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上下)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曹万生 著 (下) 第三十七章 1985年以后的小说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399749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上下)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曹万生 著 (下) 第三十七章 1985年以后的小说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上下)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曹万生 著 (下) 第三十七章 1985年以后的小说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上下)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曹万生 著 (下) 第三十七章 1985年以后的小说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上下)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曹万生 著 (下) 第三十七章 1985年以后的小说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上下)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曹万生 著 (下) 第三十七章 1985年以后的小说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上下)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曹万生 著 (下) 第三十七章 1985年以后的小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上下)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曹万生 著 (下) 第三十七章 1985年以后的小说(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十七章 1985年以后的小说,一般认为,1985年是新时期文学中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对于西方文学理论、西方社会科学诸多理论的关注蔚然成风,并努力将之运用于中国文学写作与批评的实践中,因此1985又被称作是“理论年”、“方法年”、“文化年”。,1984年12月,在杭州的“新时期文学的回顾与预测”青年作家和评论家对话会上,如何突破原有的小说艺术规范成为与会者的话题,这对后来寻根文化思潮起到催化作用。,第一节 寻根小说,在现实主义回归的同时,现代主义的引入构成对当代文坛最深刻的冲击,无论在观念上、技法上,新时期文学创作格局都为之发生革命性的大变。,第二节 现代派小说,在现代派小说昙花一现后

2、,小说领域迎来了先锋派小说更具革命性的浪潮。先锋小说代表作家有马原、洪峰、孙甘露、余华、苏童、格非、北村等,也被称为“后新潮小说”或“新小说派”。,第三节 先锋小说,一、概说 莫言(1955),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当代著名作家。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创作,1985年发表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以酷似“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备受评论界好评。,第四节 莫言的小说,二、“红高粱”系列 “红高粱”系列,作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包括红高粱、高粱酒、狗道、高粱殡和奇死(后改名为狗皮)等五个中篇“红高粱”系列,在最初结集为长篇红高粱家族时,即由上述五个中篇组成 。,三、后期创作 80年代后期,莫言的创作

3、有所变化,即加大了表现丑恶的力度,甚至不惜以“亵祖”的方式。,四、莫言创作的现代汉语文学史意义 莫言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登入文坛,其早期作品本着对人物生命力的书写,给当时的文坛带来一股清新的生命气息。其独特的感觉叙述,写出了人物鲜活的生命感觉,率先冲击了新时期以来过分观念化的文学模式,如改革文学、寻根文学等,具有重要的转折意义。,贾平凹(1952),陕西省南部丹凤县人。1972年入西北大学中文系学习,1975年毕业后在陕西人民出版社任编辑,1980年任长安文学杂志编辑,1983年起任专业作家。现为陕西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主编美文杂志。,第五节 贾平凹的小说,王安忆(1954),祖籍福建,生于南京,1955年随母亲茹志鹃迁居上海,1969年初中毕业,1970年赴安徽插队,1972年考入江苏徐州地区文工团,1978年回上海任儿童时代编辑,1987年进上海作协任专业作家,现为上海作协主席。,第六节 王安忆的小说,复习思考 1名词解释:寻根文学、现代派、先锋派、叙事革命、马原的叙事、圈套、红高粱系列 2试述寻根小说的文化探索意义。 3试述现代派小说与“黑色幽默”、“垮掉的一代”等文学思潮的关系。,4什么是先锋小说的叙事革命? 5试述废都的时代文化象征意义。 6简析王安忆小说长恨歌的基本特征。 7简论莫言小说的艺术概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