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教程》-应玉龙-电子教案 第08章信息运行管理与评价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405767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3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信息系统教程》-应玉龙-电子教案 第08章信息运行管理与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管理信息系统教程》-应玉龙-电子教案 第08章信息运行管理与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管理信息系统教程》-应玉龙-电子教案 第08章信息运行管理与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管理信息系统教程》-应玉龙-电子教案 第08章信息运行管理与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管理信息系统教程》-应玉龙-电子教案 第08章信息运行管理与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信息系统教程》-应玉龙-电子教案 第08章信息运行管理与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信息系统教程》-应玉龙-电子教案 第08章信息运行管理与评价(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8章 信息运行管理 与评价,8.1 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管理,8.2 信息系统评价,8.1 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管理,当系统转换完毕之后。信息系统就进入了正常操作和运行阶段了。一旦系统运行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整套的运行规程手册。这些手册包括用户手册和操作手册。,8.1.1 系统运行的日常管理,1用户手册 编写用户手册的目的是要向用户说明系统所具备的功能,各功能的适用范围和有关限制,输入数据的内容和方法以及如何正确地使用输出信息。用户手册描述的主要内容有: (1)功能描述。 (2)性能要求:精确度要求、有效性要求、时间性要求、适应性要求、安全性要求。 (3)运行条件:硬件条件、软件条件。 (4)

2、使用过程:系统安装、数据输入、运行处理、信息输出、出错处理、系统恢复。,2操作手册 编写操作手册的目的是向计算机操作人员说明系统的操作环境和方法。操作手册描述的主要内容如下: (1)功能描述。 (2)运行条件:硬件条件、软件条件。 (3)系统结构:输入清单、输出清单、数据库(或文件)名称及所在媒介卷名程序清单及标识。 (4)操作步骤:操作要求、运行步骤、复旧方法、异常处理。,1.系统维护的基本定义 (1)维护的定义 维护就是指在软件运行/维护阶段对软件产品所进行的修改。系统经过调试和切换,便进入了正常的运行状态。用户只要按照系统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及时输入准确数据。系统即可输出正确的结果

3、,达到系统设计的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系统从此不会有任何问题和错误出现,对系统无需作任何改动。管理信息系统是复杂的大系统,调试和转换过程中,改正了大多数的错误,但仍有一些问题可能在系统转换完成后的较长时间内才会出现,因此系统仍需修改;再者,系统的建立依赖于当时的内外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条件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用户对系统的要求将随之而改变,为满足用户新的要求,就必须完善系统。这种对系统的修改和完善也就是系统维护。,8.1.2 系统维护管理,(2)维护的特点 交付使用的管理信息系统有“样品即产品的特点。它不像其他工业产品,可以先生产一个样品,经过试验、改进再正式投人批量生产。它需要在使用中不断

4、完善。一方面,精心设计、精心实施、经过调试的系统,也难免有不如人意的地方,或者有的地方效率还可提高,或者使用不够方便,甚至还有错误。这些问题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暴露。另一方面,随着管理环境的变化,也会对信息系统提出新的要求,信息系统只有适应这些要求才能生存下去。因此,系统的维护是系统生存的重要条件。,从图8.1的软件维护成本趋势图中不难看出:1970年维护费用一般占系统开发总支出的30%40%,1980年为40%60%,1990年则高达到70%以上,并有下断上升的趋势。现在,在系统整个生命周期中,2/3以上的经费用在维护上;从人力资源的分布看,现在世界上90%的软件人员在从事系统的维护工作,开发新

5、系统的人员仅占10%。这些统计数字说明系统维护任务是十分繁重的。重开发、轻维护是造成我国信息系统低水平重复开发的原因之一。,(3)维护的要求 系统维护是指为了应付信息系统的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各种变化,保证系统正常工作而采取的一切活动,它包括改善系统功能以及解决系统运行期间发生的一切问题和错误两个方面。系统维护是信息系统运行管理的重要内容。 系统维护的要求主要是出于以下几个原因而提出来的:,(1)国家方针、政策的变化,对管理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 (2)管理方式和方法的改变; (3)输入单据或输出报表的变化; (4)修改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5)增加新的功能; (6)硬件更新换代,语言升级;

