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知识竞赛初赛试题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89369517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保护知识竞赛初赛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环境保护知识竞赛初赛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环境保护知识竞赛初赛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环境保护知识竞赛初赛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环境保护知识竞赛初赛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保护知识竞赛初赛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保护知识竞赛初赛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保护初赛试题 一、判断题: 1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护环境的实质就是保护生产力。 (T) 2、环境保护通俗的说法就是环境卫生。 (F) 3、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T) 4、生态文明是人类应对环境危机的必然选择,是文明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先进文化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T) 5、一定区域内的人口容量是由该地区的经济状况所决定的。 (F) 6、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凡是干扰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统称为噪声。 (T) 7、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保护环境和有效利

2、用资源的根本手段。(T) 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T) 9、通过天然作用或人工活动能再生更新,而为人类反复利用的自然资源叫可再生资源,又称为非耗竭性资源。如土壤、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各种自然生物群落、森林、草原、水生物等等。 (T) 10、熏烤肉食品时释放的烟气中含有致癌物质。(T) 11、虫眼越多的菜说明没有施用农药,所以更安全。 (F) 12、发生放射源丢失、被盗和放射性污染事故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向公安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T) 13、食品中的所有色素均对人有害。 (F) 14、煤炭、石油都

3、是可再生的能源。 (F) 15、传统经济统计指标GDP没有反映资源耗减和环境损失,所以必须改变单纯以GDP衡量发展水平的传统认识。 (T) 16、土壤污染比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易于处理。(F) 17、保护生物多样性主要是保护动物。 (F) 18、排污费的征收、使用必须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征收的排污费一律上缴财政,环境保护执法所需经费列入本部门预算,由本级财政予以保障。(T) 19、排污收费就是环保部门对企业进行罚款。(F) 20、1997年12月9日通过的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规定增设了环境犯罪的罪名,把污染环境和破坏环境的行为以“破坏环境资源罪”加以确认。 (T) 21、燃烧化

4、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T) 22、充分掌握和合理利用大气自净能力,可以减少大气污染的危害。 (T) 23、在全国各地发现污染环境行为应拨打12369,向环保部门举报。 (T) 24、长期饮用含氟低的水可造成地方性氟中毒。(T) 25、发生赤潮的海水颜色与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无关。 (F) 26、人体本身就是污染源。 (T) 27、每一物种的绝迹都预示着很多物种也可能面临死亡。 (T) 28、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我们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途径。 (T) 29、医疗垃圾必须采用卫生填埋方式处理。 (F) 30、引起水俣病的污染物质是多氯联苯

5、。 (F) 31、地下水受到污染后会在很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有的清洁状态。 (F) 32、绿孔雀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F) 33、我国从宪法到环境保护法、从各种资源保护法到污染防治法都体现了“人人享有生活在健康、安全的环境中的权利”。 (T) 34、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最根本的是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T) 35、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T) 36、垃圾也是一种很有开发价值的资源。 (T) 37、排污收费行政处理决定可以用书面形式,也可以用口头形式。 (F) 38、排污费应当全部专项用于环境污染防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或者挪作他用。 (T) 39、性质较稳

6、定的农药存在的残毒问题比较严重。 (T) 40、污染源监测采样时,不通知当事人到现场,监测结果无效。 (T) 二、选择题: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 )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A)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B、地方环保局 C、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环保局D、地方环保局和公安局 2、( )是联系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中心环节,也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种环境要素。 (D) A、大气圈B、水体圈C、土壤圈D、生物圈 3、如果一个地区的( )元素分布异常,可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或克汀病。 (C) A、铁 B、硒 C、碘 D、钙 4、生态系统中的“( )”包括绿色植物、光能

7、细菌和化能细菌,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础。 (C)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还原者 5、自然保护区( )部分可以进入从事科学实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 (C) A、核心区B、缓冲区C、实验区D、任何 6、我国第一座国家森林公园建立在( )。(C) A、武夷山B、梵净山C、兴安岭D、张家界 7、地球上便于取用的淡水仅为总水量的( )左右。 (B) A、0.02B、0.2 C、2 D、20 8、( )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供应者。 (A) A、海洋 B、降水 C、湖泊 D、河流 9、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于( )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 (B) A、

