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从“瓜子王”到“庄主”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93797 上传时间:2017-05-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从“瓜子王”到“庄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精选】从“瓜子王”到“庄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精选】从“瓜子王”到“庄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选】从“瓜子王”到“庄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从“瓜子王”到“庄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瓜子王”到“庄主”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到四处推销瓜子的商贩,再到如今成为一家山庄的“庄主” 。 林光致,作为改革开放以来,闽中革命老区第一代外出打拼的创业者,他真正体会到了改革开放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真实含义。9 斤瓜子起家1959 年,林光致出生在大田县武陵乡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上到初中时,因家中贫穷辍学了。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才十几岁的他,就在父亲的带领下上山劳动。让林光致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人干得手上和肩膀上都是伤口,依然没有改变家境贫寒现状。1979 年,林光致向亲戚朋友借了 1000 多元办了婚事,几年过去了,孩子都生了,欠下的债务依然没办法还清。“农村、城市都要允许一部分人先

2、富裕起来” 。1983 年 1 月,邓小平的这句话惊醒了林光致。生性好强的他再也不甘呆在“山旮旯”里,他和许多不甘贫穷的人一样,想致富,想从山沟沟里走进城市。“其实都是被生活逼的,那时候,只有一个梦想,就是能让一家人过上好一点的日子!”林光致笑着说。1984 年,林光致把订亲时仅有的纪念物两个银元典当了,还向亲戚们七拼八揍,一共筹措了 300 多元盘缠,北上寻找致富路。他先后来杭州、南京、上海等城市,找来找去,还是找不出什么名堂。只好住在旅馆,睡了几天,也想了几天:外面这么大的城市,一个乡下农民能搞出什么名堂呢?几天过去了,尽管心中有这样那样的盘算,但还是没有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找到自己栖息之所

3、。在囊中羞涩的情况下,林光致只好踏上回乡的路。林光致从上海回到了三明。毕竟出了一趟远门,总得给孩子买点东西吃吧,他久久踯躅在三明的街头,看到商店有卖生葵花籽,五角七每一斤,这东西哄小孩合适,本想买 10 斤葵花籽,可算了算路费,只够买 9 斤。就这样,林光致带着一袋生葵花籽回到了武陵。东西虽寒酸点,一向热情好客的他,但也还能够东家亲戚抓一撮,西家朋友塞一把,最后,还剩下三四斤。他就提着瓜子到妻子的裁缝店去卖,一小杯5 分钱,便宜货遇到都想尝尝鲜的乡亲们,很快就卖光了。一时间,林光致卖瓜子成了村里闲聊时的大新闻。生葵花籽不好吃,有人说炒熟了才好吃。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炒葵花籽倒可以试试,林光致

4、立即从大田城关果品公司买回 10 斤葵花籽,亲自拿着瓜子在锅里炒,一回,两回不是焦了,就是夹生了,大家还是说不好吃。他听说先把沙子炒热了再和瓜子混合就不焦了。他就马上试炒,瓜子的确不焦了,也香了,可大家却说瓜子里有沙子,嗑牙。怎么办?林光致就跑到温州拜师学艺,还请闽南师傅到武陵指导生产。为了熟悉葵花籽加工工艺,林光致自己下工场,在为火中、烟中、水中、盐中一连泡上了几十天,每天一泡就是十几小时。终于,他成功应用了盐巴代替沙子技术,把质量搞上去了。这时,他炒出的瓜子又香又脆,加上他卖瓜子量足且价格便宜,一出手,就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炒 10 斤卖 10 斤,炒 100 斤卖 100 斤一年下来,挣了

5、 2000 多元,终于把办婚事时欠下的债务还清了。林光致的瓜子生意越做越大了,就用拖拉机运,生的葵花籽运进山区武陵加工,炒熟了再运到城市去买。很快林光致有了些积蓄,就想带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1985 年,他在武陵办了一家加工厂,86 年附近又开了一家分厂;1987 年,林光致在大田城关 80 元一个月租了一家店面,注册“集仁”商标,专营“瓜子”销售批发,成了大田县第一个注册商标的个体经营者。八庥袋瓜子倒进泉州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瓜子市场的势头越来越好。林光致看到外面市场的潜力,就试着把炒好的葵花籽运到闽南市场去销售。1985 年,他运了八麻袋的葵花籽,第一次到泉州市场,请一家商店代销。商店老

6、板认为卖瓜子没有利润,就随意把几袋瓜子扔在角落,没多久,有顾客来问了,可打开一看:瓜子已经变质了,有馊味了。这时,林光致急忙赶到泉州,本想降价处理,可这样做不仅会坏了他瓜子的名誉,更是坑了消费者。于是,他咬咬牙,就把价值 800 多元的八麻袋瓜子全倒进了泉州河。这笔生意倒了,但林光致不死心,就让弟弟常驻泉州,搞零售,还挂了一个大牌子:“先吃再买,不好吃可以当场倒掉” 。这一招还真灵,吸引了不少顾客,一个月下来,卖出十几大麻袋的瓜子,挣了一些钱。这时,许多商店老板看到有利可图,纷纷找林光致签约代销他的瓜子,没几个月时间,大田“集仁”店炒的瓜子就基本抢占了永春、德化、泉州等闽南市场。散装的葵花籽,

