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第7章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426063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第7章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第7章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第7章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第7章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第7章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第7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第7章(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7章 正弦波振荡器,7.2 LC振荡器,7.1 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知识,7.3 石英晶体振荡器,7.4 RC正弦波振荡电路,学习目标,1.了解正弦波振荡器常用的电路类型,2. 理解正弦波振荡器电路的基本结构,7.1 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知识,正弦波振荡器:一种不需外加信号作用,能够输出正弦信号的自激振荡电路。,图7-1 收音机振荡电路的实验测试板,由于正弦波振荡器所产生的信号是某一特定频率的信号,所以,必须有元件进行频率选定。利用在不同频率的输入信号下呈现不同电抗的元件电感L或电容C可以实现选频率的选定。,根据选频网络所采用的元件不同,正弦波振荡器又分为LC振荡电路、RC振荡电路和石英晶体振荡

2、器。,1. LC并联谐振回路,图7-2 LC并联电路,LC回路如图7-2所示。只有信号频率为某一个数值(频率f=fo)时,,,网络呈电阻性且总的阻抗值最大Z=L/(rC),其中r是谐振回路的损耗电阻。频率fo即是LC并联网络的谐振频率。,2自激振荡电路的结构,图 7-3 自激振荡器结构框图,自激振荡器的结构如图7-3所示,由放大电路、选频网络、稳幅电路和反馈电路构成,作用如下: (1)放大电路:具有信号放大作用,通过电源供给振荡电路所需的能量。 (2)反馈网络:作用是形成正反馈。 (3)选频网络:选择满足振荡条件的某一个频率,形成单一频率的正弦波振荡。 (4)稳幅电路:使振幅稳定,改善波形。,

3、自激振荡器能够振荡的相位条件是: =A+F =2n (n=0,1,2,3) 其中A为放大器的增益,F反馈电路的相移。上式说明反馈回路必须是正反馈。,由于振荡时,输出信号的幅度必须不断地上升,所以有,,这称为起振的幅度条件。其中 A是放大器的,电压增益,F是反馈电路的反馈系数。,同时,由于信号的幅度不可能无穷无尽地增大,信号放大到 一定时,放大电路进入行非线性区,稳幅电路使放大器的放 大倍数A下降,最终与反馈系数F的乘积,,从而使信号的输出幅度稳定不再上升增长,电路进入正 常振荡工作状态。,称为幅度平衡条件。,3.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判断,判断电路能否产生正弦波振荡的步骤如下: (1)检查电路的基

4、本组成,一般应包含放大电路、反馈网络、选频网络和稳幅环节等。 (2)检查放大电路是否工作在放大状态。 (3)检查电路是否满足振荡产生的条件。一般情况下,幅度平衡条件容易满足,重点检查是否满足相位条件和起振条件。,判断电路是否满足相位条件采用瞬时极性法,沿着放大电路和反馈电路判断反馈的性质。如果是正反馈则满足相位条件,否则不满足相位条件。具体判断步骤如下。 a.断开反馈支路与放大电路输入端的连接点。 b.在断点处的放大电路输入端加信号ui,并设其极性为正(对地),然后,按照先放大支路,后反馈支路的顺序,逐次推断电路有关各点的电位极性,从而确定ui和uf的相位关系。 c.如果ui和uf在某一频率下

5、同相,电路满足相位平衡条件。否则,不满足相位平衡条件。,例7.1: 判断图7-4所示电路能否产生自激振荡。,解: (1) 图7.4(a)中,VT基极偏置电阻RB2被反馈线圈Lf短路接地,使VT处于截止状态,不能进行放大,所以电路不能产生自激振荡。 (2) 相位条件:采用瞬时极性法,设VT基极电位为“正”,根据共射电路的倒相作用,可知集电极电位为“负”,于是L同名端为“正”,根据同名端的定义得知,Lf同名端也为“正”,则反馈电压极性为“负”。显然,电路不能自激振荡。 在图7-4(a)所示的电路中接入隔直电容Cb,如图7-4(b)所示。因隔直电容Cb避免了RB2被反馈线圈Lf短路,同时反馈电压极性

