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知识竞赛初试试题(1)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89369509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保知识竞赛初试试题(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环保知识竞赛初试试题(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环保知识竞赛初试试题(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环保知识竞赛初试试题(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环保知识竞赛初试试题(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保知识竞赛初试试题(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保知识竞赛初试试题(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城市与环境科学系 第五届环保知识竞赛初赛题目一、单选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含4个答案选项,答案数量唯一,空题、错选、漏选都不得分)1、每年世界地球球日为( )。A.3月22日 B.4月22日 C .5月22日 D.6月5日2、 我国能源资源有限,常规能源资源仅占世界总量的( )。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A.10.7% B.22% C.7% D.4%3、我国是世界第( )大能源消费国。A.一 B.二 C.三 D.四4、世界卫生组织曾宣布,在某些洋快餐中有一种致癌物质存在于炸薯条、薄脆饼、烤猪肉、水果甜品上的棕色脆皮等煎炸食品中,它是( )。 A.苏丹红B.硫氧

2、化物 C.苯并(a)芘 D.丙毒5、一般将污染物分为:( )。 A.工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四类 B. 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三类 C. 工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两类 D.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等6、我国各省每年开展“爱鸟周”活动的目的是:集中宣传鸟类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全民( )的意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 A.爱鸟、养鸟 B.放鸟、护鸟 C. 爱鸟、护鸟 D.爱鸟、养鸟、护鸟7、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的会徽是( )。 A.丹顶鹤 B. 大熊猫 C.骆驼 D.袋鼠8、以下不属于世界上的四大名香是灵猫香、龙涎香和( )。 A.

3、麝香 B.狸猫香 C. 河狸香 D.檀香9、节能灯是指红、绿、蓝三基色荧光灯,是一种绿色照明光源,它与白炽灯相比可节电( )。A10%20% B. 30%40% C. 50%60% D. 70%80%10、许多人使用家电时,习惯用遥控器关机或定时,此时电路会继续保持通电,千万别小看这种不经意间的待机能耗,它约占家庭用电量的( )。因此,电器不使用时要切断电源。A 2% B3% C5% D10%11、以下4个选项中哪一个不是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 )A.弗利昂 B.破坏森林 C.太阳黑子活动频繁 D.各国工业迅速发展12、PH值小于的雨水称为酸雨,小于被称为重酸雨。( )A、5.6 4.9

4、B、7 4.9 C、5.6 4.5 D、7 4.513、现代化的废水处理方法有哪三类?( )A、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 B、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工业处理法 C、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化工处理法D、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电解处理法14、“酸雨现象”属于( )。A.自然灾害 B.水体污染 C.土壤污染 D.大气污染15、 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这项。( )A、基本国策 B、政策 C、方法 D、工作16、 下列不属于生物资源保护范畴的有:( )A、野生动物保护 B、森林资源保护 C、土地资源保护 D、渔业资源保护17、 我们每天都十分舒适地回到自己温馨的家,但是我们的

5、家里也有污染,你知道你的居室中什么地方污染最重?( )A、卧室 B、客厅 C、厨房 D、洗手间。18、 使用空调消耗电量很大,夏天调到多少度既相对舒适又省电?( )A、25度 B、26度 C、24度 D、18度19、 环保服务热线是 ( )A.12315 B.12369 C.12368 D.12345 20、许多人使用家电时,习惯用遥控器关机或定时,此时电路会继续保持通电,千万别小看这种不经意间的待机能耗,它约占家庭用电量的_。因此,电器不使用时要切断电源。 A、2% B、3% C、5% D、10%二、多选题共5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含4个答案选项,答案数量并不唯一,空题、错选、漏

6、选都不得分)1.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主要有():A.建立自然保护区 B.建立珍稀动物养殖场C.建立自然风景区 D.建立全球性的基因库2.森林有哪三大效益:( )。A.环境 B.社会 C.经济 D.自然 3.按照我国草原法的规定,在下列哪些地区可以建立草原自然保护区?()A、具有代表性的草原类型 B、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分布区C、饮用水水源区的草原 D、有重要人文遗迹的草原4.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活动已开展了十年。新疆已有两座城市榜上有名。它们是( )。A.库尔勒市 B.石河子市 C.克拉玛依市 D.乌鲁木齐市5.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环境影响评价的适用对象包括()A、制定政策 B、制定法律C、

