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学教程(第2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李朝明 CH06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366764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2.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管理学教程(第2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李朝明 CH06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信息管理学教程(第2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李朝明 CH06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信息管理学教程(第2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李朝明 CH06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信息管理学教程(第2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李朝明 CH06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信息管理学教程(第2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李朝明 CH06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管理学教程(第2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李朝明 CH0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管理学教程(第2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李朝明 CH06(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信息管理的领导和控制,本 章 要 点,信息管理领导的作用及要求,领导者的信息行为,首席信息官,信息管理的控制问题,信息管理控制制度与控制系统,第六章 信息管理的领导和控制,6.1 信息管理领导的作用及要求 6.1.1 信息管理领导及其作用 1. 领导的含义 领导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组织或群体内,为实现组织预定目标,运用其法定权力和自身影响力,影响被领导者的行为,并将其导向组织目标的过程。 领导者是领导职能研究的重要内容,是领导行为的发出者。 领导要与其下属或称之为被领导的对象发生联系,没有下属的领导者谈不上领导。 领导者与下属之间相互影响,但前者由于受组织赋予的权力及个人素质等因素影响,其

2、影响力远大于后者,否则领导不能成功。 领导的目的是要实现组织目标。,6.1.1 信息管理领导及其作用,2. 领导的作用 (1) 指挥作用 (2) 协调和控制作用 (3) 激励作用 3. 信息时代企业领导的角色信息管理领导 在信息时代,企业的管理者均为信息工作者,企业领导的角色也在向信息管理领导的角色转变。,6.1.1 信息管理领导及其作用,4.信息管理领导类型 (1) 按领导的组织形式分类 专制式领导 民主式领导 专家式领导 专家集团式领导 (2) 按领导工作的性质分类 政治领导 业务领导 行政领导 学术领导,6.1.1 信息管理领导及其作用,(3) 按领导的职权地位分类 直接领导和间接领导

3、正式领导和非正式领导 (4) 企业信息主管(CIO) CIO是现代企业中设立的一种信息领导职位,由他全面负责企业信息管理的领导工作。他是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业务管理,且身居高级管理职位的复合型人物。,6.1.2 信息管理对企业领导的要求,1. 增强信息观念,成为获取、研究和运用信息的带头人 (1) 企业领导应广泛、大量地获取信息 (2) 企业领导应善于科学地筛选信息 (3) 企业领导应经常地研究信息 (4) 企业领导应准确地运用信息 2. 增强信息意识,成为组织、建设企业信息管理网络的带头人 (1) 企业领导在领导信息管理网络建设时,应研究信息的“三性”:信息的真实性、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信息发

4、布的权威性。 (2) 企业领导在组建信息管理网络时,应尽量掌握第一手信息。,6.1.2 信息管理对企业领导的要求,3. 增强实践观念,成为创造信息的带头人 企业领导在信息工作实践中需要做好以下3项工作。 (1) 完善信息储存网络 (2) 善于及时发布信息 (3) 善于科学地创造信息,6.2 领导者的信息行为,6.2.1 行为科学理论概述 行为科学是一门将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的知识综合起来,研究人的行为或人类集合体行为规律的科学。其应用范围几乎涉及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其中包括个体行为、群体行为、领导行为和组织行为等。 人类行为的本质是信息行为。行为是受动机支配的,而动机的产生是由

5、于个体自身的需要和环境对个体的刺激而诱发的,当外界环境因素基本稳定时,个体的需要是行为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动机导致了个体的心理紧张,从而激发了个体的信息行为,这是信息行为理论的基础。,信息需要、信息动机和信息行为的关系,6.2.1 行为科学理论概述,1. 信息需要 信息需要是指人们在从事各项具体实践活动时,为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而产生的对信息的不足感和求助感。它具有一般需要的所有特征,同时还具有其自身的特征。 (1) 信息需要的广泛性 (2) 信息需要的社会性 (3) 信息需要的发展性 (4) 信息需要的多样性 (5) 信息需要的层次性,6.2.1 行为科学理论概述,2. 信息动机 人的信息行

