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县一中07—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354572 上传时间:2019-05-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县一中07—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八县一中07—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八县一中07—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八县一中07—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八县一中07—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县一中07—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县一中07—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县一中07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科半期考试卷(完卷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学校:福清一中 命题人:谢圣耕命题学校:长乐一中 命题人:张会琼 I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殷民”指 A 、 夏人后裔 B、 商代遗民 C、周朝百姓 D、少数民族2、山西出土了春秋时期的青铜酒器牛尊,牛鼻穿有环。考古学家据此可推断出: A、春秋时期贵族有酗酒之风,在牛鼻上装环便于拖曳沉重的青铜酒器 B、春秋时期牛

2、已被牵引从事耕作 C、青铜制造业背离礼制的传统,注重生活 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能艺术化地表现动物形象3、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A、人与人的关系 B、 人与自然的关系 C 、 国与国的关系 D 、 夷夏关系 4、“朝秦暮楚”是战国时期人才流动频繁的真实写照,与这一时期有才能的人得以重用有关的背景因素不包括 A、 政局动荡不安,战争频繁 B、平等思想已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C、 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 D、 重视人才成为统治者的普遍政治倾向5、墨子主张,“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反对“骨肉之亲无故的富贵”。这表达了 A、 没落贵族的愿望 B、新兴地主阶级渴望奴隶主特权,建立政令统一的

3、中央集权政治C、小生产者怀念“小国寡民”社会 D、小生产者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6、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 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 、 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 用泥制陶的事实7、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西周实行分封制 西汉设置刺史 唐朝实行三省制 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 B、 C、 D、 8、汉书.食货志载:“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这段材料表

4、明汉初“轻田租”的直接原因是 A、阶级矛盾尖锐 B、社会动荡不安 C、经济破坏严重 D、封建统治不稳9、“一去紫台连朔漠(北方大漠),独留青冢(墓)向黄昏”。杜甫这句诗的典故出自于 A、 昭君出塞 B、 甘英出使大秦 C、 张骞通西域 D、文成公主入藏10、“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上述言论反映作者对儒法思想的基本态度是 A、儒法并用 B、尊儒抑法 C、尊法抑儒 D、去法尊儒11、对联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请欣赏以下对联:“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此联颂扬的历史人物是 A、司马迁 B、班固 C、司马光 D、文天祥12

5、、“世谓死为鬼,有知,能害人。试以物类验之,死人不为鬼,无知,不能害人。”此内容是哪位思想家的看法 A、老子 B、范缜 C、顾炎武 D、王充13、下列关于唐朝市场的表述,准确的是政府对城市的市场进行严格管理 “草市迎江货”反映了长江沿岸城市的繁荣 市场金融服务机构领先欧洲繁华的夜市是唐前期中原城市的一大特点 A、 B、 C、 D、 14、 在中国历史上,赵匡胤陈桥兵变也称赵氏黄袍加身,多朝廷重臣的家庭被称为满门朱紫,这些名词来源于服饰的何种功能 A、区分等级贵贱 B、标记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C、说明社会分工的不同 D、美化程度的不同15、在我国古代科举制改革中,被王安石变法所排斥的考试内容是

6、A、经义 B、时政见解 C、诗赋 D、律令16、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北宋长期与辽、夏并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 、国防虚弱 B、 豪强争权 C 、 藩镇割据 D、 分封诸侯17、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 B、 逐渐贵族化 C 、 逐渐神秘化 D 、 逐渐宗教化18、明朝时,浙江某地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肆吾土,小民以纺织所成,或纱或布,侵晨入市, 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旦复持以易。”这段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浙江有些地方商品经济繁荣 B、明朝大量棉纺织品投入市场 C、有的城市发展成为棉纺织中心 D、当地出现资本主

