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尤溪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附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353556 上传时间:2019-05-23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511.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尤溪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福建省尤溪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福建省尤溪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福建省尤溪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福建省尤溪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尤溪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尤溪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附答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福建省尤溪县第一中学福建省尤溪县第一中学 2019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化学试卷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u: 64 N: 14 O: 16 C: 12 Fe:56 Cl:35.5 第 I 卷(选择题,共 42 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化学与美丽中国建设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推广新能源汽车对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有重大作用 B. 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C. 垃圾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

2、尽其用 D. 直接在田间焚烧秸秆,补充土壤中的钾元素 【答案】D 【详解】A.推广新能源汽车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对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有重大作用,故 A 正确; B.绿色化学是用化学的方法的技术和方法去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的生产和使用,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 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故 B 正确; C.垃圾分类可有效的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故 C 正确; D.直接在田间焚烧秸秆会形成大量烟尘造成大气污染,同时也会破坏土壤中的微生物,虽然草木灰中含有少 量的钾肥,但是得不偿失,故 D 错误。 故选 D。 2.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2 A. 聚乙

3、烯盒可用于盛装食品 B. 带玻璃塞的试剂瓶可用于盛放氢氧化钠溶液 C. 铁罐车可用于运输浓硫酸 D. 铝制饭盒不宜长时间存放酸性或碱性的食物 【答案】B 【详解】A.因为聚乙烯无毒,所以可以用来盛放食品,故 A 正确; B.氢氧化钠呈强碱性,能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钠,硅酸钠具有黏性,能把玻璃塞黏住,所以不能用带玻 璃塞的试剂瓶存放氢氧化钠溶液,故 B 错误; C.用铁制容器盛放和运输浓硫酸,是因为铁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故 C 正确; D.因为铝及其氧化铝具有两性,即能与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所以铝制饭盒不宜长时间存放酸性或碱性的 食物,故 D 正确。 故选 B。 3.设 NA为阿伏加德罗

4、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17g 甲基(14CH3)所含的中子数目为 8NA B. 工业合成氨时,每生成 1mol NH3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3NA 3 C. 含有 1mol CO32 的 Na2CO3溶液中,Na+ 的数目为 2NA D. 足量锌与一定量浓 H2SO4反应,生成 1mol 气体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2NA 【答案】C 【解析】A、常温常压下,17g 甲基(14CH3)的物质的量为 1mol,1mol 该甲基中含有 8mol 中子,所含的中 子数为 8NA,故 A 正确;B. 工业合成氨是可逆反应,但工业合成氨时,每生成 1mol NH3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3NA,故

5、 B 正确;C.CO32- 是弱酸盐离子,在溶液中部分水解,含有 1mol CO32- 的 Na2CO3溶液中,Na+ 的数 目多于 2NA,故 C 错误;D、足量锌与浓硫酸反应开始生产二氧化硫,最后随浓硫酸浓度减小为稀硫酸反应 生成氢气,生成二氧化硫或氢气电子转移相同,足量的锌与一定量的浓硫酸反应生成 1mol 气体时,转移的电 子数为 2NA,故 D 正确;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分析应用,解题关键:质量、物质的量、微粒数之间的换算,易错点: C 注意水解反应,CO32- 是弱酸盐离子,在溶液中部分水解;D、浓硫酸随反应进行变化为稀硫酸的反应特征 与锌反应时,生成二氧化

6、硫或氢气电子转移相同。 4.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 “薪柴之灰”与铵态氮肥混合施用可增强肥效。 B. 玻璃和压电陶瓷都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C. 侯德榜制碱法的原理是在饱和食盐水中先通二氧化碳后通氨气制得碳酸钠。 D. 高铁酸钾(K2FeO4)在水处理过程中涉及的变化过程有:蛋白质的变性、胶体吸附、盐类水解、氧化还原 反应。 【答案】D 【解析】分析:A. 草木灰主要成分为碳酸钾,碳酸根离子与铵根离子相互促进水解,导致肥效降低;B. 玻 璃钢属于复合材料,压电陶瓷都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C. 侯德

7、榜制碱法的原理是在饱和食盐水中先通氨 气后通二氧化碳制得碳酸氢钠,加热分解为碳酸钠;D. 高铁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可以使蛋白质发生氧化而变 性,高铁酸钾被还原为铁离子,水解生成具有吸附作用的氢氧化铁胶体而达到净水目的。 详解:“薪柴之灰”中含有 K2CO3,若与铵态氮肥混合施用,则会因 CO、NH相互促进水解导致氮肥的损 4 失,A 错误;玻璃钢属于符合材料,B 错误;先通入氨气,使溶液呈碱性,能够溶解更多的二氧化碳,生成 较多的碳酸氢钠,使碳酸氢钠晶体析出,碳酸氢钠加热分解为碳酸钠,C 错误;高铁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可 以使蛋白质发生氧化而变性,高铁酸钾被还原为铁离子,水解生成具有吸附作用的氢氧

8、化铁胶体而达到净水 作用,因此涉及的变化过程有:蛋白质的变性、胶体聚沉、盐类水解、氧化还原反应, D 正确;正确选项 D。 5.“空气吹出法”海水提溴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进入吹出塔前,Br -被还原成了 Br2 B. 从吹出塔进入吸收塔的物质只有 Br2 C. 经过吸收塔后,溴元素得到了富集D. 蒸馏塔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答案】C 【解析】A、进入吹出塔之前,发生 Cl22Br=2ClBr2,Br 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故 A 错误;B、根据 流程,进入吸收塔的物质除 Br2外,还含有空气、水蒸汽、过量的氯气等,故 B 错误;C、吸收塔中发生的反 应是 SO2

