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梅挺-电子教案 第5章多元函数微积分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423353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PPT 页数:119 大小:5.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数学》-梅挺-电子教案 第5章多元函数微积分_第1页
第1页 / 共119页
《高等数学》-梅挺-电子教案 第5章多元函数微积分_第2页
第2页 / 共119页
《高等数学》-梅挺-电子教案 第5章多元函数微积分_第3页
第3页 / 共119页
《高等数学》-梅挺-电子教案 第5章多元函数微积分_第4页
第4页 / 共119页
《高等数学》-梅挺-电子教案 第5章多元函数微积分_第5页
第5页 / 共1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等数学》-梅挺-电子教案 第5章多元函数微积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数学》-梅挺-电子教案 第5章多元函数微积分(1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 等 数 学,梅挺 主编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第5章 多元函数微积分,主要内容: 一、空间几何简介 二、多元函数 三、偏导数与全微分 四、多元复合函数与隐函数求导法则 五、多元函数极值 六、二重积分,一、空间几何简介,1、空间直角坐标系,规定:,通常:,规定:,另外,如下图:,坐标面xOy,坐标面yOz,坐标面zOx,点的坐标,反之,,(+,+,+) (-,+,+) (-,-,+) (+,-,+),(+,+,-) (+,-,+) (-,-,-) (+,-,-),规律:,2、空间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定义了空间点的坐标,就可以利用坐标计算空间 任意两点间的距离.,由图:,根据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 公

2、式可知:,从而有:,此即为空间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证明:,例1,解,例2,定义:,3、曲面与方程,化简得:,可以证明,所有空间平面都可以用三元一 次方程表示; 反过来,任何一个三元一次方程的图形都 是空间的一个平面。 由此称三元一次方程:,为平面的一般式方程。,几种常见的曲面方程:,1)球面方程:,2)椭圆柱面:,3)椭圆抛物面:,4)圆锥面:,5)双曲抛物面:,6)双曲柱面:,7)抛物柱面:,二、多元函数,1、多元函数的概念,自变量的取值称为定义域; 对应的函数值的集合称为值域。,类似地,,由于三元及三元以上函数的许多性质及其微分法与 二元函数完全相似,所以,在此主要研究二元函数。 并先

3、介绍一些相关概念。,区域:由平面上一条曲线或多条曲线围成的 一部分平面称为区域.,边界:围成区域的曲线称为边界.,邻域:,内点:若点 p 的某个邻域内的点都属于区域 D, 则称点 p 为区域 D 的内点.,外点:若点 p 的某个邻域内的点都不属于区域 D ,则称点 p 为区域 D 的外点.,边界点:若点 p 的任一个邻域内的点,既有属 于区域 D 的点,又有不属于区域 D 的 点,则称点 p 为区域 D 的边界点.,闭区域:由所有内点和以闭曲线为边界的所有 边界点组成的区域称为闭区域.,开区域:只有内点组成的区域称为开区域.,例4,解:欲使函数z有意义,自变量x,y必须满足 不等式:,即:,所

4、以,其定义域D为:,例5,解:欲使函数z有意义,自变量x,y必须满足 不等式组:,所以,其定义域D为:,例6,解:,二元函数的几何意义:,2、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1)二元函数的极限,1)上述极限的定义实际上是一元函数极限定义的推 广,所以有关一元函数的极限运算法则同样可以推广 到二元函数.,注意,3)上述极限定义不能用以求二元函数的极限,但可以 用该定义判定二元函数的极限不存在,即:只要有两条 路径极限不同,该函数极限就不存在.,求,例7,解:一元函数求极限的方法中有分子(母)有理化 的方法,该方法也适用于二元函数求极限的运算。,例8,(待续),(续),2)二元函数的连续性,二元连续函数也

5、具有一元连续函数的相同性质, 如连续函数的和、差、积、商、复合仍是连续函 数;多元初等函数在其定义域内是连续函数等。 因此,要求多元初等函数在其定义域内任一点处 的极限值,只需要求出函数在该点的函数值即可。,求极限,例9,解:,三、偏导数与全微分,1、偏导数,计算方法:,一元函数的求导法则及其公式同样适用于多元,函数求偏导数。,显然,,解,例10,(待续),法二,(续),解,例11,注意,解,例12,几何意义,注意,因为:,可导与连续的关系:,又如:,如:,定义:,2、高偏导数,解,例13,例14,解:,定理5.1:,对于更多元或更高阶仍然成立.,由上例,两个混合偏导数虽然求导次序不同, 其结

6、果却相等,但是并非在所有情况下这个结 论都成立。 关于混合偏导数,有以下定理:,证明,例15,全增量:,3、全微分,解,例17,解,例16,例18,解,应用全微分进行近似计算:,(1),(2),(3),这三个是常用的近似计算公式.,解,例19,四、多元复合函数与隐函数求导法则,定理,1、多元复合函数求导法则链法则,有:,同理,推广,注意,答:,练习,答:,练习:,答:,练习:,注意,解,例20,解,例21,解,例22,解,例23,续,解,例24,续,全微分形式的不变性,即:,解,例25,多元隐函数求偏导数与一元函数求导数方法 类似,其实质都是应用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2、多元隐函数求导方法,的

7、偏导数,例26,下面通过实例来求多元隐函数的偏导数。,所以,同理可得,例27,的偏导数,所以:,同理可得:,五、多元函数极值,函数的极值对于许多实际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一元函数微分学中,用导数来求函数的极值。 现在将借助于偏导数来讨论多元函数的极值问题。 由于三元以上的多元函数的极值与二元函数类似, 为此只讨论二元函数的极值问题。,1、极值,类似地,,证明,定理5.3,定理5.4,(充分条件),从上述定理得求极值的步骤:,解,例28,续,解,例28,续,解题的步骤和判定的方法,注意:,2、最值,解,例29,续,引例,曲顶柱体的体积,六、二重积分,、分割(化整为零),、取近似(不变代变),、求和(积零为整),、取极限(无限逼近),定义5.10,即:,理解,几何意义:,二重积分的性质:,二重积分的计算:,若,如图:,由定积分的定义知,其面积为:,同理,积分过程:,X 型区域,Y 型区域,由此可知:,既X又Y 型区域,非X非Y 型区域,若,注意,解法一,将其视为X型区域,例30,解法二,将其视为Y型区域,解,如图,例31,续,续,复杂,解 如图,例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