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shop CS3实用教程 教学课件 ppt 郭万军 第07章PPT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426163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6.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hotoshop CS3实用教程 教学课件 ppt 郭万军 第07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Photoshop CS3实用教程 教学课件 ppt 郭万军 第07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Photoshop CS3实用教程 教学课件 ppt 郭万军 第07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Photoshop CS3实用教程 教学课件 ppt 郭万军 第07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Photoshop CS3实用教程 教学课件 ppt 郭万军 第07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Photoshop CS3实用教程 教学课件 ppt 郭万军 第07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hotoshop CS3实用教程 教学课件 ppt 郭万军 第07章PPT(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章简介: 本章讲解有关色彩校正的命令。Photoshop CS3中提供了很多类型的图像色彩校正命令,利用这些命令可以将彩色图像调整成黑白或单色效果,也可以给黑白图像上色使其焕然一新。无论图像曝光过度或曝光不足,都可以利用不同的校正命令进行弥补,从而达到令人满意的、可用于打印输出的图像文件。,第7章 色彩校正,课堂学习目标,了解色彩管理的设置 检查图像色彩质量 学习图像校正命令 掌握图像校正的各种方法,7.1 色彩管理设置,利用Photoshop的“色彩管理系统”,可以将创建颜色的色彩空间与输出该颜色的色彩空间进行比较并做必要的调整,使不同设备所表现的颜色尽可能一致,来解决由于不同的设备和软件

2、使用不同的色彩空间所引起的颜色匹配问题。 色彩管理可以使用Photoshop预定的色彩管理设置,也可以在这些预定的设置基础上更改为自定的色彩管理设置。在缺乏色彩管理经验的情况下,应尽量使用预定的色彩管理设置选项。,7.1 色彩管理设置,在Photoshop中执行【编辑】/【颜色设置】命令,打开如图所示的【颜色设置】对话框。,【颜色设置】对话框,7.2 检查图像色彩质量,对于使用扫描仪或其他数码设备输入到计算机中的图像,在处理或者打印输出之前先检查一下图像的色彩质量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地校正图像颜色,确保图像以高质量的色彩打印输出。,7.3 图像校正命令,【色阶】命令 【曲线】命

3、令 【亮度/对比度】命令 【色相/饱和度】命令 【阴影/高光】命令 【反相】命令 【变化】命令,7.3.1 【色阶】命令,【色阶】命令是图像处理时常用的调整颜色亮度的命令。它通过调整图像中的暗调、中间调和高光区域的色阶分布情况来增强图像的色阶对比。,【色阶】对话框,执行【图像】/【调整】/【色阶】命令(快捷键为Ctrl+L组合键),弹出的【色阶】对话框如图所示。在对话框中间为直方图,其横坐标为亮度值(0255),纵坐标为像素数。,7.3.2 【曲线】命令,【曲线】命令是功能最强的图像颜色校正命令,它可以将图像中任一亮度值精确地调整为另一亮度值。执行【图像】/【调整】/【曲线】命令(快捷键为Ct

4、rl+M组合键),弹出的【曲线】对话框如图所示。,【曲线】对话框,【曲线】对话框中的水平轴(即输入色阶)代表图像色彩原来的亮度值,垂直轴(即输出色阶)代表图像调整后的颜色值。对于RGB颜色模式的图像,曲线显示0255的强度值,暗调(0)位于左边。对于CMYK颜色模式的图像,曲线显示0100的百分数,高光(0)位于左边。,7.3.3 【色彩平衡】命令,【色彩平衡】命令是通过调整各种颜色的混合量来调整图像的整体色彩。执行【图像】/【调整】/【色彩平衡】命令(快捷键为Ctrl+B组合键),弹出的【色彩平衡】对话框如图所示。,【色彩平衡】对话框,7.3.4 【亮度/对比度】命令,利用【亮度/对比度】命

5、令可以对图像的整体亮度和对比度进行简单调整。执行【图像】/【调整】/【亮度/对比度】命令,弹出的【亮度/对比度】对话框如图所示。,【亮度/对比度】对话框,7.3.5 【黑白】命令,利用【黑白】命令可以快速将彩色图像转换为黑白或单色效果,同时保持对各颜色的控制。执行【图像】/【调整】/【黑白】命令,弹出的【黑白】对话框如图所示。,【黑白】对话框,7.3.6 【色相/饱和度】命令,利用【色相/饱和度】命令可以调整图像的色相、饱和度和亮度,它既可以作用于整个图像,也可以对指定的颜色单独调整。执行【图像】/【调整】/【色相/饱和度】命令(快捷键为Ctrl+U组合键),弹出的【色相/饱和度】对话框如图所

