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笔法屋漏痕与锥画沙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419113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一谈笔法屋漏痕与锥画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谈一谈笔法屋漏痕与锥画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谈一谈笔法屋漏痕与锥画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谈一谈笔法屋漏痕与锥画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谈一谈笔法屋漏痕与锥画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一谈笔法屋漏痕与锥画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一谈笔法屋漏痕与锥画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一谈笔法“屋漏痕”与“锥画沙”(己编辑可用于发表)作者/彭世军艺术思想简介.喜词赋.工书法.尝作一联云:播深情与翰墨.寄逸兴于笔端.为小提琴协奏曲所作填词云:恍若前世有缘,似曾相识.岂止朝思梦想.一见钟情.书作好狂草书法,其大幅狂草书法作品,笔力酋劲.气势磅礴.笔势纵横有象.如军旗猎猎,带字欲飞.又如夏云之变幻莫测.重若崩云.轻如游丝.导之如泉涌.驻之如山安.将金刚杵,化作绕指柔.狂草书法,如狂风暴雨、电闪雷鸣,横扫天庭.所到之处,摧枯拉朽.绝无败笔、弱笔之生存空间.故古今草书家稀.任何一个天才的心田,若无艺术的滋润,都有可能会干涸.从而养育不出炫人的花.在艺术的道路上,没有人与你同行.若有

2、人与你同行,则汝必是庸才.故寂寞长相随百度/彭世军狂草书法新浪微博/18077226190百度图片/彭世军狂草书法/18077226190百度文库/数学论文作者/彭世军http:/ 的。你就是把一盆水,泼向墙面,也不能形成“屋漏痕”.自然界里“屋漏痕”的形成,须有几个条件:一,漏屋。二,土夯的墙。三,天下大雨。此三者缺一不可。当天降大雨时,漏屋内必四处漏雨。漏在地上的雨水痕迹,不是书法家眼中的“屋漏痕”。只有漏在墙上的雨水痕迹,才是书法家眼中的“屋漏痕”。当天降大雨时,雨水顺着屋顶的漏缝,冲刷到土夯的墙上,这雨水冲刷的漏痕,就是书法家眼中的“屋漏痕”。宋米芾说自己刷字,即基于此理.仔细观察生活

3、,细致分析其中的过程,就会发现“屋漏痕”的形成,是雨水对土夯的墙面,持续冲刷而形成的痕迹。为什么雨水必需冲刷到土夯的墙上,所产生的痕迹,才是书法家眼中的“屋漏痕”呢?因为,土夯的墙,易被雨水溶解。雨水冲刷到土夯的墙上后,墙面被雨水轻微的溶解,并在重力作用下,雨水持续向下冲刷,从而在墙面上产生一道水痕。当然,雨停了。这一运动过程也就终止了。天再次下雨时,这一运动过程再次重复.这一道水痕会变大变深。假如,换成表面光洁、质地坚硬的玻璃墙,雨水冲刷到玻璃墙上,根本就看不到什么痕迹。何来“屋漏痕”之说。,终上所述,自然界里的“屋漏痕”的产生,是由于雨水,沿屋顶的漏缝处,冲刷到土夯的墙面上时,墙面上表层的

4、泥土,会被雨水轻微溶解,同时,雨水裹挟着泥沙,沿着垂直墙面向下,作持续的自由落体运动。由此,雨水与墙面产生磨擦力。此磨擦力,与雨量成正比,而与屋漏缝隙口径的大小,存在一个优化关系.即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而是适中就好.据此,得出如下结论:“屋漏痕”不过是雨水,在土夯的墙面上,所冲刷出的一道勾槽.是一运动轨迹.(数学理论认为,运动轨迹上的点,具有某种特性.具有某种特性的点,一定在这条轨迹上.).此“屋漏痕”有如下特征.一,“屋漏痕”的运动方向是垂直向下的.二,“屋漏痕”的边界线是两条平行线.三,“屋漏痕”的最深处,位干边界线的中心位置.书法艺术中“屋漏痕”与自然界中的“屋漏痕”应有大致对

5、应的关系.一,“屋漏痕”多施于纵笔.二,线条园润,是中锋用锋.三,是“涩笔”.特别厚重.下面说一下生活中的“锥画沙”,首先,“锥画沙”不是大自然的作品。因为,锥子是人类的生产工具。“锥画沙”不过是人,拿着金属制成的锥子,在沙面上刻画时,所产生、所体验到的一种感受而已.在此,为何不说“锥画沙”是人用金属制成的锥子,在沙面上刻画时,所产生的刻痕呢?因为,假如把金属制成的锥子,换成同样粗细的木制锥子,在沙面上,以同样方式、同样力度刻画时,所产生的画痕,与用金属锥子画沙,所产生的画痕相比较,你会很难区分,到底那一条画痕,是源自金属锥子,还是源自木制锥子.即此类画痕,不具备唯一性.金属制成的锥子,坚韧,

6、锋利。而沙面则极为松软.正所谓,“一盘散沙”.当用金属制成的锥子,在沙面上刻画时,不沦是锥子垂直于沙面(所谓中锋),还是侧斜干沙面(所谓侧锋),只要轻轻用劲,即可画出痕迹.且手感是十分轻松、滑利.锥子的前进方向,无滞碍感.即金属制成的锥子,在沙面上运动时,所产生的磨擦力是很轻微的.所似,书法艺术中的“锥画沙”,实际上说的是,书法家在进行书法创作的运笔过程中,书写某一点、某一画时,他的“手感是十分轻松、滑利.行笔的前进方向,无滞碍感”时,即为,“锥画沙”.综上所述,从物理学的观点来看,此两种笔法,一种运笔时,磨擦力大.另一种磨擦力小.笔法“屋漏痕”行笔时,笔毫与纸之间的磨擦力大,须重按笔锋,要中锋运笔,以全身之劲力,送毫前行.正所谓“万亳齐力”也.而笔法“锥画沙”行笔时,磨擦力小.运笔时,中锋、侧锋不限。轻按笔锋,拖毫前行.似蜻蜓点水.优柔自得.十分滑利. 行笔的前进方向,无滞碍感.作者-彭世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