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注释+翻译+文言现象)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89378697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说(注释+翻译+文言现象)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马说(注释+翻译+文言现象)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马说(注释+翻译+文言现象)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马说(注释+翻译+文言现象)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马说(注释+翻译+文言现象)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说(注释+翻译+文言现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说(注释+翻译+文言现象)(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3马 说 韩 愈,韩愈 (768-824) 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本文是作者杂说四首中的第四首,“马说”这个标题,是后来人加的。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 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祗,zh,骈,pin,策,c,槽枥,co l,食,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石,dn,读 准 字 音,sh,s,s,朗 读 时 刻,读准字音 读得流畅 语速适当 节奏准

2、确,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朗诵课文,zh,pin,sh,s,s,sh,xin,dn,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 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 于槽枥之间,不以 千里称也。,即使,只是,凭借,仆役,两马并驾,世上有了伯乐,然后

3、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有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表示转折的连词,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因此,在,著称,马之千里者,一食 或尽 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 见, 且 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顿 有时,粮食,才能和美好的素质,等同,一样,疑问副词,怎么,哪里,通“饲”,喂,代词,这种,犹,尚且,通“饲”,喂,表现在外面, 见,通“现”,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

4、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办不到,有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策 之不以其 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 而 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拿鞭子,面对,语气副词,表反问,难道,表示惊叹, 相当于“唉”,通“耶”,表示疑问, 相当于“吗”,正确的方法,用鞭子打,代词,指千里马,按照,通“才”,通晓,知道,表承接,其实,鞭打马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面对着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

5、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他们是真的不识得千里马啊!,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才美不外见 食之不能尽其材 其真无马邪,通“饲”,喂 通“现”,显示,表现 通“才”,才能 通“耶”,表疑问, 相当于“吗”,通假字:,归纳整理:,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食之不能尽其材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连词,表转折,但是 连词,表承接 吃,动词 通“饲”,喂养,动词 表反问,难道 表揣测,恐怕,大概,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才能,能力 能够 用鞭子打(动词) 马鞭子 (名词),一词多义,1衹辱于奴隶人之手 2马之千里者 3策之不以其道 4鸣之

6、而不能通其意,一词多义,1助词,的 2结构助词,定语后 置的标志 3代词,它,指千里马 4补足音节,不译,1、形容词用作动词: 例句:一食或尽粟一石.尽:吃尽. 2、名词用作动词: 例句:策之不以其道. 策:原意指马鞭,这里用作动词,引 申为用鞭子打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例句:食之不能尽其材. 尽:使尽,竭尽.,词类活用,(1)是: 例: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古义:这样的. 今义:判断词. (2)或: 例:一食或尽粟 古义:有时,有的人. 今义:或者.,古今异义,特殊句式,1. 其真无马邪? 反问句 2.马之千里者. 定语后置(倒装句) 3.衹辱于奴隶人之手(状语后置句,“于奴隶人之手”

7、作后置状语,应为“衹于奴隶人之手辱” 4.策之不以其道 省略句,实词 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喻指像千里马一样的人才 伯乐擅长相马之人,喻指识别像千里马一样的人才 辱辱没 骈两马并驾 称称为 一食吃一顿 食马者“食”.通“饲”,.本文指埋没人才的人 才美才能,美貌 见显现出来,“见”通“现” 等等同,一样 常普通的 是这种,作代词 策之驱使 (执)策打马的鞭子 道方法 尽竭尽 材“材”通“才”,才能 鸣鸣叫 通通晓 执拿着 临面对着 知识别,了解 虚词 而(而伯乐不常有)表转折,但是(语气较重);却(语气较轻) 故因此 于在 之结构助词,的 以凭借 虽即使(故虽有名马);虽然(虽有千里之能) 或有时 其代“千里马” 安怎么 (策)之作代词,代千里马 以按照 (鸣)之助词,补充音节,无意义 而(执策而临之)表修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