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理论笔记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415571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189 大小:66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艺理论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89页
文艺理论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89页
文艺理论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89页
文艺理论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189页
文艺理论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1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艺理论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艺理论笔记(1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学理论(含中国古代文论)文学概论复习指导6文学理论学习大纲14文学理论教程讲稿概要15绪论25第一章 文艺的本质25第二章 文艺的审美特征27第三章 文艺的起源、发展和继承28第四章 文艺作品的内容和形式29第五章 文学的分类特征30第六章 艺术的分类特征31第七章 文学创作过程31第八章 文艺的创作原则32第九章 文艺风格和流派33第十章 文艺欣赏34第十一章 文艺批评35文学理论教程应试指导36一概念41二基本理论42三文论部分43四例题54中国古代文论精华笔记57中国古代文论概说59一、文学的本源心与道60二、文学创作的构思虚静说61三、文学的创作方法言与意68四、塑造形象的美学原则形

2、与神69五、文学的风格美刚与柔69第一、先秦时期69(一)先秦“诗言志”的提出69(二)孔子70(三)孟子71(四)荀子71(五)老子71(六)庄子71(七)墨子72(八)韩非73练习及答案73第二、两汉时期75(一)司马迁:75(二)乐记(被收入礼记)75(三)毛诗大序76(四)扬雄77(五)董仲舒77(六)王充论衡77练习及答案77第三、魏晋南北朝时期79(一)曹丕典论论文79(二)陆机文赋79(三)刘勰文心雕龙81(四)钟嵘诗品82练习及答案83第四、隋唐五代时期85(一)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85(二)皎然诗论85(三)韩愈诗文论86(四)白居易诗论87(五)司空图诗论87练习及答

3、案88第五、宋金元时期89(一)欧阳修诗文89(二)苏轼诗文论90(三)李清照论词90(四)严羽诗论91(五)元好问论诗三十首92(六)张炎词源92练习及答案93第六、明清时期94(一)谢榛诗论94(二)李贽文学论著95(三)袁宏道诗文论95(四)金圣叹小说论著96(五)李渔闲情偶寄96(六)王夫之诗论选录97(七)叶燮诗文论选录97(八)王土禛诗论选录97(九)沈德潜诗论选录97(十)袁枚诗论选录98练习及答案98第七、近代时期100(一)刘熙载艺概选录选录100(二)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100(三)王国维人间词话选录100练习及答案100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简史100概述100先秦文学理论

4、批评105汉代文学理论批评109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111三国两晋文学理论批评113隋唐五代文学理论批评114金代文学理论批评117宋代文学理论批评118元代文学理论批评121明代文学理论批评122清代文学理论批评124近代文学理论批评125五四时期文学理论批评129革命时期文学理论批评132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理论批评134总结136文学理论关键词138以意逆志138知人论世139尽善尽美139温柔敦厚139兴观群怨140大音希声141言志与缘情141诗言志说141诗缘情说142发愤说与境界说143风教144美刺144赋比兴145诗无达诂147发愤说148文气148才性151神思152文笔154

5、文质154风骨154通变156声律156文以明道157通感158兴趣说159涵泳160诗话160格调说161性灵说162神韵说164义法166评点167意境167文学理论经典观点170文学概论复习指导文艺学参考书目下列书籍仅供参考。其中000表示精读书,00表示泛读,0表示略读。专业:文学原理董学文000文艺学当代形态论董学文000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张首映000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张少康00马克思与美学问题董学文00论文艺北大编0文艺美学方法论王岳川00西方二十世纪文艺理论名著教程胡经之、王岳川编00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00西方美学史朱光潜0韦勒克文学原理00相关论文0相关原著0专业基础:中国

6、文学史袁行霈000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00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00外国文学史朱维之00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曹00相关作品00综合:中国文化史概要高教版0古书读校法吴孟复00语言学纲要叶、徐00古代汉语王力00现代汉语黄、廖0还有,平时大量阅读、积累。备辞海则实在必不可少。研究文学的叫做文艺学,它包括三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支,即文学史、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文学史以文学产生、发展、演变的状况和文学发展的具体规律作为研究对象。文学批评是指实际的批评,它以作家、作品、文学运动、文学思潮为评论对象。文学批语的基本方法是分析和评价。文学理论通过高度的理论概括,着重阐明文学的基本原理。具有实践性和

7、阶级性的鲜明特点。文学活动的重要特征就是形象性、情感性。学习文学理论注意的几点:一,要注意对原理的理解。二,抓住重点,融会贯通。三,联系实际,学会运用。四,学习教材,攻读原著。一、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第一,之所以说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的源泉,这是因为除社会生活这个源泉之外,再不可能有第二个源泉了。第二,之所以说社会生活是文学的唯一的源泉,这是因为文学作品的一切因素都来自生活。艺术虚构是作家根据生活中存在的事物和生活固有的逻辑,通过想象,以构成艺术形象。必须以生活为基础。离开生活,想象的翅膀就腾飞不起来,虚构也就寸步难行。想象和虚构不论多么奇特,都是在综合、分析已有的知觉、表象基础创造新形

