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说课稿(第八章第三节)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416286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说课稿(第八章第三节)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毛概说课稿(第八章第三节)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毛概说课稿(第八章第三节)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毛概说课稿(第八章第三节)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毛概说课稿(第八章第三节)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毛概说课稿(第八章第三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说课稿(第八章第三节)(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说课竞赛说 课 稿课 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章 节:第八章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第四节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选手姓名: 代表系部: 政 法 系 二一年四月说 课 稿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毛特)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第四节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说课人: 一、课程分析1、课程说明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紧紧围绕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先后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有中共十六大

2、以后的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要理论。一句话,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该课程采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综观这本教材,它采取了的是“总分”结构:第一、二章总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具体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理论成果及其精髓;后面则分述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运用和发展。其中,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中国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这门课程的重点,也是第二个学期的主要内容。2、教材分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社会主义

3、建设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是从改革开放(第七章的主要内容)说起的,第七章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论点:“改革是一场全面的改革。”它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体制和其他各个方面的改革,其对应的成果就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和其他机制建设(即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和后面几章的内容)。因此,第八章的内容,是对改革开放论述的深入展开,同时也为后面几章的论述进行铺垫(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而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第八章又是全学期课程的紧要处。从这一章开始,全书内容更加抽象,更加理论化。第八章也采取了总分结构,第一节

4、是总述,指出我国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面三节分别从所有制、分配制和宏观调控三个方面展开,剖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突出“特色”二字:在所有制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和资本主义有本质区别;在分配制度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是达到“共同富裕”,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追求“两极分化”完全相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和资本主义国家有所不同。这章的第三、四节,就是从分配制度和宏观调控上说的。(附表:教材分析)总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二章)上学期分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三章)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尚未中国化,第

5、五、六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述: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第七章)下学期分述经济建设(第八章)总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节)分述所有制(第二节)分配制度(第三节)宏观调控(第四节)政治建设(第九章)文化建设(第十章)社会建设(第十一章)其他3、教学目的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以及我国在宏观调控上的重要举措。培养和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使之学会通过从分析国情理解国家现阶段政策。4、重点难点这次课的重点是正确认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它既是我们深化社会分配制度的国策,也是学生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切入点。难点是理解“先富”和“共富”的关系。对于社会主义国

6、家,为何出现贫富差距,如何减轻贫富差距,对于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认知难度。5、课时安排2课时。第三节1课时,第四节一个课时。二、教法学法1、学情分析这门课程的对象是二年级学生。他们在高中的政治课上,也学到了一些相关的内容,有一定的基础。而大二的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他们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多了一份理性的思考,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是学情的有利因素。然而,到了二年级,很多学生参加了专转本考试、英语四级考试和其他技能考试,学生的学习压力变大;而一部分学生对烦躁的公共基础课有厌烦情绪。他们上政治课时,往往是只带耳朵来听,不带书本来记;他们能够理解老师的分析,但不愿意自己去思考。因此,在讲授这

7、一节时,教师要考虑找学生回答已经学过的、比较简单的问题,从而和学生形成互动,设法提高学生兴趣,并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将新学的原理联系、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2、教学方法(1)提问激励由于这次课和前面的学过内容联系较多,可以找学生回答一些简单的、学过的问题,并给予鼓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讲分配制之前,可以向学生提问所有制的问题,从而引入新课。但不能提问较难的问题,以免让学生产生尴尬,从而产生逃避情绪。(2)情景设计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但是他们在公共课上很难主动去思考。可以针对年轻人富于好奇的心理特点,老师可以先设计一段故事,娓娓道来,调动学生的热情,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分析。比如设计一个

8、大家在一起烧烤的场景,请同学们对烧好的食物如何分配进行分析,引入分配制度的讲述。(3)联系实际通过在实际中找一些典型的实例,将抽象的哲学原理同鲜明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提高从哲学的角度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比如讲“两个大局”的时候,可以将之和“”和“富二代”联系起来。“两个大局”是邓小平提出来的,一是内地要允许沿海先富(没有处理好就出现了“”),二是沿海要带动内地共富(没有处理好就出现了“富二代”)。(4)脉络牵引将整章内容尽量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脉络,使得深奥的理论分析变得浅显易懂,从而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有效的理解和记忆。3、学生学法 学生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要学习方法。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

9、运用逻辑推理,通过分析得到新的知识。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共同分析”。 培养理论思维能力,养成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4、教学手段 使用多媒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果。而PPT有个长处是可以进行图表的变换,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逻辑分析的过程。同时也能保证板书的整洁美观。三、教学过程1、设计情景,引入教学通过设计一个故事引入话题。一上课就设计关于一群人在一起烧烤的情景,事先交代食物是谁买的、是谁烧的、谁提供指导的、谁看热闹的等等因素,再请同学们就烧好的食物如何分配进行分析,从而抛出分配制度的话题。并且在分析的过程中,得到“所有决定分配”的结论,从而进入新课教学。

10、学生就事论事,教师说事拉理。2、温故知新,开始推理既然得出“所有决定分配”的结论,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回顾一下我国的经济所有制是什么,促使学生对上次课的内容进行复习,达到了巩固既有知识的效果。再根据“所有决定分配”的原则,开始对分配制度进行推理,展开教学。学生告诉教师老道理,教师告诉学生新道理。3、脉络牵引,结成体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推理环环相扣,步步相随,保持内容的紧凑。内容组织得越紧密,学生注意力就越集中,他们的思路就会跟随教师的引导。而通过脉络牵引,让他们知道一系列问题的来龙去脉,从而很好地攻克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消化新的知识。既能让学生懂得,还能让学生记得。贫富差距注重效益按劳分配为

11、主体公有制为主体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兼顾公平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初级阶段区域统筹东西差距新农村建设城乡差距雇劳差距“先富起来” (允许差距) 两个大局 (防止两极分化) 又好又快发展 缩小差距工业化转型:注重创业、注重科技含量4、老师主持,学生参与在新内容的讲授上,根据学生的特点,以教师引导为主,学生主动参与,共同分析。注重学生的能动性,不失时机地请学生回答小问题。注意将理论讲述和当前的热门话题联系起来,以“创业”为主题,鼓励学生发表意见。由学生告诉教师小道理,教师再告诉学生大道理。5、总结巩固,预埋伏笔总结重在综合概括,使知识条理系统。并留下难度不大的问题给学生,为下次课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附:时间设计第一堂课第二堂课情景设计温故知新脉络牵引(上)脉络牵引(下)学生参与总结巩固5分钟15分钟25分钟35分钟5分钟5分钟第三节内容第四节内容四、板书设计电子板书和粉笔板书相结合。电子板书注重结构体系、逻辑推理。粉笔板书侧重于关键语句,在黑板上留下整个课时的框架;以及讲课时提及的专业名词等。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