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笔记 王凤彬 李东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9402513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31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笔记  王凤彬 李东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管理学笔记  王凤彬 李东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管理学笔记  王凤彬 李东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管理学笔记  王凤彬 李东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管理学笔记  王凤彬 李东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学笔记 王凤彬 李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笔记 王凤彬 李东(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管理学 王凤彬 李东第1章 管理者与管理工作第1节 管理的概念、作用和任务一、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组织中的活动包括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两大部分。管理的作用组织需要合作、协作或协商,这样管理就应运而生了。人类对于管理的需要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组织规模的不断壮大而日益明显的。二、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完成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三、管理的目标1、组织的产出目标一个组织要开展活动,必须具有人、财、物和信息资源。组织所获得的这些人力资源、金融资源、物资资源,就构成了组织的“投入”。对资源或投入的运用,就

2、可以产生组织的成果,成果是组织活动过程的最终结果,称为“产出”。包括:(1)、产量与期限(2)、品种与质量(3)、成本花费2、组织的效率和效果绩效目标是对组织所得的成果与所运用的资源之间转化关系的一种全面的衡量,组织绩效的高低,表现在效率和效果两大方面。效率是指投入和产出的比值。效果是指组织在高效率的基础上实现正确的活动目标。3、组织的终极目标终极目标有2种表现形式:一是以追求利润和资本保值增值为主要终极目标的组织成为营利性组织;二是以满足社会利益和履行社会责任为主要终极目标的组织称为非营利性组织。管理的任务使组织以尽量少的资源而尽可能多地完成预期的合乎要求的目标。第2节 管理者的职责、技能及

3、职业化管理者指通过协调他人的活动,以与他人一道或通过他人实现组织目标的人。包括综合管理者、专业管理者,以及高层、中层、基础管理者。职业管理者指接受专门管理训练的,在经理市场上自由流动的、通过管理劳动而换取薪资报酬的人。一、管理者的分类与职责1、从组织的横切面分(1)作业人员,指组织中直接从事具体实施和操作工作的人。没有管理职能。(2)基层管理人员,处于作业人员之上的组织层次中,负责管理作业人员及其工作的人。重在领导职能。(3)中层管理人员,是负责直接负责或协助管理基层管理人员及其工作的人。重在领导、组织职能。(4)高层管理人员,处于组织的最高层,主要负责组织的战略管理,并在对外交往中以代表组织

4、的“官方”身份出面。重在计划、组织和控制职能。管理者的共同特征:同别人一起并通过别人使组织活动得以更有效地完成。不同层次管理者工作上的差别,不是职能本身不同,而在于各项管理职能履行的程度和重点不同。2、从管理的职能分工分:制定大政方针的战略管理者和负责具体事务的日常管理者。泰罗例外管理原则:高层管理者将一般的事务授权给下级去处理,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定权和监督权。3、从组织的纵切面分(1)综合管理人员,是负责管理整个组织或组织中某个分部的全部活动的管理者。(2)专业管理人员,指仅仅负责组织中某一类活动或业务的专业管理的管理者。二、管理者的技能要求管理技能: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必须具备的素质和才

5、能。能胜任的、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具备有技术、人际和概念3大技能。1、技术技能,指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工作所需的技能和方法。对基层管理者重要。2、人际技能,指与组织单位中上下左右的人打交道的能力,包括联络、处理和协调组织内外人际关系的能力,激励和诱导组织内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能力,正确地指导和指挥组织成员开展工作的能力。对各层管理者同等重要。3、概念技能,指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对高层管理者重要。第3节 管理的过程、特性和适用范围1、 管理工作的职能和过程管理职能指对管理者所开展工作从职能类别方面的归纳的概括。管理者的基本职能包括:1、计划 2、组织 3、领导 4、控制

