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 表内乘法和除法(二)7.1.5 9的乘法口诀教案 冀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376288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 表内乘法和除法(二)7.1.5 9的乘法口诀教案 冀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 表内乘法和除法(二)7.1.5 9的乘法口诀教案 冀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 表内乘法和除法(二)7.1.5 9的乘法口诀教案 冀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 表内乘法和除法(二)7.1.5 9的乘法口诀教案 冀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 表内乘法和除法(二)7.1.5 9的乘法口诀教案 冀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 表内乘法和除法(二)7.1.5 9的乘法口诀教案 冀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 表内乘法和除法(二)7.1.5 9的乘法口诀教案 冀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课时 9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6667页,9的乘法口诀。教学提示教材呈现了一幅学生经常见到的大厅灯池的情境图,灯池里有9组吊灯,每组吊灯上有9个灯泡,要求学生根据教材所给的信息,完全由自己总结出9的乘法口诀。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激发学生计算和总结乘法口诀的兴趣,然后再提出“独立完成总结9的乘法口诀”的要求,在学生总结完之后,再全班交流,在记忆9的乘法口诀时,要让学生通过交流,找到记忆的规律,并利用规律很好的记住口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熟记9的乘法口诀,会用9的乘法口诀进行相应的乘法计算。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尝试总结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团结合作的意识,并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熟记9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情境图学具准备: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师:(拿出“孙悟空”的手偶)小朋友们,你们看谁来了?生:齐天大圣孙悟空师:是啊,小朋友们很喜欢他是不是?谁能和大家谈一谈孙悟空?生1:他神通广大,有72变生2:孙悟空大闹天宫生3:他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回真经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知道这么多,孙悟空会72变,还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保护唐僧去了西天取经,你们知道72和81都和几的乘法口诀有关吗?今天我们就来学

3、习这些乘法口诀。(板书:9的乘法口诀)【设计意图:用二年级小学生喜欢的西游记故事和人物导入课堂,学生的积极性会很高,能很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师:(呈现教材主题情境图)小朋友们看,悟空拔出一根毫毛,变出了这么多的吊灯,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幅图,发现了什么?生1:有9组吊灯生2:每组吊灯有9盏师:(出示统计表)我们前面已经学过了18的乘法口诀,这一次老师相信小朋友们一定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9的乘法口诀的归纳。下面就请小朋友们自己在方格里填数,然后写出乘法算式,并总结出乘法口诀。(学生独立完成乘法口诀的总结)师:小朋友们都完成的很快,下面请把你总结的结果以及你总结口诀的

4、过程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小组内说一说,然后组织学生全班交流,教师同时板书记录)生1:1组吊灯有9个灯泡,列出乘法算式是19=9,口诀是“一九得九”生2:2组吊灯有18个灯泡,列出乘法算式是29=18或者92=18,口诀是“二九十八”师:现在同学们观察黑板上老师记录下来的口诀,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同桌讨论一下生1:1乘9等于9,9等于10减去1生2:2乘9等于18,18等于20减去2生3:相邻的两句口诀之间相差9【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让学生自主的探索归纳9的乘法口诀,并让学生学习过程中始终互相交流,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三、实践新知,拓展巩固1. 教材“练一练”第1题,对口令

5、练习口诀。2. 教材“练一练”第2题。3. 好朋友,手拉手78926249385969345065044636665054. 口算。93 96= 92= 49= 91=94= 99= 59= 89= 69=答案:4. 27 54 18 36 9 36 81 45 72 54四、达标反馈1. 教材“练一练”第3题、4题。2.在里填上“”或“”。 93949 56=5452 96959 8979=93. 填空。(1)9+9+9+9+9+9写成乘法算式是( )或( )。(2) 29读作( ),表示有( )个( )相加。(3) 3个9相加,写成算式是( )。(4) 95+9=( ) 93-9=( )4

6、. 列式计算:(1)9的4倍是多少?(2)7个9是多少?(3)两个因数都是9,积是多少?(4)8与9的积是多少?答案:2. 3. (1) 69或96 (2)二乘九 2或9 9或2 (3)39或93(4)54 184. (1)49=36或94=36 (2)79=63或97=63五、课堂小结师:这节课,小朋友们有哪些收获?快来说一说吧!生1:我们自己归纳了9的乘法口诀,真高兴生2:我们发现了记忆乘法口诀的一些规律,用这些规律来记忆口诀,更快更牢固六、布置作业1. 每支铅笔9角, 多少钱?我买了9千克一共用去多少钱?我的价格是每千克4元。2. 3. 端午节举行赛龙舟活动,每个代表队派9条龙舟参赛,共

