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程序设计 课件(VFP-2版) 第1章(数据库基础)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392488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3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语言程序设计 课件(VFP-2版) 第1章(数据库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C++语言程序设计 课件(VFP-2版) 第1章(数据库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C++语言程序设计 课件(VFP-2版) 第1章(数据库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C++语言程序设计 课件(VFP-2版) 第1章(数据库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C++语言程序设计 课件(VFP-2版) 第1章(数据库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语言程序设计 课件(VFP-2版) 第1章(数据库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语言程序设计 课件(VFP-2版) 第1章(数据库基础)(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辅助课件,数据库应用 Visual FoxPro 程序设计,黄培周 制作,本 章 内 容,1.1 数据库基本概念 1.2 数据模型 1.3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第1章 数据库基础,1.1 数据库基本概念,1信息 信息是事物运动状态和特征的表现形式 。 2数据 数据是指能被计算机识别和处理的物理符号,包括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影像等。数据是信息具体化的表示形式。 3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指对数据进行收集、存储、计算、分类、排序和传输等操作。,1.1.1 信息、数据和数据处理,4数据管理 数据管理是数据处理的核心。它主要是指对数据进行分类、排序、编码、存储、检索和维护等操作 。,1.

2、1.2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随着计算机系统硬件和软件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数据管理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一般可以分为3个阶段: 1人工管理阶段,2文件系统阶段 3数据库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的数据管理特点: (1)数据结构化 数据库中的数据是有结构的,这种结构决定于数据库所采用的数据模型。数据库不仅反映客观事物本身,而且反映出事物之间的联系。 (2)实现数据共享,减少数据冗余 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已经从应用程序中分离出来供多个应用程序使用,从而实现了数据共享,减少数据冗余,但不是消灭冗余,必要的重复还要保留,以体现数据之间的联系.,(3)数据独立性高 1)数据库的物理独立性:数据

3、库的物理结构改变时,其逻辑结构不变 。 2)程序和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改变时,用户的程序不用改变 (4)有统一的数据管理和控制功能,1数据库(DB DataBase) 数据库是存储在计算机中结构化的相关数据的集合。它不仅包含描述事物的数据本身,而且包含数据之间的联系。 在Visual FoxPro中,数据库是存放表(Table)、视图(虚拟表)及其联系的容器。 2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1)DBMS的概念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建立、维护、使用和管理数据库的软件。常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有SQL Server,Oracle,DB2等;微型计算机中常用的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有Visual

4、 FoxPro,Access等。,1.1.3 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2)DBMS的功能 数据定义功能 DBMS提供数据定义语言(DDL,Data Definition Language),定义数据库的结构。 数据操纵功能 DBMS提供数据操纵语言(DML,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实现对数据库的操作。基本的数据操作有四种:检索、插入、删除和修改。 数据库运行控制功能 数据库的维护功能 3数据库应用程序 它是为了解决某个实际问题,程序开发人员利用DBMS编写的应用软件。例如财务软件。,4数据库系统(DBS DataBase System) 数据库系统是指引入数据库技

5、术后的计算机系统。它由3个部分组成。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计算机硬件系统 操作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数据库系统 计算机软件系统 数据库(DB) (DBS) 数据库应用程序 其他辅助工具软件 数据库管理员(DBA ) 计算机操作人员 普通用户 5数据库应用系统 安装并运行数据库应用程序的数据库系统称为数据库应用系统。,1.2 数据模型,1现实世界 现实世界是存在于人们大脑映象之外的客观世界,事物及其相互联系处在这个客观世界中。事物可以是实体,比如一个人,一台计算机;也可以是抽象概念,比如某人的爱好和性格等 。 2信息世界 信息世界是对现实世界进行抽象而得到的

