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模拟考试语文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89380113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26.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模拟考试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模拟考试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模拟考试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模拟考试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模拟考试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模拟考试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模拟考试语文(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模拟考试语 文 试 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小题。中国古代文人以诗书入画,于山水、花鸟等自然物象中寄兴托志、抒情达意,自王维,经苏轼、赵孟頫、董其昌诸先贤,成文人画一脉,传

2、至当代,不断开创写意新境。文人画讲究笔墨情趣和诗书画印综合修养的传统、画格简淡的境界追求,以及崇尚和谐仁爱的审美理想,在当下依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赵孟頫的“作画贵有古意”,和韩愈的散文中“文以载道”的复古理论其实是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应该说,赵孟頫是南宋院体向元代文人画过渡的一个桥梁,这也是他在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性之所在。赵孟頫为什么提出画要有“古意”?他说,画无古意,百病丛生。画无古意,虽工无益,这一切的根源其实是中国传统文化尚朴的理念。尚朴即主张俭朴,是不拘泥于外象的一种文化追求。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凡所有象皆是虚妄眼睛所看到的象,都是会时刻变化的幻象,因此要追逐内在的真实

3、,追逐宇宙真理,追逐人的真性情。说到底,就是追逐“大道”。“道”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失道则病,得道则圣。政冶、社会、经济、文化乃至绘画莫不如此。绘画必须尊重大自然的规律,也就是尊道而行。所以,赵孟頫提出“书画同源”,这里的“同源”就是同一道源,书画都是从大道而来,这就是文人画的文化内涵。可以说,找到事物本源的大道,便占有了整个宇宙。这就是中国的哲学。世界上的一切都在变化中,让我们从弘扬传统文化的角度,找到它最积极的力量。要从文化的本源看待文化精神和审美。审美的根源是什么?是文化。文化的根源是什么?是众生的根本利益。凡是符合众生根本利益的文化,就是正确的文化,就有正能量。利益有眼前利益、长远利

4、益和根本利益之分。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应该找到符合众生、符合全人类根本利益的文化,而从这样的文化生发出来的才是真正的审美。淮南子有记载,东方有君子之国,山海经亦云其人好让不争。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建立和谐世界、世界大同的一颗种子,一颗文化种子、尚朴的种子。我们不是不重视经济,但我们不追求奢华;我们不是没有竞争,我们的竞争是争之以理的君子之争。淮南子的“君子之国”比老子“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的境界还要高。老子的理念是独善其身,是出世的,淮南子讲的好让不争的君子之国,却可以适用于整个世界。就像习总书记所说,无论发展到哪一步,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走的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之

5、路。国与国之间携手共商未来,这样还会有战争吗?这岂不是人民的福祉?我们对经济发展的态度,也是在道的基础上,合理地利用大自然,而不是无限制地追求。这就是东方人的适可而止、中庸之道。中国文人画的特点恰恰就在于此,核心就在于此。传统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所系,我们要尊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国家乃至为世界创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选自文人画的现实意义,有删减)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中国文人画的特点恰恰就在于此,核心就在于此。”一句中的“此”指的是传统文化精神中的尚朴理念。B. 赵孟頫认为,画无古意,百病丛生,画无古意,虽工无益。故凡作画者,都应有古意,都应

6、将传统文化融人画中。C.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凡所有象皆是虚妄,冈此要追逐事物内在之真,包括真理、真性、真情。D. 作者认为,淮南子比老子要高明些,因为其好让不争的思想比独善其身的思想要高明。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作者举例论证中国文人画的发展,认为中国文人画创作始自王维,经苏轼、赵孟頫、董其昌等大家们发展,成为中国文人画之一脉。B. 作者举赵孟頫为例,阐述他的文人画的创作观点,即“作画贵有古意”,目的是为了证明中国文人画的一个“文人”特点就是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C. 作者在论证文人画的的现实意义时,先表明观点,指出文人画具有现实意义,然后举例论述文人画的传统

7、文化的特点,再联系现实从宏观的角度谈其现实意义。D. 文中将画家赵孟頫与文学家韩愈放在一起实是以韩愈的“文以载道”的思想来论证赵孟頫“作画贵有古意”,这里赵孟頫的“古意”与韩愈的“道”是相通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中国古代文人画画中有诗,画中有书,于山水花鸟等自然物象中寄兴托志、抒情达意,自王维,经苏轼、赵孟頫、董其昌诸先贤,成文人画一脉,几千年来,不断开创写意新境。B. 赵孟頫是南宋院体向元代文人画过渡的一个桥梁,就因为他提出“作画贵有古意”的观点,这与韩愈的散文复古理论其实是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这也是他在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性之所在。C. 要

8、从文化的本源看待文化精神和审美。意思就是从众生的根本利益来看待文化精神与审美。凡是符合众生根本利益的文化,就是正确的文化,就有止能量。D. 习总书记所说,无论发展到哪一步,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走的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之路。这既符合中国人的根本利益,也符合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6小题。五九(注)老舍张丙,瘦得象剥了皮的小树,差不多每天晚上来喝茶。他的脸上似乎没有什么东西;只有一对深而很黑的眼睛,显出他并不是因为瘦弱而完全没有精力。当喝下第三碗茶之后,这对黑眼开始发光;嘴唇,象小孩要哭的时候,开始颤动。他要发议论了。他的

