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低压电器与可编程序控制器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刘涳 第1-6章 第5章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358123 上传时间:2019-05-23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8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低压电器与可编程序控制器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刘涳 第1-6章 第5章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常用低压电器与可编程序控制器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刘涳 第1-6章 第5章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常用低压电器与可编程序控制器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刘涳 第1-6章 第5章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常用低压电器与可编程序控制器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刘涳 第1-6章 第5章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常用低压电器与可编程序控制器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刘涳 第1-6章 第5章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用低压电器与可编程序控制器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刘涳 第1-6章 第5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低压电器与可编程序控制器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刘涳 第1-6章 第5章(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章 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5.1 可编程序控制器简介 5.2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特点 5.3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发展趋势 5.4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组成 5.5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5.1 可编程序控制器简介,可编程序控制器(又称可编程控制器)是以自动控制技术、微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一代工业控制装置,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由于早期的可编程序控制器只能进行计数、定时以及对开关量的逻辑控制,因此,它被称为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后来,可编程序控制器采用微处理器作为其控制核心,它的功能已经远远超出逻辑

2、控制的范畴,于是人们又将其称为 Programmable Controller,简称 PC。但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也常简称PC,所以为了避免混淆,可编程序控制器仍被称为PLC。,1987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在可编程序控制器国际标准草案第三稿中,对可编程序控制器定义如下:可编程序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它采用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式、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机械或生产过程。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有关外部设备,都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联成一个整体,易

3、于扩充其功能的原则设计。,PLC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的汽车制造业竞争激烈,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其生产线必须随之频繁地变更。传统的继电器控制对频繁变动的生产线很不适应,因此人们对控制装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经济、可靠、通用、易变、易修。 自从1969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PLC,并在美国GM公司的汽车自动装配生产线上获得试用成功以来,由于PLC优越的性能,其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1971年,日本引进了这项技术并开始生产PLC。1973年,原西德和法国也研制出自己的PLC。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PLC的处理速

4、度和可靠性大大提高,不仅增加了多种特殊功能,而且体积进一步缩小,成本大幅度下降。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PLC几乎完全计算机化,其速度更快,功能更强,PLC的各种智能化模块不断被开发出来。为了推动PLC的应用,一些厂家还推出了PLC的计算机辅助编程软件。,现在,PLC不仅能进行逻辑控制,还在模拟量的闭环控制、数字量的智能控制、数据采集、监控、通信联网及集散控制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今大中型,甚至小型PLC都配有A/D、D/A转换及算术运算功能,有的还具有PID功能。这些功能使PLC的应用具有了硬件基础。另外,PLC还具有较强的通信功能,可与计算机或其他智能装置进行通信和联网,从而方便

5、地实现集散控制。,目前,世界上一些著名电器生产厂家几乎都在生产PLC,产品功能日趋完善,换代周期越来越短。为了进一步扩大PLC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范围,适应大、中、小型企业的不同需要,PLC产品大致向两个方向发展:小型PLC向体积缩小,功能增强,速度加快,价格低廉的方向发展,使之能更加广泛地取代继电器控制,更便于实现机电一体化;大、中型PLC向高可靠性、高速度、多功能、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将PLC系统的控制功能和信息管理功能融为一体,使之能对大规模、复杂系统进行综合性的自动控制。,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和开发国产PLC,许多企业在PLC的应用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和

6、良好的效益。随着PLC产品性能价格比的不断提高,中小企业普及应用PLC的投资已经完全可以承受。可以预见,PLC技术的推广应用会使我国的工业自动化水平产生极大的飞跃。,5.2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特点,1灵活性和通用性强 2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1) 硬件方面的抗干扰措施 对电源变压器、CPU、编程器等主要部件,均采用严格措施进行屏蔽,以防外界干扰。 对供电系统及输入电路采用多种形式的滤波,以消除或抑制高频干扰,也削弱了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影响。, 对PLC内部所需的+5 V电源采用多级滤波,并用集成电压调整器进行调整,以消除由于交流电网的波动引起的过电压、欠电压的影响。 采用光电隔离措施,有效地隔离

