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核心概念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89359569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修三核心概念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核心概念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核心概念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核心概念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核心概念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修三核心概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三核心概念(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三核心概念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区分体液、细胞外液、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的界限和关系2、稳态相关: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反射、反射弧、兴奋(神经冲动)、神经纤维、突触2、激素调节:血糖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反馈调节、协同作用、拮抗作用3、体液调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的调节4、免疫调节: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免疫系统(细胞)、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过敏反应第3章植物素调节1、胚芽鞘弯曲原理、植物激素2、生长素:两重性、顶端优势、向光性、向重力性3、其他激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第4章种群和群落1、种群、群落的概念及其

2、情境中的区分2、种群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3、种群的数量:J型曲线、S型曲线、环境容纳量4、群落的结构:竞争、捕食、寄生、护理共生5、群落的演替:初生演替、次生演替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1、结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营养级、消费级、食物链、食物网2、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物质:反复利用、循环流动、生态农业4、信息:物理、化学、行为5、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自我调节能力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1、价值:直接、间接、潜在使用价值2、保护:就地保护、迁地保护、自然保护区1. 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内环境

3、。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 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3. 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4. 体液调节:激素或其它化学物质(如CO2),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5. 免疫调节:是依靠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机体能够识别自已排除异

4、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功能。6. 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主要包括生长素和其它植物激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和乙烯等)。7. 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除了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外,还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特征。种群数量变化:“J”型曲线和“S”型曲线(环境容纳量)8. 群落:在同一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个种群的集合。这些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捕食、寄生、竞争、互利共生)

5、。群落的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的演替(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9.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10、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其特点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11、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其特点是全球性和循环性。12信息传

6、递: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都离不开信息传递。还能调节种间关系。1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表现在两个方面: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14、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说明:文中用蓝色标注部分为:关键词-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2、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3、内环境的

7、理化特性:主要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4、溶液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5、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6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等)7、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活跃状态的过程。8、神经调节: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结构基础是反射弧。9、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10、反馈调节:指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本系统

8、的工作。11.特异性免疫调节:体液免疫(主要是B细胞起作用)、细胞免疫(主要是T细胞起作用)12.过敏反应: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过敏原而引起的.13、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14、免疫缺陷病: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全或遭受损害所致的免疫功能缺陷引起的疾病。如:艾滋病、15、植物的向光性: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16、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17、生长素:本质是吲哚乙酸;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

9、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18、顶端优势:顶端产生的生长素大量运输给侧芽,抑制侧芽的生长。19、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20、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2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主要有样方法、标志重捕法.23、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24、“ J”型增长曲线:(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25、“ S”型增长曲线:(条件: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26、K值(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

10、的最大数量。27、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28、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9、种间关系:包括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寄生等.30、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31、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32、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33、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34、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35、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

11、物网。36、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它的特点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之一。37、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它的特点有全球性和循环性。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之一。38、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之一。39、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40、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