9、议论,不是有统系的;他遇到什么事便谈什么,加以批评。但无论谈什么事,他的批评总结束在中国人是无望的,我刚说的这件事又是个好证据。说完,他自动的斟上一碗茶,一气喝完;闭上眼,不再说了,显出:不必辩论,中国人是无望的。无论怎说!这一晚,电灯非常的暗。张丙来了,看了看屋里,看了看电灯,点了点头,坐下,似乎是心里说:“中国人是无望的,看这个灯;电灯公司”第三碗茶喝过,我笑着说:“老张,什么新闻?”出我意料之外,他笑了笑他向来是不轻易发笑的。“打架来着。”他说。“谁?你?”我问。“我!”他看着茶碗,不再说了。等了足有五分钟,他自动的开始:“假如你看见一个壮小伙子,利用他身体气力的越,打一个七八岁的小孩,

10、你怎办?“过去劝解,我看,是第一步。”“设若过去劝,他自然是停止住打,而嘟囔着骂话走开;那小孩子是白挨一顿打!你想,过去劝解是有意义的吗?”他的眼睛发光了,看看我的脸。“我自然说他一顿,叫他明白他不应当欺侮小孩子,那不体面。”“是的,不体面;假如他懂得什么体面,他还不那样做呢!”“那末,你以为应当立刻叫他受惩罚,路见不平那一套?”我知道他最厌恶武侠小说,而故意逗他。果然不出我所料,他说:“别说七侠五义!我不要做什么武侠,我只是不能瞪着眼看一个小孩挨打;那叫我的灵魂全发了火!更不能叫打人的占了全胜去!我过去,一声没出,打了他个嘴巴!”“但是,”我问:“你打了他,他一定还手,你岂是他的对手?”我很

11、关心这一点,因为张丙是那样瘦弱的人。那自然我也想到了。这种人,善于利用筋肉欺侮人的,遇到自家皮肉上挨了打,他会登时去用手遮护那里,在那一刻,他只觉得疼,而忘了动作。及至他看明白了你,他还是不敢动手,因为他向来利用筋肉的优越欺人,及至他自己挨了打,他必定想想那个打他的,一定是有些来历;因为他自己打人的时候是看清了有无操必胜之券而后开打的。”他不言语了,我看得出,他心中正在难受难受,他打了人家一下,不用提他的理由充足与否。“他打人,人也打他,对这等人正是妥当的办法;人类是无望的,你常这么说。”我打算招他笑一下。他没笑,只轻轻摇了摇头,说:“这是今天早晨的事。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我又遇见他了。”“他

12、要动手了?”我问,很不放心的。“动手打我一顿,倒没有什么!叫我,叫我我应当怎样说?伤心的是:今天下午我遇见他的时候,他正拉着两个十来岁的外国小孩儿;他分明是给一家外国人作仆人的。他拉着那两个外国小孩,赶过我来,告诉他们,低声下气的央告他们:踢他!踢他!然后向我说:你!你敢打我?洋人也不打我呀!然后又向那两个小孩说:踢!踢他!看他敢惹洋人不敢!”他停顿了一会儿,忽然的问我:“今天是什么日子?”“五九!”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的泪流下来了。“呕!”张丙立起来说:“怪不得街上那么多的打倒帝国主义的标语呢!”他好象忘了说那句:“中国人没希望,”也没喝那末一碗茶,便走了。(注)这篇小说是老舍为“五九”国耻日

13、而写的,发表于1931年10月齐大月刊。“五九”即1915年5月19日,就是在这一天,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了“二十一条”卖国条约,激起全国人民的反日运动,人们把5月9日定为国耻纪念日。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小说以“五九”为题,不同手现代小说以人物、事件、物象等为题的惯常用法,标题的陌生化既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引发了读者对小说主题的思考。B. 张丙“只有一对深而很黑的眼晴”,表明他对国人国事并未失去热情。“这对黑眼开始发光;嘴唇,像小孩要哭的时候,开始颤动”,表明他内心的愤恨、不平和痛苦。C. 小说中的“我”是一个线素人物,与张丙十分熟悉,起到了

14、组织情节的作用,而“我”没有表现出自己的思想倾向和个人情感。D. 小说取材于市民的日常生活,不仅表现了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而且将笔触延伸到对民族精神的挖掘和对民族命运的思考。5.小说中说“出我意料之外”,小说中张丙有哪些“出我意料之外”的言行?以此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6分)6.小说的主体部分通过人物的对话来推进,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材料一人工智能发展历经波折,历史上经历过两次低谷。传统人工智能受制于计算能力,并没能完成大规模的并行计算和并行处理,人工智能系统的能力较差。2006年,H

15、inton教授提出“深度学习”神经网络使得人工智能性能获得突破性进展,进而促使人工智能产业又一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表1 人工智能发展历程时 间事 件1955达特茅斯会议标志着AI的诞生1957罗森布拉特发明第一款神经网络Perceptron,将人工智能推向第一个高峰1970计算能力突破没能使机器完成大规模数据训练和复杂任务,AI进入第一个低谷1982霍普菲尔德神经网络被提出1986BP算法出现使得大规模神经网络的训练成为可能,将AI推向第二个黄金期1990人工智能计算机DARPA没能实现,政府投入缩减,AI进入第二次低谷2006Hinton提出“深度学习”神经网络使得人工智能性能获得突破性进展2013深度学习算法在语音和视觉识别上取得成功,识别率分别超过99%和95%,进入感知智能时代2016谷歌AlphaGo4:1战胜李世石九段,揭开人工智能新篇章其中,谷歌AlphaGo战胜李世石九段对业界产生的轰动效应最大。AlphaGo是一款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研究开发的围棋人工智能程序。这个程序利用“价值网络”去计算局面,用“策略网络”去选择下子。2015年10月,阿尔法围棋以5:0完胜欧洲围棋冠军、职业二段选手樊麾。为了测试阿尔法围棋的水平,谷歌于201 6年3月份向围棋世界冠军、韩国顶尖棋手李世石发起挑战,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