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桥之美》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354425 上传时间:2019-05-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桥之美》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桥之美》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桥之美》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桥之美》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桥之美》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桥之美》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桥之美》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桥之美教学目的1积累语言,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总的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3理解作者喜欢桥的原因,理解作者所写的桥之美。教学重难点1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总的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教学设想1与中国石拱桥对比教学;2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发挥想像体会作者所表现的“桥之美”。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如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有一番韵味。现在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吧。吴冠中1919年生,中国现代著名画家。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1942年毕业于国立

2、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后任重庆大学建筑系助教。1943年在四川重庆沙坪坝青年宫举办第一次个展。1947年入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研习油画,受教于苏弗尔皮教授。1948年作品参加巴黎春季沙龙展和秋季沙龙展。1950年为寻根毅然回国。先后在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1970年文革期间,下放河北农村劳动。1973年调回北京参加宾馆画创作。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常委。1987年香港艺术中心主办“吴冠中回顾展”,作品于开幕40分钟内全部售完。1988年参加新加坡、日本、澳门主办的“吴冠中画展”开幕式并讲学。1989年赴巴黎写生,在东京举办“吴冠中画巴黎”展。在美

3、国举办作品巡回展。其墨彩高昌遗址以187万港币开创中国国画在世画家国际画价最高纪录,后来他的墨彩交河故城售价更高达225万港币。油画巴黎蒙马特以104万港元开创中国油画在世画家国际画价最高纪录。1991年接受“法国文艺最高勋位”。1995年接受法国轩尼诗公司95轩尼诗创意和成就奖。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说明文的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说明点,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说明对象的特点,批注自己的阅读理解,列出不懂之处。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魅力(mi)口吻(wn)符合(f)煞风景(sh)情调(dio)笼统(lng)魅力:很能吸引人的力量。诗境:富于诗

4、意的环境。媒介: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煞风景:煞,削弱,损坏。指破坏人的兴致。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孕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笼统:缺乏具体分析,不明确;含混。一、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1划分段落,概括大意:第一部分:(12)引出说明对象第二部分:(36)桥之美的内涵石桥与苇丛石桥与细柳乌镇小河的桥长桥与水面桥在不同环境中起着各不相同的形式作用风雨桥与廊亭正面虹桥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清明上河图乡间小桥南京长江大桥反面桥的美在于它在不同环境中的配合和沟连中的作用成昆线的直线第三部分:(7)普遍意义的美学原则2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明确:先指出桥的美

5、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接着举了四个例子从多角度指出桥之美具体美在何处。随后,作者比较概括地写桥普遍具有的形式作用:联系形象的重叠与交错。这是对作者眼里的“桥之美”的进一步补足。文章以清明上河图里的“虹桥”及乡间小桥为例,指出通过桥能构成丰富的画面。此后作者宕开一笔,开始结合具体实例谈桥与周围景物要互相衬托、呼应的问题。第二步,精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1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明确:本文以画家的眼光发掘出了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2本文突出的写作特点是什么?明确:角度新。作者以画家的眼光展示了桥之美。作者在文中除了从桥的历史、结构与形式上介绍

6、了桥的特点外,还从桥与周围环境的描配上品味了桥之美。第三步,选读相关内容,个性解读1吴冠中老先生以其画家独有的眼光给我们品评了桥之美,先总的说了美在哪里桥之美主要在于和周围景色的融和、映衬,注意到块、线、面的搭配;和周围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然后举了一些实例,说明了什么样的桥梁才是美丽的。你是否赞同吴冠中先生的看法?为什么?明确:(言之成理即可)2你对本文还有哪些与众不同的见解?3你学了本文后,有哪些与众不同的收获?总结固趣:小结:作者先从总的方面指出了对桥梁的欣赏的着重点,然后分别举例说明了桥与周围景色之间的关系。布置作业:预习苏州园林,要求基本读懂课文,列出不懂之处。趣味教学资料吴冠中

7、是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几十年来,他一直探索着将中西绘画艺术结合在一起。吴冠中1919年生于江苏宜兴,起初他学工科,因一次机缘参观了当时由画家林风眠主持的杭州艺专,便立即被五彩缤纷的艺术美迷住了,下决心改行从艺,奉献终生。中学毕业后他考入了杭州艺专。大学毕业后,吴冠中于1946年考取留法公费,毕业时正值新中国成立,于是毅然回国,到中央美院任教,后来又到中央工艺美院任教授。他志在将中西艺术结合在一起,将中国绘画艺术推向世界。他的精神正可用他的一本书名来概括,那就是“要艺术不要命”。吴冠中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最近几年他的画风有所变化,在一批

8、反映黄土高原的作品中多用粗线,自成一种意境。特立独行屡屡成为热点人物吴冠中近年来不经意间创造了太多的热点新闻。其中引人关注的是1991年他销毁了200余幅不够满意的作品。但被海外称为“毁画就是在烧房子”的吴冠中也被国内一些人指为“作秀”。他有时被神话,有时被魔化,业内人士表示,1974年长江的出现,将引发吴冠中新的热点,并引发很多的论题。1993年,74岁的吴冠中还遭遇了一场磨难,不经意间又成为热点人物:上海朵云轩和香港永成古玩拍卖公司在吴冠中提出否认与抗议的情况下,强行拍卖了一幅假冒吴冠中名义的毛泽东肖像伪作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拍得港币50余万元。吴冠中委托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向上海市中级

