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沈明其 (6)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377528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沈明其 (6)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国际经济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沈明其 (6)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国际经济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沈明其 (6)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国际经济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沈明其 (6)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国际经济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沈明其 (6)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沈明其 (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沈明其 (6)(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际经济学,作者:沈明其,责任编辑:周卫群 出版日期:2009年9月 IDPN:308-2009-129 课件章数:18,第十七章 国际货币体系,第一节 国际货币体系的内涵与类型 第二节 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 与演变 第三节 欧洲货币体系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问题,第一节 国际货币体系的内涵与类型,一、国际货币体系的含义,国际货币体系(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也称国际货币制度,是指各国政府为了适应国际贸易和国际支付的需要,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作的一系列安排,包括为此所确定的原则、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组织机构,它的主要目的是协调各个独立

2、国家的经济活动,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支付活动的顺利进行。,国际货币体系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各国货币比价的确定 各国货币的兑换性与对国际支付采取的措施 国际收支及其调节机制 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 黄金、外汇的流动与转移是否自由,二、国际货币制度的类型,国际货币储备可分为两大类: 商品储备和信用储备。 根据储备性质可将国际货币制度分为三类: 纯粹商品本位, 纯粹信用本位, 混合本位,,三、国际货币体系的产生与作用,国际货币体系产生的基本原因,在于世界各国虽然在政治上是独立的,有各自不同的货币、经济制度和法律体系,但在经济发展上却是相互依赖、相互交流的。 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有两种基本的方式

3、: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自发地逐渐形成和通过各国政府协商后人为地建立起来。这两种不同方式所形成的国际货币体系,对于参与的各国来说,都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一个健全的国际货币体系应当满足的条件: 它所确定的货币本位应当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并有效地维持国际汇率制度的稳定; 它所具有的调节机制应当能够适时合理地纠正各国国际收支的失衡; 它应保证各国拥有适量的国际清偿能力,愿意持有各种储备资产。,四、早期的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本位是历史上第一个国际货币制度。 金本位制是以一定成色及重量的黄金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 所谓本位货币是指作为一国货币制度基础的货币,如金币或银币。 国际金本位制就是以各国普遍采

4、用金本位制为基础的国际货币体系。,(一)国际金本位制的类型 金币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的基本内容或主要特点是: ()用黄金来规定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每一货币单位都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国货币按其所含黄金重量而有一定的比价; ()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在金币流通的国家内,任何人都可以按本位币的含金量将金块交给国家造币厂铸成金币; ()金币是无限制清偿的货币,具有无限支付手段的权利; ()各国的货币储备是黄金,国际间的结算也使用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与输入。, 金块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的内容和特点是: ()纸币代替金币,金币仍然是本位货币,但国内不流通,而以纸币代替金币流通; ()不允许人们自由铸造金币; ()不

5、允许自由兑换黄金,只有当人们在国际支付和工业方面需要黄金时,才可按规定的大额数量向中央银行兑换金块; ()严格限制黄金输出。, 金汇兑本位制 金汇兑本位制的特点是: (l)国家规定金币为主币,但国内不铸造金币,也不允许流通金币,只能流通纸币,纸币规定有含金量; ()通过含金量的对比,实行金汇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钉住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实行金汇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只能兑换外汇,这些外汇要符合货币发行国的管汇规定才能兑换黄金; ()实行金汇兑本位制国家的国际储备主要是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和黄金,而且要把这些储备存放在钉住的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的中央银行; ()本币与某一实行金本位或金块本位制国家的货

6、币保持固定比价,国家通过买卖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来维持汇率的稳定。,(二)国际金本位制的特点 ()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 ()各国货币间的汇率由各自货币的含金量决定。 ()国际金本位制具有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机制。,(三)国际金本位制的缺陷 ()直接受世界黄金产量波动的影响。 ()自动调节机制的发挥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第二节 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与演变,一、布雷顿森林体系,(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年 月,美、英、苏、法等 个同盟国的 多位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联合和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又称“布雷顿森林会议” 。 会议通过了以美国提出的“怀特计划”为基础的枟

7、国际货币基金协定枠和枟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枠,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决定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做出既定的比价,确立了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体系的原则和运行机制,这样就形成了战后运转了 年之久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 实行美元 黄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 该体系规定: 美元是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资产; 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 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实行固定汇率制;, 建立国际金融组织 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世界复兴与开发银行) ,以此协调国际金融关系。 世界银行初始资本 亿美元,IMF 各成员国认缴一定的份额(其中 黄金, 本币) 。, 取消外

8、汇管制 IMF 协定的第 条款规定,成员国不得限制经常项目的支付,不得采取歧视性的货币措施,要在兑换性的基础上实行多边支付。 该条款的三种例外情况: ()虽然IMF 不允许成员国政府在经常项目交易中限制外汇的买卖,但容许对资本项目实行外汇管制。 ()成员国处于战后过渡时期时,可以延迟履行货币可兑换性的义务。 ()成员国有权对被宣布为“稀缺货币”的货币采取歧视性货币措施。, 协助国际收支逆差成员国解决国际收支困难 该体系规定IMF 要向国际收支逆差成员国提供短期资金融通,以弥补其平衡逆差所需的资金。 IMF 设立普通贷款账户为成员国提供贷款,用于成员国弥补经常项目收支暂时存在的赤字。 贷款资金的