6、示。,【色相/饱和度】对话框,7.3.7 【匹配颜色】命令,【匹配颜色】命令可以将一个图像的颜色与另一个图像的颜色相互融合,也可以将同一图像不同图层中的颜色相互融合,或者按照图像本身的颜色进行自动中和。执行【图像】/【调整】/【匹配颜色】命令,将弹出【匹配颜色】对话框,原图像与匹配颜色后的图像效果如图所示。,原图像与匹配颜色后的图像效果,7.3.8 【替换颜色】命令,【替换颜色】命令可以用设置的颜色样本来替换图像中指定的颜色范围,其工作原理是先用【色彩范围】命令选择要替换的颜色范围,再用【色相/饱和度】命令调整选择图像的色彩。执行【图像】/【调整】/【替换颜色】命令,将弹出【替换颜色】对话框,

7、原图像与替换图像中特定颜色后的效果如图所示。,7.3.8 【替换颜色】命令,原图像与替换图像中特定颜色后的效果,7.3.9 【可选颜色】命令,【可选颜色】命令可以调整图像中的某一种颜色,从而影响图像的整体色彩。执行【图像】/【调整】/【可选颜色】命令,将弹出【可选颜色】对话框,原图像与调整可选颜色后的效果如图所示。,原图像与调整可选颜色后的效果,7.3.10 【通道混合器】命令,【通道混合器】命令可以通过混合指定的颜色通道来改变某一通道的颜色。此命令只能调整RGB颜色和CMYK颜色模式的图像,并且调整不同颜色模式的图像时,【通道混合器】对话框中的选项也不相同。如图所示为调整RGB颜色模式的图像

8、原图及调整后的效果。,利用【通道混合器】命令调整颜色效果对比,7.3.11 【渐变映射】命令,【渐变映射】命令可以将选定的渐变色映射到图像中以取代原来的颜色。在渐变映射时,渐变色最左侧的颜色映射为阴影色,右侧的颜色映射为高光色,中间的过渡色则根据图像的灰度级映射到图像的中间调区域。执行【图像】/【调整】/【渐变映射】命令,弹出的【渐变映射】对话框如图所示。,【渐变映射】对话框,7.3.12 【照片滤镜】命令,【照片滤镜】命令类似于摄像机或照相机的滤色镜片,它可以对图像颜色进行过滤,使图像产生不同的滤色效果。执行【图像】/【调整】/【照片滤镜】命令,弹出的【照片滤镜】对话框如图所示。,【照片滤镜

9、】对话框,7.3.13 【阴影/高光】命令,【阴影/高光】命令用于校正由于光线不足或强逆光而形成的阴暗照片,或校正由于曝光过度而形成的发白照片。执行【图像】/【调整】/【阴影/高光】命令,弹出【阴影/高光】对话框,在对话框中阴影和高光都有各自的控制选项,通过调整阴影或高光参数即可使图像变亮或变暗。原图像与校正“阴影/高光”后的效果如图所示。,7.3.13 【阴影/高光】命令,原图像与校正“阴影/高光”后的效果,7.3.14 【曝光度】命令,【曝光度】命令可以在线性空间中调整图像的曝光数量、位移和灰度系数,进而改变当前颜色空间中图像的亮度和明度。执行【图像】/【调整】/【曝光度】命令,将弹出【曝

10、光度】对话框,原图像与调整曝光度后的效果如图所示。,原图像与调整曝光度后的效果,7.3.15 【反相】命令,执行【图像】/【调整】/【反相】命令,可以使图像中的颜色和亮度反转成补色,生成一种照片的负片效果。反复执行此命令,可以使图像在正片与负片之间相互转换。,7.3.16 【色调均化】命令,执行【图像】/【调整】/【色调均化】命令,系统将会自动查找图像中的最亮像素和最暗像素,并将它们分别映射为白色和黑色,然后将中间的像素按比例重新分配到图像中,从而增加图像的对比度,使图像明暗分布更均匀。,7.3.17 【阈值】命令,【阈值】命令可以将彩色图像转换为高对比度的黑白图像。执行【图像】/【调整】/【

11、阈值】命令,弹出的【阈值】对话框如图所示。在该对话框中设置一个适当的【阈值色阶】值,即可把图像中所有比阈值色阶亮的像素转换为白色,比阈值色阶暗的像素转换为黑色。,【阈值】对话框,7.3.18 【色调分离】命令,执行【图像】/【调整】/【色调分离】命令,将弹出如图所示的【色调分离】对话框。在【色阶】文本框中设置一个适当的数值,可以指定图像中每个颜色通道的色调级或亮度值数目,并将像素映射为与之最接近的一种色调,从而使图像产生各种特殊的色彩效果。,【色调分离】对话框,7.3.19 【变化】命令,利用【变化】命令可以直观地调整图像的色彩、亮度或饱和度。此命令常用于调整一些不需要精确调整的平均色调的图像,与其他色彩调整命令相比,【变化】命令更直观,只是无法调整索引颜色模式的图像。执行【图像】/【调整】/【变化】命令,弹出【变化】对话框,在对话框中通过单击各个缩略图来加深某一种颜色,从而调整图像的整体色彩。原图像与颜色变化后的效果如图所示。,原图像与颜色变化后的效果,7.3.19 【变化】命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