8、象的一种心理现象。这种新的形象不过是把生活中得到的表象大大地加强或大大的削弱。再现是指注重客观地描写外部世界的一种艺术倾向。一切重表现的作品毫不例外地都是以生活为基础的。因为作家的感受、情绪、情感,是不会凭空产生的,或者说作家主观的一切都是客观的外界所引发的。因此,表现性的作品,虽然专注于作家内心感情的抒发,但作家所抒发的感情仍然是外在的客观世界在作家头脑中折射的结果。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文学能动地反映生活,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变们与变形;二,以形传神,显现意蕴;三,渗透个性,表现心灵。艺术真实性是指

9、作家用所创造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揭示生活的本质规律、表现人们感情的特性。有两个基本特征:一,艺术真实是假定的真实,是“假”中求真,它与自然主义的机械的摹仿是对立的;二,艺术真实既要符合客体的本质规律,又要切合主体的情感规律,它与主观随意性是对立的。综上所述,艺术真实性的基本特征是假定性、真理性和真诚性的统一。因作家在创作中倾注了自己的政治立场、思想观点、感情态度和审美情趣而表现出对生活的明确的评判,流露出对特定生活的褒贬、爱憎等情感态度,这就是文学作品的倾向性。真实性和倾向性的关系:一,在文学作品中,真实性是进步的倾向性的基础;二,在文学作品中,进步的倾向性可以加强真实性。二、文学是一种审美意

10、识形态文学和独特内容是经过作家艺术加工过的、具有审美特性的和整体性的生活。文学的独特形式是运用具体感性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艺术形象三个基本特点:一,具体可感性;二,艺术概括性;三,审美性。文学的审美教育功能是一种寓含着认识和教育因素的审美享受,既给人们以精神的愉悦,又给人以思想的、伦理道德的教育。它的基本特点:一,寓教于乐;二,动人以情;三,潜移默化。三、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亚里斯多德根据摹拟的媒介、对象、方式不同来进行艺术的分类;康德借用人的语言表现来分类:语言艺术,造型艺术,感觉游戏艺术;黑格尔根据理念内容与物质形式相统一的原则,把艺术分为不同的逻辑历史类型:象征性艺术,古典型艺术,浪漫

11、型艺术;根据作品形象在时间、空间所表现的形态,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时空联合艺术;根据作品形象与人的感知觉等心理联系的原则,分为视觉艺术,听觉艺术,想象艺术。根据内容(是表现还是再现)和形式(以时间为主,还是以空间为主,其中也包括所使用的媒介)统一的原则来进行分类,分为五类:一,实用艺术(工艺和建筑);二,表情艺术(音乐和舞蹈);三,造型艺术(雕刻和绘画);四,语言艺术(文学);五,综合艺术(戏剧、电影和电视艺术)。文学的特征:一,更加浓厚的文化性;二,艺术形象的间接性;三,描述生活的宽广性;四,蕴含思想的深刻性;五,语言媒质的韵律性。四、文学作品的构成语言、题材、蕴含正是文学作品构成的三大

12、要素。“言语”是指人们在相互中使用的具体的语言,而“语言”则是支配着具体“言语”产生的整个系统。“内指”即语言意义指向作品内部;“外指”语言意义指向外部的客观世界。广义的文学语言是指在人们口语扔基础上规范化了的全民语言,狭义的文学语言则专指作家用以塑造艺术形象的文学作品的语言。文学语言的主要特征:音乐性、形象性、含蓄性与情感性。在叙事作品中,文学语言可分为人物语言和叙述人语言,人物语言即指作品中的人物的外部语言和内心语言,作用主要是从自身的角度表现人物的性格,同时有时对作品中其他相关的人或事也给予间接的表现;叙述人语言即指作品的叙述人叙述故事、刻画人物、描写场景、抒发情感、评判议论的语言。叙述

13、人语言不仅直接参与艺术形象的塑造,而且还起着把作品中的各种各样的人物语言联结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的作用。抒情作品中,分为景语和情语。题材是文学作品的构成因素之一,是作品的第二个层面。这旨作品中所描写的,由人物、景物、情节、情感等组成的一组特定的生活材料。是作家对素材进行了审美的改造、加工之后的艺术成果。人物、环境、情节是叙事作品的题材的三个要素。环境,是围绕着人物的外部条件的总和。是人物生存的空间是围绕着人物的、形成其性格、驱使其行动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情节是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人物关系、人物行动所构成的有机的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情节的基础是人物性格,也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展示的过程。情

14、节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蕴含是文学作品的题材所包蕴的思想、意义,其特征:一,审美性;二,客观性;三,丰富性;四,主导性。蕴含生成的三个条件:第一,人本源上讲,文学伤口的蕴含来自于客观的社会生活。第二,文学作品的蕴含是作家审美创造的产物。第三,文学作品的蕴含的生成还有赖于读者的“接受”、“解读”。五、文学作品的体裁及其分类“二分法”:韵文和散文;“三分法”:叙事类、抒情类和戏剧类;“四分法”: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文学。文学作品的样式分三类:“独立”型文学体裁、“依附”型文学体裁和“交叉”型文学体裁。“独立”型:既不附属于某种艺术形式,又不与某种非文学发生交叉的文学体裁样式,包括诗歌、小说、散文等。诗歌的基本特征:一、情感性;二,想象性;三,跳跃性;四,音乐性。诗歌的分类:一,抒情诗,是通过诗人对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深刻感受和激情的抒发来反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