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实验说课稿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89362525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面镜成像实验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平面镜成像实验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平面镜成像实验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平面镜成像实验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平面镜成像实验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面镜成像实验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面镜成像实验说课稿(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物理上平面镜成像实验说课稿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四节的教学内容。通过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从教材编排看:本节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的基础上,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它是前两节课知识的应用;另外本节课学生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这个探究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这个探究在整个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中起示范作用,本节课的一些研究方法和思路,为后面一章研究凸透镜成像奠定了基础,所以,本节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我将此课教学目标定为:知识与技能目标 (1)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2)

2、了解平面镜虚像的形成原因。(3) 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平面镜的应用。过程与方法 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平面镜的物与像对称的讨论,领略平面镜中的简洁对称之美。(2) 使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成功的喜悦,增进学生探索自然奥妙的好奇和欲望。 3、 教学重、难点 初中生思维处于由形象向抽象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所发展,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仍要以具体现象作为支柱,依赖于形象思维,而虚像的形成及研究方法对于学生来说,较难理解,所以,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

3、特点; 教学难点:对虚像概念的理解,探究活动中如何确定像的位置。2 学情分析平面镜成像是学生在生活中接触非常多,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加之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对身边的事物存在着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这使本节课探究活动的实施具有了很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学生对平面镜成像虽然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他们往往容易受生活经验的主观影响,得出一些错误的认识,例如:他们会认为物体离平面镜越近,物体的像就越大,这是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的。 3 教法、学法分析 由于初二学生的思维主要是由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对于物理的兴趣主要是直观认识,还没有能过向抽象认识转化,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通

4、过演示实验和学生探究实验让学生直观体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如何研究虚像的环节中运用平面镜和平板玻璃的对比让学生更直观感受虚像。因此,这节课采用直观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教学方法。 4. 教学程序(1) 引入新课 设计理念: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无意注意的特点,加强演示实验的刺激强度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本环节以“浇不灭的蜡烛“魔术引入课题:两支相同的蜡烛分别置于玻璃板的前后两侧,然后假装同时点燃两支蜡烛,(但实际上只是点燃了前面那一支),然后将水倒入后面的杯中,学生会看见,后面的蜡烛竟然没有被浇灭。为什么呢?给学生造成疑惑。之后,教师故作疑惑状,将后面蜡烛拿起准备探

5、个究竟,这个时候,同学们就会发现,玻璃板后面的烛焰还在晃动,而原来在后面的那根蜡烛并没有被点燃,恍然大悟,原来那个浇不灭的烛焰原来是玻璃板中的虚像,进而进入课题。 这样的引入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也为接下来的探究实验做了一个铺垫。 (2) 新课教学1、 平面镜成像特点 在这个环节我将组织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教学,按照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再反思实验的顺序进行 1. 观察,提出问题:大家每天都照镜子,可是有没有注意过我们在镜中的像有什么特点呢?(引发学生思考) 2. 猜想与假设: 为了使学生能有合理的猜想与假设,组织学生活动:学生照镜子,观察自己在靠近或远离平面镜

6、时,像的大小、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再结合学生充当老师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小游戏,为学生猜想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提供形象、直观的感性认识。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可能提出很多猜想(允许有不正确猜想),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本节重点用实验验证学生提出的以下猜想:1、 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2、 像是“近大远小”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出示课件)并告诉学生,随着学习的深入将会逐步验证、学习同学们提出的其他猜想。 为了验证猜想的正确与否,我们就要进行实验,自然进入下一步。3.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引导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这是突破探究过程中难点的关键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1) 如何选用器材?

7、 主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确定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在设计中,学生可能对“怎样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感到困难,此时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得到充分的发挥,如果不加引导,这个问题就超出了学生的思维范围。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只有落在最近发展区内的问题对学生才是有价值的。所以,在这里,我将给出提示:“如果我们能找到这样一个物体,这个物体的大小和物的大小完全相同,我们暂且把它叫做替代物,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比较替代物和像的大小关系来确定物与像的大小关系了”从而使学生明确关键就是找一个跟镜前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替身物体与像比较。但是,当我们拿着替代物到镜子后面与像进行比较时,问题又来了,我们发现,当物体拿到镜子后面以后

8、就看不见了。这个时候启发学生:如何能看到像的同时又看见在平面镜后的替代物呢?学生一下子想到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替代法) (2) 如何确定像的位置?通过前面的分析,此时学生已经不难知道,当替代物与像完全重合时,此时替代物的位置就是像的位置。 (3) 如何比较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在这个地方,学生有可能不知道标记物、像、和平面镜的位置,所以,要强调这个问题,以免他们在实验之后得不到结论。 (4) 引导学生知道:一次实验有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至少要将蜡烛的位置改变一次,再重做一遍实验。这样要求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以免由于为了节省时间而忽略必要的实验环节,使学生形成以偏盖全的片面的思

9、维方法。 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1) 学生实验时,教师巡视观察,提供帮助,找到学生实验小组中有代表性的操作,收集实验过程中的问题,为交流和评估环节做准备。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物像连线与玻璃板所在直线,这两条相交的直线有什么位置关系?还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平面镜所成的像用白纸能不能呈接到,为虚像的概念埋下伏笔。 5. 分析论证:小组展示实验并在课堂上交流探究结果。此环节由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做适当引导,然后师生共同整理探究结果: (1) 虚像 (2) 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 像和物的大小相同。 (4) 物、像的连线跟镜面垂直 (在这里学生会得到像不能用白纸呈接到的结论,暂不急着说

10、是虚像,而是提出疑问,为什么像用纸接不到呢?从而进入平面镜成像原理的教学。之后再回来补充虚像的特点。之后再综合分析,实际上,像和物就是关于平面镜对称的) 2、 【平面镜成像原理】 在这里用多媒体课件,根据光的反射作图,进行动态分析,使学生从理论上知道平面镜成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形成的。并非实际光线形成接下来展示平面镜成像之美,使学生体会到平面镜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美丽。其实,平面镜的作用远远不止这些,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那些应用平面镜的例子呢? 三、平面镜的应用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对平面镜的应用,加深对平面镜的认识。疑问:难道平面镜对于我们都是有利的吗?它有不利的方面吗?(作为一个作业留给学生课下完成) (3)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知识和学习方法上都有哪些收获?(巩固知识) 5 板书设计 板书的直观性、全面性和系统性较强,它又课件所不能替代的优点,它可以在黑板上长时间的保留,对学生的刺进更明显。 我的板书分为两大块,左边用于板书概念规律,后边留于写猜想分析等主体板书如下: 平面镜成像 1、 平面镜成像特点:2、 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3、 平面镜的应用(1) 虚像 (2) 像物大小相等;(3) 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4)像与物连线与镜面垂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