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功山至东川区高速公路项目建议书第五章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89383236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功山至东川区高速公路项目建议书第五章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功山至东川区高速公路项目建议书第五章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功山至东川区高速公路项目建议书第五章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功山至东川区高速公路项目建议书第五章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功山至东川区高速公路项目建议书第五章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功山至东川区高速公路项目建议书第五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功山至东川区高速公路项目建议书第五章(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5.1. 概述15.2. 设计理念与工作目标15.2.1 设计理念15.2.2 工作目标25.3. 工作技术方案的主要内容25.4. 工程经济工作方案35.4.1 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及交通量预测35.4.2 拟建项目功能定位研究35.4.3 建设必要性研究45.4.4 公路等级与技术标准研究45.4.5 建设规模研究45.4.6 经济评价与财务分析45.5. 工程技术工作方案45.5.1 自然地理地质环境研究55.5.2 路线(走廊带)方案比选研究55.5.3 路线设计方案研究75.5.4 路基设计方案研究85.5.5 路面设计方案研究95.5.6 桥梁涵洞设计方案研究95.5.7 隧道工

2、程方案研究95.5.8 交叉工程方案研究105.5.9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125.5.10 环保景观及绿化设计方案研究135.5.11 投资估算和造价分析145.6. 报告编制145.6.1 项目建议书的主要内容145.6.2 工作阶段划分155.7. 各工作阶段任务及要求155.7.1 外业调查和调研155.7.2 内业设计165.7.3 评审与总结165.8. 招标项目的重点、难点分析16附图:项目平面总体布置图1(五)工作技术方案5.1. 概述终点:东川起点:功山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功山至东川区公路全长约55km,它的建成有利于昆明市实施大交通战略,把突破交通瓶颈作为扩大东川区乃至昆明市对

3、外开放和提高发展层次的战略重点来谋划。通过完善公路网络,与金沙江金东大桥连接上从此打开出滇入川通道;通过改善水路交通,打开水域门户;提高经济发展外向度。通过连接金沙江沿江高速公路,将昆明市东川区更好地融入金沙江下游经济圈,开发大市场、促进大流通、实现大发展。5.2. 设计理念与工作目标5.2.1 设计理念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提升设计理念,坚持以下公路设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安全至上的理念;坚持人与自然相和谐,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树立节约资源的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树立让公众满意的理念;坚持合理选用技术指标,树立设计创作的理念;坚持系统论的思想,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的

4、理念;坚持持续创新,树立在公路工程建设中积极应用高新技术成果和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理念。项目组将在项目建议书编制中全面应用上述设计理念,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将设计理念注入本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及施工组织设计、运营方案设计全过程之中。5.2.2 工作目标本项目为云南省昆明市高等级公路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的总体设计目标是吸收国内外公路建设的成功经验,并结合云南省昆明市自然、人文、生态等方面的特点,将本项目建成质量高、投资省、效益好、安全、环保、生态的节约型低造价高速公路示范工程。本项目景观设计目标是公路景观项目沿线的环境特色相适应,以区域文化标识、材质、工艺等细节品质,融合

5、项目沿线景观特征,营造具有云南省、昆明市地域特色、与项目沿线景观协和一致的道路空间,创造富有云南省、昆明市特色,具有地方文化内涵的道路空间标识,使本项目在满足交通体系整体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展现道路空间的景观化,道路设施的人性化,道路形象的特色化。本着对云南省、昆明市人民负责、对未来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项目组将以有效的措施,扎实的工作,努力提高研究和勘察设计水平,变标准化的设计工作为设计创作,精雕细刻,高度重视景观、线形以及每个局部、细节的技术处理,使其与自然相和谐、与环境相融合。强化质量管理,增强质量意识,争特色、争创新、争创意,积极应用高新技术成果和相关社会科学研究成果。5.3. 工

6、作技术方案的主要内容工作技术方案可划分为工程经济和工程技术两个部分。工程经济工作方案的主要内容是拟建项目所在区域初步社会经济发展研究和初步交通量预测、拟建项目功能定位研究、建设必要性研究、公路等级与技术标准研究、建设规模研究、经济评价与财务分析、初步的筹资方案研究。工程技术工作方案的主要内容是自然地理地质环境研究、路线走廊带方案比选研究、路线、路基、路面、桥隧、交叉工程、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环保及景观绿化设计方案研究。5.4. 工程经济工作方案5.4.1 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及交通量预测1、项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现况及发展规划调查与分析研究2、相关路网交通量统计资料调查,交通量OD调查,走廊带或相关

7、道路交通流量调查。3、社会经济发展预测根据项目影响区社会经济调查资料,分析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建立预测模型,进行区域社会经济指标预测。4、交通量预测根据相关路网交通量统计资料、交通量OD调查资料、走廊带或相关道路交通流量调查资料,采用“四阶段法”,建立趋势型和诱增型交通预测模型和转移交通量预测模型,进行交通量预测。5.4.2 拟建项目功能定位研究项目功能定位研究:项目功能定位是对项目特性的针对性研究。在项目沿线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和路网规划的基础上,研究项目的社会经济功能特性和交通需求特性,提炼,总结项目近、远期功能定位。在此基础上结合工程技术研究,为项目的建设必要性研究、道路等级技术标

8、准研究,建设规模及实施方案(是否分期或分段建设)研究提供依据。5.4.3 建设必要性研究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研究、路网规划、项目功能定位研究、交通需求研究与交通量预测,分析、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5.4.4 公路等级与技术标准研究1、公路等级根据项目的功能定位以及交通量预测结果,研究推荐适应项目功能需要和交通量通行需要的公路等级。2、技术标准根据地形和服务交通量,研究本项目技术标准。对不同标准的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选论证,以适宜功能、适宜造价为原则合理选用。提出项目适宜的技术标准。5.4.5 建设规模研究1、从经济性观点出发应充分发挥区域路网的功能和综合效益,考虑区域路网