6、概念世界,它不是现实世界的简单录像,而是经过选择、命名和分类等抽象过程而产生的概念模型。信息世界是以人的观点来描述和表示客观世界 。 3数据世界 数据世界又称机器世界,数据世界是以机器的观点来描述和表示信息世界,是信息世界在计算机中数字化的表示。,1.2.1 从现实世界到数据世界,三个世界的内容及其联系如图下所示。,1.2.2 数据模型,1数据模型的概念 模型是对客观世界中复杂事物的抽象描述,获取模型的抽象过程叫做建模。 为了对客观世界进行研究,人们通常采用某种抽象模型来描述。在数据库系统中,使用数据的观点来描述客观世界,从而建立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用于提供信息表示和操作手段

7、的形式框架 。,2数据模型的组成 (1)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用于描述系统的静态特性,即描述数据本身的内容和特性以及数据之间的联系。 (2)数据操作 数据操作用于描述系统的动态特性,即描述检索操作和更新操作(插入、删除、修改)。 (3)完整性约束 关系完整性是为保证数据库中数据的正确性和相容性,对关系模型提出的某种约束条件或规则。 完整性通常包括实体完整性、域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数据模型可以分为两个层次:概念模型和数据模型。 1数据模型的概念 概念模型是在信息世界中建立的逻辑模型,它是按人的观点对数据建模。它是从“现实世界(事物,事物属性)”到“信息世界(实体,实体属性)”的第一层次抽象。 在概

8、念模型中事物被抽象为实体、属性和联系。 概念模型涉及到以下几个主要概念 (1)实体 在信息世界中,客观存在并且可以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例如,一个学生、一门课程和一场比赛都可以看成实体 。 (2)实体集 同一类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例如,班级是学生实体的实体集 。,1.2.3 数据模型的层次,(3)属性 描述实体的特征称为实体的属性。 (4)实体型 属性的集合表示一种实体的类型,称为实体型。 (5)联系 实体与实体之间的关系称为联系。 1976年P.P.Chen提出了“实体联系”的方法,即ER图法(EntityRelationship Approach)。目前,ER图法成为描述概念模型常用方

9、法。E-R图使用四种基本图形符号,如下图6所示。,实体之间的联系有如下3种: 1)一对一联系 如果实体集A中的每一个实体至多和实体集B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则称实体集A与B具有一对一联系,记作1:1。例如,“职工”与“工资”之间存在一对一的联系。 2)一对多联系 如果实体集A中的每一个实体和实体集B中的多个实体有联系,反之实体集B中的每一个实体至多只和实体集A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则称实体集A与B具有一对多联系,记作1:m。例如,“班级”与“学生”之间存在一对多的联系。 3)多对多联系 如果实体集A中的每一个实体和实体集B中的多个实体有联系,反之实体集B中的每一个实体也可以和实体集A中的

10、多个实体有联系,则称实体集A与B具有多对多联系,记作m:n。例如,“学生”和“课程”之间存在多对多的联系。,在处理多对多联系时,通常插入一个中间“纽带关系”,将一个“多对多”联系分解为两个“一对多”联系来处理。 2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是在计算机中建立的物理模型,它是按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观点建立实施模型 。 数据模型的分类: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 。,(1 ) 层次模型 1)层次模型的概念 层次模型用树型结构表示实体以及实体之间的联系,如右图所示。,2层次模型特点 1)实体作为结点被组织成一棵倒置的树(父结点向下可以有若干个子结点,子结点向上只有一个父结点)。 2)只有一个根结点无父结点,其他

11、结点有并且只有一个父结点。 层次模型反映实体之间一对一联系或者一对多联系。 (2)网状模型,1)网状模型的概念 网状模型突破了层次模型的两点限制(只有一个根结点无父结点,其他结点有且只有一个父结点),其结构如右图所示。,2)网状模型的特点 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于一个的父结点。 允许有一个以上的结点无父结点。 网状模型反映实体之间一对一联系、一对多联系或者多对多联系。 (3)关系模型 1)关系模型的概念 一张二维表就是一个关系。一个关系是在n维空间坐标系中一组坐标点的集合。 在下图所示的职工简况表(Zgjk.dbf)表中,每一列表示n维空间坐标系中一个坐标轴,每一行表示n维空间坐标系中一个坐标点。,