7、制定规划D、建设项目三、判断题共10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每小题的答案为正确与错误,请在答题区填写,正确为“”,错误为“”,其余形式答案均不能得分)1.生活垃圾是指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物,包括食物残渣、纸屑、灰土、包装物、废品等。()2.危险废物是指易燃、易爆、腐蚀性、传染性、放射性等有毒有害物质。()3.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是按废物的不同特性分类收集运输和贮存,然后进行合理利用和处理处置,减少环境污染,尽量变废为宝。()4.医疗废物主要有五类: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5.雾霾天能见度低都是PM2.5惹的祸。()6.国家对严重污染环境的工

8、艺、设备和产品实行淘汰制度。()7.海啸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人类对海洋的过度开发。()8.国家法律规定,禁止任何单位、个人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设物集中区域内使用高音广播喇叭。()9.设计产品包装物应该执行产品包装标准,防止过度包装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10.雾和霾统称为雾霾。()四、简答题共3题,每小题5分,共15分。(每小题按照题目要求,按点作答,回答正确则得分,错误不得分。如果答案存在争议,则由评卷讨论判定是否得分,言之成理即得分)1. 工业“三废”和生活”三废“各指什么?2、中国十大环境问题是什么?(答五点即可)3、什么是大气的温室效应?5、 论述题共2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每

9、小题按照题目要求,按点回答,回答正确则得分,错误不得分。如果答案存在争议,则由评卷讨论判定是否得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1、 如何防止农药和化肥污染?2、 .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球环境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试从海岸带、生态环境、大气环境、工业及农业几个方面加以分析探讨。Answer单选题:BABBA CBBDD CCADA CCBBD 多选题:1.ABD 2.ABC 3.ABCD4.AC 5.ACD判断题: 论述题:1、答: 工业“三废”是指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废渣);生活“三废”是制粪便、垃圾、污水。2、答:(1)大气污染日益加重 (2)水域污染问题突出 (3)垃圾围城现象普遍(4)噪声污染普遍超

10、标 (5)水土流失难以遏止 (6)沙漠化不断扩展 (7)生物多样形减少 (8)水源短缺 (9)耕地资源减少 (10)森林资源供不应求(大气污染问题、 水环境污染问题、 垃圾处理问题、 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 水土流失问题、 旱灾和水灾问题、 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 WTO与环境问题、 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 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百度百科3、 答:全球大气层和地表这一系统,如同一个巨大的“玻璃温室”,使地表维持着一定的温度,产生了适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环境。这一系统中,大气既能让太阳辐射透过而达到地面,同时又能阻止地面辐射的散失,我们把大气对地面的保护作用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大气温室效应就是

11、指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百度百科五答:、使用农药,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农药安全使用的规定和标准。、运输,储存农药和处置过期失效农药,必须加强管理,防止造成水污染。、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农业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指导农业生产者科学,合理的施用化肥和农药,控制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防止造成水污染。2、全球气候变暖对海岸带的影响是造成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进而带来一系列次生问题,诸如:风暴潮作用加剧、海岸侵蚀加强、土地盐碱化、陆地污水排放受阻、淹没土地等。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

12、改变植物群落的结构、组成及生物量,使森林生态系统的空间割据发生变化,同时也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某些脆弱性物种灭绝风险增加;产生施肥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是: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部分地区降水增加;大部分干旱、半干旱区域蒸发增强,变得更加干燥;热带气旋的强度和频率将明显增加全球气候变暖有农业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有利影响体现在:北半球变暖,使温度带北移,有利于作物生长;高纬度地区作物生长延期,产量增加。不利影响是:热带半干旱地区,作物产量下降;中纬度谷物带,粮食产量下降;农业病虫害范围扩大全球气候变暖对工业有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有利影响体现在:减少高纬度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使节水节能技术、耐高温干旱的培育技术等获得广阔的市场。不利影响是:明显增加较低纬度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使产生温室气体的工业生产活动承受的压力和负担加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