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画山绣水》教案 苏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376290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画山绣水》教案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画山绣水》教案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画山绣水》教案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画山绣水》教案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画山绣水》教案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画山绣水》教案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画山绣水》教案 苏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画山绣水 教材分析1、能指出课文所描绘的自然景物的特征以及这些自然景物给人的启迪;2、整体把握课文的文脉,学习作者调动各种感觉器官观察自然景物、感受美好自然的方法;3、知晓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学习和运用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品鉴文章的诗意美,了解本文间接引用材料充实文章内容的方法与用语的准确。【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诵读欣赏,通过合作探究学习,能对文章提出合乎理性的评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领略桂林山水的奇异风光,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作者间接引用材料来充实文章内容的方法;2、文中引用

2、了大量的民间传说,作者巧妙把景与传说有机融合,不但内容丰富,情趣盎然,而且引人遐想,启人心智。【教学难点】1、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准确生动的描写,领略作者语言的诗意之美;2、让学生在诵读之中揣摩感悟,在小组探究学习中明白文中的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笔墨凝练、句式工整的特点,能对精美语句熟读成诵。 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创设情景,激情导入:(出示一组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1、同学们,你能从图片上看出这是什么地方的风景吗?(学生答)你还能不能说出和这个地方有关的一些风景名胜或者相关的故事传说?(肯定学生回答)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篇有关桂林山水的文章,这就是当代著名散文家杨朔的画

3、山绣水。(板书)2、同学们知道题目的含义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引导学生析题.)解题:“画山绣水”,这个题目用的是互文手法,意思就是画出来和绣出来的山和水。“画”用来形容诗文或景物,在中国传统文艺中是指其中蕴含的诗意。绣活是工细纤巧的,用“绣”来形容诗文或景物,一般是指其工巧,有华采。题目一下子揭示出桂林山水的特点.二、了解作者:杨朔: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作品的基调是歌颂新时代、新生活和普通的劳动者,代表作品有荔枝蜜、香山红叶、画山绣水、茶花赋、等。杨朔继承了中国传统散文的长处,于托物寄情、物我交融之中达到诗的境界。 三、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勾画

4、生字词。醇(chn) 攒(cun)聚 嶙峋(ln xn)玲珑剔(t)透 黑黝(yu)黝 (yu)(xn)(qing):天空(xi)(jujing)(y)(bng)(s)(xio)(y)四、细读课文,整体感知:(一)理清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3): 总起,桂林山水的特点。第二部分(415): 分说,漓江上面的景色和传说。第三部分(1617):总说,点明写作意图。(二)请同学们快速地阅读课文,思考:1、美文需要反复诵读,请大家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正音基础上朗读,加深对课文的印象。2.请大家选出自己认为优美的段落来读。指导学生朗读,边读边勾画美点,为下面的评析作基础。3.交流感受,学生边读边

5、析。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处理分析,只要言之有理皆鼓励肯定。4.结合课后第三题,边析边指导学生熟读成诵。 明确:第一句是写漓江水的清纯碧绿,用了反复、比喻的手法。第二句是写桂林山石的千姿百态,先总写,后列举分写,用了比喻和比拟的手法。第三句紧承上句,用反问的修辞方法,进一步强调了桂林山水的奇妙。(学生背诵,老师指导.)(三)、交流故事。1、本文在写景时穿插了许多民间故事,大家找一找,就你感兴趣的读读,然后用自己的话给大家讲讲。2、学生以四人小组,相互讲解。3、抽查学生讲解。五、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1、刚才同学们把故事讲得有声有色,请大家想一想,这些故事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本文要把桂林山水的描写

6、与这些传说结合起来写呢?文中又是怎样结合的呢?请同学们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和看法。2、小组讨论后回答。答案不求统一,学生只要能说出因由皆鼓励。 教师引导归结:这些故事都是发生在旧时代。在旧时代里,人们过着“艰难苦恨的生活”,于是就把这种生活状况投影到自然山水上去,构成了许多传说和故事。作者要人们在观赏美丽的自然风景时,不要忘记阶级压迫,珍惜现代的美好生活。这些故事和传说,是借船家指点江山述说出来的,边赏景,边听故事,景与故事两相比附,船家讲故事的时候又带着叙述者的感情,显得非常亲切。六、课堂练习:结合自己家乡风景名胜,引用相关传说,写一段文字。 明确:这样安排材料的优点:一是景与事两相比附,可扩充

7、文章的内容。二是增强文章可读性。七、课堂总结:本文语言优美,应该反复诵读。同学要就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背诵。本文引用大量的民间传说,与优美景物融合一体,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融事于景,情趣昂然八、作业布置:请借鉴本文的写作特点,介绍一下家乡的风物。注意说话时可插入诗词、传说。语言要富于变化。第二课时1、 导入课文:本文语言优美,充满诗情画意。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桂林神奇的山水都还蕴含着一些传说,这些传说和秀丽的山水风光两相比附,更有情趣,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重点体会作者如何用语言来表现这些画山绣水。1、学生朗读课文。2、就自己感兴趣或认为优美的语句旁批心得、体会。二、深读课文:1、教师结

8、合课后第二题,为学生示范品味。(1)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却从来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见过一条水,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象。(2)说不定你忘记自己是在漓江上了呢!觉得自己好像走进一座极珍贵的美术馆,到处陈列着精美无比的石头雕刻。2、教师示范赏析。 明确:(1)这句话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通过对比和互文的两种修辞方法,突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自然美与劳动人民智慧情感的结合。(2)这句话运用了形象的比喻,通过写游览者的感受,生动地表现了钟乳石的精美和形态各异。3、指导学生品味赏析。 请同学们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欣赏,注意句子采用的修辞方式与表现的内容。4、四人小组合作

9、,交流自己认为优美的语句或段落。5、请同学们就自己认为优美的语句进行仿写,注意原句的修辞方法及句子的形式。教师也可提供参考仿写的句子:(1)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去,像莲花,像海棠叶儿,像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2)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却从来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见过条水,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象。只有桂林山水。6、交流仿句,师生共评。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学贵有疑”,请同学就自己不明白或有疑惑的地方提出问题。四人小组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可提交全班同学讨论。2、小组讨论,全班解疑。教师补充疑难。 观赏漓江风景

10、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却听了一些凄惨的故事,是不是有些不调和?今天我们该怎样理解作者的构思? 引导并明确:一般说来,赏景就是赏景,不必相机地进行一些教育,诸如阶级教育。赏景是欢娱的,离开现实人生的,是审美的,阶级教育是理性的,依附于现实生活的,凑在一起,很有些别扭。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杨朔是一位努力以自己的体验表现时代精神的作家,总是注意融入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本文这种写法带着时代的印记。五、课堂小结:本文语言优美,充满诗情画意,应该反复诵读。同学要就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背诵。本文引用大量的民间传说,与优美景物融合一体,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融事于景,情趣昂然。六、作业布置:请借鉴本文的写作特点,介绍一下家乡的风物。 注意说话时可插入诗词、传说。语言要富于变化。 略。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