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罗大华 第12章 群体犯罪心理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397427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犯罪心理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罗大华 第12章 群体犯罪心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犯罪心理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罗大华 第12章 群体犯罪心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犯罪心理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罗大华 第12章 群体犯罪心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犯罪心理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罗大华 第12章 群体犯罪心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犯罪心理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罗大华 第12章 群体犯罪心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犯罪心理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罗大华 第12章 群体犯罪心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犯罪心理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罗大华 第12章 群体犯罪心理(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章 群体犯罪心理,第一节 群体犯罪概述 第二节 群体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 第三节 一般共同犯罪心理 第四节 团伙犯罪心理 第五节 有组织犯罪心理 第六节 传销犯罪心理 第七节 集群犯罪心理,第一节 群体犯罪概述,一、群体概述 一群体的概念 我们可以对下列情况进行分析,看一看哪些是 你所理解的群体,进而对群体的内涵与外延有初步 的感性认识: 在世界杯的某一场比赛中,观众来自不同的国 家,他们素不相识却为同一球队喝彩,有着共同的 愿望与行为,他们构成群体吗?,在春运的列车上,乘客们虽然互不搭理但目的 地一致,而且会因为在同一辆列车上形成我们意 识,他们是群体吗?如果因为晚点大家公推几位代 表与

2、车长理论,他们是群体吗? 阿富汗的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的成员分别在不 同国家与美国对抗,他们虽然有共同的宗教信仰却 可能根本互不相识,没有任何联系,他们是群体 吗? 网吧中的顾客与网上聊天的人谁更像是群体?,显然,在常识性理解中对以上状况我们都可能 称之为群体,但它们中的绝大多数并不是社会心理 学上典型的群体形态。 在社会心理学中,群体是指“两个以上的个体在 同一目标的指引和同一规范的约束下,彼此影响、 相互作用、协同活动的组合”。 在社会学理论中,社会群体同样是重要的研究 对象,“一个群体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共同认 同和团结感的人所组成的人的集合,群体内的成员 相互作用和影响,共享着特定

3、的目标和期望”。 (二)群体的特征 1.群体目标。 2.群体意识。 3.群体规范。 4.群体分工。 5.群体凝聚力。,(三)群体的类型 1.依据群体成员之间的情感互动与人际互动的程 度,可划分为首属群体(初级群体)和次属群体(次级 群体)。 2.依据群体的社会意义,可划分为正式群体与非正 式群体。 3.依据个体所属群体的实际状态,可以划分出现实 群体与参照群体。 (四)群体对人的意义,二、犯罪群体 (一)犯罪群体的定义 犯罪群体是由两个概念构成的,犯罪和群体。 犯罪是一种法律结果,群体是导致犯罪结果的行为 人。 (二)犯罪群体的形成 1.先有群体,后有犯罪。 2.在犯罪情境影响下形成的临时性群

4、体。 3.根据共同实施的犯罪事实,被视为群体的情形。,(三)犯罪群体的基本类型 1.以犯罪为群体目的甚至群体职能的犯罪组织; 2.以一次或多次犯罪为纽带纠合而成的共同犯罪的 联合形式; 3.以非犯罪目的形成的,但经常从事犯罪或越轨行 为的团伙; 4.组织、策划、指挥者有明确的目的,并希望通过 聚众行为实现其目的,而参加者属于受蒙蔽的聚众 犯罪群体; 5.不具有犯罪的共同目标,但该人群的共同行为导 致了犯罪结果的临时性群体。,返回,第二节 群体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一、群体犯罪心理的概念 (一)群体犯罪的概念 群体犯罪,是指两个以上的犯罪主体,通过互 动影响,在行为态度一致或暂时达成一致的基础 上

5、,其分别或联合实施的行为,共同导致了同一犯 罪结果的过程。,在上述群体犯罪的概念中,必须把握下列重点: 1.必须有两人以上的犯罪主体,否则群体不成立。 2.单独的犯罪主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或影响。 3.参加者各自的具体目标可能一致或不一致,但在 从事可能导致犯罪结果的某一行为的态度或意识方 面存在一致或暂时一致。 4.群体犯罪中的客观的犯罪结果,是由两人以上的 合力导致的。 5.群体犯罪不是刑法意义上的犯罪罪名或罪种,而 是犯罪心理学研究中对以多人参与形式完成的犯罪 给予的抽象概括。 (二)群体犯罪心理,二、群体犯罪心理的特点 三、群体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 (一)群体犯罪心理的动力结构 1.群体犯