8、1962 B、1972 C、1982 D、1992 10、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1992年6月在( )举行。 (A) A、巴西 B、美国 C、瑞士 D、日内瓦 11、“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 )。(C) A、4月5日B、5月5日C、6月5日D、7月5日 12、中国“植树节”是每年的( )。(B) A、2月12日B、3月12日C、4月12D、5月12日 13、我国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于( )8月在北京召开。 (C) A、1971年 B、1972年 C、1973年 D、1974年 14、含磷洗衣粉中的( )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罪魁祸首。 (B) A、磷酸 B、磷酸盐 C、甲醛 D、二氧化碳 15、

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自2003年( )起实施。 (C) A、5月1日B、7月1日C、9月1日D、10月1日 16、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突破了( ),联合国因此把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 (B) A、40亿 B、50亿 C、60亿 D、70亿 17、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 )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B) A、社会与人 B、人与自然 C、人与经济 D、经济与环境 18、根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居民进行室内装修时发出严重干扰周围居民生活的环境噪声,由( )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 (B) A、环保部门B、公安机关C、居

10、委会D、城管部门 19、( )不属于我国一级保护植物。 (A) A、桫椤 B、银杏 C、水杉 D、金花茶 20、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是( )发生在前苏联的一次严重的核泄漏。 (C) A、1984年B、1985年C、1986年D、1987年 21、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会徽中的动物形象是( )。(C) A、丹顶鹤B、白鳍豚 C、大熊猫D、扬子鳄 22、世界上最大的丹顶鹤越冬地在( )。(D) A、俄罗斯B、朝鲜 C、日本 D、中国 23、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是( )。(A) A、蓝鲸 B、长颈鹿 C、非洲象D、鲨鱼 24、( )是在联合国环境署推动下制定并于1992年6月通过的旨在保护和合理利用生物资

11、源的法律文件。 (C) A、人与生物圈计划B、巴塞尔条约 C、生物多样性公约D、湿地公约 25、空气污染指数值在101200范围时,空气质量为( )级。 (C) A、一 B、二 C、三 D、四 26、可吸入颗粒物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 )的颗粒物。 (B) A、5m B、10mC、15m D、20m 27、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规定,居住区、文教机关区昼间不超过55分贝,夜间不超过( )分贝。 (C) A、30 B、40 C、45 D、50 28、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要求年满( )岁的中国公民参加义务植树。 (B) A、7 B、11 C、16 D、18 29、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

12、要是( )。(A) A、二氧化碳 B、氢气 C、二氧化硫 D、臭氧 30、下列物质中( )不属于国际公约禁用的12种有机污染物。 (B) A、滴滴涕 B、氯苯 C、多氯联苯D、二恶英 31、在人口集中地区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垃圾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的,由环保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 )以下罚款。(C) A、二百元 B、二千元 C、二万元 D、五万元 32、( )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B) A、各级公安部门 B、一切单位和个人 C、各级环保部门 D、各级政府管理部门 33、企业超标排放污染物,地方环保部门应依

13、法对企业进行处罚,并按规定向该企业( )。(C) A、进行环保罚款 B、收取污染赔偿费 C、收取超标排污费 D、发放停产整顿通知书 34、公民、法人因违反环保法,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导致国家、集体或他人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是( )责任。 (A) A、刑事 B、民事 C、行政 D、一般 35、大气的臭氧层对人体是有益的,因为它能( )。 (A) A、吸收紫外线 B、吸收红外线 C、阻挡微波辐射 D、防止酸雨 36、“九五”以来,我国开始实施“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三湖”指( )。(B) A、太湖、洞庭湖、巢湖 B、太湖、滇池、巢湖 C、鄱阳湖、洞庭湖、洪泽湖D、洪泽湖、洞庭湖、巢湖 3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自2003年( )起施行。 (A) A、1月1日B、2月1日C、3月1日D、4月1日 38、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明确授权( )对全国放射性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B) A、公安部门B、环保部门C、建设部门D、卫生部门 39、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 )7月1日起施行。 (C) A、2001年B、2002年C、2003年D、2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