊接了多个存储器芯片构成的内存组 用于存放CPU正在使用或随时将要使用的程序和数据,1.4.5 外存储器,1硬盘 计算机的主要存储设备

13、,通常被固定在机箱内。,1.4.5 外存储器,1硬盘 2光盘 依据读写能力分为: 只读型光盘(CD-ROM、DVD-ROM) 一次写入型光盘(CD-R、DVD-R) 可擦除型光盘(CD-RW、DVD-RW) 光盘驱动器分为: CD光驱 DVD光驱 DVD刻录光驱,1.4.5 外存储器,1硬盘 2光盘 3U盘,1.4.5 外存储器,1硬盘 2光盘 3U盘 4移动硬盘,1.4.5 外存储器,1硬盘 2光盘 3U盘 4移动硬盘 5存储卡,1.4.6 输入设备,1键盘,1.4.6 输入设备,1键盘 2鼠标,1.4.6 输入设备,1键盘 2鼠标 3其他输入设备,1.4.7 输出设备,1显示器,1.4.7

14、 输出设备,1显示器 2打印机,1.4.7 输出设备,1显示器 2打印机 3其他输出设备,第1章结束,第2章 汉字输入方法,2.1 汉字输入基础知识 2.2 搜狗拼音输入法 2.3 五笔字型输入法,2.1 汉字输入方法,2.1.1 键盘 2.1.2 键位与指法 2.1.3 中文输入状态,2.1.1 键盘,键盘是最重要的输入设备 键盘有6个分区: 功能键区、主键盘区、光标控制键区、电源控制键区、数字小键盘区、指示灯区,2.1.1 键盘,1. 功能键区 功能键区包括ESC键、F1F12键,这些键都可以用来执行一些快捷操作。如按下Esc键表示取消或中止当前操作,按下F1键则表示打开面向当前操作的帮助

15、文档,在不同的应用程序中,F1F12各个键的功能定义有所不同。,2.1.1 键盘,2. 主键盘区 也称打字键区,主要用来输入数据、程序和文字。由26个英文字母键、10个数字键、1个空格键、若干符号键及一些控制键(如Ctrl、Alt、Shift、Enter等)构成。,2.1.1 键盘,3. 光标控制键区,2.1.1 键盘,4. 电源控制键区 为了更方便地控制计算机,人们在107键盘上设计了Power、Sleep、Wake Up三个电源控制键。,2.1.1 键盘,5. 指示灯区 指示灯区位于键盘的右上角位置,普通键盘有三个指示灯:Num Lock、Caps Lock和Scorll Lock,它们分

16、别由Caps Lock键、Num Lock键和Scroll Lock键控制。,2.1.1 键盘,6. 数字小键盘区 左上角的Num Lock键,用于打开或关闭数字小键盘区。按一下此键,指示灯区的 Num Lock灯亮,表明数字小键盘区为开启状态,可以输入数字信息;再按下该键,Num Lock灯灭,表示数字小键盘进入关闭状态,此时按4所在键则执行“”的功能,既将光标左移一个字符位置。,2.1.2 键位与指法,1. 基准键位 基准键位是指A、S、D、F、J、K、L、; 8个键,F和J键称为定位键,键上有一个凸起的小横杠或小圆点,便于用户迅速找到这两个键位,将左右食指分别放在F和J键上,两个拇指自然放在空格键上,其余手指依次放下就能找准基准键位。,2.1.2 键位与指法,2. 手指的键位分配 除大拇指负责空格键外,其余8个手指都有一定的管理范围,每个手指负责其管理范围内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