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九上册分析(1—7单元)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414456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PPT 页数:163 大小:5.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九上册分析(1—7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163页
化九上册分析(1—7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163页
化九上册分析(1—7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163页
化九上册分析(1—7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163页
化九上册分析(1—7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1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九上册分析(1—7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九上册分析(1—7单元)(1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5/24,1,向老师们学习! 向老师们问好!,2019/5/24,2,新教材要求教师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具有丰富的生活情感 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 具有独特的思维能力 (学会:内选自己的优点,外选他人的长处),2019/5/24,3,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2019/5/24,4,从上册教材目录分析内容结构 新旧教材内容比较 从课程标准角度分析上册教材内容,第一部分 结构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上册整体介绍、教学安排,2019/5/24,5,上册共七个单元,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入门篇,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认识身边的物质,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

2、秘 深入微观世界,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2019/5/24,6,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基本概念和技能(引入量的 研究方法),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初中研究最细致的元素,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突出体现化学的价值,2019/5/24,7,与老教材的区别,绪言,走进化学世界(绪言),空气 氧,我们周围的空气,分子和原子,自然界的水,水 氢,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碳和碳的化合物,碳和碳的氧化物,铁,燃料及其利用,溶液,金属和金属材料,酸 碱 盐,溶液,酸和碱,盐 化肥,化学和生活,老教材,新教材,2019/5/24,8,增进对科学探

3、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科学探究典型案例 探究活动和实验渗透,基本操作 实验内容,科学探究,教材的处理,设计探究内容,课标的体现,2019/5/24,9,身边的化学物质,空气,水,溶液,金属,化合物,成分 氧气 保护和防治,组成 资源利用和保护,常见金属性质和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材料,常见酸碱盐 氧化物(CO2、CO),组成及表示 用途,2019/5/24,10,物质构成的奥秘,构成粒子,物质多样性,物质组成的表示,分子、原子、离子,不同种元素组成不同种物质 同种元素组成不同种物质,元素符号 化学式,认识化学元素,2019/5/24,11,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变

4、化的基本特征,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类型),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的规律和条件),化学反应的表示,有新物质生成(宏观) 原子重新组合(微观),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氧化还原(从性质分类),质量守恒定律 金属活动性顺序 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化学方程式,2019/5/24,12,化学与社会发展,化石能源、氢能源等 水资源、矿物资源等,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用,化学物质与健康,保护好我们的环境,化学与能源、资源的利用,塑料、橡胶、纤维 新型材料,营养物质 元素与健康,大气、水、土壤 (工业、生活) (城市、农村),2019/5/24,13,核心概念(三个观念),丰富多彩的物质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

5、通常我们见到的物质千变万化,化学元素不变,物质由一些微小的粒子构成 化学反应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元素,基本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物质最基本的分类,2019/5/24,14,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化学能与热能、光能和电能可以相互转化 化学能可以充分利用,形成观念,新教材编写特点分析,2019/5/24,15,1 教材结构的设计 教材采用单元课题式的结构,突出主题,具有综合性,2019/5/24,16,(1)单元之间的融合,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生活经验与化学基础知识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化学基础知识与

6、化学事实,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化学基础知识与应用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第九单元 溶液 第十单元 酸和碱 化学规律与应用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社会,2019/5/24,17,(2)新教材的知识体系,2019/5/24,18,(3)对知识本身呈现的处理理论和概念的淡化 对于知识本身,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过分强调知识呈现的逻辑顺序,对于概念的定义也不过于强调严密性。 例:关于“元素”不过于强调知识出现的逻辑顺序 元素的概念是在第四单元课题2中介绍的,但在这以前,教材中已多次出现这一名词。 第一单元:“利用化学方法分析众多的物质,发

7、现组成的基本成分元素其实只有100多种”作为名词,只说明物质的“元素”组成,给学生一个初步印象。 第三单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水被看作一种元素”,“组成中含有同种元素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仍作为名词,但说明了元素的种类。 第四单元:“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定义元素,进一步认识元素。,2019/5/24,19,第二部分 上册教材内容分析,2019/5/24,20,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2019/5/24,21,入门课: 需解决的问题: 知道“什么是化学?” “化学有什么用?” “怎样学化学?” 了解化学的价值 感受化学的乐趣 练习实验基本技能,

8、本单元在全书中的地位、作用,2019/5/24,22,知识结构,科学、社会发展角度,实验基本技能角度,实验探究实践角度,2019/5/24,23,本单元的特点,体现初中化学的启蒙性,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突出化学的学科特点,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手段。 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亲身感受,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亲近化学和热爱化学的情感,树立化学学习的信心。,2019/5/24,24,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育目标侧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涉及内容丰富、广泛,知识点不多,要求不高。,特点,2019/5/24,25,丰富