7、有8个代表队,有多少条龙舟参与比赛?4. 同学们去春游,每辆车上只能坐9人,租了6辆车正好坐满,一共有多少人去春游?板书设计9的乘法口诀919 一九得九9218二九十八9327三九二十七9436四九三十六9545五九四十五9654六九五十四9763七九六十三9872八九七十二9981九九八十一教学反思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独立自主的总结9的乘法口诀,能运用9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由于学生已经有了28的乘法口诀的学习经验,所以在课堂我尽量放手,让学生去做、去想、去交流。1力求数学知识情境化、生活化。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创设恰当的情境,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

8、强自觉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引入就像是写一篇文章的开头,好的开头才会引起读者的兴趣。本节课从西游记动画片中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的故事引入,不仅具有趣味性还巧妙地突出了这节课的重点“九九八十一”的口诀。学生高兴地看到,原来有趣的动画片中也有数学,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真是无处不在!数学很神奇、很有趣。2. 使学生学会,更得让学生会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解题方法,比反复做题更有用。教学中,要使学生在学会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会学的技能。由于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规律方法的概括总结,所以在这节课上,我让学生观察9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培养学生善于联想

9、、发散的思维习惯。教师不仅要善于对所教内容进行点拨,更要在学习方式上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指导和影响,使学生提高进一步学习的本领。学习方法的培养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教学资料包一、教学精彩片段师:好,准备一下,我们开始冲关了!(一)请闯第一关:每次加9,把得数填在空格里。(课件出示)师:我们来开火车回答,如果答错了,火车就会开到别的地方去!,小朋友们听明白了吗?师:真棒!我们顺利的闯过了第一关,想不想继续?(二)请闯第二关:尝试编口诀。1教学“一九得九”。(课件出示)呈现图片(1个9)师;观察这些,数一数,一共有几个?表示1个几?学生观察说出:有9个,就是表示1个9。列出乘法算式:199或9

10、19。师:你能根据乘法算式,编出一句口诀吗?生:一九得九。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大声读一读。2教学“二九十八”。 (课件出示)呈现图片(2个9)师:这些,表示几个几?总共有几个?生:表示2个9,一共有18个师:你是怎么算出来的?2个9相加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生:乘法算式是:2918或9218。)师:你会编一句什么口诀?生:二九十八。3、师:如果再加一排星,你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吗?出示: 39( )93( )师: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还有谁愿意说一说?生:三个9相加是27或2个9是18,再加1个9,18加9等于27。师:你能编出一句乘法口诀吗?生:三九二十七师;小朋友们很能干,一下子编出了三句口诀,大声

11、读一读这三句口诀。二、教学资源要让学生根据一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或者根据两个乘法算式写出乘法口诀,正确理解乘法口诀很重要。例如:三四十二怎么来的?我是这样解释的:“三四”表示三个四,或者表示3和4相乘的关系,3和4指的是乘法算式中的2个因数,“十二”指的是3个4相加得12 或者是3和4相乘得12,乘法口诀中的得数主要是依据加法中的得数来获得的。让学生理解、背会乘法口诀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计算,提高计算能力。三、资料链接爱迪生的小故事(一) 爱迪生在几十年间几乎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爱迪生在七十五岁的时候,还每天准时到实验室上班。有个记者问他:“爱迪生先生,你打算什么时候退休呢?”爱迪生为难地说:“糟糕,这个问题,我活到现在还没有来得及考虑呢!” (二) 爱迪生未成名前是个穷工人。一次,他的老朋友在街上遇见他,关心地说:“看你身上这件大衣破得不象样了,你应该换一件新的。” “用得着吗?在纽约没人认识我。” 爱迪生毫不在乎地回答。几年过去了,爱迪生成了大发明家。有一天,爱迪生又在纽约街头碰上了那个朋友。“哎呀”,那位朋友惊叫起来,“你怎么还穿这件破大衣呀?这回,你无论如何要换一件新的了!” “用得着吗?这儿已经是人人都认识我了。” 爱迪生仍然毫不在乎地回答。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