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眼与视觉 教学设计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89360417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眼与视觉  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眼与视觉  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眼与视觉  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眼与视觉  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眼与视觉  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眼与视觉 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眼与视觉 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主题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眼与视觉一、教材分析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是学生在学习了人体的营养、呼吸、物质的运输、废物的排出之后,针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而安排的。它在本册书中是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知识紧密联系。本节教学是第六章教学的基础,完成好本节教学任务,既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又可为后面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的学习做好铺垫。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包括视觉探究和听觉探究两部分,它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既是知识的介绍,又是很好的一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二、学生分析1从学生知识结构来看,经过七年级的学习,再加上学生对“

2、眼睛和视觉”这部分内容比较感兴趣,他们不仅对结构与功能感兴趣,更对与眼睛有关的疾病感兴趣,尤其是与他们密切相关的“近视”,更想清楚地了解为什么。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关键是教师如何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自我学习,以期达到更佳的效果。2从学生学习方法来看,尽管初中学生思维方式偏离感性,但经过不断的训练,也已具备初步的理性思维能力,这对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很重要。教师可提供更多学生感兴趣的资料、图片让他们感知,再引导其理性思维,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至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相互帮助,共同提高。3个性发展、群体提高:本节教学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之余,也给予他

3、们一定的创新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常识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通过此次学习锻炼学生小组合作和分配任务的能力。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眼球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2.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3.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能力目标:1.通过人眼球的成像原理的学习,学习类比的方法。2.通过探究活动,学会合作学习。情感 态度 价值观:建立保护眼睛和用眼卫生并关爱盲人的意识。四、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以下技术: PPT演示文稿;音频、视频资料;虚拟实验;电子白板、实物投影等。1.在导入环节,运用游戏教学法使整个课堂气氛变得十分热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提高,

4、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发展。2.运用音频、视频资料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体验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尝试获取信息;3.虚拟实验,带领学生进行眼球结构的解剖学习。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全过程,从导入到自主学习,到合作探究,再到拓展提升,起到学习指导和情感熏陶的作用。4.通过PPT让学生明确重难点,为学生学习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创设情境激趣诱思运用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的实验数据,引入学生盲行小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参与游戏活动,联系日常生活,思考教师问题,产生学习兴趣。游戏教学

5、法导入问题引导引导学生,结合学案、课本插图、虚拟实验,小组来探究眼球的结构,并尝试写出眼球各部分的功能。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完成学案内容,小组内交流、释疑,记录疑难问题。1.通过音频、视频展创设情境。2.利用虚拟实验进行实验;自主探究结合实际眼球模型,归纳眼球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引导学生对比眼球与照相机结构。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教材,思考讨论。PPT展示问题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展示交流引导学生尝试写出视觉的形成过程。进一步探究视觉调节,引导学生对于个人想了解的问题进行探究。独立思考,设计探究计划,尝试解决学习重、难点。1.利用实物投影展示模型解剖;2.学生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展示答案。释疑解惑

6、通过调查班级同学近视眼的情况,引导学生了解近视眼产生的原理是什么?引导学生建立保护眼睛和用眼卫生的意识。结合眼球结构与功能,分析近视眼的原理可能是什么?怎样矫正?怎样预防?通过凸透镜成像装置,展示物象形成的变化,PPT模拟近视眼形成过程以及近视眼的形成。梳理总结反思升华盘点本节课学生收获,进一步强化教学重点、难点内容梳理个人所学,交流课堂收获。视野拓展感悟提升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个人运用了哪些器官参与课堂探究学习?思考本节课学习过程,感悟课题内容。PPT展示兴之所至课后延伸(1)了解人类常见的眼疾有哪些?能否预防?(可以了解同学或家人、邻居等)患有眼疾的种类、数量、治疗情况等)(2)

7、调查身边同学近视眼发病率(可以设计表格,了解近视的程度、原因),并进行统计分析。七、教学特色(虽然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对视觉有一定了解,但是,学生往往并不了解眼的结构及视觉形成的过程,而且本节课内容较为抽象,因此需要着力于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亲自动手拆装模型,可完成对眼结构的学习。通过观察凸透镜成像装置在各种情况下物像的变化,学生可以在教师引导下完成视觉的形成、近视的成因及矫正等相关内容的学习。此外,要帮助学生将本节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建立保护视觉、关爱有视觉障碍人群的意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采用了PPT、虚拟实验、实物投影等技术工具,来支持学生的自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高和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