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春酒》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354432 上传时间:2019-05-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春酒》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春酒》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春酒》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春酒》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春酒》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春酒》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春酒》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9课春酒教学目的1积累“一马当先”、“挑剔”、“炮制”、“顾名思义”“兴高采烈”等词语,了解作者。2品味精彩语言,关注细节描写,感受作品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教学重难点品味精彩语言,关注细节描写,感受作品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琦君,1917年7月24日生,浙江温州市瓯(ou)海区人。曾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主要著作青灯有味似儿时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等。琦君的散文,多写童年记忆,母女之情,友伴之谊。但这不是单纯的回忆。童年,在她的文章中已经具有

2、一种超凡脱俗的光辉,已是达到“真善美”和谐统一的人生境界。儿童圣洁的心灵,美好的生活情趣,在她的文章中毋宁说是一种对人性的讴歌和向往,尤其在龌龊现实的映衬之下,琦君笔下的童心童趣更几乎是人生永难企及的乐园,令人向往,令人怅惘。在琦君50多本文学作品中,童年、故乡、亲人、师友占据了她创作题材的绝大部分,她以中国传统的温柔敦厚的情怀,以细腻温婉的笔致,营造了一个只属于她的艺术世界。她曾这样深情地说过:“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琦君用自己的文笔为读者营构了一方心灵的“理想国”。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年是极喜庆的字眼。过年各地

3、虽大致相同,各地又有各地的风俗。我国浙江温州一带是如何过年的,请听琦君为我们讲述的过年的故事春酒。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在文中圈点勾画出描写春酒的语句,用“一,二,”标出意义段,用“1,2”标出段内层,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列出不懂之处。一、在阅读过程中积累词语,校正读音:家醅(pi)炮制(po)挑剔(t)挑剔: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指摘。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炮制:用中草药原料制成药物的过程.比喻照现成的样子办事。巴结:方言,指人做事努力;勤奋。一马当先: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带头。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道地:真正是有名产地出产的。真正的;纯粹。本

4、文选用义项。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激烈。二、整体感知划分段落,概括大意第一部分(段),喝春酒。第二部分(段),喝会酒。第三部分(段),赞母亲。第四部分(段),乡情重。第二步,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文章主要记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是如何组合在一起的?明确:文章主要记叙了儿时在故乡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如今自泡八宝酒等四件事。以思乡为主旨,围绕“家乡的味道”展开。作者把许多有关的片断汇集于“家乡的味道”这个焦点上:农历新年里的种种风俗与禁忌,“我”一马当先地作为母亲的代表前往家家户户喝春酒,乡亲之间互相“起会”置办“会酒”的融洽,“我”在许多年之后按母亲的办法“如法炮制”的“八宝酒”2作者回忆儿时

5、过年、喝春酒、喝会酒这几件事,有何意义?明确:这几件事显示了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民风之美:新年虔诚地迎神拜佛,有诸多禁忌,添了几许神秘;元宵节后,换下的供品堆得“满满一大缸”,孩子们兴奋、快乐;家家邀饮春酒、贺喜道福。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中国传统风俗画卷。人情之美:家家户户轮喝春酒,大有“家家扶得醉人归”之景象;村子里有人需钱急用,大家起会捐助;正月里会首置酒表示酬谢,母亲让出花厅供人请客,并捧出自己泡的“八宝酒”为人助兴,此时灯火通明,人人兴高采烈。寥寥几笔,淳朴的民情便流淌开来。3文章结尾写道:“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作者怀念的仅仅是

6、家乡春酒的味道吗?明确:作者在文中主要通过春酒写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写自己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其间,流淌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对一种让人难忘的生活、的深情怀念。4请同学们找出喜欢的语句,并加以赏析如:“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比喻新奇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新年儿童情不自禁、乐不可支的情形。如:“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运用语言描写,刻画出一个善良、大度、充满灵性而又慈爱温柔的母亲形象。如:“

7、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得什么宝贝。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运用生动的外貌描写,形神毕肖,热情好客、朴实大方的母亲从字里行间浮现出来,栩栩如生。如:“不仅是酒,母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叙事中带着抒情,在娓娓的叙事中,让自己的情感自然流淌。如:“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巳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刻画了“我”的活泼、调皮。如:“母亲给我小杯底里只倒了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

8、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这一段文字活泼灵动,夸张中透着情趣,比喻中透着诙谐,儿时的欢乐跃然纸上。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从字里行间凸现出采。如:“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细节描写,表现在故乡,邻里之间是如此亲密随和、融洽温馨。如:“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寥寥几笔,就写出了阿标叔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性格。小结:琦君的散文不雕琢,不粉饰,文笔如行云流水,舒放自然,典雅隽永。她驾驭文字得心应手,善于营造隽永温馨的氛围。琦君的文字是经过千锤百炼之后成就出

9、的精粹与平和,她写人物、抒情怀,就有了鲜明的宽厚从容和温柔蕴藉。琦君认为:好的文章必须语语动人,字字珠玑。而要做到这一步,必须做到:1平易;2净化;3蕴藉;4真挚。春酒正符合她自己的标准。总结固趣思乡,是本文一大主旨。故乡的一切与儿时的印象叠印在一起,辉映成一片快乐而感伤的迷。春酒、会酒,醉了母亲,醉了“我”,也醉了无数读者,“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在“春酒”“会酒”席上不断氤氲起来,弥漫成浓浓的人情民风之美。布置作业积累有关“思乡”的古诗名句。推荐阅读表现海外游子思乡的文学作品。琦君故乡的桂花雨)琼瑶剪不断的乡愁萧乾枣核预习俗世奇人,要求基本理解课文,列出不懂之处,

