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姜灵敏 王金矿 管理信息系统3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425970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3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信息系统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姜灵敏 王金矿 管理信息系统3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管理信息系统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姜灵敏 王金矿 管理信息系统3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管理信息系统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姜灵敏 王金矿 管理信息系统3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管理信息系统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姜灵敏 王金矿 管理信息系统3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管理信息系统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姜灵敏 王金矿 管理信息系统3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信息系统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姜灵敏 王金矿 管理信息系统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信息系统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姜灵敏 王金矿 管理信息系统3(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主要内容: 3.1 计算机硬件与软件 3. 2 数据库技术 3.3 计算机网络,开篇案例 佐丹奴集团MIS的技术介绍,1. 维护简单,运行稳定 2. 多文字平台,使用便利 3. 安装简便,功能齐全 4. 权限合理,安全性好,CPU 主板 内存 其他硬件 软件,3.1 计算机硬件与软件,3.1 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扫描仪、数码相机,计算机组成,算术逻辑运算器 ALU,硬件,软件,主机,外部设备,CPU,内存,外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控制器 CU-Control Unit,ROM,RAM,CACHE,光盘、磁带,U盘、移动磁盘,软盘、硬盘,显示器、打印机,键盘、鼠

2、标,系统软件,操作系统,工具软件,多用户,网 络,单用户,应用软件,编程语言,高速缓存内部CACHE,说明,硬件: 主板全称为电脑主机板,是电脑系统中最大的一块电路板,它的英文名字叫做“Mainboard”或“Motherboard”。,软件 软件是一系列按照特定顺序组织的计算机数据和指令的集合。软件并不只是可以在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序,与这些程序相关的文档一般也被认为是软件的一部分。 运行时,能够提供所要求功能和性能的指令或计算机程序集合。 程序能够满意地处理信息的数据结构。 描述程序功能需求以及程序如何操作和使用所要求的文档。,基本概念 数据管理的发展过程 数据描述 数据模型 E-R图 关系数

3、据库 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 数据库管理系统,3. 2 数据库技术,3. 2 数据库技术,3.2.1 数据库基础知识 数据库系统是由于数据处理而产生和发展的。 数据处理是指对数据进行收集、管理、加工、传播等工作,而其中数据管理是指对数据的组织、存储、检索、维护等工作,是数据处理的核心工作。,从身边的例子了解数据库,(1)数据库技术是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和大型网站技术的基础。 (2)数据库技术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 (3)数据库技术与网络通讯技术,客户/服务器技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结合与渗透。,3.2.2 数据管理的发展过程,1.

4、人工管理阶段 2. 文件管理阶段 3. 数据库系统管理阶段,1人工管理阶段,50年代中期以前,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硬件方面只有卡片、纸带、磁带等,没有可以直接访问、直接存取的外部存取设备。软件方面没有专门管理数据的软件,数据由程序自行携带,数据与程序不能独立,数据不能长期保存,人们用常规的手段记录、保存数据和对数据进行加工,数据仅依赖特定的应用,缺乏独立性。,2文件系统阶段,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后期,计算机处理速度和存储能力的提高,硬件出现了可直接存取的磁盘、磁鼓,软件则出现了高级语言和操作系统,和专门管理外存的数据管理软件,实现了按文件访问的管理技术。 在这个阶段,程序与数据有了一定

5、的独立性,程序与数据分开,有了程序文件与数据文件的区别。数据文件可以长期保存在外存上多次存取,如进行查询、修改、插入、删除等操作。但数据共享性、独立性差,冗余度大,无法集中管理。,3 数据库系统阶段,从60年代后期开始,大容量和价格低廉的磁盘,以及日益成熟的操作系统,为数据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新发展的数据库技术,不仅包括数据本身,而且包括关于数据之间的联系。为了让多种应用程序并发地使用数据库中具有最小冗余的共享数据,必须使数据与程序具有较高的独立性,需要一个软件系统对数据实行专门管理,提供安全性和完整性等统一控制,方便用户以交互命令或程序方式对数据库进行操作,为数据库的建立、使用和维护

6、而配置的软件成为数据库管理系统。80年代后,不仅有应用于大中型计算机的数据管理技术,如oracal, sybase, informix 等,在微型计算机上也有Access,Foxpro等数据库管理软件。,3.2.3 数据描述,信息的这一循环经历了三个领域:现实世界、信息世界和计算机世界。在这三个领域中对信息的描述采用不同的术语。,1. 现实世界 2. 信息世界 3. 计算机世界,三个领域术语的联系关系,3.2.4 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描述了数据库中的数据内容及其联系方式,体现了数据库的逻辑结构。 目前最常用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其中层次模型和网状模型统称为非关系模型。,1.