9、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官司一直打到1996年,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吴冠中胜诉。这场旷日持久的诉讼有了结果,但被告朵云轩和香港永成古玩拍卖公司拒绝向吴冠中公开道歉并声明所拍是假画,最终此案只能以法院向社会发布公告了结。花费巨大精力和财力打官司,虽然胜诉却仍不能为自己讨回公道,年事已高的吴老对此极其无奈,不由喟然长叹:“黄金万两付官司”。吴冠中是一位有争议的画家,在批判多于首肯的孤独中辛勤跋涉了半个世纪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院长张晓凌认为,在美术界,吴先生以特立独行而饱受争议,也以此著称于世。他离经叛道的画风,使他的独特性无处不在。善于制造历史传奇也许是吴先生无数个独特性中的一种。他总是很机

10、智地在适当时机以传奇的方式吊起大家的胃口:艺术史家寻秘的嗜好,商家的利益欲望,批评家狐疑的质问1974年长江的面世将会产生这样的效果,这一点,不会有人怀疑。艺术创作之路充满坎坷1950年,吴冠中留学三年后从美丽的巴黎回到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的祖国。1966年后被下放到农村劳动,禁止作画,直到1972年时才被允许每周作画一天。由于没有足够的画具,只好画在纸板上,以农家柳条编成的粪筐作画箱,被人们戏称为“粪筐画派”。1973年他调回北京,1974年又卷入了“批黑画”运动。但是除了限制时期,他从未放下过手中的画笔。直到1978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主办了“吴冠中作品展”,这是他回国后首次个人画展。上个世

11、纪70年代中期,他开始了水墨创作,并从具象走向半抽象,在点线面、灰白黑、红黄绿中探索,形成了“吴家作坊”的创作风格,也从此开创了他艺术生命中的另一个高峰。“艺术诺贝尔奖”中国第一人吴冠中是一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绘画大师,是20世纪并21世纪中国艺术界的一个奇迹。他横站于中西之间、古今之间、油彩和水墨之间。他是中国文化部为健在的艺术家首次举行大型个人作品展的画家;1992年,他首次打破英国大英博物馆只展古文物的惯例,成为第一位在大英博物馆举行个人作品展的中国当代画家;早年留学法国的他,作品受到法国人民的厚受:1991年,他被授予“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位”,1993年,巴黎市市长授予他“巴黎市金勋章”

12、,2002年,法兰西学院艺术院以高票选举吴冠中为该院通讯院士。这是法兰西学院艺术院自1816年建立以来第一次选举中国画家为通讯院士。吴冠中被誉为“艺术诺贝尔奖”中国第一人。今年,吴冠中作品展“水墨历程”作为中法文化年专项活动,在法国及北京等地巡展。作为文学家的吴冠中吴冠中还是一位学者型的画家。他自幼爱好文学,写就100多万字情真意切的吴冠中散文和艺术文论,陆续出版了吴冠中画韵美文、吴冠中谈美、我读石涛画语录、沧桑入画、移步换形、吴冠中自传、散文集短笛无腔等多部文集,真实记录了20世纪中国美术史曲折迂回的流变,惊心动魄的论争,以及他献身艺术、九死不悔的经历。吴冠中的文章以形象抒情感染人,并阐释哲

13、理与禅思,将绘画中的意境完美地揉合在文学创作中。这些,足以使他跻身散文大家的行列。但是由于他在绘画方面的巨大成就,让很多人忽略了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吴冠中:看风景等于看生命吴冠中的艺术,被公认为“发生在20世纪中国的一个奇迹”。吴冠中说:“人一路走来,阅遍风景万物,看风景等于看我自己的生命。用生命的风景概括我的一生,很恰当。因为,我绘画,就是想把生命中的一道道风景,一一展现给大家看。”为该画集作序的,不是艺术界同道,而是著名科学家李政道。李政道自称“总怀着虔诚的心情看吴先生作品”,在他看来,“冠中教授的每一幅作品都有自己对生命的独特理解,生命的激情在他的画中如火如荼地燃烧着。在创作中他将强烈的

14、形式用极精练的笔墨色彩表达出来。他对形式美感的理解,是他内心世界的独白。他在东方和西方情感形式的对话与碰撞中不懈探索,最终寻找到自己情感皈依的语言,创建了属于自己的诗意家园生命的风景。”吴冠中画语录不断线的风筝将作品比之风筝,风筝必须能离地升空,但风筝不能断线,这线,是作品与人民感情千里姻缘一线牵之线,是联系了作品与启示作品灵感的线体之间的线。我也往往踩在断线与不断线的边缘,但仍愿立足于不断线的范畴里。晚晴天气说画图,吴冠中文集第424页P30我珍视自己在粪筐里画在黑板上的作品,那种气质、气氛,是巴黎市中大师们所没有的,它只能诞生于中国人民的喜、怒、哀乐中。我虽长期没有画室,画并没有少画。倒是他们应羡慕我们:朝朝暮暮,立足于自己的土地上,拥抱着母亲,时刻感受到她的体温与脉搏!望尽天涯路,吴冠中文集第18页P33东西融汇往事如昨。五十年创作生涯:东西求索。取回了西天的经:视觉形象中的形式美感。学玄奘译经,在传统的意境的美领域中播种形式美因素,或者发掘、发展其原有的潜伏的形式美因素。两家门下转轮来,措透了双方的家底,发现愈往高处走,东西方艺术的本质愈显得一致,油彩或墨彩式具之异不是区分中西艺术的关键。也因在油画中趋向概括,洗练;也因油画工具先天不足,难于表达各样感受,我同时运用水墨挥写。油彩与墨彩,如剪刀的两面锋刃,愿剪裁出时代新装。艺途春秋,画中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