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参考答案(详细分析版)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89366227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参考答案(详细分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参考答案(详细分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参考答案(详细分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参考答案(详细分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参考答案(详细分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参考答案(详细分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参考答案(详细分析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要求考生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答案应该是D。D项,与之相应的原文是第三段末尾:“近代梁启超、章太炎、梁漱溟等大儒者,他们尽管以回归或延续儒学为学术旨趣,并对西方文化有各种批评,但他们对以往经典的诠释在不同层面上都受到西方外来观念的影响,都体现了学无中西的理念,这也就是他们的学说被称为新儒学的重要原因。”按此理解,“新儒学”的大儒们的确批评了西方文化,对经典的诠释受到西方观念的影响,但“批评”不等于“辩证地认识”,“受影响”不等于“充分借鉴吸收”。A项对应原文第一段“经典的形成总

2、是与特定的文化背景、特定的民族和地域相联系经典不仅有超越时代的价值,更有超越地域的世界性的意义”,且以论语理想国为例,二者一中一外又均为经典,题干转述正确。B项对应原文第一段“经典具有了某种特殊品格内含从普遍的文化层面加以阐释的可能,例如,今天我们可以从责任意识和义务意识的层面进行阐发,思考如何使个体充分履行各自义务的问题”。从其论断与举例中可以看出,题干转述正确。C项对应原文第一段的“经典具有了某种特殊品格”、第二段的“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普遍意义包括第一段的超时代价值和超地域的世界性意义)“在阅读、理解经典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需要引进来,借鉴西方历史演化过程中积累的文化成果;另一方面

3、,我们也需要主动走出去,参与世界范围的百家争鸣”,转述正确。2.【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要求考生选出表述不正确的一项,答案应该是D。D项对应原文中的第三段“以中释中,即以所谓纯粹传统中国概念去理解中国的问题,这种思路明显忽视了经典的普遍意义与之相比,王国维在20世纪初所倡导的“学无中西”的观念则更具有开放意识”,确实比较了二者的不同点,但二者对比论证的目的是论证本段的中心论点“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还要再反思。再反思就是在承认经典所拥有的超越时代与地域的普遍性的前提下,对时下一些流行看法进行理解和反思”。A项对应原文第一段,阐述的是“普遍意义”与“超时代价值”合“世界性意义”之间的关系。

4、B项对应原文第二段“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就意味着我们要开眼界我们也需要主动走出去,参与世界范围的百家争鸣”,是对本段论点与论证的概括,正确。C项对应原文第一段和第三段,第一段从正面强调要认识经典的普遍意义,第三段批评了“以中释中”“这种思路明显忽视了经典的普遍意义”。3.【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要求考生选出表述不正确的一项,答案应该是C。C项前半句对应原文第三段“外来语已逐渐输入并融入现代汉语,这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外来思想和观念内容。当我们用受外来语影响的现代汉语去理解经典时,相应地也受到外来语背后的深层思想和观念的影响”;后半句是对此原理的反向运用,符合文章“经典的普遍性意义”的观点。

5、A项是结合第二段观点进行的推断,对应原文“在阅读、理解经典的过程中,如果眼界封闭,常常会给经典的理解带来多方面的限制;而视域的扩展,则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经典不管是西方文化的引进来,还是中国文化的走出去,都既要以其各自的特殊内涵为背景,也要以它们所具有的普遍意义为前提”,以此可见,文章的确强调在理解经典内涵时,要着重分析它的普遍意义,但并不能“摆脱经典的特殊性限制”,而是要以其特殊行为背景。第一段的“真正的经典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等观点也可佐证。B项是对原文二三段信息的整合与推断,题干前半句对应原文第二段“一方面,我们需要引进来,借鉴西方历史演化过程中积累的文化成果;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主动

6、走出去,参与世界范围的百家争鸣”,后半句对应原文第三段“学无中西的观念则更具有开放意识以世界文化视野来反思和理解多样文化经典他们对以往经典的诠释在不同层面上都受到西方外来观念的影响,都体现了“学无中西”的理念”。以此可见,“学无中西”主要是指开放,可简化为“以世界文化视野来反思和理解多样文化经典”“受到西方外来观念的影响”,“引进来”和“走出去”都应是开放的体现,都可能“受到西方外来观念的影响”,所以二者关系表述为“只有才”这种必要关系不符合原文观点。D项是对原文第三段的理解与整合,对应原文“如以中释中,即以所谓纯粹传统中国概念去理解中国的问题,这种思路明显忽视了经典的普遍意义试图以纯而又纯的

