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2017届高三5月高考模拟历史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409924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345.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东台市2017届高三5月高考模拟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苏省东台市2017届高三5月高考模拟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苏省东台市2017届高三5月高考模拟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苏省东台市2017届高三5月高考模拟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苏省东台市2017届高三5月高考模拟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东台市2017届高三5月高考模拟历史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东台市2017届高三5月高考模拟历史试卷含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东台市 2017 年高考模拟检测 历历 史史 试试 题题 2017.5 (总分:(总分:120 分,时间:分,时间:100 分钟)分钟) 第第 I 卷(选择题卷(选择题 共共 60 分)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分,共计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钱穆在中国传统政治中说:“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 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 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

2、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 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这段史料可以用来说明 A国家政治制度的创建体现了时代特征 B选官制度体现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博 弈 C制度的设计要与社会经济水平相一致 D九品中正制有利于各地区人才的选 拔 2乾隆皇帝在谈到自己南巡允许商人大兴土木时说:“此在苏扬盐布商人等,出 其余费,偶一点缀。本地工匠贫民,得资力作,以沾微润,所谓分有余以补不足,其 事尚属可行。”这表明他 A 强调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B. 认同奢侈促进市场发展的观点 C宜扬奢侈享受的社会主张D. 警惕奢华之风危及统治秩序 3明万历年间,李贽在私塾讲学。别人教书专讲“四书”、“五经”,他专教些实用 的东

3、西,还让学生猜谜语:“皇帝老子去偷牛,满朝文武做小偷”,谜底竟是“君不君, 臣不臣”。这体现了李贽 A. 以“异端”自居,提倡工商皆本B. “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C. 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D. 注重学以致用,挑战正统思想权威 4下表是许涤新、吴承明主编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中民族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数据 2 行业1895年1899年发展速度 (1895=100) 棉纺织业纱厂纱锭数(枚) 14653695644747 机制面粉业产量(万包)204767663305 缫丝业出口量(担)303941751374 沿海地区丝车数 (台) 38569452781174

4、内地丝车数(台)7943292703685 卷烟业资本额(万元)851541812 火柴业资本额(万元)1262411913 水泥业产量(吨)681902794 机械采煤业产量(吨)891451623 下列对表格中数据解读不正确的是 A.轻工业发展较快 B. 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重工业有一定的发展 D.帝国主义放松对中国的侵略,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5.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早年接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把西方哲学、 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结合,研究哲学与美学。他认为:“我朝三百年间, 学术三变:国初一变也,乾嘉(乾隆嘉庆)一变也,道咸(道光咸丰

5、)以降一变也。 ” “道咸以降之学新。 ”材料中笫三变主要“变”在 A对理学旧说的批判反思 B侧重于诸经义理的考据 C注重针砭社会时弊的实学 D介绍传播并研究西方文化 3 6有学者这样描述近代中国的一种社会现象:“上层的知识界自 1840 年以后不 断涌现出关心国家大事的开明人物,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勇于实践;下层则是广大农 民,他们永远怀恋着土地,只关心乡村生活和传统。这两个世界间没有了解、没有交 往、没有宽恕。”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国民革命运动充分证明该观点的正确性 B该现象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 C该现象直到 20 世纪 30 年代才得以改变 D作者正确地揭示了近代中国民主革

6、命特点 7图 7 是 1927 年 3 月北京晨报上一幅题为“孔 雀东南飞”的漫画。这一情形 A. 预示着中国政治格局正在发生巨变 B表明日本占据了我国北方大片国土 C说明北伐战争改变了中国文化格局 D加速了知识分子同工人相结合进程 81940 年 8 月 26 日,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顽寇陆续增兵, 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 计,至深佩慰。 ”该电文证明 A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B敌后战场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C敌后战场在抗战中起了重大作用 D正面战场的抗战支援敌后战场 9. 1954 年,新中国宪法第 13 条规定

7、:“国家用经济计划指导国民经济的发展和 改造,使生产力不断提高,以改进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巩固国家的独立和安 全。 ”这主要表明 A “三大改造”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B建国初中国并未重视市场机制 C新中国“一五”计划效仿苏联体制D计划经济体制得到宪法的认可 10.1972 年 3 月,田中角荣说:“世界上有三个据点,即柏林墙、朝鲜 38 度线和 古巴,这是东西方的三个接触点。必须使这三个接触点不发生纠纷,有了日美中 4 三国的等边三角形关系,就可以维护远东和平。日本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是比在亚 洲成立另一个北约更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该言论认为 A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已超过日美关系B中美关系的

8、改善可以促进中日建交 C中日关系改善有助于缓和远东冷战态势 D维护远东和平可以促使日本成为政治 大国 11. 有数据表明,我国 1986 年户均土地规模为 9.2 亩,1990 年下降为 8 亩,1997 年又下降为 7.65 亩。随着农村人口的日益增长,越来越少的人均土地面积和最初 15 年的承包权限的政策使农民不可能把太大的经营成本投入到土地中,所以我国绝大多 数农户生产力还是低级的人畜力的水平。这一现象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B. 实际上是小农经济的回归 C. 已经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D. 不利于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12. 古希腊一些学者认为,城邦起源

9、于人的“自保的要求”,正义、美德应该属于所 有的人,法律和道德只有对人有好处时才能存在,才是真理。他们还认为,法律不是 自然存在的,是人为产生的,是由僭主制定的,法律的强制性违背了人的自然天性。 这些学者 A. 肯定了人的重要性B. 重在论述法律制定应符合人的天性 C. 阐述了社会契约论D. 正确分析了城邦制起源的历史原因 13. 乌尔比安论告示第 3 编:执法的人不应当对自己行使司法权 ,也不应 当对自己的妻子、儿女、解放自由人或其他属于他自己的人行使司法权。材料表明, 古代罗马法 A. 适用对象不断扩大 B. 体现公正和公平 C. 伴随征服不断调整D. 强调程序和理性 14. 16 世纪后