12、2)关系术语 关系:一张二维表就是一个关系。 关系模型:关系模型是对关系的描述,一般表示为: 关系名(属性1,属性2,属性n) 元组:二维表中的一行为一个元组,它对应于实体集中的一个实体。 属性:二维表中的一列为一个属性。 域:属性的取值范围。例如“基本工资”属性的值域为05000,“性别”属性的值域为“男”或“女”。 主键(主码):能够唯一地标识关系中的一个元组的属性称为主码。例如,“学生”表中的“学号”是主码。主码不允许重复值和空值(NULL)。,外键(外码):为了建立表与表之间的联系,两个表必须有一个公共属性。例如,在“职工简况”表和“销售”表之间通过公共属性“职工号”建立一对多的联系,

13、这个公共属性“职工号”在“职工简况”表中是主码,“职工号”在“销售”表中是外码。 “信息世界”、“关系”和“表”的术语的比较见下表:,3)关系模型的特点 关系模型的概念单一。即无论是实体还是实体之间的联系都用关系来表示。 关系数据库由若干相互关联的表组成,表与表之间的联系通过实体之间的公共属性实现。 数据存取对用户透明。用户看到的表是一种逻辑结构,用户不必考虑数据的物理存储方式。 关系规范化。在关系模型中,每一个关系都要满足一定的要求(规范条件)。,4)关系的基本性质 在一个关系中,不允许有完全相同的元组。(元组是惟一的) 在一个关系中,不允许有相同的属性名。(属性是惟一的) 在一个关系中元组

14、的顺序无关紧要,即任意交换两个行的位置并不影响整个关系(行的位置可任意)。 在一个关系中属性的顺序无关紧要,即任意交换两个列的位置并不影响整个关系(列的位置可任意) 。 在一个关系中每一列中的属性值(数据项)应取自一个值域。(同一列的数据类型相同),5)关系运算 选择 选择运算是根据给定的条件,从一个关系中选出若干个元组。被选出的元组组成一个新的关系,这个新的关系是原关系的子集,其关系模型不变。选择运算就是从n维空间的所有点中选出满足给定条件的点。选择是对元组(行)的挑选,选择运算后关系不变。 投影 投影运算是从一个关系中指定若干个属性组成新的关系。投影运算就是将一个维度较高的空间坐标系转变为

15、维度较低的空间坐标系。投影是对属性(列)的指定,投影运算后关系改变了。,联接 联接运算是将两个关系按一定条件组成一个新的关系。联接运算是将两个关系进行笛卡尔相乘而得到的乘积。,小结:选择是对元组(行)的限制;投影是对属性(列)的指定;联接是按一定条件将两个表进行笛卡尔相乘。,1.3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1.3.1 传统数据库技术的发展,11969年,IBM公司开发出层次型、网状型的数据库系统。 21970年,科德(E.F.Codd)创立关系数据库理论基础。 31986年,ANSI通过了关系数据库查询语言SQL的标准。 41970年代以来,开发出来的DBMS有dBase,FoxBase,FoxPr

16、o,Visual FoxPro,Oracle,SQL Server等。 5 微型计算机的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发展如下: dBasedBasedBase FoxBaseFoxPro2.5FoxPro2.6 Visual FoxPro 3.0 5.0 6.0 7.0 目前,介绍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的教材多数采用Visual FoxPro 6.0版本。,1.3.2 新一代数据库技术,1分布式数据库 (1)它是数据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2)它是物理地域上分布、逻辑上统一的数据库系统。 (3)它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可扩充性、适用性。 2面向对象数据库 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是数据库技术与面向对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是以对象为中心,将数据和程序捆绑在一起,封装在对象之中,淡化了解决问题的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