6、。管理过程中还包括贯穿全过程的决策和创新的职能。创新指使组织的作业工作和管理工作都不断地有所革新、有所变化。协调指组织的一切要素、工作或活动都要和谐地配合,以便组织整体目标顺利实现。2、 管理的对象和适用范围管理的对象:1、 对个人和作业工作进行管理。2、 对管理人员及其工作进行管理。3、对整个企业/组织进行管理。管理的应用范围:管理普遍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组织。权变管理原则指根据具体情况不同而因地制宜、灵活应变地开展管理工作。在管理过程中,要保证管理工作的高效率,在环境条件、管理对象和管理目标三者发生变化时,施加影响和作用的种类和程度也应有所变化,即管理手段和方式也应该发生变化。“没有最好的,只

7、有合适的”就是权变管理的核心思想。三、管理不仅具有科学性,也具有艺术性第4节 管理工作所面临的环境一、外部环境1、一般环境,亦称宏观坏境或社会大环境,指对某一特定社会中所有企业或其他组织都发生影响的环境因素。其影响是广泛的,大多数情况下是无法影响和控制的,适合和利用是常见的策略。2、具体环境,亦称微观环境或任务环境,指与特定组织直接发生联系的那些要素。其影响更为明显,也更容易为组织管理者所识别、影响和控制。外部环境的特征:依据企业所面临环境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可以将组织环境划分为4种不确定性情形:1低不确定性,即简单和稳定的环境。2较低不确定性,即复杂稳定的环境。3较高不确定性,即简单和动态的环

8、境。4高不确定性、即复杂和动态的环境。二、内部环境1、资源,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投入,有些是有形的、显性的,有些是无形的、隐性的。2、能力,指一组资源的有机组合。3、核心竞争力,亦称核心能力,指能为企业带来相对于竞争对手的持久优势的资源和能力。其不仅会使现有的的业务经营产生超额利润,而且能使相关的或新创的业务取得该种能力延伸运用后的溢出效益。内部环境的特征:环境中存在的机会只有和企业自身所拥有或将拥有的资源以及与众不同的能力相匹配的情况下,才能变成企业的机会。如果不相适应,企业应该改善和提高自身的内部环境。企业的优势指对企业生产发展有利的方面,它形成良性的资产,即核心竞争力。企业的劣势指对企业

9、生产发展不利的方面,它构成企业的负担或债务,即核心惰性。核心竞争力的标准:(1) 有价值性(2) 稀缺性(3) 难以模仿性(4) 不可替代性第2章 管理决策第1节 决策的含义与过程一、决策指在行动之前进行的对行动目标与手段的探索、判断和选择。决策是指这样一个过程,而不仅仅是最终选定某个方案的那一步骤。二、决策在管理中的地位:决策是管理中心,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过程:从发现问题到制定和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的完整的过程。三、决策的基本步骤1、发现并界定问题。决策者要全面调查研究、系统收集环境信息的基础上发现差距,确认问题,并抓住问题的关键要害。2、确定目标。决策目标既是决策方案评价和选择中依据的标准,

10、又是衡量决策行动取得预期结果的尺度。决策目标不正确或不明确,往往会导致决策错误或决策时犹豫不决。3、拟定方案。备选方案至少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决策者才能从中比较,然后选出最理想的方案。备选方案通常包括两大内容:一是落实决策总目标的各级次目标及这些目标实现的途径,二是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主要约束条件及其可控和不可控的程度。4、选择方案。(1) 作为最后的选定方案,首先必须能在较高的程度上实现预定的决策目标,这是决策的合理性标准。(2) 选择方案时还必须考虑方案实施所需付出的代价与可能带来的效果的比值,此称为费用效果比或成本收益比。(3) 合理的决策要妥善处理好正面效果和负面效果,以及效果和风险之间的