10、,经济关系的巨大变化已经使这类说教显得极为虚伪。这种变化的 压力开始慢慢地修改着“商人从来得不到神的欢心”这一古老的断语,创造出“全世 界只靠金钱和尘土来维持”这一缄言。这说明 A资产阶级要求掌握更多政治权利B商业与宗教的关系开始淡薄 C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宗教禁欲观D新航路开辟推动了宗教改革 5 15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载:“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 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 ”材 料反映出麦迪逊主张在美国实行 A联邦制 分权制衡B人民主权 轮番而治 C邦联制 分权制衡D内阁制 差额选举制 16俄国十月革命后颁布的土地法令规定:立刻废

11、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 任何赎金,把地主的田庄及一切皇室、修道院、教堂的土地,连同耕畜、农具、庄园 建筑和一切附属物,一律交给乡土地委员会和县农民代表苏维埃。这一措施 A使俄国走上农业集体化道路B推动了民主革命任务完成 C促进苏俄工业化的迅速开展D建立起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7 “越南战争更使美国的财政赤字直线上升法国总统戴高乐不愿再为美国承 担战争的费用,于是从 1965 年开始将法国的美元兑换成黄金,并在月黑风高之夜用潜 艇将黄金运回巴黎。 ”戴高乐的做法 A不利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维系B加剧了美国的财政赤字 C导致了法国与美国的贸易争端D有利于欧洲一体化发展 18. 二战后 70 年代,美国

12、有些经济学家倡导“既然危机如同人体感冒发烧一样, 感冒本来是排毒,是人体的自然调整,感冒一来就上抗生素,表面上看好了,但深层 次的矛盾却被掩盖了正是说明面对危机不能反应过度” 。下列主张与该材料观点一 致的是 A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B增大自由经济比率,削减国有化 比重 C完善福利国家制度,缩减社会贫富差距 D充分发挥计划杠杆,收缩市场经 济调节 19. 新京报对英国“脱欧”事件评述道:“与欧陆间若即若离,在英国有悠久传 统,二战后的欧洲一体化进程中,英国几乎步步迟到,处处特殊:不使用欧元,不接 受难民统一配额脱欧派也好,留欧派也罢,都是这套英国游戏古老规则的信奉 者。 ”下列最

13、符合题意的观点是 A新“冷战”的到来 B帝国复兴的号角 6 C脱了,还是很少“合”过D反全球化终究是个民主问题 20.剑桥艺术史中提及某一画家的作品时说:“(他的画)却表明:在某种意 义上,经验超越现状,引向追忆,哪怕仅此而已也罢。尽管他指望观众还能看出更深 层的含义。(正如画家所述)那从水闸流出的潺潺水声、柳树、纤细的栏杆,还 有砖砌的建筑物,我爱这样的事物只要我能作画我就会不停的描绘这样的地方, 绘画对于我来说只不过是表达情感的另一种语言。”据此判断该画家作品的风格是 A现实主义流派 B浪漫主义流派 C印象主义流派 D现代主义流派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计 60 分。其中第 21 题 13

14、 分,第 22 题 14 分,第 23 题 13 分, 第 24 题 10 分,第 25 题 10 分。 21 (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材料1894年8月1日,清政府与日本政府相互宣战。 朝鲜为我大清藩属我朝抚绥藩 服, 其国内政事向令自理。日本与朝鲜 立约, 系属与国(注:与国指友邦),更无 以重兵欺压强令革政之理。各国公论, 皆以日本师出无名, 不合情理, 劝令撤 兵, 和平商办。乃竟悍然不顾, 迄无成说, 反更陆续添兵乘我不备, 在牙山 口外海面, 开炮轰击, 伤我运船该 国不遵条约, 不守公法,任意鸱张, 专行 诡计, 衅开自彼, 公论昭然著李鸿 章严饬派出各军, 迅速

15、进剿, 厚集雄师, 陆续进发, 以拯韩民于涂炭。 大清光绪皇帝宣战谕旨(摘 录) 朕以明治十五年条约,出兵备变, 更 使朝鲜永免祸乱, 得保将来治安, 欲以 维持东洋全局之平和, 先告清国, 以协 同从事, 清国反设辞拒绝清国之计, 惟在使朝鲜治安之基无所归 以损 害帝国之权利利益, 使东洋平和永无保 障事既至此, 朕虽始终与平和相终 始,以宣扬帝国之光荣于中外, 亦不得 不公然宣战, 赖汝有众之忠实武勇, 而 期速克平和于永远, 以全帝国之光荣。 对清国宣战诏书(摘录) 比较两则材料,指出一处不同,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所指出 的不同之处应明确清楚,说明需史论结合,合理充分)。

16、 7 K22.(14 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 19291933 年蔓延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萧条,使美国农业受到进 一步打击。如果以 1967 年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为 100 的话,1928 年这一指数为 64.8,1932 年只有 29.5,其中谷物和牲畜的价格指数分别下降了 63和 56。农场主 的现金收入也从 1929 年的 113 亿美元降至 1932 年的 47.5 亿美元,农场纯收入由 61.5 亿美元降至 20.8 亿美元,分别下降了 58和 67。到 1930 年负债农场达 252 万个, 占农场总数的 385。徐更生美国农业政策 材料二材料二 1927 年的苏共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