7、义生产关系萌芽19、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史料反映了明代苏州 A、机户的情况 B、早期雇佣工人的情况 C、手工业者的情况 D、机房的情况20、下列古代发明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曲辕犁 铸铁柔化技术 灌钢法 活字印刷A、 B、 C、 D、21、清朝在粉碎准噶尔贵族割据势力后,所设立的将军辖区是 A、盛京将军 B、伊犁将军 C、乌里雅苏台将军 D、黑龙江将军22、“虽有此制,开元之季,天宝以来,法令弛坏,兼并之弊,有逾汉成、哀之间。”该句中的“制”是 指 A、租庸调制 B、均田制 C、两税法 D、科举制23、有人将明清时期的中西方科技比喻为“近代科学的晨光与传统科技的

8、晚霞”。这里的“晚霞”是指 A、集大成的科技巨作涌现 B、官方编纂的大型图书成就突出 C、早期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出现 D、古代小说蓬勃发展24、鲁迅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这段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中国迷信思想盛行 B、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 中国自然经济发展不需要科技 D、 社会环境影响科技作用的发挥 25、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相比,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最能体现首开风气之先的一点是 A、介绍并传播西方农学知识 B、 我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 C、 被译为多种外文影响广泛 D、提出了有价值的农学理论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总分50分,其中第26题15分,第27题12

9、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1分)26、(15分)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 韩非子在有度篇中说:威不两错,制不二门。这是韩非子借用管子明法篇中的话,即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群臣共。 材料二:孔子周游列国(邮票)孔子杏坛讲学(邮票)材料三: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全国百姓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候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做大一统。材料四: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

10、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己矣。请回答:(1)材料一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简要分析这种思想对秦的影响。(分)(2)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二回答,孔子主要宣扬了哪些政治和教育思想?当时的统治阶级接受了其政治思想吗?为什么?(5分)(3)从材料三中看出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怎样的发挥?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儒家学说在秦汉时期的不同社会地位。(4分)(4)材料四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简要分析这种思想出现的社会根源。(3分)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天下之广,四海之

11、众,千端万绪,须后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定,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以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摘自贞观政要论政体材料二: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摘自明史纪事本末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回答唐太宗与明太祖在丞相作用上的看法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各自在相制方面的措施。(6分)材料三: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窜定,有不留

12、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摘自皇明大政记 (2)据材料三,说明明朝内阁大臣的职权和地位。(2分)材料四: 清军机处值房 (3)据材料四,回答该机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28、(12分)2007年5月1日,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蒙古高原自古以来就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曾经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活过匈奴、蒙古等多个少数民族。根据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匈奴人随畜牧而转移。,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其畜之所多马、牛、羊。他们穿皮衣,食畜肉,住穹庐;戴耳环,留发辫,在面上刺花纹为装饰;善骑射,兵

13、民合一,平时放牧,战时出征。(1)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游牧民族的主要特征。(2分)(2)如果我们想了解匈奴人的实际社会生活状况,需要哪些领域的专家合作?(2分)材料二 唐太宗说:汉武穷兵三十余年,疲弊中国,所就(成就)无几。他又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3)就汉武帝对匈奴用兵而言,唐太宗的评价是否符合历史事实?请具体说明。(4分)(4)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全国性统一的政权,其杰出首领铁木真被尊称为“成吉思汗”,理由是什么?(4分)29、(11分)货币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币制的演变反映着不同时代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请观察、阅读、辨析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秦代货币材料二:“今天下自京师达四方,无虑皆用白银而银遂踞其极重之势,一切中外公私咸收给焉。”春明梦余录材料三: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材料四:清代货币“乾隆通宝”钱(正面和背面)、“咸丰通宝”钱(背面)(1)材料一中的钱币为我们了解秦朝的经济和文化提供了什么重要信息?(2分)(2)材料二反映了明代经济的什么特点?(2分)(3)材料三中黄宗羲的主张是什么?并简要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有何联系?(3分)(4)观察、辨析材料三,指出清代钱币上有哪两种文字,并说明使用这两种文字的原因。(4分)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