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整理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9410353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蜀道难》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蜀道难》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蜀道难》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蜀道难》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蜀道难》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蜀道难》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蜀道难》整理(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 白,蜀 道 难,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作者介绍,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杜甫曾说他“笔

2、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的诗歌,现存900多首,著作有李太白集。,李白(701762)字太白,原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出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约五岁时,其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李白的青少年时期是在蜀中度过的,他自幼读书就广为涉猎,所谓“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年轻时仗剑任侠,遍游蜀地。,他还很早就向往游仙问道的生活:“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开元十二年(724)秋,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他从峨嵋山沿平羌江南下,到荆门、游洞庭,接着又到了金陵、广陵和会稽等地,不久回舟西上,寓居郧城(今湖北安陆)。当时著名的道士司马承祯在江陵遇到他,夸许他“有仙

3、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开元十八年(730),三十岁的李白入长安。他隐居在终南山,广为交游,希望得到王公大人的荐引,却未能如愿,终于怏怏离去。开元二十年(732)夏,李白沿黄河东下,先后漫游了洛阳、太原等地。后举家东迁,又漫游河南、及湘、鄂一带,北登泰山,南至杭州、会稽,所到之处,形诸吟咏,诗名远播,震动朝野,最后连天子也被惊动了。,天宝元年秋,唐玄宗下诏征李白入京,并待以隆重的礼遇,命李白供奉翰林。李白应召入京时,颇为踌躇满志。诗云:“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他有心作一番事业来报答玄宗的知遇之恩,但这位傲岸的诗人很快就遭到了宫廷权贵们的忌恨。一年后他就开始遭到谗毁,天宝三

4、载春,李白被赐金放还乡。,李白离长安后,沿商州大道东行,至洛阳与杜甫相识,后又与杜甫、高适一起畅游梁、宋一带,过着饮酒论文、追鹰逐兔的放逸生活。随着天宝年间政治形势每况愈下,李白对国事的倾危深感忧虑和不安。他四处浪游,飘泊在梁园、鲁郡和金陵一带,还到过幽蓟等地。一路上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曾满怀热忱地参加玄宗之子永王璘的义军。李璘军败被杀,他也因此获罪下狱,被长流夜郎。中途遇赦放还时,他已年近六十,但仍壮心未已,上元二年(761),又一次踏上征途,准备参加李光弼的平叛军队,途中因病折回。宝应元年(762),李白病死于当涂族叔李阳冰家,结束了他富有传奇色彩

5、的一生。,蜀道难的写作背景及目的,唐代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 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初入长安之作。蜀道难是乐府古题,它以蜀道险阻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当友人入蜀时,他便用这一古题写诗送别友人。诗中极力描绘入蜀道路的艰难险阻,表达对蜀中军阀割据作乱和友人旅蜀安危的担忧,更借此抒发世道艰难,志士功业难成的悲愤。,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绵阳、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

6、多,唐代李白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形容。,古栈道,古栈道,古栈道,古栈道,天梯石栈相钩连,剑门关,剑门关位于剑阁城东的 大剑山口。两山对峙如门, 古栈道有“剑门天下险“之说。,剑门关,剑门关,夫 当 关 万 夫 莫 开,太白鸟道,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蜀道难,噫吁嚱(y x x) 鱼凫(f) 秦塞(si) 石栈(zhn) 猿猱(no) 萦绕(yng) 扪参(mn shn) 抚膺(yng) 巉岩(chn) 飞湍(tun) 喧豗(hu) 砯崖(png) 万壑(h) 峥嵘(zhng rng) 崔嵬(cu wi) 吮血(shn)咨嗟(z ji),朗读,正音正字,噫(y)吁(x

7、)嚱(x),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f),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si)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zhn)相钩连。,啊呀呀,多么高多么险峻啊!蜀道真太难攀,简直比登天还难。蜀国先王蚕丛和鱼凫开国的传说是多么久远渺茫!历经了约四万八千年,不同秦地互通来往。长安西边有高大巍峨的太白山挡住了入蜀之路,只有飞鸟能过的小道,能够飞跃峨眉山的峰顶。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两地才有天梯栈道把秦蜀相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no)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yng)岩峦。扪(m

8、n)参(shn)历井仰胁(xi)息(x), 以手抚膺(yng)坐长叹。,上有迫使太阳神的六龙车掉头的高山,下有激浪排空纡回曲折的大川。善于高飞的黄鹄尚且无法飞过,猢狲要想翻过也发愁无法攀援。青泥岭的山路多么曲折盘旋,行走百步就要萦绕山峰转上九道弯。手可以摸到参、井星,抬起头来让人闭气屏息,手抚胸口长长叹息。,危:形容词,高 于:介词,比 何:副词,多么 塞:名词,山川险要的地方 横:动词,横渡,横穿 钩连:动词,沟通相连 回: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 尚:副词,尚且 度:动词,越过 愁:为动用法,译为“为发愁”,*第一段重要词语:,第一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可分几层叙述?,一层:总写蜀道之难;

9、二层:蜀道的历史、地貌、来由; 三层:蜀道的高危。,*文段分析,蜀道之难,写蜀道之难,为什么要引用传说中的蚕从、鱼凫的开国和五丁开山?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愿望?,明确:引用远古蜀君开国是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状况;五丁开山的传说是说明蜀道的来由,赞扬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勇敢精神,表达诗人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 。,*文段分析,这一段的第三层诗人是如何把想象、夸张和反衬融为一体的?,明确:先用想象和夸张写山之高,水之险;又用“黄鹤飞不过去,”“猿猱攀不上去”来反衬山势的高危惊险。接着又用想象,人在高危的蜀道上行走,是从星星中穿过,还可以用手触摸到星星!,*文段分析,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chn)岩不可攀。但