6、为是人类有意识的、具有目的性和持续性的行动,或者说是有动机的,这一动机就是信息动机。 信息动机的形成是由于个体的内在信息需要和外在环境的刺激而导致的。 个体内在信息需要是客观存在的,每个人随时都可能会产生很多信息需要。但这些需要在不同时间、地点等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强度是不同的,其中表现最强烈的那个信息需要决定了其可能发生的信息行为,亦即信息需要必须在达到一定强度,并且被个体意识到之后,才会转化为信息动机。 外在环境:是指个体所处的信息环境,具体包括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政策、信息法规和信息伦理,以及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等。,6.2.1 行为科学理论概述,信息动机形成后,可能会产生两种

7、作用。 激励作用:即由信息动机激发个体产生某种信息行为,并对信息行为产生推动和控制作用。 指向作用:即引导个体的信息行为朝着特定方向和预期目标发展。 当信息动机在实现过程中受到阻碍时,个体会产生对抗心理,并尝试将障碍克服。 成功:信息动机便会得到强化,信息行为持续增强,目标实现; 不成功:信息动机力量减弱,信息行为暂不发生或已发生的被中断或停止,个体产生挫折感,并影响到其后续的信息行为。,6.2.1 行为科学理论概述,3. 信息行为 信息行为是指人们为满足其信息需要而开展的各种相关信息活动的过程,主要表现为信息查寻行为、信息选择行为和信息利用行为。 信息查寻行为:是指管理者查找、收集所需信息的

8、活动。一般遵循可近性和易用性原则。 信息选择行为:是指从某一信息源中将符合需要的信息挑选出来的过程。选择的标准:相关性和适用性。 信息利用行为:是指信息管理者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核心:解决问题。,6.2.2 领导者信息行为分析,1. 领导者的信息需要 企业领导的信息需要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要驾驭生产经营管理活动,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和问题,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洞察新的产品技术发展动向,掌握新的知识和信息。特征: (1) 动态性 (2) 发展性 (3) 多样性 (4) 层次性,6.2.2 领导者信息行为分析,2. 领导者的信息行为 (1) 企业领导的信息查寻。遵循可近性和易

9、用性原则。 (2) 企业领导的信息选择。信息选择是对信息查寻过程和查寻结果的优化。核心标准:相关性和适用性。 (3) 企业领导的信息利用。与问题解决紧密联系。核心环节:解释,即变不可理解为可理解而进行的思考和陈述。企业领导要对问题作出独立的有价值的解释,就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相关信息。这种与对象直接相关的、比较典型的、适量的信息称为合适的信息度。完全达到合适信息度是困难的,但要做到接近这个合适信息度,减少偏离度则是可能的。,6.2.3 领导者信息转换与增长,(1) 企业领导的信息转换行为。企业领导在发出生产经营指令信息之前一般需进行经营管理的策划,把其所获取的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信息加工转

10、换成规范的工作安排和制度文件等,然后用合适的方式和手段来传递和利用这些信息,最后转化为经营管理战略和战术。 (2) 企业领导在指挥、协调和控制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信息交流与转换行为。企业领导一般要通过各种形式的会议、座谈、面谈,或在企业网站发布信息等,与员工进行信息交流和转换。要创造有效的交流环境和条件,发挥员工的主体作用,收集有利于解决生产经营过程问题的信息和知识,并将其转换成技能集,以丰富自己的信息和知识库。,6.2.3 领导者信息转换与增长,(3) 企业领导的信息增长行为。在与员工的互动交流中产生新信息和新知识。规定新的生产经营信息与已有的知识储备之间的逻辑联系。使得基础知识、信息、新知

11、识,由一个能动的、有意识的思维过程结合起来,形成新的知识结构。这种结合,不是已有知识和新信息的简单叠加,而是众多认识(直接和间接)的复杂合成。,6.3 首席信息官,CIO是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首席信息官)的英文缩写,它是指负责一个单位信息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的主管领导。美国CIO杂志对CIO的定义:CIO是负责一个公司信息技术和系统所有领域的高级官员;通过指导对信息技术的利用来支持公司的目标;具备技术和业务过程两方面的知识,是将组织技术调配战略与业务战略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最佳人选;通过沟通、集成和组织来实现信息资源整合并给企业带来平衡和利益。,6.3 首席信息官,6.

