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智能化设备运行与控制教学课件 ppt 作者 范国伟 第8章 楼宇智能化的综合布线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421655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楼宇智能化设备运行与控制教学课件 ppt 作者  范国伟 第8章  楼宇智能化的综合布线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楼宇智能化设备运行与控制教学课件 ppt 作者  范国伟 第8章  楼宇智能化的综合布线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楼宇智能化设备运行与控制教学课件 ppt 作者  范国伟 第8章  楼宇智能化的综合布线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楼宇智能化设备运行与控制教学课件 ppt 作者  范国伟 第8章  楼宇智能化的综合布线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楼宇智能化设备运行与控制教学课件 ppt 作者  范国伟 第8章  楼宇智能化的综合布线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楼宇智能化设备运行与控制教学课件 ppt 作者 范国伟 第8章 楼宇智能化的综合布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楼宇智能化设备运行与控制教学课件 ppt 作者 范国伟 第8章 楼宇智能化的综合布线(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8章 楼宇智能化的综合布线,综合布线是智能建筑的中枢神经系统,是建筑智能化必备的基础设施。综合布线系统是建筑物内部以及建筑物之间的信息传输网络。系统采用高质量的标准材料,以模块化的组合方式,把语音、数据、图像系统和部分控制系统用统一的传输媒介进行综合,方便地组成一套标准、灵活、开放的传输系统。,8.1 综合布线的特点及结构,在智能楼宇(或小区)的建筑物(或建筑群)中,为了满足信息传递与楼宇管理的需要,除了计算机网络外,还包括电话交换、数据终端、视频设备、采暖通风集成控制、传感器信息采集、消防系统、监控系统以及能源控制系统等,因此,要根据不同需要配置各种布线系统,将上述各种设备连接在一起。,8

2、.1.1 综合布线的特点,综合布线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兼容性、开放性、灵活性、可靠性、先进性和经济性,而且在设计、施工和维护方面也给人们带来了诸多方便。 1兼容性 2开放性 3灵活性 4可靠性 5先进性 6经济性,8.1.2 综合布线系统的结构和组成,综合布线系统由数据网络(计算机通信系统)、语音网络(电话通信系统)、有线电视网络(CATV系统)3个子系统构成。全面反映综合布线的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区子系统、管理区子系统、主干区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和建筑群接入等6个基本组成部分。,8.2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综合布线系统(Premise Distrbution System,PDS)又称结构化布线

3、系统(Structure Cabling System,SCS)技术,主要研究建筑群体内传输网络的连接方式。主要用于语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设备和其他信息管理系统的统一化连接,包括建筑外部网络和电信线路的连线点及群体内各个信息点之间所有布线接插部件及标准线缆。,8.2.1 综合布线系统标准及要点,1综合布线系统标准 (1)国际布线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SO/IEC)制定的标准,即ISO/IEC11801:1995(E)信息技术用户建筑物综合布线。 (2)美国国家标准协会制定的标准。ANSI/TIA/EIA586A商业建筑物电信布线标准,ANSI/TIA/EIA569A商业

4、建筑物电信布线路径及空间标准和ANSI/TIA/EIA TSB67非屏蔽双绞线布线系统传输性能现场测试规范等。 (3)欧洲布线标准。EN50173适用于FTP和STP。 (4)中国布线标准。GB/T 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12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等。 (5)家居布线标准。家居布线标准有ANSI/TIA/EIA570A等。,2综合布线标准要点,综合布线标准的目的是:规范一个通用话音和数据传输的电信布线标准,以支持多设备、多用户的环境;为服务商业的电信设备和有线产品的数据提供方向;能够对商用建筑中的结构化布线进行规划和安装,

5、使其满足用户的多种电信要求;为各种类型的缆线、连接件以及布线系统的设计和安装建立性能和技术标准等。综合布线标准的范围针对的是“商业办公”电信系统;而布线系统的使用寿命要求在10年以上。,8.2.2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等级,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等级完全取决于客户的需求,不同的要求可给出不同的设计等级。通常,综合布线系统设计等级可以分为三大类,即基本型设计等级、增强型设计等级和综合型设计等级。,1基本型设计等级,基本型配置如下: (1)每个工作区有一个信息插座; (2)每个信息插座的配线电缆是一条4对非屏蔽对绞线对称电缆(这种电缆是具有特殊交叉方式及材料结构,能够传输高速率数字信号的对绞线对称

6、电缆,不是一般的市话通信电缆); (3)接续设备全部采用夹接式交接硬件(这里所说的夹接式交接硬件是指夹接或插接的固定连接方式的交接设备); (4)每个工作区的干线电缆至少有2对对绞线。,主要特征如下:,(1)能支持话音、数据或高速数据系统使用; (2)能支持多种计算机系统的数据传输; (3)工程造价较低,基本采用铜芯导线电缆组网; (4)这是目前适用我国的布线方案,应用较为广泛,且可适应今后发展要求,逐步向高级的综合布线系统发展; (5)便于日常维护管理,技术要求不高; (6)采用气体放电管式过压保护和能够自恢复的过流保护。,主要应用场合如下:,这种类型适用于目前大多数的场合,因为,它具有要求

