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试讲说课优秀教案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89361339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念刘和珍君》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试讲说课优秀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记念刘和珍君》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试讲说课优秀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记念刘和珍君》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试讲说课优秀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记念刘和珍君》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试讲说课优秀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记念刘和珍君》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试讲说课优秀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记念刘和珍君》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试讲说课优秀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念刘和珍君》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试讲说课优秀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念刘和珍君【教学目的】一、学习爱国青年的斗争精神,铭记血债,不忘教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二、抓住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尝试理清思路的方法,达到训练理清思路的目的。【教学重点】 作者贯穿全文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关键文句的理解。【主要教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用具】 多媒体、录音机、投影仪。【教学过程】第一教时1、 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中国有位著名文学家、思想家、评论家、革命家认为“救国救民需先救思想”,于是弃医从文,希望用文学改造中国人的“国民劣根性”,留着一字胡。他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们以前学过了他大量的文章,有社戏少年闰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有孔乙

2、己啊q正传祝福等,有哪位同学知道他是谁?对了,他就是鲁迅先生,原名周树人,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记念刘和珍君(板书)二、指导预习。通读全文,圈画出重点词句,运用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并重点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洗涤(d);惮(dn);攒射(cun)、尸骸(hi)本文题为记念刘和珍君,记念了刘和珍的哪些事迹?用一句话分别概括七个部分的内容。划出课文中的疑点。三、研习新课。让学生概括段落大意,教师板书:介绍写作缘由。交待写作目的。回忆认识过程。抒写惊愕、义愤。叙述遇难经过。总结经验教训。热情讴歌赞颂。集体阅读一、二部分,讨论:文章为什么要从追悼会上程君请求作文写起?作者为什么要反复说“有写

3、一点东西的必要”,又要反复说“无话可说”?学生回答,教师帮助总结:让一名同学读第三部分,要求同学们考虑并回答记念刘和珍哪些事迹,从这些事迹中认识到刘和珍是怎样的一位青年。集体阅读第四、五两部分,然后重点抓住第四部分“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和“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这两句;在第五部分重点抓住“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确是死掉了”和第段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悲愤之情;明确作者意在讽刺揭露段祺瑞执政府的野蛮暴行,使历史上“中国军人屠戮妇婴”和“八国联军惩创学生”都相形逊色!四、小结。作者记叙刘和珍的事迹,表现了刘和珍的优秀品质,抒发了对刘和珍被枪杀的无限悲痛

4、之情,交待反动文人的中伤,追叙刘和珍的遇难情景,抒发了作者痛悼死者,痛恨杀人者的悲愤之情。因此,作者就以这条感情线索贯穿全文,围绕着“沉痛的悼念与愤怒的批判相结合”这一文章中心安排了文章几个部分的内容,使之形成有机的整体。五、布置作业。复习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一、二部分。阅读第六、七两部分内容,探讨其深刻含义。第二教时一、抽查背诵情况。二、讨论分析课文第六、七两部分。三、重点理解关键文句的旨意。“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明确:“直面”中的“面”是动词,面对的意思;“正视”,正眼看,不回避。“哀痛者”、“幸福者”分别为“以为哀痛”的人和“以为幸

5、福”的人。“哀痛者”和“幸福者”都是指刘和珍等革命青年。她们在黑暗面前不逃避,在屠杀面前不退缩,她们深知社会的黑暗和民族的苦难有多深重,所以她们的“哀痛”超过常人;但她们又坚信黑暗终将过去,并正在为光明的到来而奋斗,所以又是“幸福者”。“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明确:根据上文,缘由有两个方面,一是反动派的残酷镇压,一是反动文人的恶毒诬蔑。在这白色恐怖下,人们还怎敢说话呢?但沉默后的结果将会怎样?作者列举不同的前途,即暗示只有“爆发”才是唯一的出路。“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明确:“中国人”泛指中国人。“向来”、“

6、不惮”、“最坏”等词语,表明作者对自己的观点的执着和自信。四、总结。通观全文,作者悲和愤两股情感的烈焰无处不在迸发,无处不在燃烧,升腾交织,无可抑制。追悼会的气氛、程君的发问和要求引起对烈士的痛心的忆念,并且激起对杀人者的满腔仇恨,发为愤怒的揭露控诉;同时,作为革命家、思想家,作者始终没有停止深沉的思索,对惨案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沉痛的总结,对烈士死难意义给予高度评价。这就是作者思想感情发展和文章结构的大体脉络。板书:感情线索:悲、愤、激励。五、布置作业。第一教时一、内容 介绍写作缘由 交待写作目的 回忆认识过程抒写惊愕、义愤 叙述遇难经过 总结经验教训热情讴歌赞颂二、刘和珍:渴求真理 善良和蔼 有事业心第二教时煤(喻)(历史进程)请愿(不值得)。陶诗(烈士的鲜血没有白流)。3 纵观全文:悲、愤、激励。(板书:刘和珍)(在“刘和珍”的板书前加“记念”,在后加“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