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阅读现状及对策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89362602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农村初中阅读现状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农村初中阅读现状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农村初中阅读现状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农村初中阅读现状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农村初中阅读现状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农村初中阅读现状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农村初中阅读现状及对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农村初中阅读现状及对策【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它不但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广阅博览,熟读精思,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个性化的发展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然而长期以来在农村中学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提高,本文就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谈了个人的看法。【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问题探索一、阅读现状分析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工作中通过增大学生阅读量来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素质的一种阅读形式。语文课程标准之阶

2、段目标(七九年级)中关于阅读的要求中谈到“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身处第一线的语文教师也认识到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也极力改变现状,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状况总不尽人意,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更令人担忧。究其原因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升学压力虽然现在提倡素质教育,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学习任务依然繁重。跳出“农门”几乎成了农村学生读书的主要目标。在他们看来阅读小说、杂志等课外书籍,那是“不务正业”,学习中“唯书本而书本”,“唯成绩而定论”导致了主观上自己不主动创造课外阅读的机会。因此,为了考

3、一所好学校,更多学生宁愿花更多时间在教材尤其是数理化这些短效科目上,将课外阅读抛之脑后,因为他们要的是成绩。2、条件有限农村学校由于本身的地理原因,物质条件较差,学校没有较规范的学生课外阅读场所,即使有图书室,里面“陈列”的都是些陈旧的书,且未对学生开放,开放恐怕对学生也没有吸引力。再者,有的家庭经济不很宽裕,不能拿出足够的资金为其子女购买课外阅读物。即使经济条件允许,但由于家长意识差,许多家长也不愿意为子女在这些方面投资。因为他们认为子女读这种书浪费时间。 3、学生自身原因对课外读物不感兴趣。在教学中我发现有部分学生对课外读物始终不感兴趣,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在小学时就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他

4、们对阅读是冷漠的,没有感情的,但在这些学生中你会发现有部分很擅长数学,他们宁愿去研究数学难题。在几年的教学中,我曾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有的学生以高分考入重点高中,中考时语文考了百分左右,高考时仍是这种成绩,问及原因,他们的回答很简单:不喜欢读书,阅读能力差。 课外阅读主观性太强。许多学生也喜欢读书,可他们阅读主观性太强,他们在课外阅读上重故事性,轻理论性;重趣味性,轻社会性;重娱乐性,轻知识性;重随意性,轻摘记吸收。据调查,流动在初中学生手中的课外阅读物大都是武侠小说、故事会、民间传奇这些单一的倾向娱乐性、故事性的书籍。虽然他们也在读,可读后的收获却很小。 课外阅读目标不明确。目前农村初中学生的

5、课外阅读带有很强的随意性,表现为阅读总是随便翻翻,跑马观花式的浏览。读后让其谈感受却不知所云。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不能圈点勾画,也没有学会做读书笔记。 4、教师原因。 教师缺乏对学生阅读的重视、指导。课外阅读虽是学生课余的一种自由行为,但同样离不开教师在阅读前的宏观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自觉性差、主观性强和目标不明确就表明,他们的阅读行为缺乏引导,这和课外阅读不受重视,没及时指导不无关系。二、改变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对策 1、正确认识阅读的地位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这里说的就是读书的重要性。对于学生来说,阅读能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它对学生获取知识,增长

6、见识,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但不少教师认为“阅读只是个手段,写作才是目的”。尽管阅读和写作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是学习写作的门径之一,但是阅读却不完全是为了写,阅读教学也并不是仅仅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写作。因此必须让“阅读”“独立起来”,明确阅读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人生,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帮助学生获得阅读能力,包括收集、选择、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鉴赏品评、怀疑探索作品的能力,为学生具备开放、多元的文化精神,形成创造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养成良好读书习惯可以受益终生。课外阅读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一是三遍读书法,

7、第一遍是泛读,对整篇文章有个基本的了解;第二遍是精读,对文章深入了解,慢慢地咀嚼、品味,取其精华;第三遍是对喜欢的书多看几遍。二是“宝塔式”阅读法,具体做法是:先博览群书,对喜欢的书做上记号,对特别喜欢的书就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多读几遍。三是五步阅读法,第一是浏览,对文章有个大致了解;第二是发问,对文章中的重点、难点进行阅读并提出问题;第三是阅读,带着所提出问题,对文章进行深入细致的阅读;第四是复述,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阅读中所获取的知识信息进行回忆检查,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进而提高阅读效果;第五是复习,复习非常重要,通过复习,有利于对知识加深理解,保证学习

8、成效。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在阅读时一定要做好学习笔记,做学习总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意识的搜集、整理、消化。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课外阅读方法的培养,对提高农村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有很大作用,对学生的语文素质、个人素养自然会有很大的提高。3、做好读物推荐由于受自身条件所限,农村大部分家长都不能给学生的课外阅读加以指导,而如今的读物又更是良莠不齐,并不能完全适合学生的阅读与欣赏。鉴于这种现状,教师应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本着教育性、益智性与趣味性兼顾的原则,给学生推荐适合其阅读的读物,这样不但丰富了自身的知识,而且提高了分析能力。总之,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使语文教学从封闭的教学机制中解脱出来,开创了一个开放式的大语文学习氛围,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和精神积累,使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因此,加强农村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刻不容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