6、罪的凝聚力。 (1)群体的犯罪目标对成员有吸引力。 (2)不良群体或犯罪群体的活动方式对参加者有吸 引力。 (3)群体的外在形象对成员有吸引力。 2.群体犯罪的集合效应。 (1)感染效应。 (2)相乘效应。 (3)扩散效应。 (4)服从效应。,(二)群体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 1.犯意的表达。 2.犯意的交流。 3.犯意的沟通。 4.犯罪决策。,返回,第三节 一般共同犯罪心理,一、一般共同犯罪心理基础 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群体犯罪,一般共同犯罪的 心理基础具有下述特点: 1.参加者本身具有犯罪意向。 2.一般共同犯罪行为人之间存在以信任为基础的情 感关系。 3.犯罪目的明确,犯罪目的的实现能够满足参加

7、者 的个人需要。 二、一般共同犯罪的心理的形成过程 1.犯罪意向的链式交流。 2.目的一致性。 3.心理趋同性。 4.心理相容性。,返回,第四节 团伙犯罪心理,一、团伙犯罪概述 (一)团伙的概念 团伙,是一种由朋辈关系构成的结构松散的组 织形式,一般出现在年龄相近、兴趣相似的青少年 当中,如同学、邻里。团伙并不是一个贬义词,青 少年当中的许多小圈子或朋友关系都可以说是团 伙。只是由于我们经常使用团伙犯罪的概念,才使 团伙概念具有了特殊的符号意义。,(二)犯罪团伙的概念与特点 犯罪团伙,是指经常从事越轨或违法犯罪行为, 结构松散、活动范围相对固定的小团体。 (三)团伙犯罪的概念 团伙犯罪,是以团

8、伙的组织形式实施的群体犯 罪。团伙犯罪体现了团伙所具有的组织形态、活动方 式、作案手段上的特点。 二、团伙犯罪的产生原因 (一)团伙形成的原因 1青少年的结伴需要。 2情感互动的需要。 3应对压力的需要。 4兴趣需要。,(二)团伙犯罪的原因 1.体现群体力量。 2.寻求群体认同。 3.利益互助。 (三)观察学习在团伙犯罪中的作用 三、团伙犯罪心理特点 (一)标签意义 (二)情感互动 (三)学习与强化 (四)权威与压力 四、团伙犯罪行为特征 1.犯罪行为的随机性。 2.犯罪行为的盲目性。 3.犯罪行为的符号意义。,返回,第五节 有组织犯罪心理,一、有组织犯罪概述 (一)有组织犯罪的概念 有组织犯

9、罪,是指以犯罪为目的群体所实施的 有计划、有分工的犯罪。有组织犯罪具有组织形 态,这类群体的形成往往与经济利益有关,从事犯 罪活动并从犯罪活动中获得收益是该类群体的主要 目的。 (二)有组织犯罪的类型与动向 传统意义上的分类 我国目前存在的有组织犯罪的主要类型 国际范围内的有组织犯罪的主要类型,(三)有组织犯罪产生的原因 1.经济多元化导致的手段多元化。 2.因分工导致的合作。 3.利益保护。 二、有组织犯罪的心理特点 1.利益最大化。 2.集体意识。 3.压力。 4.首领决策代表群体意志。 三、有组织犯罪的行为特征,返回,第六节 传销犯罪心理,一、传销兴起的社会背景 1.从我国目前的社会结构

10、与社会分层的现实状况分 析,存在着不同社会阶层。 2.每个人都希望成功,或者说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过 得更好。 3.不论个体是理性人还是经济人,在社会生活中都 存在基本的需要,特别是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在心 理学上,动机的产生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上。,二、传销组织实现精神控制的方法 将各种不同文化背景、生活经历的人聚合在一 起,是传销组织通过精神控制得以实现的。精神控 制有一套完整的过程,大体可以分以下步骤: 1.树立一种信念。 2.鼓吹一种精神。 3.制造一种氛围。 4.设立一种目标。 5.建立一种机制。,三、传销组织中精神控制的特点 1.迎合参加者切身的需要,抓住了参加者现实生活 中最缺乏的东西。 2.利用了控制和转化人的心理学原理,通过灌输、 暗示、从众、情感互补、相互制约等因素的作用, 发挥了群体的功能。 3.虚拟事实,通过意志磨练和自信心提升,让你感 受到传销组织的所谓力量,对组织产生心理上的归 属感,心甘情愿地为之服务。,返回,第七节 集群犯罪心理,一、集群行为的定义与特征 集群行为,是由某个事件所引发,参加者在人 群聚集的场合下自发地、无预先计划地形成的群体 行为。又被称为群众行为、聚众行为等。 二、集群行为的基本过程 (一)接触与摩擦 (二)情绪感染 (三)群体激动 三、集群行为中的社会心理现象,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