12、3.1 CIO的由来和实质 1. CIO的由来 首次提出CIO概念的不是信息界,而是工商企业界。1981年,美国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经理williamrsynnott和坎布里奇研究与规划公司经理williamhgrube二人在信息资源管理:80年代的机会和战略中首先给CIO下了定义:“CIO是负责制定公司的信息政策、标准、程序的方法,并对全公司的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的高级行政管理人员。” 2. CIO的实质 CIO的工作重点应是如何管理信息,而不只是管理信息技术或信息系统。其实质是一个社会组织中信息管理的高层管理人员,即居于组织最高管理决策层的信息管理负责人。,6.3.2 CIO的管理体制,1

13、. CIO管理体制的提出 所谓CIO管理体制,是指由企业的最高经营决策层中的CIO全面统筹负责组织信息管理活动,下设专门的信息管理职能部门负责组织信息的收集、开发、传播、共享、协调等日常业务(如图6-2所示)的体制。该体制最早出现于美国政府部门,目的:克服政府部门的官僚主义,节约办公经费,提高工作效率。由于CIO有效地改善了政府部门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的管理,使得许多公司相继效仿,到1988年,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80%实行了这一体制。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引入CIO概念。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以及企业信息化、政务信息化、商务信息化的发展,我国开始重视CIO及其管理体制的引进和应用。,组织

14、信息管理中的CIO体制,图6-2 组织信息管理中的CIO体制,6.3.2 CIO的管理体制,2. CIO管理体制下的信息管理机构 CIO管理体制把信息管理部门设置为一个独立的管理机构,赋予它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管理的职能,给予相应的权利,让它参与决策。其地位如图6-3所示。,图6-3 信息管理部门及CIO在组织中的地位,6.3.2 CIO的管理体制,3. CIO在企业中的地位 在组织信息化程度不高的过渡时期,一般在CEO领导下由CIO作副手组建“信息化委员会”之类的机构。CIO对CEO负责,但不插手各项业务负责人管理的具体事务。 CIO与其他高层管理者的关系是一种相互配合、密切合作的关系,他们共

15、同制订企业的战略发展计划,协调完成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图6-4 CIO与其他高层管理者的关系,6.3.2 CIO的管理体制,CIO的职责包括以下4个方面: (1) 负责制定组织信息政策和信息基础标准。目的:确保组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策略与管理策略相一致。 (2) 负责组织开发和管理信息系统。 (3) 负责协调和监督各部门的信息工作。 (4) 负责收集、提供和管理组织的内部活动信息、外部相关信息和未来预测信息。,6.3.3 CIO的素质要求,合格的CIO:管理与技术两方面兼优的复合型人才。组织管理水平信息技术水平。 日本对CIO适任者的调查数据: 样本数:259家企业 结论:不懂计算机的人不

16、能成为CIO,只懂计算机的人也不能担任CIO,理想的CIO应是兼具经营管理与信息技术两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经营管理能力对于CIO来说尤为重要。,6.3.3 CIO的素质要求,CIO应具备如下8项基本素质: (1) 管理经验。需要5至8年的管理经验。 (2) 技术才能。精通信息技术(安身立命的根本) (3) 经营头脑。了解信息技术在什么情况下能为实现企业目标发挥关键作用。信息技术投资企业的回报。 (4) 信息素养。强烈的信息意识,较强的信息分析能力,为高层战略决策发挥信息支持作用。,6.3.3 CIO的素质要求,(5) 应变能力。能对各种变化作出敏捷的反应。关键:心理素质。能承受技术和环境变化的压力。 (6) 表达能力。具备好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能消除人们对信息技术高深莫测的神秘感 “高技术恐惧症”。 (7) 协调能力。善于协调企业内部各层次、各部门、各环节的关系以及企业与其协作伙伴的关系,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进行信息沟通。 (8) 领导能力。有领导威信和支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