9、的总体规模和各路段在路网中的功能与作用以及服务交通量的分担。2、互通立交及互通立交连接线研究互通立交应设置相应等级的连接线与地方路网或辅路相连,构建小区域地方道路网。3、对重要工点的研究根据本项目所处的地形、地质特点研究重要工点的方案,对重要工点应进行技术经济比选论证,以安全、经济为原则,提出适宜的方案。4、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以满足服务功能和实际需要为主要目的,尽量减化并集约化布局,以减少工程规模,降低造价。5.4.6 经济评价与财务分析进行国民经济评价,收集技术经济资料,进行财务评价,结合业主或交通行政部门意见,研拟项目筹资方案。5.5. 工程技术工作方案5.5.1 自然地理地质环境研究1、

10、地形地貌通过卫星影象图、大比例尺地形图及实地踏勘摸清本项目所处的地形、地貌特点。根据地形地貌特征分区段合理选择技术标准,灵活运用技术指标。2、地物及用地规划调查沿线地物(建筑设施)分布及规划调查;沿线土地资源规划及用地类型调查;行政区域、人口分布及交通出行特征调查。3、地质条件调查通过收集有关地质图、地质调查及进行必要的物探、钻探初步查明本项目的地质状况。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不良地质(包括特殊土及泥石流)的分布、性质及其对公路工程建设、运营影响的分析研究;地质条件,尤其是不良地质的不可对抗性因素分析。地震:本项目所处地震形态、地震参数等的研究和调查,并作出合理的判断。4、自然生态环境

11、调查通过广泛收集资料及地方已建成项目的成功经验初步查明本项目的自然生态环境;需考虑的一些特殊环境问题,如水土保护、畜牧或野生动物迁徙等)调查;环境保护工程的可行性与经济性研究。5、工程材料调查及供应条件研究此为降低造价的主要因素,应下功夫进行深入研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选择经济性材料;在保证环境的前提下选择经济运距。5.5.2 路线(走廊带)方案比选研究1、必须连接的控制点以及必须避让的控制点研究。本项目路线走廊带其走向和主要控制点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路网规划的布局。主要控制点的研究还应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人文特点、交通出行状况及特征,所处路网等综合研究。2、路线(走廊带)布局方案研究尽量利用

12、地方路网集散、转换区域交通,发挥区域路网的综合功能,降低建设规模及工程造价;深入研究区域路网及其发育趋势,研究区域路网及连接线等;走廊带的研究必须考虑与主要控制点的关系;走廊带的研究必须考虑项目所处区域的地质特点、水文特征、农田水利建设、矿产覆压、文物、生态环境等。走廊带的布设需重点考虑原有省道S207的通行和保通问题。3、方案比选原则根据本项目的功能和沿线社会环境、地形、地质等条件,按照安全、实用、经济及兼顾景观的原则,着重考虑路线与地形、地貌的协调,与工程建设的社会、人文环境的统一,坚持“人性化设计”、“地质选线”、“环保优先”、“景观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应遵循以下原则:(1

13、)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将设计安全和人性化设计思路贯穿于施工安全和交付后的营运安全过程中。(2)路线走向要符合总体路网要求,确保主骨架公路的功能,力求“迅捷、安全、经济、舒适”,以充分发挥经济主动脉的集散功能。(3)注意与区域发展环境、趋势和布局相结合,为云南省昆明市境内主要通道,本项目的建设应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长期需要并能保持区域道路系统的合理衔接。(4)路线布设、出口设置与沿线村镇规划相结合,合理布设出入口,做到“离而不远,近而不进”既便利交通,又确保快速通行,也能带动地方经济。因地制宜,合理掌握公路建设标准,优化设计方案,降低工程造价,严格执行国家的土地政策, 考虑土地资源的保护,精

14、打细算用好每一寸土地,节约用地,避让政府设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5)选择服从路线走向的合理桥位、使线形顺应地貌特征,减少工程量;在确保线形标准、走向合理的情况下,尽量避免大填大挖,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6)注意避开不良地质地带,少占良田,减少拆迁,尽量避免分隔村镇,减少对已有电力、电讯、水利等工程的拆迁改移和影响。(7)在保证公路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加强对河流横向支沟的整治处理,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5.5.3 路线设计方案研究在确定路线方案时应以下述原则为依据:1、以满足功能、降低造价为基本准则灵活运用技术指标。在技术标准及技术指标的运用上要认真考虑地形、特大型构造物、重点工程及地物、村

15、镇等因素,灵活运用设计标准和规范,做到路线平、纵面线形均衡和连续,避免大填大挖,尽量减少沿线居民房屋和其他电力、电讯设施的拆迁。2、合理配置线形要素,线形设计与组合应连续、均衡、协调,并进行实际运行车速模型计算和检验,控制线元之间的速度差(双向)不大于20公里/小时。公路的平、纵、横三方面应进行综合设计,做到平面顺适、纵坡均衡、横断面合理。加强平、纵组合设计,采用适中指标,力求使路线指标过渡连续、均衡。线形设计应考虑车辆行驶的安全舒适和驾驶人员的视觉和心理反应,正确引导驾驶人员的视线,保持线形的连续性。路线要与地形、地物、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观协调,并适当考虑景观要求,确保高速公路行车安全、迅捷和舒适的使用功能,降低工程造价。3、保证线形的均衡的前提下尽量采用较高设计指标。正确应用技术标准,保证线形的均衡性。在条件许可和工程量增加不大的前提下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以适应交通量发展的需要。4、合理控制纵面设计指标。纵面设计前应收集沿线水文和水位资料,合理设置路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