6、(7)增加新的接口,以便和其他系统联合使用。,(4)影响系统维护的因素 系统维护是对现用信息系统的修改和完善,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在对系统实施维护工作之前,必须充分考虑维护可能给系统带来的影响,如影响太大,不具备维护条件,则应放弃维护。系统维护的影响因素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综合考虑。,(1)系统的当前运行情况,维护的原因和不维护的后果; (2)维护对系统目标的影响; (3)维护对系统运行的影响(比如维护副作用); (4)维护所需时间; (5)维护对其他工作的影响; (6)维护所需设备; (7)维护所需费用; (8)维护所需人员。,系统的易维护性是指能被理解、诊断、测试、修正

7、、移植和改进的容易程度。在系统的整个开发过程中,提高系统的易维护性是各个阶段的一个重要目标。影响系统易维护性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 (1)系统的开发方法 (2)系统的开发条件 目前,系统的易维护性仍主要依靠定性的方法来衡量,但也可利用一些定量指标来反映。这些指标包括: 问题发现的时间; 问题的分析诊断时间; 局部测试时间; 全程测试和回归测试的时间; 修改时间; 系统使用的延迟时间。,(1)系统维护的类型 系统维护并不是只修正错误。维护的最终目的,是满足用户对软件的性能与运行环境不断提高的需求,进一步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一般,信息系统的维护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即改正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

8、护和预防性维护。,2 系统维护的类型与内容,1)改正性维护 在系统调试阶段不可能发现系统中所有潜伏的错误,有的错误可能会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人们把诊断和改正这类错误的过程称为改正性维护。这种错误的出现通常是由于遇到了调试阶段从未使用过的输入数据的某种组合或判断条件的某种组合而造成的。在系统交付使用后遇到的错误,有些不太重要或者很容易回避,但有的错误可能很严重,甚至会使系统运行被迫停止。但无论错误的严重程度如何,都要设法改正。修改工作要制定计划,提出要求,经领导审查批准后,在严密的管理和控制下实施修改。,2)适应性维护 当系统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需要制定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组织实施,进行适应

9、性维护。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领域也急剧地发生变化。系统的使用寿命一般都超过最初开发这个系统时的系统环境的寿命。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不断更新,新的操作系统或操作系统版本的出现,将软件移植到新的机种上运行,软件使用对象的变更等,都要求对系统做出相应的改动。另外,“数据环境”的变化(如数据库和数据存贮介质的变动,新的数据存取方式的添加等)也要求系统进行适应性维护。,3)完善性维护 当系统投入使用并成功运行以后,由于种种原因,用户可能会提出完善某些功能、增加新的功能等要求。为改善和加强系统的功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对系统的需要,有必要对系统进行完善性维护。此外,完善性维护还包括处理效率的改进

10、、程序的精简以及易维护性的改善等方面的工作。因此,完善性维护在整个系统维护工作中所占的比重较大。,4)预防性维护 预防性维护是指为改善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靠性,减少令后系统维护时所需的工作量而对系统所做的修改。相对前三类维护而言,这类维护活动比较少。 各类维护工作量的分布如图8.2所示。图中的数据是国外公司调查了487个软件开发组织后得到的结果。,(2)系统维护的内容 1)程序的维护 2)数据文件的维护 3)代码的维护 4)机器设备的维护 5)机构和人员的变动,(3)系统维护管理 从维护申请的提出到维护工作的执行应经过如下步骤: 1)提出修改申请 2)领导审批 3)分配维护任务 4)验收工作成果