7、了内部与外部电路间的直接电联系,以减少故障和误动作。 采用模块式结构的PLC,一旦某一模块有故障,可以迅速更换模块,从而尽可能缩短系统的故障停机时间。,2) 软件方面的抗干扰措施 PLC通过监控程序定时地对电源及强干扰信号等进行检测。当检测到故障时,立即转入故障处理程序,保存当前状态,禁止对程序的任何操作,以防存储信息被破坏。待故障排除后,立即恢复到故障前的状态,继续执行程序。 PLC设置了监视定时器,如果程序每次循环的执行时间超过了规定值,表明程序已进入死循环,则立即报警。 加强对程序的检查和校验,发现错误立即报警,并停止程序的执行。 利用后备电池对用户程序及动态数据进行保护,确保停电时信息

8、不丢失。 由于采取了以上措施,PLC的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得到了提高。,3编程语言简单易学 4PLC与外部设备的连接简单,使用方便 5PLC具有完善的功能和较强的扩展能力,5.3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发展趋势,目前,PLC技术和产品的发展非常活跃,各厂家不同类型的PLC品种繁多,各具特色。综合起来看,PLC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系统功能完善化 2) 体系结构开放化及通信功能标准化 3) I/O模块智能化及安装现场化 4) 功能模块专用化 5) 编程组态软件图形化 6) 硬件结构集成化、冗余化 7) 控制与管理功能一体化,5.4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组成,图5-1 整体式PLC组成示意图,

9、组合式PLC组成如图5-2所示。这种结构的PLC是将CPU单元、输入单元、输出单元、智能I/O单元、通信单元等分别做成相应的电路板或模块,各模块可以插在底板上,模块之间通过底板上的总线相互联系。装有CPU的单元称为CPU模块,其他称为扩展模块。CPU与各扩展模块之间若通过电缆连接,距离一般不超过10 m。中、大型机常采用组合式PLC。,图5-2 组合式PLC组成示意图,5.4.1 中央处理单元(CPU) 中央处理单元是PLC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系统的控制中枢。它的主要功能是接收并存储从编程器键入的用户程序和数据;检查电源、存储器、I/O以及警戒定时器的状态,并诊断用户程序的语法错误。当PLC投入

10、运行时,首先以扫描方式接收现场各输入装置的状态或数据,并分别存入I/O映像区;然后从用户程序存储器中逐条取指令,按指令的规定执行逻辑或算术运算任务,并将运算结果存入I/O映像区或数据寄存器内。等到所有用户程序扫描执行完毕后,才将I/O映像区的各输出状态或输出寄存器内的数据传送到相应的输出装置。如此循环运行,直至停止运行为止。,PLC和一般微处理机不同,它常以字(16位)为单位而不是以字节(8位)为单位存储与处理信息。 不同厂家、不同产品的CPU也不一样,但CPU在系统中的作用是一致的。只不过在CPU本身的集成度、运算速度和位数等方面略有差异。一般的中型PLC多为双CPU系统,其中一个为主处理器

11、,主要处理字节操作指令,控制系统总线、内部计数器、内部定时器,监视扫描时间,统一管理编程接口,同时协调位处理器及输入/输出。如OMRON公司的 C200H用的是美国Motorola公司的MC681309CP。也有一些PLC采用单片机,如8051、8031等;另一个CPU则作为从处理器,专门用来处理位操作指令和在机器操作系统的管理下实现PLC编程语言向机器语言的转换,它是加快PLC工作处理速度的关键。一般情况下,这样的 CPU都是各公司自己开发的专用CPU。因此,实际上PLC是一个双CPU的微机(或单片机)系统,它的可靠性也比较高。,5.4.2 存储器 PLC的存储器可以分为以下3种。 1系统程

