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89364577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教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职教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职教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职教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职教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教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教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期中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2各小题,每一题2分,共24分)1.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上溯(s) 炫(xun)耀 隧(su)道 精髓(su)B.分享(xing) 曲(q)解 憎(zng)恶 吝啬(s)C.豁(hu)然 霹(p)雳 眷(jun)属 敷衍(yn)D.渲(xun)染 醇(chn)酒 膝(x)盖 包扎(z)2.下列字形正确的一组是 ( )A.借鉴 尸骸 荒莫 雕塑 B.磊落 笼络 简捷 缰硬C.庇护 誉写 苍桑 喉咙 D.谄媚 俯望 眺瞰 艳羡3.下列各句中家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面对狡猾的犯罪分子,公安人员机智灵活,先采取开门揖盗再关门

2、打狗的战略战术,终于将犯罪分子缉拿归案。B.日本右翼反华分子极力否定“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其数典忘祖的逆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义愤。C.他深谙经营之道,对顾客相敬如宾,令消费者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生意越发红火。D.经过三年的惨淡经营,这个厂终于扭亏为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了过高雅而奢华的生活,因此她不断地感觉到痛苦。住宅的_、墙壁的_、家具的_、衣料的_、都使她苦恼。A.寒伧 黯淡 破旧 粗陋 B.寒伧 黯淡 陈旧 粗朴 C.寒酸 黑暗 陈旧 粗陋 D.寒酸 黑暗 破旧 粗朴 5.选出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 ( )A.大家

3、争着买:“好席子,自洋淀席!”B.(水生)对着荷花淀吆喝:“出来吧,你们!”C.“哦。”他十分吃惊。D.“真好吃啊!”哥哥说。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青年们认识到,脚踏实地、勤奋认真是做人之本;顺应时代、刻苦实践是成材之本。B.他们本着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便于服用为原则,改革了工艺、处方的剂型。C.由于思想水平不高以及文字表达能力的限制,缺点和错误是难免的。D.他们都利用课余时间编写不少资料,供全校同学复习时参考。7.填入下面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 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_岩面与草丛都从湿润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A.厚厚的云在我们顶上罩着。 B

4、.层层的云在我们顶上浮着。C.薄薄地云在我们顶上压着。 D.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8.下列作品、作家、体裁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的空中楼阁小说李乐薇B.荷花淀散文孙犁 C.哦,香雪小说铁凝D.一碗清汤荞麦面戏剧粟良平9.对下列各句使用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粉色的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2)它(洋槐)活得孤独,却活得自信,活得潇洒。(3)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4)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粟了,它发出洪亮低沉的声音,和他们共同欢呼着。A.比喻 拟人 比喻 拟人 B.拟人 拟人 比喻 拟人C.比喻 排比 比喻 拟人 D.拟人 排比 比喻 拟人10.选

5、出对下面句子的结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上级迅速派来的一辆山区最好的司机驾驶的最先进的救护车,早已等待在矿井口上。A.主语是“上级”,谓语是“派来”宾语是“救护车”。B.主语是“救护车”,谓语是“等候”,补语是“在矿井口上”。C.主语是“司机”,谓语是“等候”,补语是“在矿井口上”。D.主语是“上级”,谓语是“派来”,宾语是“司机”。阅读李煜浪淘沙一词,完成1112题窗外雨潺潺,春间阑珊。罗衾不乃为更寒。梦是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11.对这首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春意阑珊”表面是指春意凋残,实际上是表达逝者如斯,时

6、不再来的感叹。B.“五更寒”既指自然气侯的寒冷,也比喻作者内心悲哀凄凉。C.“梦里不知身是客”,表面是写构境,实际是写梦醒后的情况。只有梦醒,才知道自己客人的身份。D.“无限江山”是指作者的家国南唐山川。12.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以景写起,由景到情,将梦境与现实、欢乐与悲愁交织在一起,抒发了亡国的悲哀之情。B.词中塑造了一个离开家园,一梦醒来无限辛酸的游子形象。全诗都运用了描写的手法,把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C.“别时容易见时难”这一句,是从李商隐无题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化用而来的,它抒发了人世间离愁别恨的深沉感受,被后人广为运用。D.诗中运用白描、比喻、

7、对照等手法。语言精炼、富有感染力。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一)枫叶礼赞叶孟 我爱枫叶,因为它红得深浓,红得艳丽。 多少年来,一想到秋,我首先就会想到枫叶;想到枫叶,就会想到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就会引发许多联想和感慨。在萧瑟的秋天,枫叶红得那么动人,不能不使我心驰神往。 在北京,重阳节过后到香山看枫叶,正是很好的时节。过去的文人骚客,在这样的时候,往往骑一头小毛驴儿,慢慢地出了西直门,一步一颠直往西边走去。到了碧云寺一带,就渐入佳境,像喝了一杯花雕酒一样,陶醉于枫叶那鲜艳的色彩,流连忘返。有时,他们还会即景遣兴,吟诗作赋。我虽没有这样闲散的雅兴,但我也爱枫叶

