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古城风貌保护与规划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89414182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5.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安古城风貌保护与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西安古城风貌保护与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西安古城风貌保护与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西安古城风貌保护与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西安古城风貌保护与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安古城风貌保护与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古城风貌保护与规划(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文化名城的开发与保护,以西安为例,目录,一、西安古城介绍 二、西安古城风貌 三、西安古城风貌保护的原则 四、西安古城风貌的保护措施 五、古城保护的理论基础 六、古城规划的原则 七、西安城市风貌保护 八、西安名城保护的对策,西安古城,西安,古称长安,又曾称西都、西京、大兴城、京兆城、奉元城等。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2个王朝在这里建都达1100余年之久。 这座秦岭脚下、渭水之滨的千年古都,东有潼关之固,西有散关之险,是中国最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对于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而言,西安曾有过无与伦比的贡献。,当今西安为副省级城市,陕西

2、省省会,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心,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黄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大最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古城西安风貌,一、西安仿古建筑林立的街道 二、大唐芙蓉园的盛唐,三、壮观的大雁塔 四、第八大奇迹兵马俑,古城风貌保护原则,一、保护古城历史真实载体要保护历史文化遗存的真实的历史原物和它所遗存的全部历史信息,整治要坚持“整旧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则。 二、保护古城历史环境原则:一个历史文化遗存是连同其环境一同存在的,不仅要保护其本身,还要保护其周围的环境,特别对于城市、街区、景区、景点,应保护其整体的环

3、境,这样才能体现出历史的风貌。 三、挖掘古城历史价值原则:保护古城不仅是为了保存珍贵的历史遗存,重要的是留下城市的历史传统、建筑的精华,保护这些历史文化的载体,从中可以滋养出新的有特色的建筑和城市来。,西安古城风貌的保护措施,一、保护城市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城市格局;西安的城市格局,是在唐长安皇城基础上建成的明西安城,是世界上迄今规模最大、历史最长、保护最完整的一座古城,特别是西安城墙的维修保护,城内街区格局的基本保护,使人对“城”有了完整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二、保护文物古迹,特别是标志性建筑,这是历史文化名城的基础,例如:钟楼、鼓楼,大、小雁塔等。这里说的文物古迹,既包括地上、地下的又包括古代的

4、、近代的有代表性、纪念性的纪念地,包括已定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包括尚未定级而确有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近现代建筑。,鼓楼,三、保护历史地段,也即是历史文化街区。这包括历史上名人故居、寺庙区、商业区、各种类型的居住区、风景区等。 四、保护传统文化艺术和民风民俗,包括诗词、书法、绘画、民间工艺、婚丧嫁娶等民俗精华。比如已纳入保护的西大街回民街区。,碑林区东大街商业区,杜甫故居,西大街回民街区,古城保护的理论基础,一、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原则 二、功能协调原则:综合协调古城的各景点、景区的发展,与周边不同类型的景区在功能上作明确区别,避免旅游资源重复,保证旅游功能的多样性。 三、景观协调原则:居住建筑、商

5、业建筑与古城整体统一风格,保证古城“汉式”整体风貌的营造,同时应防止古城内过度“商业化、城市化”,净化大环境。 四、本土文化优先原则:尊重地方文化风俗与民俗习惯,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着重“古都文化”的表现与宣扬,增加本土文化特色活动内容,提升文化品位。 五、可操作性原则:针对古城的资源价值和空间特征,制定切合实际的规划目标和管理措施,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避免盲目开发,无序建设。,古城规划的原则,保护观念: 保护的范围由文物扩展至历史建筑,乃至于城市,其保护内容与方法逐渐复杂与深广。 文物绝对的保持原状的护存 文物建筑与历史建筑绝大多数建筑依旧具有使用价值,面临维护与更新的问题。 现

6、代保护的概念已扩大到城市的范围,包括建筑群或街区、地段或区域乃至整个城市。,保护原则: 从城市全局和城市的整体发展来做好保护和规划工作,而不是单纯地考虑保护一些历史遗迹和历史建筑;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兼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在充分尊重历史环境,保护历史文化的前提下,对一些历史文化遗存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保护维修、整治和修复中要“整旧如故”,“以存其真”,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应使其“延年益寿”,而不是“返老还童”。,西安古城的规划,规划重点: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保证资源的节约与有效利用,重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更新,构建富

