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410223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7.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宁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东省济宁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东省济宁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山东省济宁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山东省济宁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宁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宁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据记载,公元前892年,西周懿王崩,其叔父辟方以“德望”被宗室诸侯“拥立”为王,是为孝王。“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夷王。”这反映出当时A血缘宗法制是基本政治制度 B.王位继承依据贤能而非长幼C嫡长子并无优先继承的权利 D诸侯争霸导致王室地位衰落25.在唐代墓志汇编的志文中,常见墓主蒙童(初入学塾的儿童)时“幼挺岐嶷(幼年聪慧)”、“宣慈惠和(博爱众人)”、“弱不好弄(弄:玩耍)”、“蔚然老成”的表现,同样的描述在唐代高僧传中也比比皆是。由此可见

2、唐代A志文往往夸大墓主的品德言行 B佛教思想深刻影响日常生活C儒家的礼教规约备受社会推崇 D儒佛两种文化已完成了融合26.据载,“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立户籍分异财产者,唐律定为徙罪,明律改为杖罪,明中叶之后实际流于形式”。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出A社会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B法律的调节作用日趋弱化C国家对人身控制的不断加强 D个性解放思潮的逐步发展27.下图为清朝前期人口与人均田亩数变化示意图。下列对该图信息的分析最合理的是A人口激增导致清代耕地面积减少 B清代前期传统农耕经济不断发展C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依附关系增强 D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发生根本转变28.据齐民四术记载,1845年英国输入中国棉布达

3、300多万匹,以致存货山积,不得不大幅度贬价销售,使松江、太仓一带“洋布大行,价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这反映出当时A中国自然经济依然根深蒂固 B中国已形成了新的生产生活方式C列强已经全面打开中国市场 D传统手工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冲击29. 1920年1月,教育部正式通令全国:“自本年秋季起,凡国民学校一二年级,先改国文为语体文,以期收言文一致之效。”4月又发通告,规定截至1922年止,凡用文言文编的教科书一律废止,要求各学校逐步采用经审定的语体文教科书。这一变化A揭开了近代国人思想变革的序幕 B表明五四文学革命取得了实质性成果c是近代中国民族观念

4、兴起的产物 D是当时政府维护民主共和的重要举措30.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宣言中提出:“全中国工农兵士劳苦民众必须一致反对日本强暴占领东三省,变帝国主义压迫中国的战争,为拥护苏维埃中国反帝国主义反国民党的革命战争,以解放中国。”这意味着A中共谋求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中共关于主要矛盾的论断出现失误C中共对其基本政策进行初步调整 D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发生根本变化31.毛泽东在与全国工商联负责人谈话时曾指出:“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的,虽然已经没有资本家只要社会需要,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该讲话的发表A确定了恢复国民经济的基本方针 B

5、为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C明确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形式 D有利于指导三大改造后的社会主义建设32.史学家钱乘旦认为:“人们从来都把雅典看作西方民主制度的起源,可是在民主的源头上,我们就看到了金钱的力量。有钱人不一定是血统上的贵族,但他们是金钱上的贵族。”他的说法A否定了雅典公民政治的民主性 B肯定了雅典打破血缘政治的进步性C揭示了雅典城邦体制的阶级性 D指出了雅典划分财产等级的局限性33.据美国历史十五讲:“新宪法的通过使美国成为最完善的现代国家,从而最终完成了缔造美利坚合众国的任务”。美国“完成了缔造美利坚共和国的任务”主要是指A建立了联邦制体系 B构建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C完善了

6、民主选举制 D实现了各州之间的互相妥协34.列宁在回顾十月革命时说:“不仅同1789年和1793年相比,而且同1871年相比,俄国无产阶级在自己的革命中都达到了极高的高度。”“达到了极高的高度”是指十月革命A采取了暴力斗争的形式 B首先从中心城市开始C缔造了新型的社会制度 D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35.1949年联邦德国建国后,在与苏联以外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交往中奉行强硬的政策。 1969年社会民主党执政后,开始实行“缓和、谅解与合作”的“新东方政策”。西德对外政策的转变A受美苏冷战重心转移的影响 B反映出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出现分化c受苏联对外政策调整的制约 D体现出两极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40阅读

7、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隋初虽建都长安,但这只不过是隋文帝拉拢关陇军事集团、稳固大隋统治的权宜之计。杨广(隋炀帝)称帝后,认为西京军事上“关河悬远,兵不赴急”,政治上“关河重阻,无由自达”“南服遐远,东夏殷大”。而洛阳居天下中,可以照顾全局;经济上,“水陆通,贡赋等”,漕运方便,可以解决粮食、物资供应的困难。为扭转长安作为统一大国的都城偏处一隅、独力支撑的局面,必须营建东京,以与长安成特角之势,加强对山东(崤山以东)地区和南方的控制。于是,杨广开始营建东都,洛阳的实际地位和功能远超其名,起到了实际首都的作用。摘编自丁海斌中国古代陪都的名与实材料二 在1895年的“公车上书”中,康