10、上网搜集有关资料。与课文有关的趣味教学资料琦君简介文坛恒星琦君于1917年7月24日生于浙江永嘉县瞿溪乡一个旧式家庭里,既是官家小姐,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爱之深教亦严,父亲潘国纲(潘鉴宗)虽出身农野,久历戎行,身为师长,却酷爱中国古典文学,盼她成为才女,就请一位姓叶的家庭教师教她。于是:五岁,认方块字;六岁,学描红;七岁,读诗经、唐诗、习字;八岁,读女诫,孟子;九岁,读论语、唐宋古文、左传,学做古文;十岁,她就过目能诵,挥笔成文了。十二岁,随父母迁居杭州,入弘道女中。由于古典文学根基好,加之父亲的书房里有许多古今名著,如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她常偷读。暑假中,饱看新文学作品,外国小说则

11、偏爱简爱约翰克利斯多夫小妇人,等等。她从古典文学、新文学及外国文学佳作中吸其精华,因此作文比赛,常得第一,被同学们封为“国文大将”。高一那年,她在浙江青年杂志上发表了处女作我的好朋友小黄狗,自此,她立志当文学家。高中毕业时,她以优秀的成绩直接升入之江大学,成为我国“一代词宗”夏承焘的得意女弟子,琦君因此诗词造诣极高,其中又以同更获赞赏。大学毕业后曾在上海汇文女中及故乡永嘉县中教书。1949年去台湾,服务于司法界,任台湾当局高检处记录股长及台当局司法行政部编审科长等职,同时在大学任教,并挤出时间写作。1964年获台湾文艺协会散文奖,1966年代表台湾妇女写作协会访问韩国。1970年红纱灯散文集获

12、中山学术基金会散文创作奖。1972年应美国官方邀请访问夏威夷及美国本土参观各大学,与教授作家们交换教学、写作意见。1969年在台湾当局“司法部”志愿退休后,在台湾的“中央大学”及中兴大学中国文学系任教,专心教课与写作。后其夫李唐基赴美任职,她也随任作“闲妻”而又闲不住,仍常给报刊写稿。1985年琦君寄小读者获“台湾新闻局”金鼎奖,1986年此处有仙桃散文集获台湾第十一届国家文艺奖,是年10月12日出席了在纽约举行的有大陆、台湾两地作家参加的第四十八届国际笔会学术活动。在台湾作一个畅销作家并不难,但从事真正的纯文学创作而作品畅销的作家却极少,琦君就是这极少数作家中的一位。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20

13、13年台湾对三十年来图书出版情况作了一次调查,统计结果,作品最畅销的男女作家是琦君和林清玄。琦君名列台湾十大女作家之首。三十多年来她笔耕不辍,出版散文、小说、儿童文学、词研究等近三十本,有些散文被选入中学课本,作品被译为英、日、朝鲜文,深受海内外读者欢迎,被誉为“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恒星”。散文大家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而她作为散文大家。她的名字总是与台湾散文连在一起。从她的第一本散文小说合集琴心算起,先后出版的烟愁、琦君小品、红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水是故乡甜、母心似天空、此处有仙桃、灯景旧情怀、玻璃笔、琦君说童

14、年、琦君寄小读者、青灯有味似儿时、琦君自选集、母心佛心等二十多本。琦君在自己写的大量散文中,尽情地抒发十分真挚热烈的感情,这里有对故乡山水和童年生活诗一样的回忆,有对父母师长挚友深沉的怀念,有对在台湾生活的叙写,又有对异国旅游的观感,此外是读书心得,创作杂谈,以及专给小读者写的小散文,但写的最好最多的,是怀乡思亲的散文。正如烟愁后记中写的:“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这一份情。像树木花草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当然,这是

15、不可能的,因为她的根扎在故乡,扎在祖国。虽然年纪大了,常常丢三落四,可是故乡的景、事、人却永远印在心里,忘也忘不掉。那剪不断的故乡之情,理还乱的亲友之思,以它的真挚、深沉、执著和热烈,构成了琦君散文抒情美的基本特征,“我们从大陆移植来此(“移植”一词,用得何等精妙),匆匆将三十年。生活上尽管早已能适应,而心灵上又何尝能一日忘怀于故士的一事一物。水果蔬菜是家乡的好,鸡鱼鸭肉是家乡的鲜。当然,风景是家乡的美,月是故乡明”。“荨茱鲈鱼长入梦,他乡虽好总添愁。”恋乡的人,终于忍不住喊出:“故乡,我们哪一天回去?家乡味,我们哪一天能再尝呢?”(家乡味)这种感情,是琦君所有怀乡思亲散文中的血液,就如年年中秋,年年吃月饼。台湾是产糖的地方,有各种馅的美味月饼,可琦君一想起家乡的月光饼,那又香又脆的味儿好像还在嘴边呢。”(月光饼)即使是水,也是故乡的甜。琦君去台旅欧访美,喝过各种各样的水,也爱喝矿泉水,但又怀疑外国的矿泉水不是天然的,而且,“说实在的,即使是真正天然的矿泉水,饮啜起来,在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