10、见悲鸟号(ho)古(古一作枯)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请问朋友,你西行入蜀,何时回还?可怕的岩山道实在难以登攀!只见那悲伤的鸟儿在古树上哀鸣哀号;雄雌相随绕林飞翔。月夜听到的是杜鹃悲惨的啼声,令人愁思回荡在这荒荡的空山!蜀道难走呵比登天还难,叫人听后惊骇得脸色突变?,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hu),砯(png)崖转(zhun)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ji)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倚着陡峭的山壁挂在那里。飞奔而下的急流瀑布争相喧闹着;水冲击山崖,使破碎的石块滚滚而下,千山万

11、壑间响起雷鸣般的声音。蜀道是如此险要,唉,你这远方的人为什么要来到这里来呢?,但:副词,只 从:动词,跟随 凋:使动用法,使凋谢 去:介词,距离 盈:形容词,满、足 倚:动词,靠 湍:名词,急流 砯:拟声词作动词,冲击 转:使动用法,译为“使滚动” 胡为:为什么,*第二段重要词语:,第二自然段:,*文段分析,诗人给这个“畏途”营造了怎样的气氛?,明确:“但见”四句渲染凄凉气氛,“连峰”四句渲染惊险气氛。,蜀道之险。,“连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几句描写好在哪里?,明确: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文段分析,剑阁峥(zhng)嵘(rng)而崔嵬

12、(wi),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fi)亲,化为狼与豺。,剑阁又险峻又高大,一人把守,万人也难攻打。守关的将领如果不是亲信,就会成为叛乱者。,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shn)血(xu),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z)嗟,早上你要躲避猛虎,傍晚防范长蛇,它们磨牙吮血,杀人多得如同乱麻一样。锦官城虽说是快乐的地方,但还是不如及早回乡。蜀道太难走呵,简直比登天还难,侧身遥望西蜀,不禁令人感慨与长叹!,夫:人 当:挡 或:如果、倘若 匪:同“非”,不是 朝,夕:互文见义 虽:虽然 长:深深 西:向西(名作状),*第三段重要词语:,第三自然段:,*文

13、段分析,第三段写蜀中剑阁易守难攻的险要地势,易发生战祸,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主旨)。,蜀中战祸之烈。,全诗最后一段写剑阁,对天宝初年的唐朝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目的在于劝人引以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既是描写蜀道猛兽,又是影射政治黑暗的双关语句,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为诗篇增加了现实的内涵、深厚的意蕴。,开篇:一显主旨句,一叹 高:难行,蜀道来历,蜀道高峻,二叹 险:可畏,景物凄清,山恶水险,以“何时还”起,照应:二显主旨句,三叹战祸之烈:,申戒,剑阁险要,人祸之惨以“ 早还家”结,结尾:三显主旨句,照 应,整体把握,“

14、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诗中三次出现,是不是简单的重复?为什么?,明确:不是,是一咏三叹: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文段分析,关于主旨,你是怎样理解的?,关于这首诗的主题,历来解说纷纭,莫衷一是。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忧杜说: 此说出自唐末范摅所著云溪友议一书,为新唐书严武传所采用,根据“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句,推说剑南节度使严武欲害房琯、杜甫,这首诗为担心房、杜安危而作。 、刺琼说: 此说出自宋沈括梦溪笔谈,根据“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句,称此诗为讽刺章仇兼,琼而作,章仇兼琼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年)至天宝五年(年)期间曾任剑南节度使,是个善于媚上取宠的小人,

15、李白写此诗是用来警戒朝廷防范章仇兼琼有反叛之心。 、讽喻说: 此说出自元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集,根据“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乡”“问君西游何时还”句,认为文中的“君”是指唐玄宗,唐玄宗在安史之乱时逃难到蜀地,李白写此诗地目的是劝谏唐玄宗不要久留蜀地,而应心怀国家安危,回到长安。,、咏蜀说: 此说出自明胡震亨李诗通,认为此诗自为“咏蜀耳,言其险”“风人之义远矣”。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亦持此说,认为这首诗只是歌咏蜀地罢了,“别无寓意”。 、劝谏说: 此说出自唐诗鉴赏词典,从诗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出发,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认为李白当时已经看到太平景象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写作此诗

16、诗劝谏唐玄宗预防割据者发动叛乱,并以十年后的安史之乱加以佐证,认为李白的预见是正确的。,、送别说: 此说见复旦大学的李白诗选,从诗中“问君西游何时还”,“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和李白后来的诗作剑阁赋、送友人入蜀,推测李白极言蜀道艰险难行,表现诗人对友人入蜀安危的关切,希望友人早日归来。 、仕途说: 此说认为此诗表面写蜀道的艰险,实则写仕途坎坷,反映了诗人在长期的漫游中屡遭踬碍的生活经历和怀才不遇的愤懑。此说见周丽洁的李白。,、歌颂说: 此说认为全诗反复咏叹“蜀道之难”,实则是在极力歌颂历代蜀道开拓者的那种大无畏的崇高牺牲精神,表现了对彻底征服“蜀道之难”的一种呼唤与希求。此说见王克俭李白诗选。另外人教社高中语文课本认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