8、有为提出了“拒和、迁都、变法”的政治主张:“方今旅顺已失,威海既隳,险阻无有,京师孤立此次和议即成,而诸夷窥伺,皆可扬帆而达津、沽定议迁都,以安宗庙而保疆土,无逾于此。夫京都建自辽、金,大于元、明,迄今千年,精华殆尽。近岁西山崩裂,屡年大水,城垣隋圮,闾阎房屋,倾坏无数。甚者太和正门、新年法殿无故而灾,疑其地气当已泄尽。王者顺天,革故鼎新,当应天命,谓宜舍燕蓟之旧京,宅长安为行在。窃以为令之为治,当以开创之势治天下,不当以守成之势治天下。”只有“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辅以富国政策,才能力挽狂澜。摘编自柳青晚清维新派迁都思想之探析(l)根据材料一,概括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

9、的背景。根据材料一、二,指出隋朝营建东都洛阳和康有为主张迁都的目的有何明显不同。(1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主张迁都的依据,并据此对其迁都主张进行评价。(13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文艺复兴是一个法文词,意为“再生”。在文艺复兴时期,根据一种新的历史观念,产生了“现代”与“古代”的概念,两者为一个生活方式迥然不同的、被恰如其分地称为中世纪的漫长时期所隔开。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在意大利兴起了关于“生活”本身的新世俗概念。从前,所谓的理想是崇尚清心寡欲,在一定程度上鄙弃尘世烦恼。此时,珍惜的倒是尘世生活了。从前,贫穷备受尊敬,至少在基督教教义上是如此。此时,对正当财

10、富的赞颂声不绝于耳。这种尊重人类活动的新观念使得社会和个人都发生了变化。如果说人文主义者因此而发起一个崇古运动,那是由于他们看到其中有与自己相仿的精神。他们感到有一种与他们自己时代有关的东西。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与思想再生”自行拟定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分析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实运用准确,史论结合)。44.历史选修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魏晋时期,户籍成为人们身份等级的凭证。唐前期,均田制下户籍制度极为严密,其意义在于加强对“人”的控制以达到对土地、赋税的控制。唐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贫富分化的加强,按丁计征的赋税制度

11、,按身份等级配置土地资源的土地制度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的人口流动,使制度管理的成本越来越大。宋代已明确废除了作为良贱身份等级的户籍制,而代之以财产为主的五等版籍制。“有钱则买,无钱则卖”的土地配置模式已成为不易之制,“贵者有力可以占田”被“富者有资可以买田”所代替。唐代以前,赋役的征收主要按人,宋代则按资产制定户等。主户与客户的含义已有质的变革,主、客两者的区别是依据土地占有情况,富民与佃农形成一种相互依赖的联盟,“佃户既赖田主给佃借以养家活口,田主亦借佃客耕田纳租以赡家计。”摘编自曹端波唐宋户籍制度的变革与社会转型(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宋代改革户籍制度的必要性。(6分)(2

12、)根据材料,指出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主要举措及其历史影响。(9分)45.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 近来的学术研究强调,将世界拖入战争的并非强烈的敌意,而是焦虑和误解刺杀发生后,对俄罗斯的误解导致了战争的爆发。如果俄罗斯保持冷静并且选择一种对抗性不那么强烈的方式来支持它的塞尔维亚盟友,它的命运,以及欧洲、亚洲甚至北美的命运,都将完全不同。事实上,维多利亚女王早在数十年前就已经预见到了1914年的对决时刻:她说,每件事都可以归结到“俄罗斯和不列颠在全球的霸权问题”上毫无疑问,战争的责任无论从原则还是事实上说,都被完全归咎于德国。(但)胜利者仅仅是名义上的和幻想中的。摘编自英彼得

13、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一一部全新的世界史(1)根据材料,概括“1914年的对决时刻”发生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相关史实,分析说明“胜利者仅仅是名义上的和幻想中的”。(9分)46.【历史旋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王守仁(1472 -1529),绍兴余姚人。王守仁的青少年时代,兴趣广泛,中举人以前,已仰慕“圣学”。朱熹谓一草一木,皆涵“天理”。守仁即取他父亲官署中的竹子“格”之,不但未得“理”,反而害了一场大病。已而,攻佛、老之学,“遂有遗世入山之意”。正德朝政治败坏,时局动荡,尖锐的社会矛盾在意识形态领域,向思想家们提出了“更新观念,改进儒学,为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提

14、供思想武器和哲学根据的任务。”此时,王守仨被“谪贵州三年,百难备尝”。据说,忽然在一天夜里,大叫起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也。嘉靖初,王守仁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心学”思想:“心生万物”说、“知行合一”论和“致良知之教”。“所谓守仁学以致良知为本”,他主张要用所谓“良知”去代替“私欲”,其“良知”,归根到底是指封建“三纲”“五常”、伦理观念和人的道德修养。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阳明“心学”思想的主要内容。(6分)(2)根据材料,分析说明王阳明所体现的中国古代传统知识分子的美德。(9分)历史答案24-25:AC 26-30:ABDBC 31-35:DDACB第II卷40(25分)(1)背最:隋朝初建但都城偏远,隋朝统治者迫切需要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4分)不同:隋朝主要是为了利用洛阳的优势弥补都城长安的缺陷,加强对全国控制,保证中央政府的赋税征收和物资供应,以实现隋朝的长治久安。后者主要是为了抵制外来侵略,为中国变法图强提供有利的客现环境,以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8分)(2)依据:甲午战后,京师孤立,不利于抵制外来侵略;(3分)北京作为京城“精华殆尽”。欢迎访问“高中试卷网”http:/sj.fjjy.org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