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徐婵 出版日期:2010年8月 IDPN: 308-2010-79 课件章数:19,作者 :绍培仁,媒介理论前沿,第十四章 媒介歧视论:检视传播失衡与公共信息平台的倾斜,一、媒介歧视现象的具体表现 二、媒介歧视产生的社会根源 三、媒介歧视的社会危害 四、如何减少和消除媒介歧视,学习目标:,大众传播的发展和媒介的普及是否必然带来信息的均衡流通和大众的信息共享,从而缔造出一个共同参与、平等沟通的信息空间? 现实情形并非如此在实际的运作中,每一家具体的媒介都会选择和设定自己的主要服务对象,但众多媒介趋同性的选择带来的却是某些人群备受青睐和偏爱,而另一些人群遭到漠视和忽略,致使这个公共信息平台出现明显的倾斜大众传播表面的平等掩盖了隐含的不平等,旧的信息垄断被打破,新的信息垄断却悄然产生,这实质上是一种媒介歧视一、媒介歧视现象的具体表现,“知沟”理论对大众传播时代信息流通的均衡性和公众在知识获取方面的平等性提出了质疑,认为“随着大众媒介的信息进入社会体系的增多,人群中具有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的那部分人会更多地接受信息,这两部分人的信息差距就会增加而不是减少” 知沟的形成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接收者所具备的硬件、教育、技术等掌握信息的先决条件有所差别,另一方面也与传播者如何分配信息资源有关,媒介歧视的具体表现多种多样,如性别歧视、年龄歧视、地域歧视、政治歧视、种族歧视等等,这些都值得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
强势阶层作为社会的精英群体拥有绝对优势的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是信息资源的权威提供者,也是媒介报道的主体 媒介对社会弱势群体的集体抛弃,弱势群体被社会边缘化的同时也被媒介边缘化了从表面上看,大众媒介的普及率不断提高,信息资源遵循商品交换的自由平等原则且获取成本相对低廉,似乎并没有太多的障碍限制弱势群体的媒介接近权 但这只是表面的平等,本质的问题是他们能够从中得到什么 歧视不仅表现在信息资源分配不公上,更表现在对被歧视者充满偏差的形象展示上 媒介对于弱势阶层的报道,其言语运用、题材选择上常常带有同情、歧视、歪曲和利用的色彩弱势群体的“集体画像”无论被勾画得如何变形走样,也无力发出辩驳的声音,更不要说像其他阶层那样通过媒介对各种社会事务发表意见、提出建议,以及借助媒介的力量来实现自身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利益 大众媒介是话语传达最重要的渠道,而作为公共论坛的大众媒介越来越像一个私人会客厅而不是大众广场,弱势群体的表达权、反论权被任意剥夺和侵犯,使之充其量不过是作为叙述的对象而难以成为叙述的主体,更不可能占据媒介话语体系的中心位置 古往今来最大的一个弱势群体,就是沉默的大多数二、媒介歧视产生的社会根源,究其根源,当代中国的媒介歧视本质上是社会资源分配失衡的一种反映。
媒介歧视也是媒介作为一面镜子对现实社会中的种种歧视现象的映照 媒介歧视既是媒体界的问题,又不仅仅是媒体界的问题 造成媒介歧视最直接的原因则在于大众媒介对经济利益的过度追逐对媒介而言,受众仅仅意味着市场规模和消费实力,其信息需求是次要的媒介对经济利益的单纯追逐桎梏了媒介定位的范围和方向,导致大众媒介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排斥和歧视,从而造成了信息资源分配上的不平等 对弱势群体的忽略也与媒介对“信息成本”的考虑有一定关系在解释受众选择媒介和信息的动因时,施拉姆提出了这样一个公式: 报偿的保证÷ 费力的程度= 选择的或然性 出于对代价和报偿关系的衡量,媒介所青睐的信源和信宿总是作为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而不是农村边远地区,是社会的强势人群而不是弱势群体应该看到,媒介从业人员与社会弱势群体的地位差别,也是形成媒介歧视的原因之一 媒介从业人员与社会弱势群体之间一般存在着较为悬殊的地位差别 地位悬殊造成的漠视和俯视代替了交流、沟通必不可少的平视角度,有时就形成了一种不自觉的歧视三、媒介歧视的社会危害,任何歧视都会破坏社会的和谐,媒介歧视更是偏离了大众传播的本质媒介歧视最深刻的危害在于它破坏了社会的公平公正原则,使社会各个阶层无法平等共享均衡发展所必需的信息资源,进一步加剧社会的分化与断裂。
歧视造成各阶层之间的偏见与隔阂,其背后最容易潜藏和滋生各种社会问题 与此同时,对弱势群体的歧视是大众媒介过于注重眼前利益的短视行为,从长远来看它也将有碍于媒介自身的发展 歧视导致媒介资源不能按照实际需要和效率来进行合理分配 其次,歧视带来的报道失衡将弱化大众媒介的社会功能四、如何减少和消除媒介歧视,从宏观层面来看,弱势群体失去更多的传播权力和传播资源,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一种客观结果,长远而言,要消除媒介歧视的根源,有赖于通过社会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来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 从微观层面也即从更为直接的原因来看,媒介歧视反映了大众媒介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的一种趋利选择,这是一个充满了现实困惑的问题,单纯责怪媒介缺乏社会责任和良知是有失公允的 要减少和消除歧视,媒介具有不可推脱的责任这首先需要理念上的清醒:大众媒介的第一角色应该是公共信息平台、公共论坛和社会公器,其次才是经济利益创收者,营造平衡的传播生态、构建和谐的传播环境、实现公正的传播目标是媒介应负的社会使命 另外,还需要行动上的应对策略. 政府需要对媒介布局进行宏观调控,对媒介行为进行必要规范,对于那些面向弱势群体的媒介,政府应给予扶持和补助。
总之,信息贫困应当像经济贫困一样受到社会重视,需要多方努力以求大众传播的公正合理,保障社会各阶层的媒介使用机会和平等的信息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