12、序存储器 系统程序是厂家根据其选用的CPU的指令系统编写的,它决定了PLC的功能。系统程序存储器是只读存储器,用户不能更改其内容。,2用户程序存储器 根据控制要求而编制的应用程序称为用户程序。不同机型的PLC的用户程序存储器的容量可能差异较大。根据生产过程或工艺的要求,用户程序经常需要改动,所以用户程序存储器必须可读写。一般要用后备电池(锂电池)进行掉电保护,以防掉电时丢失程序。目前较先进的PLC(如CPM1A等)采用可随时读/写的快闪存储器作为用户程序存储器。快闪存储器不需要后备电池,掉电时数据也不会丢失。,3工作数据存储器 用来存储工作数据的区域叫工作数据区。工作数据是经常变化、经常存取的

13、,所以这种存储器必须可读/写。 在工作数据区中开辟有元件映像寄存器和数据表。其中,元件映像寄存器用来存储开关量的输入/输出状态以及定时器、计数器、辅助继电器等内部器件的ON/OFF状态。数据表用来存放各种数据,它存储用户程序执行时的某些可变参数值及A/D转换得到的数字量和数学运算的结果等。在PLC断电时能保持数据的存储器区称数据保持区。,5.4.3 输入/输出接口,1开关量输入 按照输入端电源类型的不同,开关量输入可分为直流输入和交流输入。 直流输入的电路如图5-3所示,外接的直流电源极性可任意,虚线框内是PLC内部输入电路,虚线框外为外部用户接线。,图5-3 直流输入电路,图5-3中,T为一

14、光电耦合器,发光二极管与光电三极管封装在一个管壳中。当二极管中有电流时其发光,此时光电三极管导通。R1为限流电阻,R2和C构成滤波电路,可滤除输入信号中的高频干扰。LED显示该输入点的状态。 由于电路中采用了光电耦合器,故在电性能上是完全隔离开的,同时,由于发光二极管的正向阻抗约为1001 k,因此输入阻抗较低。而外界干扰源的内阻一般都比较大,故干扰源送到输入端的干扰噪声很小。并且由于干扰源内阻大,尽管能产生较高的干扰电压,但能量却很小,因此只能产生很弱的电流。而发光二极管只有通过一定的电流才能发光,这就抑制了干扰信号。可见在输入端采用了光电耦合器件后,提高了PLC的抗干扰能力。,有的PLC内

15、部提供24 V的直流电源,这时直流输入单元无需外接电源,用户只需将开关接在输入端子和公共端子之间即可,这就是所谓无源式直流输入单元。无源式直流输入单元简化了输入端的接线,方便了用户。 PLC的输入电路有共点式、分组式和隔离式之别。输入单元只有一个公共端子(COM)的称为共点式,外部各输入元件都有一个端子与COM相接;分组式是将输入端子分为若干组,每组各共用一个公共端子;隔离式输入电路是具有公共端子的各组输入点之间互相隔离,可各自使用的独立电源。,2开关量输出 按输出电路所用开关器件的不同,PLC的开关量输出可分为晶体管输出、双向晶闸管输出和继电器输出,如图5-4所示。 (1) 在晶体管输出电路

16、中,负载电源只能是直流,由用户提供。输出电路负载能力小(工作电流仅0.30.5 A),为无触点开关。晶体管输出接口使用寿命长,响应速度快,其延迟一般为0.51 ms。,(2) 在双向晶闸管输出电路中,输出电路采用的开关器件是光控双向晶闸管,负载电源由用户提供,它使PLC的负载可以根据需要选用直流或交流电源。输出电路负载能力较大(工作电流约1 A左右),响应速度较快,一般导通延迟为12 ms,关断延迟为810 ms。 (3) 继电器输出电路中,负载电源由用户提供,可以是交流也可以是直流,视负载情况而定。输出电路抗干扰能力强,负载能力大(工作电流可达25 A),但信号响应速度较慢,其延迟一般为810 ms。,由于继电器触点电气寿命一般仅为1030万次,因此在需要输出点频繁通断的场合(如高频脉冲输出),应选用晶体管或晶闸管输出型的PLC。另外,继电器从线圈通电到触点动作存在延迟时间,是造成输出滞后于输入的原因之一。 PLC输出电路也有共点式、分组式和隔离式之分。输出只有一个公共端子的称为共点式;分组式是将输出端子分为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