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经济法知识点总结(包括考点)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413438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2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经济法知识点总结(包括考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大学经济法知识点总结(包括考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大学经济法知识点总结(包括考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大学经济法知识点总结(包括考点)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大学经济法知识点总结(包括考点)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经济法知识点总结(包括考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经济法知识点总结(包括考点)(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经济法绪论第一节 经济法简介一、西方国家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经济法作为一门法学学科何时产生。西方国家经济法最早产生于德国。经济法在资本主义国家作为法律体系中独立的法律部门,出现在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为什么在此阶段产生,背景和理由: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其自身也有缺陷,市场机制有时也会失灵。主要表现在:1、市场经济带有一定的盲目性。2、市场调节带有明显的滞后性。3、市场经济带有严重的不公性。由于市场机制的缺陷、失灵情况,以及“看不见的手”的局限性,政府从后台走上前台,从过去不干预经济转变为积极干预经济。不论是美国的所谓“自由市场经济”,还是日本的“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都存

2、在着政府对经济的积极干预。政府怎样干预经济。是采用行政手段,还是法律手段。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均采用法律手段。即通过宏观经济立法,确认和规范政府干预经济的权力和措施,政府只是基于公权力,以社会公共管理者的名义,对市场进行管理和宏观调控。二、我国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一)我国经济法的产生发展过程经济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是一个重要的独立的法律部门。 建国后我国的经济立法经历了三个时期: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时期。(19791991) 市场经济时期。(1992年至今)(二)加强经济立法的意义1、加强经济立法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2、加强经济立法是适应经济全

3、球化发展趋势的需要。3、加强经济立法是保障市场经济正常发展的法律手段。法律手段的含义:一是制定法律规范(制定规则),使政府和市场主体有章可循。二是执行规则、违法必究。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第二节 学习经济法有何实际意义一、掌握法律武器才能在经济活动中做到依法办事。在市场竞争中,企业主要面临两个陷阱:一是违法陷阱,招来坐牢和杀身之祸。比如:合同诈骗;非法集资;偷税漏税;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有毒食品。二是风险陷阱,签坏一个合同就可能拖垮一个企业。比如:技术设备引进合同。二、掌握法律武器、是为了维护本企业合法权益的需要。(1)企业管理人员应懂法知法,避免因自己的错误、失误,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避免损失

4、的案例。(2)企业要采取防御策略,要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燃。要把各种经济纠纷的引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等纠纷发生后再打官司只是下策。(3)企业一旦发现他人违约或侵权,一定要对纠纷认真分析研究,看打官司值不值,能不能胜诉。如果二者都具备了,便可收据证据,在诉讼失效期内向法院起诉。我国有这样一句古话:古往今来,凡举大事者必有同谋,凡成大事者必有善谋。在美国商场上有一条永恒不变的定律:与人竞争、懂法者胜,不懂法者败;善用律师者胜、不善用律师者败。三、掌握法律武器、是为了适应对外经济、贸易交往的需要。外商和他的代理人是很精明的,他们是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熏陶出来的,非常精通国际经济法和国际惯例。

5、而我们与外商打交道的许多人则不太懂得国际经济法和国际惯例,在签订的协议中留下很多漏洞。一是签订弹性条款,即协议条款订得不细、不明确,缺欠过多。二是不了解对方的资信情况和履行能力,一旦签约,就上当受骗。第三节 经济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和主要内容一、经济法的概念、调整对象经济法是调整经济管理和经济协作过程中产生的经济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学界的几种观点。经济法的调整对象:1.国民经济管理关系;2.经济协作关系;3.市场主体内部经济管理关系;4.涉外经济关系。二、经济法的主要内容1、市场主体法律制度2、宏观调控法律制度3、市场规制法律制度4、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第四节 经济法律关系概念:市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

6、依法形成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关系。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主体、内容、客体。一、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又称经济法主体,指能够参加经济法律关系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1、国家2、国家机关3、企业法人社会经济组织,只有具备了一定条件,经过工商登记,取得营业执照以后,法律就赋予它法人资格。法人定义: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经济权利和义务的组织。凡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可以在营业执照规定的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参与各种经济法律关系。比如可以签订各种合同,可以申请商标注册,申请专利,也可以转让自己的商标和专利。4、非法人经济组织 还有一类经济组织也是经过工商登

7、记,取得营业执照,但是不具备法人资格。他们依法享有一定的经济权利和承担相应的义务,成为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非法人经济组织主要指: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型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他们往往承担无限责任。5、个体工商户和私营独资企业 雇工8人以上的即为私营独资企业。6、农村承包经营户7、公民8、外商投资企业二、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经济法主体所享有的经济权利和承担的经济义务。1、经济权利的概念和内容(1)概念经济法主体依法从事一定行为,或要求他人为一定行为和不为一定行为的资格。经济权利包含了三项权能:行动的权能;即主体可以在法定范围内从事一定的行为。请求的权能;即主体可以在法定范围内要求他人作为

