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6课复习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379015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3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6课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哲学6课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哲学6课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哲学6课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哲学6课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哲学6课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6课复习(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核心考点,1、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3,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活动的开展,错误的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4,3、真理的含义,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

2、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一种认识符合客观对象就是真理,否则就是谬误。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的内容具有客观性,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得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对象会有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3)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人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4

3、)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使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成为谬误。,5,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人们追求真理不是一帆风顺的过程。 认识主体的限制:人们认识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受立场、观点、方法和知识水平的限制、思维能力、生理素质限制。认识客体的限制: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的,本质的暴露要有过程,决定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经过实践、认识,再认识再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的认识经历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4、,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人们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的无限性认识的主体:人类世代的延续性认识的基础:实践的不断发展 (3)认识具有上升性,人们的认识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真理是在不断发展中超越自身。,6,易混易错点1:全面理解实践的概念,1、以下各项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为加入WTO进行艰苦的贸易谈判全国大学生辩论赛大猩猩用树枝钩食白蚁实施中部崛起战略2012年远景规划的发展目标学生在教室里听课美、英、法、德和中国科学家共同绘制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序列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小型星撞击地球 A、 B、 C、 D、,A,知识链接:全面理解实践概念

5、,(1)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2)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实践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人与社会之间的活动,而停留在人的头脑或口头上的活动(如思考、辩论等)不是实践。 (3)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7,易混易错点2:正确区分实践的三个特点,2、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任务的主要目的:一是通过航天员手控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对接,首次验证手控交会对接技术;二是全面验证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保障支持航天员生活工作的功能、性能,以及组合体管理技术;三是开展航天医学实验和再生

6、式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等单项关键技术试验。这主要说明 A、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B、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D、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A,知识链接:实践的三个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第一个特征强调构成实践的基本要素(主体人、对象物质世界、手段工具等)是客观的,同时,实践的过程受客观规律的制约;第二个特征强调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是有意识、有目的;第三个特征主要强调人们的实践活动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并且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8,3、漫画握手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实践是直接现实性活动 实践是客观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纯意识性活动 实践是社会历史性活动

7、 A B C 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实践的特征。能把想象中的东西变成现实,说明应选。过去想象的东西在今天实现,说明实践受特定历史条件的限制,应选。不符合题意。表述有误,不选。,变式训练,技巧点拨 在题目涉及区分实践的基本特征时,材料中强调“计划”“方案”“规划”的制定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材料中强调历史过程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历史性;材料中强调“合作”等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社会性。,B,9,易混易错点3:正确理解实践决定认识的四方面内容,4、唐代画家戴嵩曾作斗牛图,因其形象生动逼真,技法炉火纯青,一直被视作珍品。一次此画被一牧童瞧见,大笑道:“两牛相斗,从来都是尾巴紧贴屁股下

8、面,哪有尾竖朝天。”斗牛图终于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牧童知道两牛相斗从来都是尾巴紧贴屁股下面,说明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B,知识链接:实践决定认识四方面内容(来源、动力、标准、目的),技巧点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10,5、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

9、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 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A B C D,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通过亲身参加实践获得的经验,间接经验则是从他人那里获得的经验。就知识的整体来说,无论何种知识都离不开直接经验,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易混易错点4: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C,知识链接: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

10、,11,易混易错点5:正确认识真理的特点,6、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0;而在球星的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0。这说明: 真理是无条件的真理是有条件的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A、 B、 C、 D、,B,知识链接:真理的特点,真理的客观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二是指真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 真理的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真理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离开这一特定过程,真理就会变成谬误。,技巧点拨:真理的具体性是真理相对于特

11、定过程来说的,强调纵向的变化;而真理的条件性相对于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强调横向的变化。,12,7、一位诗人曾用生动的语言表述了“错误”的自白:“我不是魔鬼,不是恶棍,每个喜欢探索和追求的人都是我终身相许、棒打不散的情人。我总是先给他们一分荒谬,两分不幸,再给他们三分收获,四分欢欣,我总是在阵痛中分娩着聪明。”从这一自白中得出的结论是( ) 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谬误从反面推动真理的发展 对每一个认识的个体来说,犯的错误越多,所获得的真理就越多 找出所犯错误的原因,意味着接近了真理 谬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 A B C D,易混易错点6:真理和谬误的关系,C,知识链接:真理与谬误的关系,

12、解析 从谬误到真理的转化是有条件的,的说法忽略了二者转化的条件,排除。正确,答案 C,13,知识链接:真理与谬误的关系,(1)区别(含义不同):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它同真理有着严格的界限,二者是相互对立的。 (2)联系: 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没有谬误作比较,就无所谓真理;没有真理作比较,也就无所谓谬误。事实上,在人的认识过程中,不可能只有真理而没有谬误,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避免错误的发生。 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方面,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都有它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一条件和范围,

13、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另一方面,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向真理转化。谬误之所以发生,往往是因为它超出了真理存在的条件,因而,只要再回到真理存在的条件范围内,谬误就会转化为真理。谬误向真理转化的另一种含义是指人们可以从错误认识中引出真理性的认识,错误认识成为正确认识的先导。,14,8、地球外存在着智慧生命是人类很早就提出的一个假说,可至今也没有得到证实。美国科学家在20世纪70年代发射了携带着地球人多种信息的宇宙飞船,期望有朝一日能被太阳系之外可能存在的智慧生命收到并发回音讯。可据专家们估计,飞船要飞到距太阳系最近的恒星体系,需要八万年的时间。这说明( ) A科学有时能成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B由

14、于实践的局限性,人类不具有彻底认识世界的能力 C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类的认识具有有限性 D有些认识不能依靠实践检验,只能依靠逻辑推导证实,易混易错点7:正确认识“认识的发展过程”,解析 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只能是实践,而不可能是认识或者客观事物本身,A、D错误。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B错误。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的认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是有限的,答案 C,C,知识链接:认识的发展过程,15,技巧点拨 正确理解认识的发展过程要注意以下几个“并不意味着”:(1)认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并不意味着人类没有彻底认识世界的能力;(2)认识具有反复性,并不意味着人们无法正确认

15、识事物;(3)单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并不意味着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变式训练:,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这一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 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 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 B C D,D,16,小结,了解两对关系:,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把握两个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理解两个 特点:,实践的特点,真理的特点,真理与谬误的关系,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17,小结,掌握三个原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18,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 1、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方法论:(1)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