6、为“正”,电路满足振幅平衡和相位平衡条件,所以电路能产生自激振荡。,7.2 LC振荡器,LC振荡器可分为变压器耦合式振荡器和三点式振荡器。,7.2.1 变压器耦合式LC振荡器,1 电路结构,电路特点是:用变压器耦合方式把反馈信号送到输入端。,2 工作原理,设VT基极瞬间电压极性为正,则集电极极性应为负, 根据同名端的定义,基极所接反馈线圈极性上为正,下 负,与原信号极性相同,为正反馈,满足相位条件。选择 合适的参数,使电路具有足够大的放大倍数,电路就能振 荡,调节Rp可改变输出幅度。,变压器耦合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为,若调节L、C,可改变振荡频率。,【例7.2】调试图7-5(a)所示电路时,如果

7、出现下列现象,请予以解释。 (1)对调反馈线圈的两个接头后就能起振; (2)调R1、R2或R3阻值后就能起振; (3)改用较大的晶体管后就能起振; (4)适当增加反馈线圈的匝数后就能起振; (5)适当增大L值或减小C值后就能起振; (6)调整R1、R2或R3的阻值后可使波形变好; (7)减小负载电阻时,输出波形产生失真,有时甚至不能起振。,解:(1)对调反馈线圈的两个接头后就能起振,说明原电路中反馈线圈极性接反了,形成了负反馈而不能起振。 (2)调节R1、R2或R3阻值可改变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调R1、R2或R3阻值后就能起振,说明原电路的工作点偏低,电压放大倍数偏小;而调整工作点后电压放大倍数

8、提高,故能起振。 (3)原电路中的太小,使电压放大倍数不满足自激振荡的幅度条件。改用较大的晶体管可使电压放大倍数提高,易于振荡。 (4)原电路中的反馈强度不够(反馈系数F太小),不能起振。增加反馈线圈的匝数可增大反馈值,使电路易于起振。 (5)适当增大L值或减小C值,可使谐振阻抗增大,从而增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使电路易于起振。 (6)调整R1、R2或R3的阻值可使静态工作点合适,放大器工作在靠近线性区时稳定振荡,所以波形变好。 (7)负载RL过小,折算到变压器原边的等值阻抗下降,晶体管的交流负载线变陡,容易产生截止失真,故波形不好;同时使输出电压下降,电压放大倍数减小,故有时不能起振。,3万

9、用表测量LC振荡电路是否起振。,要判断电路是否起振,最好的方法是用示波器测量输出端是否有振荡信号信号。同时,可以通过检测放大管在静态和动态时管子的基射极之间的电压uBE 来判断电路是否起振。 方法: (1)先用一根导线将振荡电路的线圈两端短路,使振荡器停振,测出此时的uBE,电压在0.60.7 V之间。 (2)将导线拆除,再测出此时的uBE,如振荡器起振,则测得的uBE 比没起振时的uBE小得越多。 将两种情况下测得的uBE 进行比较,即可确定该电路是否起振。在检修图7-1的收音机振荡电路时,常用这种方法判断收音机的振荡电路是否起振。,7.2.2 三点式LC振荡电路,1电感三点式振荡器,相位条

10、件:当线圈1端电位为“”时,3端电位为“”,此时2端电位低于1端而高于3端,即uf与uo反相,经倒相放大后,形成正反馈,即满足相位条件。,电路振荡频率为,式中M是1与2之间的互感系数。,2. 电感三点式振荡器的电路特点,(1)由于线圈L1和L2之间耦合很紧,因此比较容易起振。改变电感抽头的位置,可以获得满意的正弦波输出,且振荡幅度较大。根据经验,通常可以选择反馈线圈L2的匝数为整个线圈匝数的1/81/4。 (2)调节频率方便。采用可变电容,可获得个较宽的频率调节范围。该电路的工作频率一般可达几十千赫至几十兆赫。 (3)由于电感反馈支路对高次谐波呈现较大的阻抗,所以输出滤形中含有高次谐波的成分较

11、多,波形较差,且频率稳定度也不高。通常,该电路用于对频率稳定度和波形要求不高的电子设备中。,3. 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相位条件:当线圈1端电位为“”时,3端电位为“”。此电压经1、2分压后,2端电位低于1端而高于3端,即uf与uo反相,经V倒相放大后,使1端获“”电位,形成正反馈,满足相位条件。 振幅条件:适当的选择1、2的数值,使电路具有足够大的放大倍数,电路可产生振荡。 电路振荡频率为,4. 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的特点,(1)由于反馈电压取自电容C2上的电压,电容对于高次谐波阻抗很小,反馈电压中的谐波分量很小,所以输出波形较好。 (2)因为电容器C1,C2的电容值可以选得较小,并将放大管的极间