9、主要来源是成员国认缴的基金份额,贷款的多少与份额的大小成正比。, 设立稀缺货币条款 该条款认为,当一国的国际收支持续出现大量顺差时,逆差国对该顺差国货币的需求将明显、持续增长,并会向基金组织借取该顺差国货币。,(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 通过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储备体系,解决了黄金生产远远不能满足世界经济发展需要而使国际储备供应不足的问题。 通过实行固定汇率制,大大减少了国际经济往来中的外汇风险,促进了国际贸易、国际信贷和国际投资的发展,使战后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速度都显著超过世界生产的增长速度。 通过制定取消外汇管制等一系列有关规则,促进了外汇管制的放松和贸易的自由化,有利于各国对外开

10、放程度的提高,并使市场机制更有效地在全球范围发挥其资源配置的功能。 通过建立永久性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促进了国际货币事务的协作,帮助了国际收支逆差国解决暂时困难等,都有助于缓和国际收支危机、债务危机和金融动荡,推进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四)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与崩溃 国际清偿能力供应与美元信誉保证的矛盾 “特里芬难题” 。 黄金的有限性与国际储备、国际支付需求无限增长的矛盾。 固定汇率制丧失了汇率政策调节国际收支的活力,使各国必须牺牲国内经济目标而依附于对外经济政策。 该体系不能反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二、牙买加货币体系,(一)牙买加货币协定的主要内容 浮动汇率合法化。 黄金

11、非货币化。 提高特别提款权(SDR)的国际储备地位。 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 增加会员国的基金份额。,(二)牙买加体系的作用 牙买加体系基本摆脱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基准货币国家与依附国家相互牵连的弊端,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特里芬难题” 。 以浮动汇率为主的混合汇率体制可以灵活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经济状况,各国汇率可根据市场供求状况自发调整,可比较灵活地反映瞬息万变的客观经济状况,使各国货币的币值得到充分体现和保证;灵活的复合汇率制可使一国宏观经济政策更具独立性和有效性;灵活的复合汇率制可使各国减少为了维持汇率稳定所必须保留的应急性外汇储备。 采取多种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相互补充,在一定程度

12、上缓解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调节机制失灵的困难。,(三)牙买加体系的弊端 国际货币缺乏统一的货币标准 汇率波动过于频繁剧烈 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仍不健全,第三节 欧洲货币体系,一、欧洲货币体系形成的理论依据 最优货币区理论,最优货币区是指由一些符合一定标准的地区所组成的独立货币区。 其基本要求是:一些彼此间商品、劳动力、资本流动比较自由,经济发展水平和通货膨胀率比较接近,经济政策比较协调的国家组成独立的货币区,即最优货币区。 其最优表现为,这种货币区能通过协调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弹性的汇率实现三个目标:即保证货币区内各个成员国同时达到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对外收支平衡。,二、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 年 月

13、,联邦德国总理斯密特和法国总统德斯坦在哥本哈根欧共体首脑会议上提出了建立欧洲货币体系的动议, 1 月 日由欧共体首脑在布鲁塞尔达成协议,决定于 年 月 日建立欧洲货币体系。 后因前联邦德国与法国在农产品贸易补偿额问题上发生争执,该体系延迟到 年 月 日才正式成立。,促进欧洲货币体系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方面: 第一,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 第二,共同体各国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要求。 第三,国际收支严重失衡。 第四,国际金融形势剧烈动荡。 第五,共同体内部有利的经济条件。,三、欧洲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 创设欧洲货币单位 欧洲货币单位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作为成员国货币之间中心汇率的计算标准。 作为决定

14、成员国货币汇率偏离中心汇率的“指示器” 。 进行干预活动和信贷业务的计算标准。 作为成员国货币当局的储备资产和中央银行之间的结算工具。, 稳定汇率机制 欧洲货币体系通过两种机制来稳定成员国间的货币汇率,包括平价网体系和篮子汇价体系。 平价网体系,是指参加国都规定本国货币同欧洲货币单位的中心汇率,并在双边的基础上,确定各参加国相互间货币的中心汇率,各国货币只允许在中心汇率上下各 的幅度内波动,意大利里拉较弱,波动幅度可扩大到中心汇率上下各 。 篮子汇价体系,是指当某个参加国货币对欧洲货币单位的比价偏离其法定篮子比价到一定程度,即所谓的差异界限时,这个参加国的货币当局就应采取相应措施。, 建立欧洲

15、货币基金 为了加强成员国干预外汇市场的能力,稳定成员国之间的货币汇率,加强成员国之间的货币合作,对国际收支有困难的成员国提供必要的信贷支持,欧洲货币体系决定以原有的“欧洲货币合作基金”为基础,用两年的时间将其扩大发展成为“欧洲货币基金” ,其资金来源为集中成员国缴纳的 的黄金储备和外汇储备,再加上与此等值的各成员国本国货币,总计约 亿欧洲货币单位。,四、欧洲货币体系的发展和影响,欧洲货币体系自 年建立以来,不断扩大发展,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欧洲货币体系是一个以欧洲货币单位为核心,以汇率运行机制为主体,以信贷体系欧洲货币基金为辅助手段的区域性可调整固定汇率制度。 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使欧共体国家结合成为一个实力雄厚的货币集团,它不仅对欧洲而且对整个世界都发挥了重大的影响:,一是促进了欧洲共同体经济与货币联盟的建设,推动了欧洲国家政治联合的发展。 二是稳定了欧共体国家货币的汇率,促进了各国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三是加强了欧共体国家货币的作用,打击了美元的霸权地位。 四是发展了区域性的货币体系,推动了全球性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进程。,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问题,一、发展中国家金融体制的特征,(一)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 主要表现在: 长期资本融资的市场尚未成熟,企业在一级市场上融资的渠道不够畅通; 投机活动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受非经济因素的影响; 银行系统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