7、中国观念去解释以往的经典,事实上已缺乏可能性”,一则“纯而又纯”在事实上不可能,也就没有排斥不排斥的问题,二则“反思以中释中”实则是对“以中释中”的批判,而“以中释中”与“纯而又纯”正向关系紧密,所以“反思以中释中”包括反思批判“纯而又纯”。(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4B (智慧教育并没有“减少了教师对设备的依赖性”,只是让教师不必“频繁操作设备”;而且,这一系列变化也不仅仅是“依靠数字技术的升级”而取得的)5D (根据材料四,数字化教育在人文精神的培养方面就不一定比传统教育更好,而人文精神显然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所以“有着全面的优势”的判断并不恰当)6参考答案:视教

8、学为“标准化生产”的陈旧观念。在建设教学资源库片面追求“大而全”(或:不重视教学资源的质量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以数字技术代替教学。把教师当作知识提供者而不是促进“深度学习”的教练。在数字化教育忽略人文意蕴的培养。(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共6分。要点第点概括自材料一,第点概括自材料二,第和第点概括自材料三;第点概括自材料四。)【或(1)视教学为“标准化生产”的观念。(源于材料一)(2)在建设教学资源库片面追求“大而全”的观念。(或:不重视教学资源的质量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等观念)。(源于材料二“一”)(3)教学模式单一不注重应用场景的观念。(源于材料二“二”)(4)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的观念。

9、(源于材料二“三”)(5)课程构建方式偏于传统的观念。(源于材料三)(6)试图以数字技术代替教学的极端观念。(源于材料三)(7)不注重深度学习的观念。(源于材料三)(8)不注重人文意蕴的观念。(源于材料四(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最多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7. B (解析:对恒老八的形象、小说主题的理解均不恰当。结合小说的写作背景来看,恒老八从养牛马到渴望抓到一头牛,表现从旧生活走过来的恒老八对新生活的渴望。帮人看牛病虽然也体现了他的善良,但目的是为了写他的专长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最后打算买牛,是为了写他渴望通过发挥专长来过上好日子。这些情节,意在反映在乡村生产方式发

10、生变革之后,人们渴望凭借自己劳动与才干来过上美好生活的积极心态。)8.(1)迷茫、失落。他“猛乍想起”包养到户及喜欢牲畜却没有抓到牛“可惜”等表明其失落迷茫。(2)对农活更有干劲,更有积极性。看到懒民杨云山的转变,他更加有热情干活。(3)更自信,更自尊,更有成就感。凭着自己的专长,他受到村民的款待,又接到郑书记的邀请。让他更多尊严和成就感。(对自身价值更加肯定)(4)对未来更加充满期待,更有信心。他认为凭自己的本事一定可以发家致富。(或能审时度势,心态更开放。以前他只懂养牛,如今能根据市场需求找到致富门路。)(每点2分,精神面貌的相应界定1分,解释1分。只有解释,没有点出精神面貌不给分。答出其

11、中三点即可,共6分。意思对即可。)9.参考答案:(1)营造氛围,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增强小说真实性与美感。穿插的环境描写,描绘了乡村的自然环境,交代了小说故事发生的环境,展现乡村画卷。(2)暗示人物的农民身份,衬托人物形象(衬托人物言行和精神面貌)。通过夜晚的寂静、清晨的霞光等自然环境描写,衬托人物言行和精神面貌,如以夜里的寂静氛围反衬恒老八内心不平静,以清晨微光与寒冷衬托懒汉的变化、恒老八的干劲等。(3)使小说情节更连贯(脉络更为清晰),推动小说情节发展。景物变化反映时间推移,使小说时间脉络清晰;山野里的“吭哧声,伴和着车轮的吱吱响”,让恒老八躺不住,推动了情节发展。(4)呼应小说标题,暗示

12、了小说的主题(主旨)。文中的景物描写呼应标题“霞光灿烂的景象”,同时与标题一起暗示小说主题,即在实行包产到户政策之后,乡村发展翻开新篇章。(4点每点2分,其中点出作用1分,结合文本1分,意思对即可,最高不超过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10. A (原文“吉甫仗裴垍之拔擢,致朝班之式序。吉甫知垍之能别俊彦,垍知吉甫之善任贤良,相须而成,不忌不克。所谓经纬之臣,此之谓也。”)11. C(从文中可知“监军”由宦官担任,即下文的“中人”。)12. B(“裴垍这一推荐获得当时人们的称赞”,原文是李吉甫受到人们称赞。)13.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我(穷困失意)被外放到偏远地区为官,经历十多年

