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89359353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试题及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D)A.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C.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 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A)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B.产品的分配形式 C.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3. 阶级(D) A.既是一个思想范畴又是一个哲学范畴 B.既是一个历史范畴又是一个思想范畴 C.既是一个政治范畴又是一个经济范畴 D.既是一个经济范畴又是一个历史范畴 4. 我国现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的理论依据是(B)A. 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 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 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5. 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A) A.科学技术 B.生产资料C.劳动者 D.管理方式 6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最基本的条件是(A) 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 D.政治制度 7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D) A.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不平衡C.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反作用 8地理环境(D) A.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B.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C.决定社会

3、的性质 D.是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9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关系是(B) A.活跃的、革命的因素 B.相对稳定的因素 C.决定生产力性质的因素D.始终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10“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是说(B) A.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标志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1.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C) A.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B.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C.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 12.

4、 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B) A.科学技术 B.生产力C.生产关系 D.人的需要 1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C)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社会主义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14. 生产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 (B)A.道德关系 B.经济关系 C.政治关系 D.思想关系 15.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是(A)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互相决定D.经济基础反作

5、用于上层建筑 16社会经济结构是指 (A)A.由一定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B.在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生产关系 C.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总和 D.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三个方面的总和 17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C) A.它自身的完善 B.它的阶级性 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国家政权的性质 18. 杰出人物的产生(C) A.纯粹是必然的 B.纯粹是偶然的 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19. 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D) A.客观的物质世界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 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20制约人民群众创造

6、历史活动的决定性条件是指(A)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B人们头脑中的传统观念 C科学文化水平 D人们的生活水平 21.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 (B)A.吃喝穿住 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 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D.结成社会关系 22. 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是(B)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自身的性质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23. 在阶级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C)A.社会大多数人的思想B.被压迫阶级的思想 C.统治阶级的思想 D.劳动群众的思想 24. 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7、B) A.人民群众占人口的大多数 B.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主体 C.人民群众具有先进的思想 D.人民群众通晓历史的发展规律 25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在于(A)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B.社会改革 C.阶级斗争 D.社会革命 (二)多项选择题 1、唯心史观的错误在于(ABD) A.认为社会历史是精神发展史 B.否认社会历史发展有客观规律 C.认为英雄人物创造社会历史D.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源在于人们的思想动机 2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唯物史观认为(ABD)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产生和发展B.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完全同步 D.社会意识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8、3生产力是人们(ABD ) A.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实际能力 B.不能自由选择的物质力量 C.在生产中形成的物质利益关系 D.解决社会同自然之间矛盾的实际能力 4科学技术(BCD ) A.本身就是直接的现实生产力 B.作为生产力的内在要素直接影响生产力的其他要素 C.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D.是潜在的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5. 正确地理解地理环境同人类社会关系原理的意义,在于要求我们( ABD) A.合理地开发自然资源,减少资源浪费B.不要破坏生态平衡,要保护人和自然的协调关系C.尽快地开发自然资源,以促进生产发展D.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道路 6下述有关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中,属于唯

9、物史观的有(BCD ) A.人人创造历史 B.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C.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D.人们总是在既定的条件下创造历史 7发展我国生产力的途径有(BCD ) A.不停顿地变革生产关系B.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C.推动科技发展 D.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8社会形态是(AC )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B.社会物质关系和社会思想关系的统一 C. 社会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的统一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9马克思主义指出:“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暨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本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这表

10、明:(ACD) A.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B.社会发展过程与自然界演变过程一样都是自觉的 C.人的自觉选择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D.人类总体历史进程是不可超越的 10在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AB) A.阶级的产生是由纯粹的经济原因引起的 B.阶级产生的首要前提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产品 C.阶级的产生是一部分人用暴力征服另一部分人的结果 D.阶级的产生是由社会财富的不平等分配造成的 11有人说:“世界历史好比一百个大钱,你可以摆成两座五十的,也可以摆成四座二十五的,也可以摆成十座十个的。”这段话的错误在于(ABC ) A. 把个人意志看成历史发展

11、的最终原因 B. 把历史看成是偶然事件的堆积 C. 否定社会历史的客观性和规律性 D. 否定了意识的能动性 12.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AB )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13. 生产力的客观性在于(ABC ) A.它是在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物质力量 B.它是前人实践活动的客观结果 C.它是人们当前生产实践的既定前提和物质基础 D.它是一种纯粹的自然力量 14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CD) A.人民群众的活动创造了历史发展的规律 B.人民群众的一切活

12、动都能推动社会历史前进 C.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D.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1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这是因为它们 (ABCD) A.制约和决定其他一切社会矛盾B.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C.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D.决定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 (三)简答题 1. 简述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第一,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第二,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

13、活;第三,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2. 简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其表现。 答: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主要表现在:第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第二,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第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答:科学技术能够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在生产力诸基本要素之中而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会引起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素质的深刻变革和巨大进步;科学应用于生产的组织管理,能够大幅

14、度提高管理效率;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现代,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生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这个意义上说,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4. 如何理解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答: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具有决定意义。它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的;它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5简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 答: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表现在:第一,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15、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表现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反作用尤为突出。6如何理解经济基础的内涵? 答: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第一,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第二,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的联系。经济体制是社会基本经济制度所采取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 7国体、政体及其关系。 答: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它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 。政体是指统治阶级实现其阶级统治的具体组织形式,也就是政权的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