9、的图表展示世界因化学而绚丽多彩,2019/5/24,26,教学建议,这是一个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为主要教学目标的课题,有关的资料课前应准备充足。 教学要体现开放性。 可以采用多种媒体和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可以请化学家来畅谈化学和展望化学的未来; 可组织学生分头搜集资料,到课堂上展示和演讲; 可组织学生参观与化学有关的展览或化工厂,等等。 教材中出现了原子、分子、元素等名词,并不要求了 解它们的涵义,能理解上下文的意思即可。否则会增 加学生学习负担,打击学生的化学学习积极性。,2019/5/24,27,建议:补充几个现象明显的实验。,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氢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 氢氧

10、化钠溶液和酚酞试液; 铁锈和稀盐酸反应; 用锌、镁、铁、铜做成元素符号 ,2019/5/24,28,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化学实验 特征教学案例知识概括A.doc,四大实验 现象,填表与观察,反 映,反 映,常见性质事例,2019/5/24,29,化学变化伴随现象的教学建议,便于学生形象地理解“颜色改变”、“生成沉淀”、“放出气体”、“以发光、放热形式伴随能量变化”时,为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并让化学现象与具体实例联系起来,让学生对这几个现象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所以在设计教学时,把图片与具体实验结合起来。除了展示图片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外,再设计一组与图片相

11、对应的探究实验。让学生把文字、图与实验事实有机结合起来。,2019/5/24,30,2019/5/24,31,化学变化伴随现象的教学建议,增加表格-图与文字相对应; 并补充对应实验: CuSO4+NaOH 反应,既颜色加深又产生沉淀 。换成NaOH+酚酞(单纯变色) 点燃火柴 ,发光、放热。可以把火柴换成镁带,2019/5/24,32,化学是实验科学,探究呼吸气体成分,探究蜡烛燃烧,实验报告示例,以史引入,体验探究,体验探究,学习方法,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2019/5/24,33,探究学习的特征及探究水平,新教材中科学探究的形式 “活动与探究” “调查与研究” “讨论” “辩

12、论” “实验” 等,2019/5/24,34,探究建议:,三个一: 每节课要有探究点; 每个月要有组织一次大的探究活动; 每个学生期中、期末前至少各要参加 一次完整的探究活动。,2019/5/24,35,引言:一般介绍、点出规则(图示),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洗涤仪器,固体药品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液体药品的取用,给物质加热,利用插图营造置身实验室的感觉,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2019/5/24,36,走进化学实验室 进入实验室之前,最好是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并给合实物,对一些常用仪器的名称、性能和用途等做一些简单的介绍。还应对学生进行实验的目的性和重要性的教育,并提出化学实验的要求。

13、特别要注意安全教育。,2019/5/24,37,走进化学实验室,化学药品的存放(酸、碱、盐) 图137加热方法,可以放在P17上面,便于归纳加热方法。 也可以放在此位置。归纳加热方法,学生归纳往往不全面,注意交流。 不给一定的方法、范围,无法评价是否全面,教参上应给一定范围,应开放有度。 (实验15)加热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铜。此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引出洗涤方法。,2019/5/24,38,结合具体实验练习基本操作,通过讨论或探究自己总结某些实验操作要点。,2019/5/24,39,本课题的目的是练习实验操作,实验中所涉及的化学原理暂不要求学生了解。 对于基本技能,本课题只是提供学生

14、一个了解和练习的机会,这些技能要通过后续课的学习来熟练和掌握。 书后附录I中有更多仪器及药品取用方法介绍,有条件的可选用。,2019/5/24,40,例: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2019/5/24,41,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2019/5/24,4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具体从化学角度学习研究物质(如O2 的组成、性质、制法)的开始,让学生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的个体含义。 在初中化学阶段,给学生物质分类知识是有必要的。本单元中纯净物、混合物的知识是有关于物质分类知识的开端。化学研究的物质多数为纯净物,即使是混合物,一般也应分离出纯净物进行研究。 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化合物、混合

15、物,化学反应,氧化反应,催化剂等),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2019/5/24,43,本单元教材重点、难点,1、氧气的性质、制取的实验操作。 2、化学反应及化学性质的理解。 3、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4、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对学习方法的体会。,2019/5/24,44,知识结构,纯 净 物 混 合 物,氧 气 氮 气 稀 有 气 体,大 气 污 染 和 保 护,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化学反应 化合反应 氧化反应,催化剂 分解反应,助燃、与 硫、铝反应,2019/5/24,45,本单元的特点,三个课题研究的对象由大到小: 空气空气中的氧气氧气的制取 由宏观(用途)到微观(反应),再到实际操作。 难度逐渐加深,要求逐渐升高、逐渐具体。,2019/5/24,46,课时划分参考,课题1 空气 1课时 课题2 氧气 1课时 课题3 制取氧气 2课时 本单元小结整理练习 1课时,2019/5/24,47,教材设计,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保护空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组成 纯净物 混合物概念,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用途;物理性质,大气污染和保护,课题1 空气,以史引入,实验验证 讨论验证偏差,从几种空 成分气体 用途说明,概要说明空气污染的 危害;图示、讨论各 污染现象,2019/5/24,48,教学建议,关于O2、N2、稀有气体的用途,应充分利用书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