7、不仅卖的时候要拿秤子称不方便,而且容易潮湿,不好保存。林光致一想到八麻袋瓜子倒进河里的事就心痛,当他看到商店里有的食品用小塑料袋包装着,买卖很是方便,他也想把瓜子进行小包装。说干说干,他立即从泉州订了几万个包装袋运回武陵,连夜进行包装,并亲自带着小包装葵花籽,到大田、三明等市场推销。一进入市场,大家都觉得这小包装葵花籽,不仅利于保存,还方便顾客买,很受欢迎。这次,林光致就计划把炒葵花籽打入全国市场,甚至打入国际市场。1990 年初,林光致在永安市永江火车站办了一家加工厂;1990 年底,在广东汕头又开了一家,几个加工厂共有 100 多名工人。这样一来,就打开了浙江、广东等市场,离香港市场也没几

8、步了。销量最多时,一年卖出瓜子 50 个火车皮,有 1250 吨,年产值达 100 多万元。“小子”管“老子”林光致只有初中文化,独资办加工厂,而且在集仁店做工的,大部分是他的亲戚好友:父亲是厂长,姐姐是质检员,弟弟是配料员作为经理的他,管理起来困难是不少的。为了保证炒瓜子的质量,林光致就和父亲他们签订了合同:“厂长必须保证装袋发货不漏包,每袋 25 包,若发现少 1 包罚 500 元;每包 50 小包,若少 1 包罚 5 元,每小包装葵花籽 280 粒,其中空粒或烧焦的不能超过 15 粒,超过 1 粒罚 1 角”和工人们订了合同后,林光致的父亲被罚得最多。一次他父亲把关不严,漏包了,被林光致

9、查到了,罚了 1000 多元,舅舅也被罚了 600 多元。母亲不理解了,说生了你,还对自己的父亲、舅舅“榨油” ,太没人情了。林光致“六亲不认”自有他的想法:“抓质量不能开玩笑,不能讲情面,不合格就得返工,就得扣钱,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不行了,我这个集仁厂也就没命了。那以后父母老了,我还拿什么去孝顺他们。 ”这件“小子”罚“老子”的事在厂里一传开,尽管工人们都说经理太绝情,但大家还真服了他,都认真把好每一道质量关。有一次去北京考察,林光致听到一个游客称赞福建武陵的葵花籽最好吃,心理美滋滋的:这抓质量还真做对了。“挖池塘”定律林光致的生意从乡下做到了城关,做进大城市,越做越大。富起来的他却没有

10、把穷乡亲忘了,谁家孩子凑不齐上学的学费,谁家种田买肥料的钱还没有着落,谁家有人生病缺钱住院动手术这时,林光致总会慷慨解囊,再三嘱咐孩子上学要紧,地里庄稼要紧,看病更要紧,钱的事,不急,有了再还。钱一笔一笔借出去了,可他却从不去算乡亲们会不会还。武陵老家有一位贫困户,叫林瑞华,他双腿残疾,上山种田总要拄着拐杖爬上摸下的,生活很苦。林光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1986 年,他搬到城里做生意了,就把武陵街道中心位置的店面无偿借给了林瑞华,还借钱给他做杂货批发生意。没几年,林瑞华挣了不少钱,过上了好生活,就把店面还给了林光致。这时,林光致又把店面交给另一个残疾家庭,并把这个店面定为“助残店” ,让残疾家

11、庭通过开店铺,过上了好日子。然后再交给另一个残疾家庭,如此一直下去。如今,这个助残店已帮了好几个残疾家庭脱贫致了富。出生寒微的林光致,穷怕了,也深知穷乡亲的日子艰难。于是,已经富起来的他,一有机会就把老家的人带出来,给他们介绍工作,安排食住,甚至垫上路费送到沿海城市打工,他一遍遍告诉他们:“去打工,不是仅仅去赚几百元钱就满足了,是要去学人家的技术,学人家的管理方法”就这样,武陵人渐渐走出去了,不少人发了财,生意做得比林光致还大。据统计,当时,仅武陵本地的,就有 29 户农民跟着林光致办起葵花籽加工厂;目前,林光致带出来的武陵人,在大田城关开店铺、开饭店有 100 多家。平时,林光致常和富起来的

12、老乡说:“要多帮助还没富起来的人,我们这样做,就象挖池塘,一个村子,只有一口池塘,再多的水也是不够大家喝的,如果帮助乡亲们多挖一些池塘,那就可以解决更多人喝水问题。富起来的都能带一些乡亲致富,那么很快,大家都会富起的。 ”林光致把这个做法叫“挖池塘”定律,他看到乡亲们富了,好象是自己赚的一样,笑得幸福而知足。爱做善事的“庄主”“改革开放,不仅是政策上的开放,也是人思想上的开放。人有了梦想,有了追求,就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002 年,瓜子市场开始饱和了,林光致除了还做一些葵花籽批发外,就不再做瓜子加工了。他看到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对饮食要求也高了,就在大田城郊的仙亭山森林公园旁边建了华林

13、山庄,当起了 “庄主” 。山庄以商务休闲定位,经营农家菜,依山而建,傍水而居,葱葱郁郁的树林里散落精心搭建的木棚,好一幅“晓风清,幽竹绿,倚栏满袖花香馥”的诗意环境。饭饱后,还能沿着山间小路散散步,若想驻留一夜,夜间蛙鸣人静,通通透透来个农家风味之旅,让人“身闲心静平生足,酒杯深,名利无心逐。 ” 如今,事业稳定的林光致,把山庄的生意交给了手下人去做。而他,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做善事上:昨天为几个贫困生交了学费,今天为这所学校捐些教学仪器。有人说,林光致傻,如果把精力放在生意上,不知能赚多少。林光致却豁达地笑笑:“赚那么多钱干啥,我这么做,所获得的信任、尊重、友谊,是比金钱贵重的,是一笔无法计算的社会财富。 ”(大田县委报道组 严景业 张知松 139605801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