13、才能辅佐皇帝,后辈仕进的人,我很少结交认识。(2)裴垍唯独指责严休复说:“你和这两个勤勉不懈地进献忠言以供采纳的人不同啊!”严休复非常羞惭。【附参考译文】裴垍,字弘中,河东闻喜人。裴垍二十岁时考中进士科,贞元年间,应制举贤良极谏科,在对策中获得第一,被任命为美原县尉。调任考功员外郎。当时吏部侍郎郑珣瑜请裴垍主持考核词判,裴垍坚守正道不接受请托,主持考核时都专注于(考核)真才实学。宪宗元和初年,召入翰林院担任学士,又升任中书舍人。李吉甫从翰林承旨任上被授予宰相官职,感动得流泪。他对裴垍说:“我(穷困失意)被外放到偏远地区为官【落魄原意为“穷困潦倒”或“放荡不羁”,此处应取“穷困潦倒”意,但根据李

14、吉甫年表及其家世,此处应侧重于不得志而非生活贫穷,结合语境,建议意译为“穷困失意外放为官”】,经历十多年才能辅佐皇帝【或担任宰相】,后辈仕进【或后辈被举荐为官,依据论语先进邢昺疏:“后进,谓后辈仕进之人也。”】的人物,我很少结交认识。而且宰相职责应当是举荐贤良任用能干的人才,您非常善于甄别人才,请您为我推荐人才。”裴垍拿起笔列出三十多人的姓名;李吉甫记录名单(或拿这份名单)向朝廷推荐,当时人们全都称赞李吉甫知人善任。元和三年秋,李吉甫出京镇守淮南,朝廷于是让裴垍代替李吉甫担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官职。裴垍虽然年少,却通晓时事,严格遵守法度,即使权贵大官也不敢拿私事求他。当初,裴垍在担任翰

15、林承旨时,正是宪宗皇帝刚刚平定蜀地叛乱的时候,宪宗皇帝励精图治,专心理政,机密事务,全都把它们交给裴垍办理。裴垍主持朝政以后,他整顿法度,请求惩治不法行为,考核官员们的政绩,都得到皇上的注意和听从采纳。岭南节度使杨于陵被监军许遂振诬陷,皇帝下诏让他担任闲散官职。裴垍说:“因为一个宦官(的诬陷)而给朝廷重臣判罪,这样不可以!” 请求授予他吏部侍郎一职。严绶担任太原太守,那里的政务全部由监军李辅光裁决,裴垍弹劾他(严绶)懦弱无能,让李鄘代替他。建中初年,朝廷确定实施两税法,整理制定统一固定赋税的法律,但是实物更贵重,钱币反而轻贱;后来货币与实物的轻重相反,百姓交纳的赋税就比最初增加了一倍,所以赋税

16、更重(或繁杂),平民百姓重新陷入困境。等到裴垍担任宰相,他上奏朝廷禁止这件事,从此百姓稍微休养生息。当初,拾遗独孤郁、李正辞、严休复都得到升迁,到他们来拜访裴垍时,裴垍唯独指责严休复说:“你和这两个勤勉不懈地进献忠言以供采纳的人不同啊!”严休复非常羞惭。【独:唯独,只。孜孜:勤勉不懈怠。献纳:进献忠言以供采纳。】裴垍担任学士的时候,引荐李绛、崔群与他同朝为官。等到担任宰相后,他又提拔韦贯之、裴度等人主管起草诏令(担任知制诰的官职),他们都相继担任宰相,都被称为名臣。元和五年,他突然中风,皇帝惆怅叹惜。过了三个月,裴垍去世,皇帝追赠他为太子少傅。史臣曰:裴垍善于甄别人才暗中记住,举荐贤才任用能人,辅佐皇帝践行王道。李吉甫仰仗裴垍选拔人才,让朝廷按照等次授予他们官职;李吉甫他知道裴垍是可以鉴别出优秀人才,裴垍也知道李吉甫能够很好地重用贤良人才。他们相互需要又相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