7、有特色的城市发展模式;将城市宏观的长远规划指导思想与微观的近期建设规划内容有机结合,加强规划实施的前瞻性与可操作性,适应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将城市总体布局的优化和调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城市综合交通、城市安全等方面作为修编主要内容,并对城市特色、区域统筹等加以着重研究。,构建“一城、一轴、一环、多中心”的市域城镇空间布局,形成主城区、中心城镇、镇三级城镇体系结构。 “一城”为主城区; “一轴”为以陇海线为主轴的城镇经济发展轴; “一环”为以关中环线为纽带的城镇经济发展集群带; “多中心”为主城区外围的中心城镇。,西安城市风貌保护,一、西安大遗址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研究 二、依法

8、保护城市文化资源,严格执法 三、对于西安的文化资源进行分类调查研究 四、确立建设专家评审制度 五、创新文化保护投入机制,西安名城保护的对策,(一)全社会公众参与 西安高校云集、科研单位众多,高校、科研机构实力雄厚,应该实行强强联手,共同保护西安的名城和古村镇、街区。西安有一大批长期在基层从事文化普查与研究的文物专家和工作者,他们积极配合各地政府宣传、动员、组织,进行了大量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近年来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作出了一定的成绩。另外,要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对保护古村镇与发展当地经济的认识,并能落实资金,实施有效保护。在组织形式上,可以将对古村镇的保护开发利用纳入干部考核的指标中去,为其营造良

9、好的文化氛围。因此,在名城及村镇街区保护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组织相关专家对古村镇蕴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入挖掘,开展广泛宣传,形成社会共识和保护的合力。,(二)“活态遗产”保护 文化遗产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和充满生活气息的。很多文化遗产甚至仍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将名城、名镇、名村作为载体,激活如节庆、庙会、民间工艺美术等各类民俗活动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形成反作用力,有机地保护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文化空间。西安不仅具有非常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而且有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基因,是确定文化特性、激发人类创造力的重要因

10、素,最能够体现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保护和发展西安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化与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传统文化在国际化视野下焕发新的生机,找出文化与产业的融合点,借助创意增加其价值。作为发展先进文化的精神资源与民族根基,西安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将有力推动陕西省文化与经济的繁荣发展。,(三) 对古村镇进行异地保护和建 设各类博物馆 西安的古村镇中包括大量的以关中地区为主的 民间文化遗产,包括关中农耕文明遗留的生产工具、 生活用具以及名人字画、各种雕刻艺术珍品等,以及 华阴老腔、华县皮影、碗碗腔、鼓乐等大量弥足珍贵 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物质

11、、非物质的遗产从不 同侧面集中、全面地反映了关中各族人民在不同历 史时期的劳作、生活、艺术、审美、习俗、风情等,是对 历史的原物原貌展现,吸引了国内外的目光,成为陕 西的一张名片。全国人大代表王勇超建造的关中民 俗艺术博物馆就是针对各地文物进行集中统一保 护,因此对古村镇及其文物进行异地保护和建设各 类博物馆也是名城保护的重要途径。这一创举受到 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得到了中央、省、市各 级政府的支持。陕西本来就是全国博物馆强省,现 在又涌现出一大批民间文物收藏馆,这也是陕西文 化遗产保护的一大亮点。,(四)以史前文化遗址为基地 西安不仅具有十三代王朝的历史辉煌,也因其 是华族的发祥地而为

12、世人瞩目。建设西安史前文化遗址群,深刻挖掘其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推动 西安文化旅游业大发展、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不容忽 视的具有时代意义的重大工程。要采用点面结合的 保护措施,在重视“点”的保护的同时,重视“面”的 保护,即向遗址群和旅游线的方向发展,借以推动西 安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名城、名镇的保护,只有在形 成旅游产业中才能焕发出活力,彰显个性特色,提升 其品质精神。深入挖 掘、研究史前文化及其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 中华文明,推动、提升西安旅游业的大发展。,大唐芙蓉园规划,大明宫遗址公园规划,阿房宫规划,结语,中国作为历史文化大国,对于历史文化的保护却有很多的不足之处,虽然近些年人们不断的醒悟,逐渐的用实际行动开始有所作为,力度仍显弱。 我们选择西安作为此次的题目,是因为这个古都在历史文化保护上有一定的成绩,更有他独特的保护措施,将自然生态与人文遗迹有机整合,将保护 历史遗址和挖掘开发其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 合,推动文化旅游的大发展,使西安真正成为 倍受世界青睐的国际化大都市。 城市的发展一定要结合历史,没有历史就没有文化,就没有内涵,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历史性建筑与文化的保护必要性和紧迫性,是历史在现在展现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