7、不高,经济有效,且能适应发展,逐步过渡到较高级别等特点,因此,目前一般用于配置标准较低的场合。,2增强型设计等级,基本型配置如下: (1)每个工作区应为独立的配线子系统,有两个以上的信息插座; (2)每个信息插座的配线电缆是两条4对非屏蔽对绞线对称电缆; (3)接续设备全部采用夹接式插接式交接硬件(插接式交接硬件是采用插头和插座连接方式的交接设备); (4)每个工作区的干线电缆至少有3对对绞线。,主要特征如下:,(1)每个工作区有两个以上的信息插座,不仅灵活机动、功能齐全,还能适应发展要求; (2)任何一个信息插座,都可提供语音和数据系统等多种服务; (3)采用铜芯导线电缆和光缆混合组网; (

8、4)可统一色标,按需要利用端子板进行管理,维护简单方便; (5)能适应多种产品的要求,具有适应性强、经济有效等特点; (6)采用气体放电管式过压保护和能够自恢复的过流保护。,主要应用场合如下:,这种类型能支持话音和数据系统使用,具有增强功能,且有适应今后发展的余地,适用于中等配置标准的场合。,3综合型设计等级,基本型配置如下: (1)在基本型或增强型综合布线系统的基础上增设光缆系统,一般在建筑群主干布线子系统和建筑物主干布线子系统上,根据需要采用多模光缆或单模光缆; (2)每个基本型或增强型的工作区设备配置应满足各种类型的配置要求。,主要特征如下:,(1)每个工作区有两个以上的信息插座,不仅灵

9、活机动、功能齐全,还能适应今后发展要求; (2)任何一个信息插座,都可提供语音和数据系统等多种服务; (3)采用光缆为主与铜芯导线电缆混合组网; (4)利用端子板进行管理,使用统一色标,简单方便,有利于维护; (5)能适应多种产品的要求,具有适应性强、经济有效等特点。,主要应用场合如下:,这种类型功能齐全,能满足各种通信要求,适用于配置标准很高的场合,例如规模较大的智能化建筑等。,8.3 工作区子系统设计,工作区子系统(Workarea Subsystem)是一个可以独立设置终端设备的区域,该子系统把所有的媒体接口标准化为模块化插座或光纤插座,实现工作区终端设备与水平子系统之间的连接。工作区内

10、信息点的数量根据相应的设计等级要求设置。基本型1个信息插座/工作区。增强型2个信息插座/工作区;对于一般系统可按基本型配置,那么每个工作区只有一个信息插座,即单点结构。每个工作区的服务面积一般可按510M2估算。通常情况下。采用嵌入式信息插座。工作区的每个信息插座都应该支持电话机、数据终端、计算机及监视器等终端设备。,8.3.1 设 计,水平子系统(Horizontal Subsystem)实现信息插座和管理子系统(跳线架)间的连接,将用户工作区引至管理子系统,并为用户提供一个符合国际标准,满足语音及高速数据传输要求的信息点出口。水平子系统存在于水平跳接(HC)和插座之间。水平电缆可为UTP(

11、非屏蔽双绞线)、STP或光纤。一般建筑物,水平电缆采用4对UTP(非屏蔽双绞线),它能支持大多数现代通信设备。在水平子系统有高速率应用的场合,应采用光缆,即光纤到桌面。水平子系统采用地板下管道布线方法。,8.3.2 垂直干线子系统设计,垂直干线子系统(Riser Backbone Subsystem)应由设备间的配线设备和跳线以及设备间至各楼层分配线间的连接电缆组成。在确定垂直子系统所需要的电缆总对数之前,必须确定电缆中语音和数据信号的共享原则。对于基本型,每个工作区可选定2对双绞线,对于增强型每个工作区可选定3对双绞线,对于综合型每个工作区可在基本型或增强型的基础上增设光缆系统。,8.3.3

12、 设备间设计,设备间子系统(Equipment Subsystem)容纳了布线系统的设备及配线架,用于服务整个布线系统。该子系统主要是由设备间中的电缆、连接器和有关的支撑硬件组成,作用是将计算机、PBX(程控交换机)、摄像头、监视器等弱电设备互连起来并连接到主配线架上。设备间内的所有进线终端设备应采用色标区别各类用途的配线区。,8.3.4 电信间子系统设计,电信间子系统(Telecommunication Subsystem)设置在楼层分配线设备的房间内,包括配线间(设备间、二级交接间)和工作区的线缆、配线架及相关接插线等硬件以及其交接方式、标志和记录。跳接和对接允许将通信线路定位或重定位到建筑物的不同部分,以便能更容易地管理通信线路,使在移动终端设备时能方便地进行插拔。,8.3.5 建筑群干线子系统设计,建筑群子系统(Campus Backbone Subsystem)由两个以上建筑物的电话、数据、监视系统组成一个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连接各建筑物之间的缆线和配线设备,组成建筑群子系统。 建筑群子系统应采用地下管道敷设方式,管道内敷设的铜缆或光缆应遵循电话管道和入孔的各项设计规定。此外安装时至少应预留12个备用管孔,以供扩充之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