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技术项目引导教程-电子教案-鲁立 02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427324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1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安全技术项目引导教程-电子教案-鲁立 02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网络安全技术项目引导教程-电子教案-鲁立 02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网络安全技术项目引导教程-电子教案-鲁立 02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网络安全技术项目引导教程-电子教案-鲁立 02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网络安全技术项目引导教程-电子教案-鲁立 02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络安全技术项目引导教程-电子教案-鲁立 0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安全技术项目引导教程-电子教案-鲁立 02(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目2 网络安全常用命令及 协议分析工具sniffer的应用,学习要点 了解计算机网络协议的基础知识。 了解OSI模型及安全体系结构。 了解TCP/IP模型及安全体系结构。 掌握常用的网络协议和常用命令。 掌握协议分析工具Sniffer的使用方法。,2.1 网络安全协议概述,2.1.1 网络协议 无论是面对面还是通过网络进行的所有通信都要遵守预先确定的规则,即协议。这些协议由会话的特性决定。在日常的个人通信中,通过一种介质(如电话线)通信时采用的规则不一定与使用另一种介质(如邮寄信件)时的协议相同。 网络中不同主机之间的成功通信需要在许多不同协议之间进行交互。执行某种通信功能所需的一组内在相关

2、协议称为协议簇。这些协议通过加载到各台主机和网络设备中的软件和硬件执行。,网络协议簇说明了以下过程。 1)消息的格式或结构。 2)网络设备共享通往其他网络的通道信息的方法。 3)设备之间传送错误消息和系统消息的方式与时间。 4)数据传输会话的建立和终止。,2.1.2 协议簇和行业标准,组成协议簇的许多协议通常都要参考其他广泛采用的协议或行业标准。标准是指已经受到网络行业认可并经过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 或 Internet 工程任务组(IETF) 之类标准化组织批准的流程或协议。 在协议的开发和实现过程中使用标准可以确保来自不同制造商的产品协同工作,从而获得有效的通信。如果某家制造商没

3、有严格遵守协议,其设备或软件可能就无法与其他制造商生产的产品成功通信。,2.1.3 协议的交互,1应用程序协议 2传输协议 3网间协议 4网络访问协议,2.1.4 技术无关协议,网络协议描述的是网络通信期间实现的功能。在面对面交谈的示例中,通信的一项协议可能会规定,为了发出交谈结束的信号,发言者必须保持沉默两秒钟。但是,这项协议并没有规定发言者在这两秒钟内应该如何保持沉默。协议通常都不会说明如何实现特定的功能。通过仅仅说明特定通信规则所需要的功能是什么,而并不规定这些规则应该如何实现,特定协议的实现就可以与技术无关。,2.2 OSI参考模型及其安全体系,2.2.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要形象地

4、显示各种协议之间的交互,通常会使用分层模型。分层模型形象地说明了各层内协议的工作方式及其与上下层之间的交互。,1.2.4 网络监听,网络监听是一种主动攻击,它是为了网络管理员管理网络设计的工具,用来监视网络状态和数据传输的,但是由于它具有截获网络数据的功能,常常被黑客使用从网络通信中获取所需的用户信息,从而分析用户的日常网络活动和习惯。,1.2.5 黑客攻击,黑客攻击是未经授权就使用网络资源,且对网络设备和资源进行非正常的使用。黑客攻击是对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的缺陷和漏洞的发现,以及针对这些缺陷和漏洞的攻击。,2.2.2 OSI参考模型简介,1OSI参考模型的层次结构 1)物理层 2)数据链路层

5、3)网络层 4)传输层 5)会话层 6)表示层 7)应用层,2.2.3 ISO/OSI安全体系,1安全服务 (1)认证服务(2)访问控制 (3)数据机密服务 (4)数据完整服务(5)抗否认服务 2安全机制 (1)加密机制 (2)数字签名机制(3)访问控制 (4)数据完整性 (5)鉴别交换机制 (6)通信流量填充机制 (7)路由选择控制机制 (8)公证机制 3安全管理 4安全层次,2.3 TCP/IP参考模型及其安全体系,2.3.1 TCP/IP参考模型 2入侵检测系统 TCP/IP参考模型中各层功能如下。 1)应用层:是用户访问网络的界面。包括一些向用户提供的常用应用程序,如电子邮件、Web浏

6、览器、文件传输、远程登录等,也包括用户在传输层之上建立的自己的应用程序。 2)传输层:负责实现源主机和目的主机上的实体之间的通信。它提供了两种服务:一种是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服务(TCP);一种是无连接的数据报服务(UDP)。为了实现可靠传输,要在会话时建立连接,对数据包进行校验和收发确认,通信完成后再拆除连接。 3)Internet层:负责数据包的路由选择,保证数据包能顺利到达指定的目的地。一个报文的不同分组可能通过不同的路径到达目的地,因此要对报文分组加一个顺序标识符,以使目标主机接收到所有分组后,可以按序号将分组装配起来,恢复原报文。 4)网络接入层:负责接收IP数据包并通过网络传输介质发

7、送数据包。,2.3.2 TCP/IP参考模型的安全体系,1网络接入层安全 2Internet层安全 3传输层安全 4应用层安全,2.4 常用网络协议和服务,2.4.1 常用网络协议 1IP 2TCP 3UDP 2.4.2 常用网络服务 1活动目录 2WWW服务 3电子邮件 4Telnet 5FTP 6DNS,2.5 Windows常用的网络命令,2.5.1 ping命令 2.5.2 at命令 2.5.3 netstat命令 2.5.4 tracert命令 2.5.5 net命令 2.5.6 ftp命令 2.5.7 nbtstat命令 2.5.8 telnet命令,2.6 协议分析工具Sniffer的应用,2.6.1 Sniffer的启动和设置 1启动Sniffer 2设置 3报文捕获解析 2.6.2 解码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