11、 5)修改有关文档,8.1.3 系统的安全保密措施,1.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是衡量信息系统质量的两个重要指标。随着社会信息时代的进程,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信息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是既有区别又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1)息系统的可靠性 信息系统的可靠性是指在满足一定条件的应用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的能力。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可以接一般工程系统的可靠性标准进行评价,也可以通过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系统利用率、系统平均维护时间等指标来定量衡量。 系统测试是检验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手段。但系统可靠性是系统分析、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采用一定的措施才能获得的。常用的可靠性技术有

12、:设备冗余技术,负荷分布技术,系统重新组合技术,数据冗余校验,数据保护与恢复技术,系统动态检测、诊断和自动校正软件技术。,人是影响系统可靠性的极为重要的因素。信息系统是人机系统。人是信息系统应用和运行的主体。提高相关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技术素质,从心理学、生理学角度改善和提高人的效能,使人机和谐结合,是提高信息系统的可靠性的基础。,(2)系统的安全性 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是指为了保护系统硬件、软件和数据不致受到偶然的或蓄意的修改、破坏和泄露,而采取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影响信息系统的因素很多,如: 自然和不可抗拒因素,如地震等 ; 硬件和物理因素,如电磁波的干扰与辐射; (3) 软件因素,如计算机病毒

13、的入侵; (4) 数据因素,如数据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的丢失等; (5) 人为和管理因素,包括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管理制度、法律、法规等。,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措施可分为技术性和非技术性两大类。技术性措施指通过相关技术手段防止事故的发生;非技术性措施指行政管理、法律制度和其他物理措施。各类措施所占比例如图8.3所示。,2. 系统监理与审计 监理和审计是系统的安全措施之一。管理信息系统的监理和审计应由专门的审计人员负责。在组织体制上,他们要独立于系统开发人员和系统运行人员。他们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责任心强,公正无私,认真负责。 知识面广。除懂得管理的一般知识外,还必须懂得计算机软、硬件知识,能阅

14、读、检查、编写计算机程序,全面熟悉监理信息系统的技巧。 接触面广。必须参与系统开发工作,深入了解系统运行情况,广泛接触系统各类人员。,(1)系统监理 信息系统的监理是指防止系统出现差错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监理工作大致分为五类: 外部监理 管理监理 操作监理 说明性文件监理 安全性监理,(2)系统审计 系统审计是发现、纠正错误或失窃的措施。管理信息系统的审计不能局限于一些业务报表的审查,而应该诊断整个系统的薄弱环节。通过审计,保证建立和使用合理的监理系统,检查资源使用是否合理,审查信息系统及其各项报表的完整性、可靠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审计过程如图8.4所示。,审计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几种: 调查表

15、法 间接审计 直接审汁 应用程序的审计审查,8.2 信息系统的评价,新系统投入使用并有效运行了一段时间以后,必须对其做出全面的系统评价,考察和评审新系统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是否有效地利用了系统的资源,系统是否稳定可靠。系统评价可以采用与旧系统对比的方法、分析比较系统的经济效果及性能指标通过系统评价,可以发现问题,找出薄弱环节,其结果可作为系统改进的依据。,系统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估计系统的技术能力、工作性能和系统的利用率。系统评价度量了系统当前的性能,并为进一步改善未来的工作提供了依据,因此评价报告的内容不仅应着眼于现有系统的长处和缺点。而且还应提出改进建议。当评价目的不同时,可以按不同的方式,以

16、不同的标准对系统进行评价。系统评价是在系统连续运行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的。系统评价工作由系统分析员或专门的审计小组会同输入/输出业务操作人员、计算机系统设计人员、业务部门经理以及高级决策管理人员共同参与。,8.2.1 系统评价的目的,系统评价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达到目标性能的测定; 系统运用的适应性、系统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评价 系统的经济效益评价,8.2.2 系统评价的指标,系统评价的结果应形成正式的书面文件,即系统评价报告。该报告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系统的名称、结构和功能; (2)任务提出者、系统开发者和用户; (3)有关文档资料; (4)经济效益评价; (5)系统性能评价; (6)综合评价:提出对各类指标的综合评价结果;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8.2.3 系统评价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