7、层次模型,层次模型是数据库系统中最早出现的数据模型,它用树形结构表示各类实体以及实体间的联系。,2. 网状模型,在数据库中,对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数据模型称为网状模型:,允许一个以上的结点无双亲。 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于一个的双亲。,3. 关系模型,关系模型是目前最重要的一种模型。 一个关系模型的逻辑结构是一张二维表,它由行和列组成。每一行称为一个元组,每一列称为一个字段。,关系模型 每一个关系为一张二维表,相当于一个文件。实体间的联系均通过关系进行描述。 下表用m行n列的二维表表示了具有n元组(n-Tuple)的“付款“关系。每一行即一个n元组,相当于一个记录,用来描述一个实体。,3.2.5 E-

8、R 图,概念模型的表示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实体联系方法。该方法用E-R 图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E-R 图提供了表示实体型、属性和联系的方法。,概念 实体(Entity) 属性 联系(Relation) 一对一联系(1:1) 一对多联系(1:n) 多对多联系(m:n),员工,工资表制作,考勤表,1,1,书库,存放,书籍,1,n,一对一关系,一对多关系,设备,订货,供货厂,1,n1,订货单,n2,多对多关系,3.2.6 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是以二维平面表作为数据模型的数据库系统。它与层次与网状数据库系统比较,有下列优点: 1. 数据结构简单。 2. 可以直接处理多对多的关系。 3. 能够一

9、次获取多个记录数据, 4. 数据独立性较高。 5. 有较坚实的理论基础。,3.2.7 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范式是关系数据库模型设计的基本理论,一个关系模型可以从第一范式到第五范式进行无损分解,这个过程也称为规范化(normalize)。在数据仓库的模型设计中目前一般采用第三范式,,关系必须是规范化的关系,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称为范式(Normal Form)。 第一范式(1NF) 元组中每一个分量都必须是不可分割的数据项。 第二范式(2NF) 关系不仅满足第一范式,而且所有非主属性完全依赖于其主码 。 第三范式(3NF) 不仅满足第二范式,而且它的任何一个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任何主关键字。,

10、3.2.8 数据库管理系统,人们将越来越多的资料存入计算机中,并通过一些编制好的计算机程序对这些资料进行管理,这些程序后来就被称为“数据库管理系统”,它们可以管理输入到计算机中的大量数据,就像图书馆的管理员。,目前主要有两种数据库管理系统:,1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Oracle,SQL Server,DB2等。 2中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FoxPro,Paradox,Access等。,3.3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计算机网络的相关术语和工作原理 网络互连设备,3.3.1 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是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所谓计算机网络,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

11、区域的计算机与专门的外部设备用通信线路互联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的网络系统,从而使众多的计算机可以方便地互相传递信息,共享硬件、软件、数据信息等资源。,3.3.2 网络的分类,按计算机连网的区域大小,我们可以把网络分为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和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 按照网络拓扑结构来划分,局域网可以分为全互联网络、星型网、环型网、总线型网和混合型网。,3.3.3术语和工作原理,1. 地址和协议的概念,计算机网络协议采用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nization)提出的OSI(Open System

12、Interconnection)参考模式。OSI将整个网络的通讯功能划分为七个层次,为了便于记忆,我们可用一句话概括All People Seem To Need Data Processing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All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People 会话层(Session Layer)Seem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To 网络层(Network Layer)Need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Data 物理层(Physical Layer)Processing,2. TCP/IP协议 3. IP地址,

13、(1)IP V.4 IP地址是32位的二进制数,分成4组,每组8位,中间用小数点“.”分隔。每组的取值范围是28=256个不同的数据,既从0,255之内选择。 (2)IP V.6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原来设计的IP地址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IP V.6经几年研发已趋成熟,2004年开始在试用。 IP地址是128位二进制数,也分为4组,每组是32位,中间同样用小数点“.”分隔。,4 域名,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DNS) 使用字符串表示一个IP地址 有专用的DNS服务器记录了IP地址和域名的对应关系 通常格式: 提供的服务.机构名.最高域名 如: www:www服务 Gdufs:学校 Edu:教育 Cn:中国,5 网络的工作原理,3.3.4 网络互联设备,1 集线器,2 交换机 3 路由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