8、和不作为,以实现自己的权益。请求救济的权能;当自己的权利受到他人侵害而不能实现时,可以请求仲裁或向法院起诉。(2)经济权利的主要内容经济职权 国家经济管理机关行使经济管理职能时依法享有的权利。二个特征:第一、其产生是基于国家授权或法律直接规定。第二、经济职权不可随意转让和抛弃。经济职权的内容包括:决策权、资源配置权、指挥权、调节权、监督权。财产所有权是 指对财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包括四项权利: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以上四项权利构成财产所有权的基本内容。这四项权利中的前三项能否脱离所有人而独立存在,但所有人并不丧失其所有权。企业法人财产权企业、公司对出资者或股东投

9、资形成的全部财产的独立支配权。其内容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工业产权 是法律赋予智力成果创造者的对其智力成果享有的权利。主要有商标权、专利权和商号权等。 债权 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2、经济义务 是指经济法主体在经济管理和经济活动中依法为一定行为和不为一定行为的一种责任。经济义务的内容:见教材7页三、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1、概念 经济法主体享有的经济权利和承担的经济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 客体是经济法律关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要素,它是当事人权利和义务赖以存在的前提。2、客体的分类 在各种经济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是不同的,主

10、要包括三类: 物 物的概念:从法律的角度可以分为:货币和有价证券;种类物与特定物;主物与从物;流通物与禁止流通物;动产与不动产。 行为 包括完成一定工作;提供一定的劳务;行使管理职权。 智力成果 包括商标、专利、商号、商业秘密等。 经济法律关系不同,其客体也不相同。四、经济法律关系的保护 经济法律关系产生后,如果当事人一方不履行义务,导致另一方的经济权利不能实现,可以采取法律救济措施给予保护。 1、经济制裁赔偿经济损失支付违约金罚款 没收违反所得 2、行政制裁 对企业和经济组织违反经济法律的行为,可给予警告、限期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撤消注册商标、吊销许可证书等。对国家工作人员和个人可采取:

11、批评、警告、记过、降级、降职、开除等行政处理手段。3、刑事制裁 对违反经济法律已经触犯了刑律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的刑事处罚。比如,盗窃他人的商业秘密;商业贿赂行为;法人犯罪行为等。第二章 公司法第一节 公司法概述一、公司的概念与种类 (一)公司的概念和特征 公司:依公司法设立,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构成,股东以其出资额或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人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公司是现代企业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是众多企业组织形式中的一种。 公司与企业的区别:1、二者的资金来源和所有权表现形式不同。2、二者开办的条件和程序不同。3、二者内部的组织机构不同。4、二者所适用的法律不同。特征

12、:1、营利性。公司的设立运作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以营利为目的是任何公司都必须具备的特征,营利性是公司设立的目的和出发点。 2、出资人的多元化。3、法人性。公司是企业的高级组织形式,公司必须是法人。 4、法定性。公司必须依法成立。(二)公司的种类1、按照公司资本是否划分为等额股份和能否发行股票,可以把公司分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包括:一般有限公司;一人公司;国有独资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又有上市公司和不上市公司。2、按照公司与公司之间的控制关系分为:母公司与子公司。3、按照公司分支机构的设置和管辖系统:总公司与分公司。4、根据公司的国籍与营业地不同,可以分为:本国公司、外国公司

13、、跨国公司。5、一人公司。P196、按照公司信用基础的不同,可以分为:资合公司、人合公司、人合兼资合公司。 二、公司立法 1、公司法概念:第19页 2、我国公司法的产生和发展 1987年以前,我国企业没有采用公司的组织形式,也未制定公司法。93年12月颁布了第一部公司法,99年12月对公司法进行了第一次修改,04年8月对公司法进行了第二次修改。第二节 有限责任公司 一、有限责任公司的概念与法律特征(一)概念 有限责任公司:是指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二)特征:1、公司资本不划分为等额股份。 2、公司不能发行股票筹集资本。3、法律对公司

14、股权转让有严格的限制。4、股东有最高人数限制。5、股东承担有限责任。6、设立程序和内部组织机构较股份有限公司简单。二、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条件和程序(一)设立条件1、股东符合法定人数。2人50人以下 2、股东出资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3、股东共同制定公司章程。4、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有限责任公司要求的组织结构。5、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二)设立程序1、发起人发起 有限责任公司只能由发起人发起设立。 发起人首先要对设立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可行性分析,确定股东人数。并签订发起人协议。协议是明确发起人各自在公司设立过程中权利义务的书面文件。 发起人协议(或决议)在法律上被视为合伙协议

15、。发起人在公司未成立前,应对他人承担连带的无限责任。2、制定公司章程 公司章程是公司组织活动的基本规则,是公司重要的法律文件。经全体股东一致同意后才能制定,并对公司股东、董事、经理均具有约束力。公司章程必须记载的事项有11项,由全体股东签字盖章。3、缴纳出资 我国公司法是采用法定资本制,股东认交的出资构成公司的资本总额,股东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0。其余部分2年内交足。股东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准备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开设的临时帐户。以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或者土地使用权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股东不得抽回出资。4、验资、并出具证明 股东全部缴纳出资后,必须经法定的验资机构验资并出具证明。5、申请设立登记 公司营业执照签发之日,为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之日。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开始对外营业。三、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及其出资(一)股东1、股东:是公司的出资人。2、股东的构成包括:国有投资主体、企业法人、事业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