9、Br22H2O=2HBrH2SO4,因为海水中 Br浓度很小,因此吸收塔的目的是富集,故 C 正确; D、蒸馏塔中主要发生 Cl22Br=Br22Cl,存在化学变化,故 D 错误。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相同物质的量的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的有机物只有一氯甲烷 B. 相同质量的乙烯和乙醇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量相同 C. 乙烯能使溴水和酸性 KMnO4溶液褪色,两者的反应类型不同 D. 对二甲苯只有一种结构,证明苯环中不存在碳碳单 键和碳碳双键交替出现的结构 5 【答案】C 【解析】A. 相同物质的量的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的有机物有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四 种,A 错

10、误;B. 相同质量的乙烯和乙醇完全燃烧时,乙烯消耗氧气的量大于乙醇消耗氧气的量,B 错误;C. 乙烯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乙烯被酸性 KMnO4溶液氧化,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两者的反 应类型不同,C 正确;D.邻二甲苯只有一种结构,证明苯环中不存在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交替出现的结构, D 错误。答案选 C. 7.下列用于解释事实的化学用语中,不正确的是( ) A. Na2S 溶液显碱性: S2-+ 2H2OH2S + 2OH- B. K2Cr2O7溶液中含有 CrO42-:Cr2O72- + H2O2CrO42- + 2H+ C. 盛放 NaOH 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 2

11、OH-+ SiO2=SiO32-+ H2O D. 红热木炭遇浓硫酸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 2H2SO4( 浓)+CCO2+2SO2+2H2O 【答案】A 【解析】A、S2属于多元弱酸根,应分步水解,即为 S2H2OHSOH、HSH2OH2SOH,离子方程式只写第一步水解,故 A 错误; B、K2Cr2O7溶液中含有 CrO42:Cr2O72 + H2O 2CrO42 + 2H,故 B 说法正确;C、磨口玻璃塞中的 SiO2属于酸性氧化物,能与 NaOH 反应 SiO22OH=SiO32H2O,造成玻璃塞与瓶体黏合在一起,因此盛 放碱性溶液的试剂瓶用橡胶塞,故 C 说法正确;D、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12、,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木炭发生反 应,2H2SO4( 浓)+CCO2+2SO2+2H2O,故 D 说法正确。 8.下列陈述、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陈述陈述 AK3Fe(CN)6可用于检验 Fe2用 K3Fe(CN)6检验(NH4)2Fe(SO4)2是否变质 B盐类的水解是吸热反应加热可以提高盐的水解反应速率 6 CH2O2有还原性H2O2能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 D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Al(OH)3能溶于过量浓氨水中 【答案】C 【详解】A.K3Fe(CN)6可用于检验 Fe2,出现特殊的蓝色沉淀,故陈述正确, (NH4)2Fe(SO4)2若变质 则被氧化生成 Fe3+,

13、K3Fe(CN)6遇 Fe3+溶液无现象,故陈述错误,故 A 错误; B.无论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均加快,即升高温度能加快盐的水解速率,并不是因为 盐的水解是吸热的,故陈述正确、正确,并无因果关系,故 B 错误; C.酸性 KMnO4溶液能将双氧水氧化成水,自身还原为无色的二价锰离子,是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性的体现,这 里体现的是双氧水的还原性,故陈述正确、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故 C 正确; D.Al(OH)3只能溶于强碱,不能溶于过量浓氨水中,陈述错误,故 D 错误。 故选 C。 9.向 CuSO4溶液中加入 H2O2溶液,很快有大量气体逸出,同时放热,一段时间后,蓝色溶液

14、变为红色浑浊 (Cu2O) ,继续加入 H2O2溶液,红色浑浊又变为蓝色溶液,这个反应可以反复多次。下列关于上述过程的说 法不正确的是( ) A. Cu2+是 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B. H2O2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 C. Cu2+将 H2O2还原为 O2 D. 发生了反应 Cu2O + H2O2 + 4H+ = 2Cu2+ + 3H2O 【答案】C 【解析】A. 蓝色溶液变为红色浑浊(Cu2O) ,红色浑浊又变为蓝色溶液,故 Cu2+是 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选项 A 正确;B. H2O2中氧元素化合价由-1 价变为 0 价和-2 价,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选项 B 正确;

15、 7 C. 反应中 H2O2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选项 C 不正确;D. 发生了反应 2Cu2+ + H2O2 + H2O= Cu2O + O2 + 4H+和 Cu2O + H2O2 + 4H+ = 2Cu2+ + 3H2O,选项 D 正确。答案选 C。 10.如表所示的五种元素中,W、X、Y、Z 为短周期元素,这四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22。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 X、Y、Z 三种元素最低价氢化物的沸点依次升高 B. 由 X、Y 和氢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 C. T 的氢化物的沸点一定高于同主族元素形成的其他氢化物 D. T 元素单质具有半导体的特性,T 与 Z

16、元素可形成化合物 TZ4 【答案】D 【分析】假设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W:a;X:a+1,Y:a+2;Z:a+3。则根据题意可得 4a+6=22,解 得 a=4。所以 W 是 Si;X 是 N;Y 是 O;Z 是 Cl;T 是 Ge,据此答题。 【详解】A.X、Y、Z 三种元素最低价氢化物的沸点由低到高的顺序是:H2ONH3HCl,故 A 错误; B.由 X、Y 和氢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HNO3中只有共价键,而化合物 NH4NO3中既含有离子键,也含有共 价键,故 B 错误; C.Ge 和碳在同一主族,碳的氢化物种类繁多,其沸点随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升高,所以 T 的氢化物的沸点不一 定高于同主族元素形成的其他氢化物,故 C 错误; D.T 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区,单质具有半导体的特性,根据 T 与 Z 元素的原子结构 可知二者可形成化合物 TZ4,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睛】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