8、。没有别的,爽直一点儿说,就是因为她红! 秋冬之交,正是吃萝卜的时候。夜晚的街头,常常传来“萝卜赛梨”的清脆叫卖声,引诱你不得不去买一个尝尝。萝卜有“红到心”的别称,可是它的内心是不是红的,还得等到剖开之后才见分晓。这哪里赶得上枫叶。枫叶是那么直接、那么毫不遮掩地展现自己的色彩。枫叶敢于红,红得有气魄。 枫叶之可爱,还在于当别的叶儿经秋枯落时,她偏偏红得艳丽。她耐得住风霜交加,经得起秋之摧残,战西风而不怯,披严霜而愈丽,显露出无畏无惧的神采。单凭这一点,就值得我们赞美。 有人说,枫叶虽红,可毕竟是到了肃杀的秋天。董西厢中有一警句:“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申血!”以枫叶吟离别,把枫叶比作血,

9、这是随人的心情而生发的。但在我看来,说肃杀也好,比作血也好,都还是在于秋,而不在于枫叶;把枫叶之红比作血,这是因为她抗得住肃杀之气啊! 枫叶也并不因为红而孤独。你看,去香山看红叶的人那么多;而且,东篱黄菊,山涧青松,挺拔的竹,清香的梅,或跟她同时,或相继绽放,都与枫叶相伴,在耐寒抗冷中各显风采。 一想到秋,我就想到枫叶,想到枫叶,往往使我又联想到那些在各个岗位上勇于克服困难、敢于展示自我的劳动者。他们抗严寒,战酷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他们不畏艰难,勇于奉献,弘扬了时代的精神。他们尽管很普通,却是我们时代的英雄。我觉得,用枫叶来比喻这样的英雄人物是再恰当不过了。 我礼赞枫叶,我爱她斗西风血点儿红

10、!13.从上文看,枫叶有哪些特征?(4分) 答:_ 14.作者写秋冬之交的萝卜,引用董西厢中的警句,各有什么用意?(4分) 答:_ 15.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谈谈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答:_ 16.作者笔下的枫叶有什么象征意义?(3分) 答:_ 17.本文是围绕枫叶开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行文思路。(3分) 答:_ (二)说话父亲 父亲是一个话剧导演,一副很不知人情世故的样子,像是从天上掉下来似的,真正是一派天然,再没有比父亲更不会做人的人了。他甚至连一些最常用的寒暄絮语都没有掌握,比如,他与一位多年不见的老战友见面时,那叔叔说:“你一点没老。”他则回答道:“你的头发怎么都没了?

11、”弄得十分扫兴。见面的套话没有掌握,告别的套话也没有。有他不喜欢的、不识趣的客人来访,他竟会在人刚转身跨出门坎时,就朝人背后扔去一只玻璃杯。别人对他留有什么印象,是他从不关心的。他是只须自己就能证明得了自己。比起世上太多的终年终月为别人的观瞻营造一个自己的生活,是要轻松。而奇怪的是,像他这样不会做人的人,却有着惊人的人缘。1978年,在他做胆囊炎手术时,人艺的男演员们便自发排了班次,两小时一班地轮流看护,准时准刻,从不曾误点。这种挚诚至深的对待,令我们久久难以忘怀。俗话常说人心换人心,我们虽不知道他对演员们是如何,可从演员们对他,却可以看出他的对待。也因他对人不加矫饰,人对他也不以虚礼往来。我

12、们经常听到演员们以他的素材演编的长篇喜剧,比如,喝了药水之后,发现瓶上所书“服前摇晃”,于是便拼命地晃肚子;还比如,将给妈妈的信投到“人民检举箱”等等,诸如此类,刻划了一个糊里糊涂的父亲。因他对人率真,人对他也率真;因他对人不拘格局,人对他则也不拘格局。他活得轻松,人们与他也处得轻松。即便在他不很得意的时候,他的身边也没缺少过朋友。听母亲说,在他被划为右派的时候,就有一位阿姨为他辩护,而因此几乎划为了右派。似乎是,正因为他没有努力去做人外,反倒少了虚晃的手势,使他更明白于人,更明白于世。所以,他倒也活得比谁都自在。 当然,他如此自在地做人,尚须条件。至少,在他朝人身后扔去一只玻璃杯子后,要有人

13、为他打扫现场。他不会洗短裤和袜子,甚至不懂得如何煮一碗方便面。他一如不食人间烟火,皆也因为,尚有人为他操心此类俗事,家庭便是他坚强的后盾了。在这一个纷繁的世界里,他的纯净的哲学要建立并实践,必得有人为他开辟一个清静的场所。 他不会玩一切斗智的游戏,腹中是没有一点点春秋三国,只迷住一本与世无争的书。他最大的娱乐,也是最大的功课,便是读书,中文的,或者外文的,戏剧的,或文学的,个个种种。书也为他开辟了另一个清静的世界,在那里,他最是自由而幸福,他的智慧可运用得点滴不漏。 因了以上的这一切,他在离休以后的日子里,便不像许多老人那样,觉得失了依傍而恍恍然,怅怅然,他依然如故,生活得充实而有兴味。他走的是一条由出世而入世,由不做人而做人的道路。18.阅读全文,概括父亲的性格特点。(3分)_19.阅读第(2)段,列举出父亲“惊人的人缘”的三种具体的表现。(3分)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