12、电容也计算到C1,C2中去,因此,振荡频率较高,一般可以达到100MHz以上。 (3)调节C1或C2可以改变振荡频率,但同时会影响起振条件,因此,这种电路适用于产生固定频率的振荡。如果要改变频率,可在L两端并联一个可变电容。,【例7.3】试判断图7-8(a)所示电路是否有可能产生振荡。若不可能产生振荡,请指出电路中的错误。然后由读者画出一种正确的电路,写出电路振荡频率表达式,计算电路的振荡频率。,解:(1)图7-8(a)电路中的选频网络由电容C1、C2和电感L组成。电路存在的问题是:三极管VT是放大元件,但直流偏置不合适;电容C1两端电压可作为反馈信号,但放大电路的输出信号(三极管集电极信号)

13、没有传递到选频网络。所以,该电路不可能产生振荡。 (2)修改后的电路见图7-8(b),通常CE和CB的容量比较大,对交流可看作短路,则其相位满足“射同基反”的原则,在各元件参数合适的情况下,电路可产生振荡。参与选频的元件是L、C1和C2,振荡频率表达式由读者自行写出。,图 7-9 调频发射机电路图,7.3 石英晶体振荡器,7.3.1 石英晶体的基本特性及其等效电路,(a)石英晶体谐振器 (b)石英晶体谐振器用于电视机电路 图7-10石英晶体谐振器实物图与应用电路,石英晶体谐振器习称晶振。电视机中由于需要某些固定频率的振荡信号,采用了晶振。,1符号和等效电路,石英晶体的精度高而稳定。所以,采用石

14、英晶体谐振 器组成振荡电路,可获得很高的频率稳定度。,图7-11 石英晶体谐振器,当外加交变电压的频率等于晶体串联谐振频率fs时,回路发生串联谐振;当外加交变电压的频率等于晶体并联谐振频率fp时,回路发生并联谐振。产生谐振时的振荡频率称晶体谐振器的振荡频率。,石英晶体振荡电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其基本电路只有两类,即并联晶体振荡电路和串联晶体振荡电路。在并联晶体振荡电路中,石英晶体工作在fs与fp之间,利用晶体作为一个电感来组成振荡电路;而在串联晶体振荡电路中,石英晶体工作在串联谐振频率fs处,利用阻抗最小的特性来组成振荡电路。,2有源晶体振荡器,(a)有源晶振实物图,(b)4引脚有源晶振管

15、脚图 (c)有源晶振的使用电路 图 7-12 有源晶体振荡器,只有两个引脚的晶振有些场合又称为无源晶振,需要外加放大电路等才能产生振荡信号。,有源晶体振荡器习称有源晶振,它是一个完整的振荡器, 即里面除了石英晶体外,还有晶体管和阻容元件。只要加上 电源,就可以直接输出振荡信号。,7.3.2 石英晶体振荡电路,1并联型晶体振荡电路,图7-13 并联型晶体振荡电路,振荡回路由C1、C2和晶振体组成。其中,晶振起电感L的作用,交流等效电路如图7-9(b)所示。即振荡频率振荡频率基本上取决于晶体的固有频率f s,故其频率稳定度高。,2串联型晶体振荡电路,图7-14 串联型晶体振荡电路,晶体和电阻R串联

16、构成正反馈电路。当振荡频率等于晶体的固有频率fs时,晶体阻抗最小,且为纯电阻,电路满足自激振荡条件而振荡,其振荡频率为fo = fs。否则不能振荡。调节电阻R可获得波形良好的正弦波输出。,7.4 RC正弦波振荡电路,7.4.1 RC网络的频率响应,图7-15 RC串并联网络,谐振频率f0:,7.4.2 RC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图7-16 RC桥式正弦波振荡器,由于R和C并联回路反馈回运算放大器同相端的反馈系数为:,为满足振荡的幅度条件,所以A3。加入R1R2支路, 构成串联电压负反馈,要求:,只要满足了该幅度条件,该振荡器就可以振荡输出信号, 振荡频率为:,RC振荡电路的稳幅作用是靠热敏电阻R2实现的。R2是 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当输出电压升高,R2上所加的电压升高, 温度升高,R2的阻值增加,负反馈增强,输出幅度下降,从 而实现稳幅作用。,例7.4: 图7-17所示电路是没有画完整的正弦波振荡器。 (1)完成各节点的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