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高中物理中学物理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89399713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97 大小:804.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高中物理中学物理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初中高中物理中学物理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初中高中物理中学物理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初中高中物理中学物理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初中高中物理中学物理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高中物理中学物理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高中物理中学物理知识点总结(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物理知识点总结目 录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6第一章 声现象6第二章 光现象6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7第四章 物态变化10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12第六章 电压和电阻13第七章 欧姆定律14第八章 电功率15第九章 电与磁16第十章 信息的传递17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18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20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22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24第十五章 功和机械能26第十六章 热和能27第十七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28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30必修一30第一章、运动的描述30一、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30二、时间和位移30三、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31四、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31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32一、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33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重要导出规律:33三、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以下推论也成立33四、自由落体运动34三、相互作用35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35二、弹力36三、摩擦力37四、力的合成38五、力的分解39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40必修241第五章、曲线运动41一、曲线运动41二、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42三、平抛运动的规律43四、实验:研究平抛运动44五、圆周运动44六、向心加速度45七、向心力45八、生活中的圆周运动46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47一、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47二、万有引力定律47三、万有引力的成就48四、宇宙速度49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50一、功与功率:5

3、0二、功和能的常用计算公式:50三、能量的转化通过做功来实现。51选修3-152第一章、静电场52一、电荷 :52二、电场:52三、电势与电势能:53四、电容C:53五、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54第二章、恒定电流55一、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55二、欧姆定律:55三、串、并联电路基本关系式:56四、电功与热功,电功率与热功率:56五、电流表与电压表:56第三章、磁场57一、磁场:57二、安培力:58三、磁感应强度:58四、电流表(辐向式磁场)59五、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59六、加速器:60七、安培分子电流假说60选修3-261第四章、电磁感应61一、磁通量:61二、电磁感应:61三、自感:

4、62第五章、交变电流62一、交变电流的产生:62三、变压器63五、三相交变电:64选修3-365第七章 、分子动理论651、分子的大小65第八章、气体68第九章、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69第十章、热力学定律70选修3-471第十一章、机械振动71第十二章、机械波72第十三章、光74第十四章、电磁波75第十五章、相对论简介76选修3-577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77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77一、光电效应现象77二、光子说78三、光电效应方程79四、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具有动量)79五、光的波粒二象性 物质波 概率波 不确定关系79第十八章、原子结构80第十九章、原子核82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声

5、现象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

6、: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第二章 光现象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

7、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

8、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9、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2、凸透镜成像的应用:照相机:原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幻灯机:原理、成倒立、放大的实像,fu2f放大镜:原理、成放大、正立的虚像,u2ff v 2f像、物异侧缩小倒立实像照像机u=2fv =2f像、物异侧等大倒立实像测焦距fu2f像、物异侧放大倒立实像 幻灯机、投影仪5、凸透镜成像的作图:(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如幻灯机。(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6

10、、凸透镜成像的动态情景:当物体从二倍焦距以外的地方逐渐向凸透镜移近过程中,像逐渐变大,像距v也逐渐变大。但是,只要物体未到达二倍焦距点时,像的大小比物体要小;像的位置总在镜的另一侧一倍焦距至二倍焦距之间。当物体到达二倍焦距之内逐渐向一倍焦距点移动过程中,像变大,像距v也变大。像的大小总比物体要大,像的位置总在镜的另一侧二倍焦距以外。可见,二倍焦距点是凸透镜成缩小实像与放大实像的分界点。即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所成实像小于物体;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内时所成实像要大于物体。当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只能在与物体同侧的地方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焦点F是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7作光路图注意事项:

11、(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8、与光的反射、折射现象相联系的光学器件及应用: 平面镜(穿衣镜)面镜 凸镜(观后镜) 球面镜 凹镜(太阳灶) 凸透镜(照相机,幻灯

12、机,放大镜)透镜 凹透镜(近视镜) 9、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10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11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12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第四章 物态变化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