11、关系。5、执行方案。执行决策往往是决策过程中最为困难的一步,决策不力就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6、检查评价和反馈处理。通过追踪检查与评价,可以发现决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进行决策控制。具体追踪处理措施有三类:(1)保持现状,不采取措施。(2)采取措施纠正偏差。(3)修正原决策。原决策在制定时由于对客观条件估计有误而存在明显缺陷,或决策在制定之时是正确的,但由于对客观条件出现了巨大变化,导致决策变成不适用、不正确或无法执行,或虽然原决策本身是正确的,但实施决策的组织工作很差,而这种情况目前还不可能有根本性改变,这就需要对原决策加以修正。西蒙的决策过程:情报活动,计划活动,抉择

12、活动和审查活动四阶段。第2节 决策的要素与类型一、个体决策和群体决策个体决策指完全依靠个人的经验、智慧和阅历进行的决策。群体决策指多个人组成一个决策小组进行决策,决策小组对决策的后果负责的决策方式。群体决策的优点:1、 群体决策能做出更高质量的决策。2、 群体决策有利于增加有关人员对决策方案的接受性。群体决策缺点:1、 决策的时间较长。2、 决策无明确的负责人,容易造成无人对决策后果负责的局面。个体决策的效率性要高于群体决策方式,但效果一般要低于群体决策。二、决策目标指决策行动所期望达到的成果和价值。1、决策是否力图实现某种预期的结果,分为理性决策和非理性决策。理性决策指完全着眼于组织所要实现

13、的目标而进行的决策。非理性决策指随意的、无目的的决策。2、企业的问题包括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价值判断指从基于理论、规范和价值角度而作出的“值不值得如此”的判断,它通常与决策目标的选择相关。事实判断指从基于某种客观存在而作出的“是否确实如此”的判断,它通常与实现目标的手段选择有关。3、一项决策过程中所选定的目标的多寡,决策可以分为单目标决策与多目标决策。三、决策准则指决策者选择方案时所依据的原则和对待风险的态度或方针。最优化决策指决策者必须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选出一个能产生最优后果的行动方案,即一次性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满意化决策指只要求将既定目标实现到足够好的、令人满意的程度即可。四、程序性决策

14、与非程序性决策程序性决策指那些例行的、按照一定的频率或间隔重复出现的决策。非程序性决策指那些非例行的、很少重复出现的决策。五、决策备选方案指的是可供决策者选择的各种可行方案。决策自然状态指决策时所面临的不以决策者的主观意志转移的客观情况和条件。决策后果指采取决策所决定的行动后所带来的后果、结果和引起的变化。确定型决策指具有确定性后果的决策。无论这一决策下的备选方案有多少,每一方案都只有一种确定无疑的结果。不确定性决策指决策的后果是可以预料得到的,但究竟什么样的后果会出现则带有一定的或然性。根据所要做的决策的不确定性的表现及程度不同,分为风险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第3节 个体决策的基本方法一、确

15、定性决策。对于确定型决策问题,制定决策的关键环节是判断什么样的行动方案能最好的实现既定的决策目标。二、风险型决策指决策的自然状态有若干种,但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是可以做出客观估计的决策,所以亦称作随机型决策或统计行决策。风险型决策的基本目标是要达到期望值最优(指预期平均收益最大或预期平均成本最小),但同时使方案的风险度保持尽可能低。风险型决策的方案评价方法有决策树法和决策表法。决策树法指一种以树形图来辅助进行各方案期望值收益和比较的风险型决策方法。图解:决策点也叫节点,从它引出的分支叫方案支,每条分支代表一个行动方案,节点标出损益期望值,从它引出的分支叫“概率分支”,标出自然状态及其出现的概率,结果节点标出每一方案在其相应状态下的损益值。具体步骤:(1)根据决策备选方案的数目和对未来环境状态的了解画出决策树形图。(2)计算各个方案的期望收益指。首先是计算方案个状态枝的期望值,然后将各状态枝的期望收益值,求出个方案的期望收益值。(3)将每个方案的期望收益值减去该方案实施所需要的投资额,比较余值后就可以选出经济效果最佳的方案。三、非确定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指方案实施可能会出现的自然状态或者所带来的后果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