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89362576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拟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模拟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模拟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模拟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模拟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模拟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拟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拟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历史期中试卷第卷 (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幽王欲立妾褒姒之子为王。大臣申侯上疏谏曰:“王今宠信褒妃,废嫡立庶,既乖夫妇之义,又伤父子之情。望吾王收回乱命,庶可免亡国之殃也。”意在说明嫡庶关系的确立A.扩大了周朝国君统治的区域 B.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C.促进了地方行政制度的完善 D.消除了国家灭亡的根本因素2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2、。”这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A.具有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 B.建立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C.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截然分开 D.“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3秦阳陵虎符,铜筑,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_,左在阳陵。”发兵,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划线处应该是A皇帝 B太尉 C丞相 D御史大夫4“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指A.西汉郡国并行制 B.唐朝三省六部制 C.元朝的行省制 D.明朝的内阁制5孙中山曾对科举制度发表以下看法:“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

3、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然若日月。”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科举制之前实行的是察举制 B科举制度是在唐朝正式建立C唐宋至明清的科举考试“不合时用” D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6.“洪武皇帝朱元璋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为此洪武皇帝A建中朝机构参与军国要务 B立左右丞相辅佐全国政务C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D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共议7军机处奉命经办一切重大军政事务,成为国家的政治中枢。军机大臣无专职,亦无定员。军

4、机处不设官署,除了奉命办事之外,自己不能作出任何决定,也无权对外发出任何指示,即“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A裁决军国大事 B事实上行使丞相权力C草拟审批政令 D记录和传达皇帝旨意8某国议员威廉格拉斯顿说道:“他们(中国政府)警告你们放弃走私贸易,你自己不愿停止,他们便有权把你们从他们的海岸驱逐,因为你固执地坚持这种不道德的残暴的贸易在我看来,正义在他们(中国人)那边。”该议员是就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哪一次战争发表的言论?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9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

5、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其中最能体现列强以华制华策略的条约应该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0美国时代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在上海)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这段话评述的是A卢沟桥抗战 B淞沪会战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11“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空前的胜利,它把中国历史划开了两个时代,在今天以前,是我们屈辱悲苦的黑暗时代,自今天起,将是我们富强康乐自由平等的光明时代。中国五十年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今日得以昭雪。”文中“这里的胜利”、“中国五十年及东北

6、十四年的大耻”分别是指A南京解放、瓜分狂潮、九一八事变 B南京解放、七七事变、辛丑条约C抗战胜利、马关条约、卢沟桥事变 D抗战胜利、马关条约、九一八事变12.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是近代中国农民阶级描绘的理想社会蓝图。对这一方案的评述,正确的是A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B表达了反抗列强侵略的诉求C提出了建设近代化国家的设想 D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13有观点认为,“农民战争从来只是一种改朝换代的工具,太平天国仍然是旧式农民战争,但已萌发了一些新苗”。下列与之结论最为相符的是A1851年金田起义 B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C1856年

7、定都天京 D1859年资政新篇的出台1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下列对该条文的评述,错误的是A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共和制度 B具有革命性和民主性 C体现了权力的制约和平衡 D直接目的在于加速清王朝的灭亡15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16“当日本企图取代欧洲在中国的位

8、置,如夺取德国在山东的权力时,它倒提高了中国的民族主义精神。”这次“民族主义精神”高涨带来的重要影响是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B促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C动摇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统治根基D取得了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172015年1月19日新接任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在回复习近平贺电时表示:“期盼贵我两党在两岸关系未来的发展上,继续扩大交流,创造互利双赢,促进两岸永续的和平与繁荣。”以下关于国共合作表述正确的是A第一次合作形成的标志是新三民主义的提出B第一次合作彻底推翻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C第二次合作形成是由于中日民族矛盾的激化D第二次合作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18人民

9、日报对某次会议评论说:“(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毛泽东领导地位在这里确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这里形成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在这里启航。”该会议是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19“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毛泽东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下列哪一行动是上述战略方针的体现?A百团大战 B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解放南京20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

10、点的是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依法治国的方略21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A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B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C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D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22以下三幅历史图片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发展相关,如果根据图片文字说明,要给这三幅图片确立一个恰当的主题,这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A民主政治的成就 B民族团结的力量 C改革开放产

11、生的巨变 D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作用232011年2月,海协会会长陈云林率团再次到台湾访问,与海基会及有关单位商谈合作事宜。海协会与海基会的交流活动始于A“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B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C商谈达成“九二共识” D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241953年底,美国情报部门一封电报写道:“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在其周边地区(指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促进和建立可以作为缓冲的友好国家。”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A中国提出“一边倒”外交战略 B中国推动印支问题的和平解决C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中国缓和了与美国的外交关系25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二十五年来他(周恩来)是外交的中心人物。虽然惟独没有

12、来过美国,但是却遍访了欧洲、共产党国家、非洲和亚洲各国。”下列哪些外交活动能印证上述说法访问印度和缅甸,达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和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在日内瓦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主张参加亚非会议,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联系出席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见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A. B C D第卷 (非选择题共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60分。26题12分,27题13分,28题13分,29题12分。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 “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13、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材料三明朝在各省实行三司分治的制度。三司即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提刑按察使司(简称按察司)和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在职能上,布政司掌理民政,按察司掌理监察地方官员和刑名司法,都司则管卫所军政。这三个部门的设立,既是行政上的分工,也是对地方权力形成制约的制度安排。其目的在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的本质区别,由此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在这方面的重要意义。(4分)(2)材料二反映了哪个朝代的什么制度?(1分)此种制度有何历史意义?(3分)图中A处所示的地区属于哪个行政机构管辖?(1分)(3)依据材料三指出明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特点。并评价这种制度。(3分)27(13分)2015年,中国人民将迎来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特别重大的纪念日,是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